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幼生字組成的詞語。
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能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課前準備:
抄有部分重點語段的小黑板;
抄有由學生口頭填空的小黑板。
教學主流程:
導入新課。
1、課文講了誰和誰之間的故事?
2、小豬、小牛和小猴各看到怎樣的麥子,他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讓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一至四自然段。
1、自讀2——4自然段。思考:小豬、小牛和小猴各看到一袋怎樣的麥子?
黃燦燦的麥子 飽滿的麥粒 上等的麥種
(1)、黃燦燦的麥子是什么樣的?
(2 )、小牛看得多仔細啊!朗讀描寫小猴看的句子。
(3 )、什么是上等的麥種?
(4)、同樣是一袋麥子,為什么在他們眼里不一樣呢?是土地爺爺發給他們的麥子不一樣嗎?
2、他們又是怎樣處理各自的麥子呢?
小豬
(1)、讀第二自然段,回答:小豬看到黃燦燦的麥子就想到了什么食品?
(2)、看到麥子,小豬的心情怎樣? 誰來讀讀小豬說的話?
(3)、還有哪個詞體現了小豬的心情?
小牛
(1)、小牛是怎么做的呢?
(2)、邊做動作邊讀小牛的話。
(3)、在小牛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優點?
小猴
(1)、小猴又是怎么做的?
(2)、小猴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說說小猴的心里話嗎?
三、學習 五至九自然段。
1、過渡: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和小猴,他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豬、小牛和小猴呢?
2、自讀六至九自然段。
3、他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小豬?從哪兒可以看出小豬憨厚可愛?
4、他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小牛?從哪兒可以看出小牛很節儉?
5、他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小猴?
6、口頭填空:小猴 說:“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你帶一些回家吧!”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7、土地爺爺分別對小豬、小牛和小猴是怎樣的態度?你能說說土地爺爺的心里話嗎?
出示:(1)、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哈哈大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