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一只小鳥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本課8個要認的字。
能力目標:
1.能聯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本課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2.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像,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情感。
情感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激發學生愛護鳥類的情感。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看(指屏幕)明媚的陽光輕灑大地,蔥翠的樹木生機盎然,在這一片好景致中,一只小鳥躍上枝頭,放聲歌唱――課件演示鳥叫聲。大家覺得這鳥叫聲怎么樣?
生:這鳥叫聲十分動聽。
生:我覺得這鳥叫聲十分優雅。
師:好,你用上了剛學的“優雅”這個詞。不過,剛才這位同學已經用了“十分”,你能換個說法嗎?
生:(略一思考)我覺得鳥叫聲非常優雅。(教師點頭表示稱贊。)
生:小鳥唱的歌聲多么清脆啊!
師:評一評,他說的好嗎?
生:我覺得他說得好。因為他把小鳥的叫聲比做歌聲了。
師:對。不過,“小鳥唱的歌聲”表達的不對,應該說――
生:應該說“小鳥的歌聲”或者“小鳥唱的歌”。(師點頭微笑給以肯定)
生:我想說這么優美的歌聲真讓人百聽不厭!
師:說得好!他用上了一個四字詞語――
生齊重復:百聽不厭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隨著這婉轉悠揚的鳥叫聲走進一片小樹林,認識這只會唱歌的小鳥。
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點評:情境創設簡潔之中不乏生動與童趣,與課文主線――鳥叫聲巧妙地融合。更難為可貴的是,教師將這一情境賦予了激趣與促進語言表達的雙重任務,以此為載體,引導學生運用生動、準確的書面語言描述所聞、所感,盡可能地發揮了課件的作用,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優美詞語,豐富語言。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解決字音。
1.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1)自己讀課文,用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2)讀不懂的詞語做上記號。(本課中的生僻詞較多)(3)讀完課文后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教師給學生3、4分鐘讀書的時間,巡視中糾正讀書姿勢,了解哪些字難記
2.交流:同學們覺得哪幾個字比較難記,提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學生說哪個字,課件出示。)
生:“覓”難記。 (不少學生舉手表示有好辦法。)
生:“覓”字的意思是人看見了一些食物,就用爪子抓起來,所以它有一個爪子頭,還有一個“見”字組成。(其他學生連連點頭。)
(顯然,該生結合了字義識記字形的方法頗受歡迎,但表達上的不當之處其他學生沒有聽出來。)
師:你結合字義識記字形的方法真好!想一想,能說人“覓食”嗎?
生:(啞然失笑)應該說小動物看見了一些食物,用爪子抓起來,就叫“覓食”。(點評:同時解決了字形、字義)
生:“隙” 難記。
師:你也可以用結合字義識記字形的方法,試一試!(鼓勵該生)
生:(想了想,恍然大悟)很小很小的縫就是“隙”,所以“隙”字中有兩個“小”。
師:對!結合字義來識記字形的確是一個好方法。
生:“銜”字也挺難記。
師: 為什么?
生:“銜”和“街” 的樣子差不多,不容易區分。
師:(板書“銜”和“街”)像這樣字形接近的字,我們可以比一比,記一記。就請你與“街”比一比,記一記這個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