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徽(北師大版)
②四人一組討論: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小組中交流、提高。
③全班匯報:大家各抒己見,組內外成員可以互相補充、充分交流,教師適時點播。
點評:這一環節達到對詩的主要內容的理解。第二、三個問題是全詩的重點和難點,采取的策略不是教師講解,而是學生分組互學,通過閱讀、討論,尋找自己滿意的答案。同時又使得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2. 和國徽有關系的問題解決策略:
(1)學生可以在投影上展示他搜集到的資料:國徽圖案、介紹國徽中有什么?代表什么?
讀一讀詩中相關的內容。
(2)教師還可以適時地再放前面使用過的課件。
師生一起朗讀這首詩。
(3)學生可以結合《采蜜集》等記錄平時觀察、收集的資料,說說在哪里可以看見國徽?
(4)同桌同學討論:我們做什么可以使國徽更美麗?
學生自己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
點評:教師在閱讀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文字及觀察資料的能力。師與生、生與生共同交流學習情況、互議互讀,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五、拓展練習:
(一)完成下列活動之一即可:
1.個人:讀讀你喜歡的詩句。
畫畫你喜歡的情節。
2.同桌之間:背誦這首詩。
3.四人活動: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4.自由組合:根據課文內容再試著寫幾句詩,可添加在課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點評:拓展練習活動有層次,針對不同程度、不同愛好的學生學習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聯系。
板書設計:
愛護——→ 國徽 ←——爭光
點評:板書設計一是體現了文章的主旨;二是在形式上象征著國徽和太陽一樣,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課后總評:
本課從大語文的教育觀點出發,把課內、外閱讀融為一體,注意學生在知識廣度上的積累。在教學過程中著力體現教與學的交往與互動。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學習情況、互議互讀,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努力使教學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策略的選擇、環節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差異性和獨立性,努力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愛護國徽、愿用自己的行動為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 了解“我”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愛護國徽,又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使國徽更美麗。
2.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難點:
聯系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教具準備:
1. 國徽的圖片
2. 硬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預習課文,鼓勵他們查閱有關國徽的資料,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教師本著大語文的教育觀點,把課內、外閱讀融為一體,注意學生在知識廣度上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