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精選15篇)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2、在熟讀,多種形式讀的基礎上,體會老人是如何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的過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認真觀察、分析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真揣摩老人是如何推斷駱駝的特點的過程,學習老人善于觀察認真分析的好品質(zhì)。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測探新,激發(fā)興趣。
1、猜謎語:沙漠里有只船
船上背著兩座山
個子高又大
耐暑頂瓜瓜
2、生自由交流對駱駝的認識。
3、板書課題。
二、搜集信息,質(zhì)疑定標。
1、結(jié)合圖畫,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想說的?(生質(zhì)疑)
2、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利用工具書自學;
2)、同桌互學;
3)、交流匯報:a、不認識的字;b不理解的詞;c、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讀“默讀提示”,找出要解決的問題,師相機板書:(表格形式)
、發(fā)現(xiàn)什么b、知道什么特點c、怎么知道的
三、 誘思導探,激勵發(fā)現(xiàn)。
一)、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以上表格。(學習第10自然段)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2、匯報交流,完成表格;
3、集體探究老人的推斷:(簡筆畫講解缺牙、人物演示“跛”);
4、齊讀第10自然段。
二)、學習1——9自然段。
過渡語:老人說的一點兒也沒錯,就像她真的看到了駱駝一樣,在這之前,商人還真的誤碼會了老人家呢!
1、師范讀,生找出商人說的話和老人說的話,分別作上記號;
2、自由仿讀,邊讀邊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
3、全班齊讀,體會語感,邊讀邊白指導;
4、多種形式分角色讀(師生對讀、男女生讀、組組讀)
5、全班同學參與朗讀全文。
三)、學習第11自然段。
商人找到了駱駝了嗎?他是怎樣找到的呢?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四、訓練測評,延伸發(fā)展。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商人和老人說什么呢?
2、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jīng)歷?如果有,試著舉例說一說,說后試著寫下來。
五、作業(yè)。
1、小組在一起表演課本劇。
2、回家搜集有關(guān)駱駝和沙漠的有關(guān)資料。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反復讀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對話,從后面的對話證實結(jié)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jié)果。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為什么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guān)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zhì)疑,導入 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xiàn)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么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說了什么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里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說得這樣具體,又說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zhì)問的語氣。
。3)老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說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為什么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為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jié)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jié)。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點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學會生字:失、這、左、右、應、該6個字。
理解詞語:商人、至于、究竟。
教學重點:掌握該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學難點 :左、右兩個字“橫、撇”寫時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第17課。板書課題
2、回憶課文寫的是什么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ǘ⿵土曉~語(課件演示)
走失 這時候 左右 應該
。ㄈ┏鍪旧
失 這 左 右 應 該
。ㄋ模⿲W習生字
1、仔細觀察哪些字有一樣的地方?(課件)
失、左、右是獨體字。
這、應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結(jié)構(gòu)特點是什么?
該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
2、先學習3個獨體字。
。1)失:你想怎樣記住它?寫時注意什么呢?(匯報)
老師想和同學們比比,看誰寫得好,愿意嗎?(師生同寫)
組詞
。2)出示左、右兩個字
這兩個字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學,看看你想怎么學。
學生匯報。
區(qū)別“左、右”兩個字“橫”寫時的不同。
左字橫短,右字橫長。
指導書寫:左:橫在橫中線往上一點的地方起筆,稍向上傾斜,要寫得短些。撇起筆在豎中線上,要寫得舒展些,工字寫得偏右些。
右:橫同樣在橫中線往上一點的地方起筆,要寫得長一些,撇起筆在豎中線上,口字寫得扁一些。
生練寫。
。3)接著學習兩個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
出示這,指讀。
你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
遠——這進——這過——這(課件演示)
寫時要先寫什么?再寫什么?還要注意什么?
指導書寫:先寫文,點起筆在豎中線上,橫在豎中線稍微往左一點的地方起筆。注意“文”字的捺變成了長點,要穿過橫中線和豎中線的交點。再寫走之旁,點起筆比文字的起筆稍微低一些,橫折折撇起筆在橫中線上,捺要包住文字,寫得長一些。
(4)下一個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應(指讀)
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想怎樣學這個字。
匯報。
座——應
(課件演示)點點撇的位置,兩個橫的長度。
指導書寫:丶起筆在豎中線上橫不要寫太長,丿要舒展些,第一個點起筆在橫中線上,第二個點起筆在豎中線上,丿穿過橫中線,橫比上面的橫稍長一些。
(5)出示“孩”,這個字認識嗎?
看看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孩——該,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最后一個字,齊讀。
寫時注意什么?(課件演示)兩個點的位置。
你想用什么方法寫這個字?(分割法)
讠寫在分割線。
指導書寫:用分割法來寫。在左右半格中間打分割線。丶起筆在豎中線往左一點的地方,橫折提起筆在左分割線上,在同讠的點起筆位置對齊的地方起筆,橫長一些,稍超過右分割線。撇折到豎中線上頓筆寫折,第一個丿長些,第二個丿短些,丶收筆在右分割線上。
。6)組詞。用“應該”造句。
。ㄎ澹R讀6個生字,覺得哪個字不好寫,再寫1個。
(六)寫字書1、2題。
(七)課外讀物《蜜蜂引路》一文。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3
一、畫去括號內(nèi)使用不正確的字
(詳祥)細 蜂(蜜密) 腳(印映) 究(競竟)
二、多音字組詞
三、按課文內(nèi)容填表
駱駝的特征 老人的根據(jù)
左腳有點跛
左邊馱蜜,右邊馱米
缺一顆牙齒
四、給下面一段對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老人說 你問的那只駱駝是不是左腳有點跛
是的
是不是左邊馱著蜜 右邊馱著米
不錯
是不是缺了一顆牙齒
對極了 您看見它往哪兒去了
老人說 那可不知道
五、閱讀答題
蒲公英
蒲公英的葉從根部長出,邊緣呈羽狀分裂,幾片葉子中間,伸出長長的花軸,花軸頂端便是淡黃色的小花。蒲公英的花,乍看只是一朵,其實何止一朵?當你蹲下仔細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那淡黃的小花是由許多小花朵構(gòu)成的一個花亭。每一個花朵下,長著一個很小的果,每個果上,冒出一撮又長又密的冠毛。一個個小果結(jié)成一團,就像一個毛茸茸的圓球,真是逗人喜愛。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順序觀察蒲公英的,重點寫了蒲公英的_________。
2、運用以上觀察方法,有順序地觀察一種植物,并有順序、有重點地寫一段話。
六、詞語接龍
英——英雄——雄偉——偉大——大方——方法——
細——細心——心跳——
果——
參考答案:
一、詳、蜜、印、竟
二、(略)
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
四、:“?”“!薄,?”“。”“?”“?”:“!
