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金子》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要說的是蘇教版小語第五冊語文教材中第22篇課文《金子》。課文講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便留下種花,終于獲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訴我們要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想靠意外的收獲是不現實的。課文內容簡明,情節曲折,蘊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較強的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及朗讀能力的好材料。“金子”在課文中出現了多次,含義也各不相同。對于學生來說,理解“真金”的含義,體會彼得獲得成功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關注了以下幾點:
1、努力創設情境,幫助學生走進文本。
我通過引導學生找重點句,抓關鍵詞,創設各種情境,指導感情朗讀將學生帶入文本,感受彼得在淘金無望時的孤獨無助以及種花成功的喜悅。
2、堅持“對話”理念,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課堂上通過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3、激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給孩子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在交流,體驗中感悟“不勞而獲只能是個幻想,辛勤勞動才會夢想成真。”“智慧+勤勞=真金”“勞動創造一切。”
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學會“坑、附”等10個
生字,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創設情境,討論、朗讀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體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終于獲得了成功,讓學生懂得想要通過意外的收獲獲得財富或成功是不現實的,必須付出誠實勞動的道理。
二、說教法。
由于本篇課文是一篇人文性較強的文章,所以就意味著本課我學要選擇簡單一點的教法:朗讀感悟法。
三、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根據這一點我確定了本課學生的學法為朗讀感悟和小組合作學習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的教學目標以及第二學段的要求確定,1、2兩個目標是教學重點。“金子”的本意是指物質層面的“貴重金屬”,而在課文中,“金子”是指誠實、勤勞的高尚品質。本文用“金子”做題目,同時又以“金子”為線索,貫穿全文,因此,理解“金子”的含義,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是教學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通過圖文對照,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語境中理解生字新詞,指導兩個字“甘”(獨體字,注意筆順)“錢”(左右結構,形聲字);引發猜想,建構閱讀話題,能基本說出本故事的大意。
第二課時: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他們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彼得·弗雷特通過辛勤勞動獲得真金的曲折過程,教育學生向彼得·弗雷特學習,培養自己靠誠實、勤勞獲得成功的高尚品質。另外,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上,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情感,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