《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紀實與評析
3、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詞語。(出示:怒氣沖沖、小心翼翼)注意觀察一下他們的特點,你還能說出幾個像這樣的詞語嗎?
4、現在老師把這些詞語中的生字抽出來,你還認識他們嗎?先自由讀一讀。
5、你能用“中”的兩個讀音分別組詞嗎?看來,我們還要根據實際的語言環境判斷,才能把字音讀得更準。
再看這兩個字(出示:暮、幕)它們的字音相同,字形相近,怎么區分呢?請同學們讀讀它們各自的意思,完成選字填空。(出示字義及填空練習)所以,為了更好的區分字形,可以通過它的字義來判斷,就不會寫錯別字了。這也是個記字的好辦法。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通過學生的自學、自查,多種方法的識讀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降低識字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處理詞語部分時,著重引導學生對abcc類型詞語的積累;處理生字時,引導學生從字的音形義多角度識記。)
三、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
1、認準了生字詞,相信再讀課文你們一定讀得更流利、更準確,現在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生:主要寫了法布爾小時候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
師:你能抓住課文的中心句,真是會讀書。
生:主要寫了法布爾尋找“紡織娘”忘記回家;去放鴨子卻花大量時間捉蟲子的兩件事。
師:你用具體的事例來概括課文內容,也是好辦法。
2、如果用書上的一個詞來概括法布爾對昆蟲的興趣,就是----“迷戀”。(板書)
(設計意圖:既使學生學習了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建立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四、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一)1、從哪兒能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呢?誰愿意讀讀課文第2、3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相關的語句。
生:我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體會到天已經很晚了,可是法布爾為了捉蟲子還沒回家,媽媽很著急,可以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很迷戀。
師:說得真不錯。不但找到了相關的句子,還談出了自己的讀書體會,說的有理有據。誰還能像他這樣說?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我體會到法布爾捉這只蟲子已經三天了,捉了很長時間,而且書上說他“終于”捉到了,說明他捉蟲子很不容易,可是盡管這樣,他還去捉,也說明了他對昆蟲非常迷戀。
師:太棒了。你不但找到了具體的句子,而且還能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談出自己的感受。誰還想說?
生:課文中說法布爾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他把紡織娘比喻成歌唱家,也是說他喜愛昆蟲。
師:對,還是在說他對昆蟲非常迷戀。你還能透過引號體會到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法布爾的情感,真是太了不起了。
2、正因為他捉到這只“紡織娘”很不容易,所以當他捉到時,他會是什么心情呢?帶著這樣的心情,自己來練習讀一讀這句話----出示句子:“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誰來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