五、1、由下而上,由遠及近葉、花、果2、(略)
六、(略)◆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駱、駝、跛、馱、忿、哄、啃、順”等8個生字,理解“忿忿、不緊不慢、果然”等詞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根據(jù)提示語讀出不同的語氣。
3、初步理解老人是怎樣指點商人找到丟失的駱駝的。
4、懂得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樣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教學過程:
一、音節(jié)引入,揭示課題
1、拼讀音節(jié):luò tuó
2、學習生字:駱駝
3、出示圖片,請學生介紹駱駝
由于駱駝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運貨,也能馱人,人們把它看做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所以駱駝一直享有“沙漠之舟”的美譽。
4、學習第一節(jié)
。1)朗讀第一節(jié)
(2)商人的心情如何?從商人的哪些舉動感受到他很著急呢?用圓點標出。
(3)指導朗讀
5、揭示課題 (板書:找駱駝)
二、學習1-9節(jié),了解駱駝特點
1、輕聲讀讀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
2、用直線劃出商人說的話,用曲線劃出老人說的話。
3、師生合作朗讀對話,想一想:商人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1)讀老人的三句話。
。2)學習生字“跛、馱”
(3)當老人準確說出駱駝的特點,但又說不知道駱駝在哪里時,商人心情非常生氣,課文中用了哪個詞語?
學習:忿、哄
。4)指導朗讀
4、小結(jié)駱駝的特點
5、過渡:老人沒有看見商人丟失的駱駝,怎么會知道這頭駱駝的特點呢?下面我們再細細讀讀課文,想想問題的答案。
三、學習第10節(jié),理解老人的分析推理
1、讀第10節(jié),數(shù)一數(shù)老人說的話共有幾句?
學習生字:啃、順
2、學習第二句話。
(1) 老人看見駱駝的腳印,它是怎么想的?
填空:剛才我看見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心想:如果駱駝的腳不跛, 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ò鍟耗_印右深左淺)
(2) 學習第三、四句話。
教師引讀:因為我又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所以想到——
我想到駱駝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是因為我看見——
(板書:左馱蜜右馱蜜)
(板書:仔細觀察)
(3)學習第五句話。
出示樹葉圖片,觀察:哪一片是駱駝啃過的?
老人在樹葉上看到的就是這樣的牙印,心想:要是這駱駝——
。ò鍟簶淙~上有牙印)
3、指導朗讀“不緊不慢”。
四、學習第11節(jié),總結(jié)全文
1、朗讀第11節(jié),理解“果然”
2、老人給了商人什么指點?用橫線劃出來
出示句子:至于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應該順著它的腳印去找。
老人要商人根據(jù)什么線索去尋找駱駝?為什么?
3、小結(jié)全文:
聰明的老人通過路邊駱駝留下的點點線索,推測出駱駝的特點,還為商人提供了尋找駱駝的辦法,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這其中除了仔細觀察之外,還必須會——認真思考。
。ò鍟赫J真思考)
4、布置作業(yè)。
板書: 找 駱 駝
腳印右深左淺
左馱蜜右馱米
樹葉上有牙印
仔細觀察 認真思考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2、學習老人是如何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的。
重點難點
弄清老人為什么能幫助商人找回駱駝;理解重點詞句。
課時安排:l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找駱駝》這課。
。ò鍟n題、齊讀。)
師:看了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二、自讀自悟
出示自學提綱:(課件)
(1)自由讀課文,讀懂每段話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據(jù)什么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4)提出學不懂的地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糾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個新詞?
。ㄖ该穑瑤熒u議。)
3、討論提綱3題。
老人的依據(jù):腳印右深左淺——左腳跛
左有蜜右有米——馱著蜜和米
葉的牙齒印——缺牙齒
四、再讀課文,品評人物品質(zhì)
你覺得那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1、自讀,領(lǐng)悟情感。
2、指讀,交流。(引導:丟駱駝的商人當時心情怎樣?老人說話時“不緊不慢”應是怎樣的語氣?)
3、老師隨機范讀。
4、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總結(jié)
1、學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ㄕJ真仔細觀察,遇事要動腦筋分析、判斷。)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你怎么做的?如果沒做成功,你覺得應該怎么做?
布置作業(yè) :
1、熟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板書設計 :
6 找駱駝
腳印右深左淺——左腳破
左有蜜右有米——馱著蜜和米
樹葉上齒印——缺牙齒
。ㄗ屑氂^察 分析判斷)◆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理解詞語:商人、至于、究竟。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反復讀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對話,從后面的對話證實結(jié)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jié)果。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為什么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guān)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zhì)疑,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xiàn)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么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說了什么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里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說得這樣具體,又說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zhì)問的語氣。
(3)老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說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為什么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為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jié)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jié)。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點撥。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7
一、背景分析: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主渠道。但原有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顯然已被人們否認和排除,那么怎樣的教學模式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質(zhì)提高的最佳途徑呢?小語課堂“對話式”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為目標,不在教給學生新知識、新技能,而是師生共同探討出一種提高自身辨證思維的途徑,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在師生互動的合作關(guān)系中,教師置身于一個學習者和咨詢者的位置,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通過語言傳遞交流思想,成功地讓信息暢通,大面積提高學生發(fā)言水平。讓課堂上不開口的學生“撬”開口,從說得響—說得多—說得精。這種教學方法有益于學生從中受到的啟示,開發(fā)出的新思路又反作用于對各學科的消化吸收,從而達成教育的系統(tǒng)化。
二、教學研究
省編義務教材語文第七冊第13課《找駱駝》是通過描寫一個商人尋找好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一篇進行對話式教學的好教材。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向一位老人打聽它的下落。第2-9自然段寫老人——說出那只駱駝的情況,商人以為老人把駱駝藏起來了。第10-11自然段寫老人說出自己是怎么知道那只駱駝的的情況和為什么要商人順著腳印去找駱駝,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受到思維的訓練和因果關(guān)系的句式訓練。
本文的教學目標除了常規(guī)的字詞教學閱讀理解外,力圖體現(xiàn)“觀察-思考-判斷”這一探究形式。讓學生在對話、討論的過程中學會提問、學會合作、學會辨證,培養(yǎng)矮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綜合能力。
我按照“對話式”教學的五大環(huán)節(jié)開展課堂對話: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活話題,導入新課。
激化話題是課的開始,是思維的導火線,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guān)鍵。
師:小朋友們見過駱駝嗎?駱駝長得什么樣?有哪些本領(lǐng)?
