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一只小鳥
生:“銜”的中間是“金字旁”,“街”的中間是兩個“土”。
3.開火車讀詞語:
銜上巢去 覓食 傾聽 彈子 樹隙 抖刷抖刷翎毛 跌下來
“彈”字讓學生說一說另一個讀音。
“傾”字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雨下的很大可以說是――傾盆大雨)。
點評:學生升入三年級之后,已經掌握了幾種最基本的識字方法,識字教學已經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了,但盡管如此,識字教學仍然是重要的、不容忽視的教學任務,因此要盡量在課堂上給學生獨立識字的時間,使其能更熟練地獨立識字,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本節課教師沒有面面俱到地逐個分析生字,而是由學生自主、有針對性地提出難記字,教師加以點撥,重在提示方法、規律,逐步提高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時刻將學生這一主體放在心上,對于提出疑問的學生,教師沒有單純地用“誰來幫助她”之類的話走自主、合作學習的過場,而是實實在在地引導他們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可以說,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識字教學的環節,它融入了理解詞義、口語表達,培養想像力、創造力等多項內容。
4.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生:“啁啾” 是什么意思?
師:你看這兩個字的偏旁,你猜猜是什么意思?
生:(略一思考)應該是小鳥的叫聲。
師: 對,我們可以根據偏旁表示字義的方法理解詞語。
生:“斜刺里”一詞是什么意思?(此時,只有兩、三個同學舉手表示可以解答。)
師:(沒有急于給出答案)請大家一起看課文插圖。你發現這幾道斜線了嗎?來,一起用手表示一下老鳥怎樣飛過來的。(學生隨插圖中的虛線做手勢,頓有所悟。)這就叫“斜刺里飛來”。有時候,我們結合插圖也可以理解詞義。
生:“景致” 是不是“景色”的意思?
師:你把這句話中的“景致” 換成“景色”讀一讀。(學生讀句子。)現在,你想說什么?
生:我發現“景致” 就是“景色”的意思。
師:對。你用換一個說法的方式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5.指名讀課文。
6.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2-3人,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說的完整、簡練,滲透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點評:又是一個方法指導的過程。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還會把理解詞義、句義當作難題嗎?
三、細讀悟情。
1.學習1、2 段:
自己讀課文。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聯系有關語句說一說。
生:這是一只快樂的小鳥,可以從“ ”看出。
生:這是一只幸福的小鳥,可以從“ ”看出。
生:這是一只幼小的小鳥,可以從“ ”看出。
生:這是一只會唱歌的小鳥,可以從“ ”看出。
生:這是一只愛欣賞風景的小鳥,可以從“ ”看出。(引號內為相關課文語句)
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讀給同桌聽一聽,互相評一評。
指名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男生讀,女生讀,師生同讀,全班讀。
點評:本段課文語言優美、充滿童趣,一定要創設朗讀情境讓學生多讀,讓學生有感情朗讀,這有利于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有利于培養語感,加強情感的熏陶,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教師把握住了這一點,沒有因泛泛的拓展、想像、聯系實際談感受而剝奪了學生讀書的時間,可取。另外,閱讀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具有啟發性(激發思考)和開放性(各種角度尋求答案;富有引起對話的魅力),學生通過讀書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可以得到多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