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紀實與評析
2、文中的法布爾對昆蟲情有獨鐘,那生活中的你們對什么最感興趣呢?
生:我最喜歡研究各種各樣的車。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打電腦,尤其玩游戲。
師:電腦的確是我們的好幫手,可以做很多的事,但老師希望你能用好它。好嗎?
生:我最喜歡畫畫,看到我的作品,我總是很自豪。
3、看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希望你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都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不斷地追求、探索,那么也會取得成功!
(設計意圖:1、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變序設計,立體解讀了文本,當學生通過兩件具體事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后,再讀第一自然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印象進行歸納,讓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并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2、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走向生活。利用教參提供的人物資料為學生進行文本外的探究閱讀,提供延伸渠道,認識一個更加豐滿的法布爾形象。3、結(jié)合學生自身讓他們從文本中走出來,生發(fā)情感,受到感染,真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附:板書設計
觀察
裝滿昆蟲的口袋 迷戀
發(fā)現(xiàn)
【評析】
本節(jié)語文課力圖給人留下鮮明的形象,留下鮮活的語言,留下至誠的情感,留下至真的感悟。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閱讀是學生帶有個性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由于其個人經(jīng)歷與知識閱歷的不同,面對相同的文字,產(chǎn)生的內(nèi)心體驗不盡相同。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文本對話,使他們在總體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定下與文本對話的情感基調(diào)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
2)教會學生思考
在一次次多種形式的讀中,引導學生去領悟文字中間蘊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義。從而獲得更多的內(nèi)心體驗,更完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表達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與“訓練”并重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力求把“感悟”與“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通過說話、引導、朗讀、想象、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使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nèi)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有機結(jié)合,放飛學生的靈性!
4)注重知識拓展,追求超越升華。將充分利用教參提供的人物資料,把法布爾多層面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學習本文后,不僅對課文有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符合《課標》對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學生多渠道地進行探究性閱讀的要求。
本課曾獲全國重點課題課例一等獎
【反思】
(1)體現(xiàn)了對文本的本色解讀。能圍繞課后問題展開學習,與文本對話,激發(fā)學生興趣,采用多種形式的讀,通過讀、議等方法,使學生明確法布爾成為著名生物學家的原因,達到預設的目標。(2)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抓詞抓句,反復朗讀,以讀代講,讀時引導學生互評,更好地理解文本,揭示中心。(3)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的教學。不論導入時讓學生走進昆蟲的世界,拉近文本與生活的距離;還是啟發(fā)學生想象“法布爾在岸邊都會發(fā)現(xiàn)什么?”從對文本的理解又跳回到廣闊的大自然中;不論是向?qū)W生推薦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還是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談最感興趣的事,都力圖使文本與生活接軌,真正做到推開窗戶教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