生:駱駝身體高大,背上有駝峰,蹄又扁又平,蹄底有肉墊。有雙重眼瞼,不怕風沙;很耐饑渴,嗅覺靈敏,能嗅出遠處的水源,也能預感大風的到來。是風漠中的乘騎,運貨的主要動物。
師: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們說誰最需要駱駝的幫助?
生:在沙漠中行走的人。
師: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丟失了駱駝,那該有多糟糕!可有個商人偏偏遇到了這事,我們就來看看他是怎么找駱駝的!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學生疑。
疑是思維的導向,是教學目標的指向,學習新課前,目標意識是否明確,學習效果大不一樣。在這一過程中分為基礎知識生疑,即學習掌握生字新詞。第二部分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生疑,它是導讀的關(guān)鍵。
1、自覺型生疑:
a遇到生字新詞“攔路虎”先劃出來,再提出來。(具體相機而定)
b學習多音字“哄”、“嗎”;區(qū)別“走失”和“丟失”的意思。
學習交流(略)
2、思辯型問題:
如:a、老人為什么知道駱駝的情況?
² 為什么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² 為什么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
² 為什么知道駱駝缺了顆牙齒?
B、老人為什么讓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C、老人為什么不直接讓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而是說了那么多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用意嗎?
D、商人怎么會誤解老人藏了駱駝?
……
第三環(huán)節(jié):篩選提煉話題,進行課堂對話。
篩選話題是打開對話過程的金鑰匙,且是一把萬能鑰匙,通過它可以貫通整篇課文的教學,構(gòu)成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流程。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選者突破性的話題。
(注:對上述所提的問題,簡單的由學生或教師給予回答,難一點的可先放一放。)
1、與學生商量,選一個最有價值的問題(a)進行對話討論。
2、自學課文,完成填空:
a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
B、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是因為
C、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是因為
。ㄗ寣W生應因為……所以……的句式反向填空)
板書:
腳印 右深左淺 左腳有點跛
路上 左有蜜,右有 想 左馱蜜,右馱米
樹葉 留有牙印 缺了顆牙齒
3、找出有關(guān)自然段有感情地讀一讀。(不緊不慢 滿有把握)
4、繼續(xù)話題:老人為什么會知道這么詳細?(學生討論)
答案:老人善于觀察、熟悉沙漠……
板書:觀察-思考-判斷
5、繼續(xù)話題(B)
。▽W生討論)
答案:因為駱駝的腳印會留在沙漠里……
6、師:那么按照老人說的方法去做,商人是否找到了駱駝?從哪里看出來?
生:從“果然”可以體會出。
7、比較商人丟失了駱駝及找到駱駝時的心情及對老人的態(tài)度。
師:老人找到駱駝后,心情怎樣?
。ǜ吲d、感激老人……)
師:那之前呢?
。ㄓ筛吲d變生氣,甚至懷疑老人藏了駱駝……)
8、有感情地讀讀商人與老人的對話。(注意標點符號及“說”的幾種不同形式。)
9、解決問題(c)
第四環(huán)節(jié):暗示問題的導向,萌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學習的例子,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更多的知識,做到舉一反三。”我們所要做的是繼續(xù)開發(fā)學生的隱性思維,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
師:商人是怎么找尋駱駝的?他可能還會碰到哪些困難?
生:沙漠中有許多駱駝的腳印以至分辨不出;或者腳印被風沙淹沒……
討論:懂得了一個道理的人是否會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即會運用知識,又能獲取更多的本領(lǐng)?(舉例說明)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外延伸,獲得更多的知識。
師: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遇事要仔細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愿你們能向故事中的老人學習,做個善于觀察,機智靈敏的聰明孩子。
作業(yè):
1、 做一個在葉面上留痕跡的實驗;
2、 收集有關(guān)駱駝或沙漠的資料;
3、 續(xù)寫《找駱駝》
。ǹ扇芜x一項來做)
三、結(jié)果與思考
結(jié)果:
1、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調(diào)合作關(guān)系。在課堂上,給足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通過計算、揣摩、聯(lián)系來更新對事物的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及表達能力。我們不單純地追求學生的發(fā)言如何精彩動聽,而是鼓動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說真話。我們歡迎學生在課堂針鋒相對地展開辯論,而不追求共識的達成。因為這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表達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一種商討的環(huán)境里,我們所要呈現(xiàn)的知識更易于被學生所吸收所消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資源互連網(wǎng)。
思考:
1、時間問題。常規(guī)化的教學對每一教材作出了具體的課時安排。但“對話式”教學要打破這一時間框架,重在教會學生思維的過程。那么,教師就要善于對教材做適當?shù)卦鰷p,“下重筆,點要害”,即保證教學計劃的落實,又把握“對話式”教學的特色。
2、教材問題。語文教材并非篇篇都能進行對話式訓練。那么,教師就要積極搜尋相應的材料進行補充強化練習,且要注重在實際生活中也將“對話式”進行操作,逐步將這一框架體系轉(zhuǎn)變成學生的能力再現(xiàn)。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2、學習老人是如何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的。
重點難點
弄清老人為什么能幫助商人找回駱駝;理解重點詞句。
課時安排: l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找駱駝》這課。
(板書課題、齊讀。)
師:看了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二、自讀自悟
出示自學提綱:(課件)
(1)自由讀課文,讀懂每段話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據(jù)什么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4)提出學不懂的地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糾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個新詞?
