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三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板書:17、石頭書)一起讀課題
當你看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怎么能叫書?石頭書上有什么?石頭書在哪里?)……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中一下子就閃現了這么多問題,真好。那么就讓我們輕輕地打開書,到課文中去問個明白,探個究竟吧!
二、初讀指導,掌握生字詞
根據老師的要求去讀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出示要求:①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和同學。②讀通讀順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③思考課文的主要講了什么。
2、檢查效果
剛才同學們讀得可認真了,現在老師就來檢查一下大家的讀書效果。
認讀生字詞語,指導字形,理解詞義
a組:川川磊磊叔叔
a、指讀正音
b、這是課文中出現的三個人物再讀
b組:地殼貝殼好奇好處藏著藏語
a、指讀
b、強調這是兩組多音字,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c、齊讀
c組:腳印足跡雨痕波痕礦物煤炭礦石
a、指讀
b、讀句:雨點留下的腳印是……指導讀流利。
c、再讀理解:雨點留下的腳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跡是……還有哪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勘探員叔叔說石頭書還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下埋著……哪塊地下藏著……
d組:一冊書奇怪刨根問底指讀齊讀
咱們的讀書效率可真高呀!你看,才一會兒功夫,大家就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再次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找一找①川川和磊磊問了幾個問題,用橫線畫出來②他們刨到了哪些問題,用曲線劃出來。
1、學生讀課文,做記號
2、交流板書
書?哪里有書哇?一層一層的
這書上有字嗎?雨痕、波痕、礦物
這書上有畫嗎?樹葉、貝殼、小魚
化石?化石能說明什么呢?
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用呢?
3、小結:同學們,川川和磊磊通過這三個問題就明白了石頭書的樣子,通過這兩個問題就明白了石頭書的用處。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石頭書”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四、精讀課文1-5小節,了解石頭書的樣子
(一)學習石頭書是一層一層的
1、這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得正開心,咦?那邊有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他在看什么呀?真好奇呀!咱們一起來問問叔叔吧!引: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齊讀再好奇一點,再讀
叔叔笑著說:“我在讀書呢。”
2、哦!他在讀書。同學們,這時你心里的疑惑已經全部解開了嗎?(沒,我感到更疑惑了。)疑惑什么呢?
出示:書?哪里有書哇?眼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大石頭,真奇怪呀!怎么在石頭上讀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