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眼睛》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1、導入,激趣。
(1)談話導入:在炎炎夏夜,我們只要漫步在田間小路上或靜靜躺在床上,就能聽到水溝里、池塘邊傳來“呱呱呱呱”的叫聲,那是青蛙在給美麗的夏夜伴奏呢!
課件出示“青蛙”圖片。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它嗎?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有關青蛙的課文,課件出示課題《青蛙的眼睛》。
看了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讀書是個好辦法。
2、初讀課文,自學,檢查。
(1)自學課文。
(2)檢查字詞。
3、了解重點:青蛙眼睛的特點。
讀課文,劃出最能概括蛙眼特點的一句話。
出示句子:
原來,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動的東西很敏銳,看靜的東西卻很遲鈍。
①指名讀。
②同桌討論,這句話里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特殊”、“敏銳”、“遲鈍”是什么意思?)
③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蛙眼特別敏銳呢?
4、學習青蛙眼睛的“敏銳”。
(1)請同學們也當小科學家來研究研究。
(2)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3段,邊讀邊用“___”劃出可以看出青蛙眼睛敏銳的句子。然后四人小組交流。
(3)誰來把你們的研究成果向大家說一說?指名匯報。(哪位小科學家還有補充?)課件出示句子:
a、它鼓著一雙大眼睛,蹲在池塘邊。只要有蟲子飛過,它就噌地跳起來,舌頭一伸,把蟲子卷進嘴里。
b、只要把死蒼蠅拴在線上,在青蛙眼前掠過,青蛙就跳起來把它吞了,跟吃活的蒼蠅一個樣。
c、只要蟲子在飛,不管飛得多快,往哪個方向飛,它都能分辨清楚。
d、它還能判斷什么時候跳起來準能把蟲子逮住。
①自由大聲地讀句子
②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多讀幾遍,看看你又讀懂了什么?
③指名匯報。(逐句學習)
④青蛙的眼睛太厲害了,讓我們通過朗讀,讀出蛙眼的威力來。
青蛙的眼睛一直這么靈嗎?(看靜的東西卻很遲鈍)
5、學習青蛙眼睛的“遲鈍”。
(1)默讀課文,從哪里可以看出“遲鈍”?
(2)指名說,出示句子,為什么這么讀,說說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讀。
(3)再讀讀這幾個句子,你能夠得出什么結論?
小結:研究結果表明,青蛙并不是因為蒼蠅是死的而不吃,而是因為它的眼睛看不見。
6、創設情境,內化語言。
在昆蟲飛舞的田園世界里,青蛙的眼睛是那么敏銳,不必有餓扁肚皮的擔憂,他是多么自豪啊!他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的眼睛的敏銳呀!可它不能像我們一樣張開口說話呀!你能不能用這節課上學的內容,幫幫青蛙呢?
指名說,評價。
7、小結,延伸。
這節課,同學們對青蛙的眼睛了解得真不錯。那么,人們為什么要研究青蛙的眼睛,研究青蛙的眼睛有什么用呢?我們下節課再一起來研究好嗎?
[課后反思]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思考,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是教后的幾點反思:
一、我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