。ㄖ该穑瑤熒u議。)
3、討論提綱3題。
老人的依據(jù):腳印右深左淺——左腳跛
左有蜜右有米——馱著蜜和米
葉的牙齒印——缺牙齒
四、再讀課文,品評人物品質(zhì)
你覺得那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1、自讀,領(lǐng)悟情感。
2、指讀,交流。(引導:丟駱駝的商人當時心情怎樣?老人說話時“不緊不慢”應是怎樣的語氣?)
3、老師隨機范讀。
4、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總結(jié)
1、學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ㄕJ真仔細觀察,遇事要動腦筋分析、判斷。)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你怎么做的?如果沒做成功,你覺得應該怎么做?
布置作業(yè) :
1、熟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板書設計 :
6 找駱駝
腳 印 右 深 左 淺 — — 左 腳 破
左 有 蜜 右 有 米 — — 馱 著 蜜 和 米
樹 葉 上 齒 印 — — 缺 牙 齒
。 仔 細 觀 察 分 析 判 斷 )
附:
【詞語解釋】
忿忿(fèn fèn):同“憤憤”,很生氣的樣子。
指點(zhǐ diǎn):指出來使人知道。
商人(shāng rén):販賣商品從中取利的人。
【難句解析】
剛才我看見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我又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我想駱駝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我還看見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顆牙齒。
這段話是老人所講的他是如何推斷駱駝的特征的。從“看見……知道……”可以看出老人不是無根據(jù)的,而是通過細致觀察才得出結(jié)論的。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9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找駱駝 》它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六冊第5單元的一篇課文,,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預設程序、和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有關(guān)學情分析,將滲透到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本文是這單元訓練提出的不懂的問題的第一篇課文,在本單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以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能力起到鋪墊作用,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商人尋找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第一自然段——找駱駝2-10自然段——找到駱駝11自然段”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因果關(guān)系的句式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2預設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第二學段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班共學生大部分是外地民工子女,每年流動量很大,因此,一部分孩子基礎知識較差,雖然有些字會認但拼音卻掌握不好,因此,自學能力較差,而另一部分孩子思維活躍,領(lǐng)悟能力高,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但為了顧及后進生的學習發(fā)展,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主動學會本課中幾個生字,能區(qū)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9個新詞的意思,能區(qū)別“走失和丟失,詳細和仔細”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占鰲頭,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代講。以讀引導想象。背誦老人說的一段話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特別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三)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老人怎么會做出正確判斷的,2,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根據(jù)新課標第二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那么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卻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chǎn)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必然要求教師要形成“彈性化”方案,要適當 “留白”。隨時調(diào)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fā)展的需要 。
因此預設本課采用地教法如下:
1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 “讀”占鰲頭 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得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2、質(zhì)疑問難法 陶行知先生說 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可見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十分重要。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2、情境教學法 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強、愛探索、易感染,愛表演。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tài)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本文教學中以圖文結(jié)合、多媒體教學、表演等方法來創(chuàng)設情境輔助教學。
三 學法
根據(jù)我班學生自學能力較差這個特點,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 劃劃 議議 中整體觸摸文本,養(yǎng)成自主探究 主動質(zhì)疑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 入鏡 構(gòu)建新知。
四、說程序
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為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預設安排3課時實施教學,下面我說一下每課時的教學目標:第1課時,指導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自學生字新詞,讀通全文,整體把握內(nèi)容,第2課時,研讀全文,理解老人說的話,第3課時,朗讀、背誦課文,進行詞句訓練。
下面我詳細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共分3個大板塊進行學習: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第三板塊:在反復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并出示問題: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得這么詳細?這節(jié)課咱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去讀懂課文,讀好課文。這板塊的設計目的是回顧舊知識。為新課做好鋪墊,使教學前后銜接,同時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預計學生會學的有目的,學的有興趣。
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
新課標強調(diào),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從而實現(xiàn)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去讀,多媒體出示句子 ,首先 讓學生自由練,然后指名讀,教師隨即問,你剛才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的?為什么要這樣的,讓學生自己說出理由。并隨即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 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jié)合起來把 “讀”和“說”結(jié)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著 通過分角色讀、以及同桌表演讀 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 ,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后轉(zhuǎn)喜為怒、忿忿的。并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然后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追問:從商人與老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回答并板書: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這板塊的設計真正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原則。
第三板塊:在反復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預設通過,讀讀、劃劃、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預計教學思路如下:1、師過渡:老人知道了那么多,他是怎么知道的?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學有所了解了,現(xiàn)在請讀讀第10段,劃出那幾句是寫老人怎么知道駱駝特點的。
2、交流:并板書 看見…又看見…還看見
3、進行因果句說話訓練, 出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是因為-----------。讓學生先自由準備說,在指名說,師生對話,齊說。并換個句式用 因為…所以…來說。( 讀是內(nèi)化吸收,說是外化表達,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內(nèi)化吸收了的課文語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并能夠在說的過程中逐步了解了老人的思維過程,也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
4、質(zhì)疑,討論:讓學生針對老人說的話提出心中的疑問,組織討論,幫助解決,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a,為什么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一下,跛腳人走路的姿勢,感受一下雙腳用力的不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問題便會迎刃而解,2、b、學生可能還會問: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留下的牙齒印是怎樣的?教師借助簡筆畫,讓學生選擇哪一張葉子是駱駝啃過的?并說明理由。然后指導朗讀老人的話,升華情感。通過讀、說、議、以及辨認,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準確判斷的依據(jù),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jīng)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zhì)。
5、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jié)果,我預設先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讀懂了什么?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zhì),自然學生談談為什么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四:在深讀課文后抒發(fā)感想。
1、讓學生結(jié)合板書,再說一說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的這么詳細。自由說——指名說。對課文進行整體回顧。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你又什么感想?或收獲?并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jié)論
2、(,這節(jié)課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再由問題的解決結(jié)束這堂課,使整堂成為一個不可分割讀整體,同時讓學生來總結(jié),抒發(fā)感想,說說收獲,由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并讓認真觀察、冷靜思考的處事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五:說板書 本文板書力圖直觀形象的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用簡潔的文字,勾勒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13、找駱駝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jié)論
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左腳有點跛
又看見 路邊左有蜜右有米 左馱蜜右馱米
還看見 啃過的樹葉留下 缺了一顆牙齒
了牙齒印
本課教學我努力想體現(xiàn)“以讀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精神,關(guān)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將語文課上成知識、語言、思維等能力培養(yǎng)綜合訓練課。謝謝!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文開頭先寫一個商人因為找不著走失的駱駝而著急,就向一位老人打聽駱駝的下落。
接著寫老人一一說出了丟失駱駝的特點,商人以為是老人把駱駝藏起來了,然后老人說出自己是怎么知道這只駱駝的特點的。
最后寫商人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了駱駝。
全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條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節(jié)是文章的重點。三段中老人說的話共有6句。2—5句寫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2句寫老人根據(jù)駱駝的腳印,知道駱駝左腳有點跛;3—4句寫老人根據(jù)路的左邊有蜜,右邊有米,知道駱駝馱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寫老人根據(jù)駱駝啃過的樹葉,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
老人通過仔細觀察,從一些不為人們注意的現(xiàn)象中,經(jīng)過動腦筋思考,對這些現(xiàn)象作認真的分析,判斷出那只駱駝的三個特點,并根據(jù)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老人怎么會做出正確判斷的。
教學要求:
1.從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聯(lián)系,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忿忿、詳細、究竟、不緊不慢”等詞語的意思,用“詳細”造句。
3.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
教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教材,教學時可采用逆推法。從結(jié)果出發(fā),推導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課前準備:幻燈片、圖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脈絡。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重點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正確判斷,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習因果關(guān)系的句式幾種不同表達方法。
第三課時:總結(jié)課文,處理課后作業(yè) ,練習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生字詞
2.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講讀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問:商人最后找到駱駝了嗎?從課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
2.引讀第四段
問:“果然”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3.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問:商人丟失的駱駝有什么特點?
