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國徽》課堂教學實錄
生:我認為“摔”最難寫。
師:誰來幫幫他?
生:“摔”的右邊是“率”,中間局部是“撇折撇折點,一共是三筆”。
師:這個同學說得很好,請大家看黑板,認真看老師寫,然后自身寫一遍。
生:認真看,認真書寫。
師:請大家認真寫一寫其他的生字,看誰寫得最漂亮。
生:自由寫。
師:同學們都寫完了,我們組織一次作業展評,怎么樣啊?
生:指名上臺展示自身的作業,集體評議。
師:通過作業展評,可以看出大家寫得很認真,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又有了提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八)安排作業
師:國徽是我們國家的象征,國歌和國旗也是我們國家的象征,請同學們搜集有關國歌和國旗的資料,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規范》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線的思路,注意為學生提供“讀”語文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我所執教的《國徽》這篇課文,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動身,引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而我這節課是以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為先導,以多種方法地讀(自由讀、接讀、配樂朗讀)為主要憑借,從而引導學生把對祖國的愛轉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
整個教學過程,充沛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教師積極引導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通道,為學生提供比較充分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進行想像,讓學生盡量發揮發明潛能,學生動腦、動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意義建構過程,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也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以感受成績與勝利。
語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課程改革的一大特點,比方,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做才干為國徽添光彩,就是讓學生置身于實際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語文,使學生覺得語文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從而培養他們愛語文學語文的熱情。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許多缺乏和遺憾,在整個教學過程,雖然老師注意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但是老師的評價還不夠和時、到位,還欠啟發性,在引導學生搜集資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還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