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紀實與評析
生:(讀出了高興的意思)
師:聽得出來,你真的是很興奮,努力沒有白費。
生:(讀出了高興地喊的意思)
師:我不但聽出了你的高興,還從你的臉上看到了快樂。
生:(讀得缺少感情色彩)
師:他捉到的是一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出示紡織娘圖片)而且這么不容易才捉到,想想應該怎么讀更好呢?再試試。
生:(又有了一次機會,讀得比第一次更好了)
師:多有進步呀!只要多練習,把自己變成課文中的主人公,一定會讀得更好。讓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聲朗讀)
(設計意圖:1、自讀自悟。指導學生通過讀、畫,加深對法布爾的認識,同時因為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樣先學后教,交互學習,可以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走進文本。2、感情朗讀。在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后,指導學生帶著體會朗讀,在讀中再次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走進人物內心。)
(二)1、我們還可以從哪兒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呢?請同學們默讀4、5、6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生:(默讀、勾畫)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畫完的同學,可以把你的體會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生:(小組合作交流)
2、小組匯報。
生:我們畫的句子是“每到清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因為課文中說法布爾是“一動不動”“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說明他都看得入了迷。
生:我補充。這句中說法布爾“一動不動”,肯定他什么也不干,就觀察昆蟲了,也是在說他對昆蟲的迷戀。
師:那你們想象一下:他會觀察到什么奇妙的現象呢?
生:觀察蜘蛛有幾只腳。
生:看到蝸牛正在散布。
生:螞蟻正在搬家。
……
師:說得多好啊,相信生活中的你們一定也和法布爾一樣都是善于觀察的孩子,不然怎么會有這么多有趣的發現呢!
3、法布爾也在池塘的草叢里,發現了一只全身碧藍、比櫻桃核還要小一些的甲蟲。此時此刻,他會是怎樣的心情呢?請你們結合插圖中法布爾的表情,想想這句話該怎么讀?----出示句子: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誰來試試?
生:(讀得很流利,但感情體現不到位)
師:聽得出來,這個小法布爾是個急性子,可真實的法布爾是個對昆蟲非常迷戀的人,那他看到這可愛的甲蟲時,應該是什么樣啊?帶著你的體會自己練練。
生:(讀出了“小心翼翼”“好好欣賞”的意思)
師:誰來評評他讀的怎么樣?
生:這個法布爾捉到甲蟲后真的是很開心。
生:如果他能再突出法布爾把甲蟲看作“珍珠一般的寶貝”就更能說明他對昆蟲的迷戀了。
師:是啊,應該用朗讀表現人物的情感,評的有水平。那你能來給我們讀讀嗎?
生:能。(讀得很有感染力)
師:誰還能像他這樣讀出自己的體會?
生:(情緒高漲,都有了讀的欲望)
師:(指名讀2人)讓我們一起再來讀。
生:齊讀。
(設計意圖:學生在朗讀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教師也可以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