板書:左腳有點跛
左馱蜜右馱米
缺了一顆牙齒
問:老人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嗎?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
引讀“對話部分”
問:在對話部分,哪幾句是老人問的?哪幾句是商人說的?
指名分角色朗讀
問:如果在這部分內(nèi)容中加上“商人問”、“老人說”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讀(加上提示語)
問:哪種寫法好?為什么?
師:(兩人說話時,沒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語,在本課中省略提示語使文章語言簡潔,對話緊湊,更能表達商人急切心情)
問:從對話中看看商人說話的語氣有什么變化?(著急—高興—生氣)
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忿忿”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問: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有這些特點呢?
讀讀、劃劃、議議
問:老人說的話共有幾句?哪幾句是說老人怎么知道駱駝的特點的?
板書:看見
又看見
還看見
幻燈:出示一句
(1)剛才我看見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問:這句話寫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結(jié)論?
板書:腳印右深左淺
出示腳印圖片
觀察、思考、討論:
為什么腳印深淺不同?與腳跛有什么關(guān)系?(可找同學做腳跛走路的動作,體會一下。)
問:老人怎樣從腳印深淺得出左腳跛的結(jié)論的?
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jié)論
問:這句話的前后分句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
練習:加上“因為……所以……”說這句話。
問:如果先說結(jié)果,后說原因該怎樣說?
幻燈:
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燈:
(2)我又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我想駱駝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
自學討論:(方法同上句)
板書: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為……所以……”說話
填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__。
幻燈:
(3)我還看見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顆牙齒。
分組討論:
這句話寫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結(jié)論?
板書:樹葉的牙齒印
出示樹葉圖片
觀察:圖片上的牙齒印與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問:從這個現(xiàn)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說明什么?
句式練習:(同上)
小結(jié):從這三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老人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jié)論,知道了駱駝的三個特點。
問:后來,老人怎樣指點商人的?
師:老人前面說的是駱駝的特點,后面說這只駱駝往哪兒去了,在這兩個問題之間作者用什么詞把它們連接起來的?(至于)
討論:老人為什么讓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如果根據(jù)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駱駝啃過的樹葉能不能找到駱駝?為什么?(雖然三個條件都可以作為找到駱駝的線索,但最可靠的條件是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
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緊不慢”,讀出語氣)
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觀察插圖,敘述圖意。
(四)朗讀全文。
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檢查字詞。
(二)處理課后作業(yè) 2、3題。
(三)指導造句。
詳細
1.理解“詳細”這個詞的意思(細密完備)
2.找出課文中的原句
3.練習詞語搭配
4.練習造句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舉例說明“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師教授新字、詞,讓學生了解新字、詞的用法,并能造句。
2、讓學生學會分析線索,提高學生善于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通過課文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人與人”溝通的能力。
4、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寫作啟事,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境活動:提問、講故事(老師今天要講的課文與“失物”有關(guān)。)
提問:
1、大家有丟失物品的經(jīng)歷嗎?
2、你遺失過物品嗎?
3、你嘗試過尋找遺失的物品嗎?
4、結(jié)果如何?
故事:
在中國,有一位出色的警察局長,他非常了不起。他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觀察事物,并有一個很機靈的頭腦去分析線索,再難再復雜的案件,都能被他偵破。有一天,一個向他報案,說他們村里的一臺電機被人偷走了。局長接到這個信息后,馬上帶著他的助手趕赴現(xiàn)場。到達現(xiàn)場后,指著辦公室的角落說:“電機原來就放在這,現(xiàn)在被人偷去了。”局長問“你們的電機有多大?多重?”回答說:“有一公尺高的行李箱大,大約六、七十公斤重。”局長又問:“你們這兒有后門嗎?”說有,但是門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人使用了。局長問完話后,沉思了一會兒,便打開了后門,局長走出后門,發(fā)現(xiàn)了雪地上有一道長長的腳印,那腳印一深一淺?赐昴切┠_印后,他對說:“你們村有多少個年輕小伙子?”說:“我們村這么偏僻,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有九個留在村里!本珠L請把這九個小伙子都叫來。聽了局長的話,不一會兒就把小伙子都叫來了。其中有一個走得較慢,他一拐一拐地走到局長的跟前。局長看了看這些年輕小伙子,指著那個腳有點跛的小伙子,說“其他人都可以走了,把他一人留下就行了!蹦莻小伙子一聽說要把自己留下,就大聲對說:“那電機可不是我偷的,你們千萬不要冤枉好人……”
。ɡ蠋熖釂枺骸按蠹蚁胍幌耄姍C是不是他偷的呢?有線索證明電機是這個跛腳的小伙子偷的嗎?”)
二、課文理解活動
1、教師指示學生閱讀課文《找駱駝》并通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課文全文和播出課文內(nèi)容。
2、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并口頭造句。(教師用電腦的動畫來解釋生字、新詞的意思和用法。)
3、課文分析:
、派倘说酵獾夭少徹浳铮瑸槭裁磿䦷я橊勀?
、岂橊勈窃谑裁辞闆r下不見的呢?
⑶商人的駱駝有什么特征呢?
、壬倘苏J為不見了的駱駝還有什么用處?
、衫先搜赝究吹搅耸裁?
⑹為什么不等老人說完,商人就立即去尋找駱駝呢?
⑺商人能找到駱駝嗎?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⑻如商人最后仍找不到他的駱駝,你們有什么辦法幫他尋找駱駝?(寫啟事,登廣告……)
三、教師教授啟事的寫法
1、啟事的文體:
啟事是應用文的一種。
例:尋人啟事、招聘啟事、尋物啟事……
特點是:格式嚴謹,句子一般較簡潔;只要寫出重點便可;表達的自由空間不大,敘述發(fā)揮的余地較小。
2、啟事的格式:
題目居中,正文換行,先空兩格再寫。署名和日期寫在右下方,先寫署名,再寫日期。
3、尋物啟事的內(nèi)容:
丟失物品的名稱;特征;丟失的時間、地點;聯(lián)絡的方法和報酬。
4、尋物啟事的例子。
四、課堂活動
讓學生分組,每四人一組,為商人寫一則《尋駱駝啟事》,然后每組選一名學生到教師桌前大聲朗讀自己組寫的尋駱駝啟事。教師可以從中糾正學生的錯誤,如格式、內(nèi)容……)
讓學生自己選出優(yōu)秀的啟事。
五、教師出示自己寫的啟事
六、教學用具
1、電腦和大屏幕
2、教學軟件
3、圖片(遺失的駱駝和小狗的圖片)
【簡評】
崔巒:這是香港老師在內(nèi)地上的一節(jié)語文課!墩荫橊劇肥且黄獋鹘y(tǒng)課文,內(nèi)地老師教了許多年,但我還沒有見過有一位老師像香港的曹老師這樣教的。曹老師的教學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怎樣改進閱讀教學上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曹老師的教學大體分為故事導入、理解課文、學寫啟事等幾個步驟。他一改閱讀課重在理解內(nèi)容的傳統(tǒng)教法,淡化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強化以課文敘述的事實為依托,學寫啟事的習作練習。曹老師的教學啟示我們,閱讀教學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教法,既要從學生、教師的實際出發(fā),也要從課文的實際出發(fā)。如,感情強烈的散文、詩歌,就可以用指導朗讀的方法來教;寫法特點突出、便于摹仿的課文,就可以重在指導學生由讀學寫。我們要大刀闊斧地進行閱讀教學的改革,徹底改變千篇一律的、重在內(nèi)容分析的教法,把閱讀課上得各具特色,個性突出,講求實效,精彩紛呈。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12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情節(jié)簡單,對話較多。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多讀,可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朗讀的時候,要讀出老人與商人的口氣。比如商人的焦急與氣惱,重點是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
2、可按以下步驟提示學生開展閱讀:
⑴ 感知階段,要讀準字音,了解這一課里寫誰找駱駝,找到了沒有,大致上知道怎樣找到駱駝的。
、啤≡诖篌w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探究老人是怎樣指點商人找到駱駝的。課文先寫老人的判斷,再寫觀察的發(fā)現(xiàn),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將老人的判斷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一對應,從中弄清現(xiàn)象與判斷、原因與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可以引導結(jié)合上下文來理解。如“忿忿”“不緊不慢”“至于”“果然”,在課文當中都有特定的意義,如“不緊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點,更體現(xiàn)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詞,就強調(diào)了與發(fā)現(xiàn)駱駝沿途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相比,駱駝往哪去了的問題,就顯得不重要了。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提出要求
1.設疑導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一位老人雖然沒有見過那只駱駝,卻幫助商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讀了《找駱駝》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就明白了。
我們一起來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要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來學習,并通過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完全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難讀的詞、句可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嘗試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圈畫有關(guān)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詳細地說了駱駝的哪些情況?
。3)這些詳細的情況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啟迪解決問題。
3.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4.重點段閱讀指導。認真閱讀老人最后說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老人是根據(jù)什么知道駱駝的有關(guān)情況的?
。2)填一填,說一說:(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又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還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盡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說。)
(3)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啟發(fā)學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并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5.啟發(fā)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ü膭顚W生暢所欲言,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說,可從老人樂于助人方面來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6.教師小結(jié)。
老人沒見過那只駱駝的模樣,卻憑著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思考的典范。
四、再讀課文,創(chuàng)新表演
1.朗讀課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shù)奶崾菊Z。
。▎l(fā)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并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jù)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chuàng)新表演匯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yōu)點及不足。
五、拓展運用,練習說寫
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說一說,寫一寫。
1.商人找到駱駝后,心情怎樣,心中會怎么想,對老人會說些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jīng)歷、親身體驗?如果有,試著舉例說一說;如果沒有,請你以后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圍繞課題、同學的回答和課文內(nèi)容的省略處提出問題,并通過反復讀課文,與學習伙伴討論,解決問題。
2.通過比較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詳細”“不緊不慢”“指點”等詞語的意思;學習用“是不是”提問;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根據(jù)提示語讀出不同的語氣。
3.讀懂故事,懂得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這樣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教學重點】
1.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有這些特點的。
【課前準備】
1.制作幻燈片課件:(1)課題,配背景;(2)“學習提示”上的兩個問題。
2.橡皮泥兩團。
【教學流程】
一、課前游戲
師:老師這里有兩團橡皮泥。請甲同學來按左邊這團橡皮泥,請你輕輕按。請乙同學來按右邊這團橡皮泥,請你用力按。
。、乙兩名學生分別輕輕、有力地按壓橡皮泥)
師:請同學們猜猜,剛才他們各按了一個手指印,那么左右兩團橡皮泥上的指印是不是一樣深?為什么?
。ㄉ穑翰灰粯由睿
師:如果要讓左右兩邊的指印一樣深,該怎么做?
(生回答)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磥,今天的課一定能上得很好!
二、談話揭題,整體感知,明確學習要點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六課《找駱駝》。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該怎樣學?
。ㄒ唬┏踝x課文
師:這是一則讀后會讓人變得更聰明的故事。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讀完一遍之后請站起來讀第二遍,讀到第三遍的時候請用手勢表示一下。
。ㄍㄟ^手勢,讓學生的學習進程外顯化,一方面能起到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同時也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調(diào)節(jié)教學活動,一舉兩得)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預設教師點撥,教師一邊引導一邊板書)
(二)明確學習要點
師:為了幫助我們學習,編書的叔叔、阿姨在課文前面作了提示,誰來讀一讀?
。ㄉx提示)
師:學習提示讓我們思考什么問題?
。▎栴}一:駱駝有什么特點?問題二:老人是怎么知道這些特點的?)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來研究課文。
三、根據(jù)學習提示,練讀課文對話,解決問題一
師:現(xiàn)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讀一讀老人和商人談駱駝特點的對話,邊讀邊想: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請標上記號。
。ㄉ宰x并標注)
師:老人說出了走失駱駝的幾個特點?
(生答:三個)
師:商人聽到老人說出駱駝的特點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高興)從哪兒看出他心里高興?
師:現(xiàn)在老師來扮演老人,誰來扮演商人?(指名某學生扮演)我們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指導加上動作)
師:再讀對話,你們發(fā)現(xiàn)老人的發(fā)問有什么特點沒有?
。ㄉ穑憾加玫搅送粋詞語──“是不是”,這個問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師:老人說的駱駝的特點具體、全面,然而又說駱駝去哪兒了他也不知道,難怪商人會忿忿地指責老人。請大家讀一讀商人說的話。
四、根據(jù)學習提示,細讀老人的話,解決問題二
師:第一個問題解決了吧?現(xiàn)在我們該研究什么了?問題二的答案在課文的哪部分?
師:好,我們來讀老人說的那段話。這段話該怎么讀?什么叫“不緊不慢”?
(指導朗讀)
師:老人看見了什么?
。ㄉ嬒孪嚓P(guān)內(nèi)容)
師:老人看見了這些現(xiàn)象,他又知道了什么?
。ㄉ昧硪环N符號畫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師:我想要知道你們畫得對不對,該怎么辦?請男同學讀“看見”的內(nèi)容,女同學讀“知道”的內(nèi)容。
。猩⑴謩e讀課文)
師:下面我們學習運用“是不是”發(fā)問。商人以為老人把駱駝藏起來了,所以忿忿不平。當老人不緊不慢地說出原因之后,他才恍然大悟,F(xiàn)在,老師要請你們來做一回聰明的商人。當你聽到老人說出駱駝的特點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來問一問老人?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師示范:請問,您是不是看見了,所以知道)
師:同學們會問嗎?自己試著問一問老人。
。ㄉ杂删毩暎
師:誰能夠連起來問一問?
。ㄍ阑ハ嗾f,然后群體表演,扮演老人的學生也要表現(xiàn)得越聽越高興,為商人的聰明感到高興)
五、深入理解,解讀推理過程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有個問題?匆娏寺飞像橊劦哪_印右邊深、左邊淺,怎么就能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兒跛呢?老人當時是怎么想的呢?(請學生結(jié)合課前的游戲回答)能不能反過來說,要是駱駝的左腳是不跛的,那么──
。ㄉ穑簝芍荒_印應該一樣深淺)
師:很好。誰能來講一講老人看見路的左邊有蜜、右邊有米,心里又是怎樣想的?
師:老人看見樹葉上駱駝留下的牙印,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你們能不能畫一畫,缺了一顆牙的駱駝留下的牙印應該是怎樣的?
。ㄉ嚠嫛队罢故尽M行比較判斷)
師:對,老人在樹葉上看到的就是這樣的牙印,所以他想:要是這駱駝──誰能接下去說?
。◣熤该麑W生回答)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
六、自由質(zhì)疑,理解寓意
師:課文中的老人請商人順著腳印去找。讀到這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ㄉ鷨枂栴}:為什么要順著腳印去找?)
師:是啊,為什么要讓商人順著駱駝腳印去找呢?我們來討論討論。
。◣熒餐懻摚
師:在老人的指點下,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同學們覺得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樣的一位老人?
七、回顧全文,積累語言
師:故事很有趣,讀了課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啟發(fā),F(xiàn)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全文。同學們喜歡怎樣讀,齊讀還是分角色讀?大家要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的哪些詞語或?qū)懛ńo自己留下的印象特別深。
(生讀課文并交流)
師:相信這些好詞好句會隨同《找駱駝》這個故事,一直留在我們的腦海里。
【設計思路】
一、促進學生語言與思維的共同發(fā)展
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fā)展學生語言,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努力把語言發(fā)展與思維訓練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使思維和語言互相促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在《找駱駝》這篇課文中,老人說出了商人走失的駱駝的三個特點。但是,在課文中并沒有展開描寫老人的思維過程,課文留白處為學生思維發(fā)展預留了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特點的,再用自己的話說出老人思維的過程,用課前游戲和課中畫圖為學生的思考作鋪墊,引導學生可以從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這一過程,既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讓語文教學更有語文味
要在課堂上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為一體,讓語文課有濃濃的語文味。
在《找駱駝》這課的教學中,如果只重視讓學生弄明白老人知道了駱駝的哪些特點,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的三個特點這兩個問題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堂教授中年級學生的語文課,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方面有所感悟,有所積累,有所提升,這才是語文課語文性的體現(xiàn)與落實。
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抓住老人向商人發(fā)問時用上的“是不是……”這個句式,讓學生學習發(fā)問,發(fā)問的內(nèi)容則是展示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特點的思維過程。如此一來,就把課文內(nèi)容和語言文字訓練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點評】
怎么教略讀課,一直是教師們很關(guān)注的問題。如果將略讀課僅僅當做一篇閱讀材料,上不掛單元學習專題的要求,下不連學習方法的遷移運用,至于語言學習,更不在思考之列,讀過了事──這是對略讀課文資源的一種浪費。但要是將略讀課文當做精讀課文一樣來教,那又走向了另一極端,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沒法得到鍛煉──這就辜負了教材編者安排這一類課文的良苦用心。陸虹老師教授《找駱駝》一課的教學設計,為我們研究略讀課文的教學,特別是研究如何用足略讀課文這一教材資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
《找駱駝》這篇課文位于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組,全組課文圍繞“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這一專題組合。眾所周知,觀察中要有發(fā)現(xiàn),極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問題。因此,構(gòu)思這一組課文的教學,從語言文字學習的角度著眼,需要加強引導學生學會提問能力(即掌握提問的表達形式)的培養(yǎng)。陸虹老師正是從落實單元專題的內(nèi)容及形式這兩方面的要求出發(fā),來制定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過程的。
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可圈可點之處不少。比如:課前按橡皮泥游戲的安排,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突破學習難點(理解老人沒見到駱駝,怎么會知道駱駝的右腳有點跛的問題)作好了鋪墊;整個教學設計以課文前“學習提示”中體現(xiàn)閱讀方法指導的兩大問題──商人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為主線展開,重點明確,思路清晰;讓學生動手畫一畫缺了一顆牙的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留下的牙齒印,形象地展現(xiàn)了中年級學生思維的特點和過程;等等。然而,我個人覺得特別值得稱道的還當屬“是不是”這一語言形式從發(fā)現(xiàn)到運用的教學過程的設計。本課第二板塊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朗讀來推進的。在讀了老人和商人的對話后,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老人的發(fā)問有什么特點,讓“是不是”這樣一種帶有猜測、比較委婉的問法在學生心中留下印象。然后又在第三板塊中利用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轉(zhuǎn)換成商人的角色,嘗試運用“是不是”這一形式來向老人發(fā)問。這一設計非常巧妙,它沒有離開課文,去搞外加的、為運用而運用的提問形式練習,而是融課文內(nèi)容理解、語言形式運用和思維發(fā)展于一體,嘗試用“是不是”發(fā)問,練得很自然、很落實,使語文學科的本質(zhì)──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相信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是不是”這一使用頻率很高的提問形式,會在學生頭腦里留下深刻印象,且自然融入學生的生活語言。
當然,這樣教學對于略讀課文來說,會不會太細了一點兒,特別是教師的提問是不是多了一點兒,能不能將線條搞粗疏一些,以留出更多的時空讓學生讀讀書,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我們可以再研究。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六課《找駱駝》教案 篇15
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區(qū)別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詳細、至于”等詞,能區(qū)別“走失”和“丟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認識4種不同的對話形式。
3、初步學預習課文提出不同的問題。
4、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關(guān)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二、教學重點、難點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點。老人是根據(jù)哪些現(xiàn)象來判斷駱駝的特點的,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讀懂老人的話,學會觀察——思維——判斷的方法,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三、課時安排 3教時
第一課時
(一) 教學準備
1、 揭示課題
、俳裉煳覀儗W習13課,齊讀課題《找駱駝》!榜橊劇眱蓚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
、凇墩荫橊劇肥潜締卧牡谝黄n文,這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是什么?請大家讀單元提示。
2、 指導讀懂學習提示
、龠@單元學習的重點目標是什么?
②可以提些什么問題?
、蹖W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有什么好處?
3、 指導預習課文
要求:
、僮x通課文不理解的詞在書上做上記號,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檢查預習情況、
4、 整體理解課文內(nèi)容
課文將誰在找駱?找到了沒有?
課文主要講什么?
第二課時
。ㄒ唬┙虒W過程
1、 復習
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 講讀課文1——9自然段。
① 輕聲讀課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駱駝有什么特點?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商人走失的駱駝左腳有點跛;左邊駝著蜜,右邊駝著米;缺了一棵牙。
、 駱駝的這些特點是誰對誰說的?在課文的哪一部分?(1——9)
、 指名讀課文1——9自然段思考:這時商人的心情有什么變化?(著急————生氣)
⑤ 商人開始為什么著急?引讀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jīng)]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成丟失?為什么?
區(qū)別“走失”和“丟失”的意思
⑥ 課文從什么地方看出他們著急?(從趕上和談話中省略提示愈)
、 出示小黑板:
1、╳ ╳說:“………”
2、“…………╳ ╳ 說“…………”
3、“…………:╳ ╳說:”………………“
4、“………………”
這兒要注意講情對話的4鐘形式試讀商人的話
、 “忿忿“是什么意思?從哪兒看出生氣了?商人忿忿的說了些什么話?
“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商人認為是老人哄他,把駱駝藏起來了?
指導有感情讀商人作后說的話。再分角色讀。
、 小結(jié):這一段主要寫商人和老人的對話從“是的、不錯、對極了”中看出老人不僅知道駱駝的特點,而且還說的十分真確,所以商人認為老人哄他,把駱駝藏起來了。
、 過度:那么老人有沒有看到駱駝?為什么對商人走失的駱駝的這樣清楚呢?請大家讀老人不緊不慢的話。
3、 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 老人有沒有看到駱駝?從哪兒看出?
、 老人為什么對老人走失的駱駝知道的那么詳細?
對上米那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后,完成下面的練習:
老人知道駱駝的腳有點跛,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這米,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棵牙,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以上練習后,出示兩張樹葉的形狀圖
請大家區(qū)別一下,這兩張樹葉哪張是商人的駱駝啃過的并說明理由。
、 這一些都是老人看見后,經(jīng)過自己的分析,才得出的結(jié)論。這是第一個方面接著又分析了第二個方面,——應該這樣去找駱駝。
、 出示句子:至于駱駝究竟望哪兒去了,應該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
、 齊讀
、 從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個詞連接的?(至于——)講清至于的用法。
除了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到駱駝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哪種辦法好?為什么
朗讀指導。
第三課時
1、教學過程
商人聽了老人的話,是怎樣去找的呢?我們來學最后一段。
2、學習最后一段
默讀課文,思考:商人聽了老人的話是怎樣去找的?
“指點“是什么意思?老人指點商人什么?(引導啟發(fā)遇到困難,不要著急,要多動腦筋,仔細觀察,認真分析,一定會找的辦法)
“果然“是什么意思?
商人開始找不到駱駝,現(xiàn)在按照老人的指點找的了駱駝,這時他會怎么想?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仔細觀察,善于動腦子、分析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文總結(jié)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生活中碰到困難時,有沒有象老人那樣去解決?
板書設計 :
看見 腳印左深右淺 左腳跛
又看見 左蜜右米 左馱蜜右馱米
還看見 葉上留有牙齒印 缺一顆牙齒
觀察——————分析——————得出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