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九
2、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以這首詩中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為題的。
板書課題 指名讀題。你能圍繞課題中的“思親”一詞提幾個問題嗎?
(誰思親?在什么時候思親?在什么地方思親?為什么思親?怎樣思親?)
3、讓我們走進古詩背后的故事,一起探個究竟吧。打開書本129頁,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別忘了思考提出的問題,比比誰解決的問題多。開始。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所以,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一上課,我就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提問,然后師生共同梳理問題,確定本課學習目標。]
三、自主讀書,討論解疑
(一)、自學課文,檢查讀書情況。
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1)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
指名朗讀,評議。見過茱萸嗎?(出示課件簡介茱萸)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主要是生字詞的教學。對于中年級來說,字詞的教學仍不容忽視,所以為掃清閱讀障礙,必須把字詞解決掉。這兩句話中包含了12個生字,是學生朗讀的難點。]
(二)、你能解決哪個小問號了呢?
1、生交流師板書: 王維 重陽節 長安
2、你了解王維嗎?誰來用自己的話簡單地介紹一下?
3、你知道重陽節是什么時候,有些什么風俗嗎? (課件出示簡介重陽節)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4、你能把這幾個詞連起來說成一句完整的話嗎?
[設計意圖:強調王維是個重感情的詩人、畫家,為下文思親埋下伏筆。課件介紹重陽節的來歷、風俗,為下文想象重陽佳節大街上的熱鬧景象作鋪墊。]
(三)研讀第一、二自然段,討論“什么情況下思親?”
1、王維為什么會思念親人呢?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有關句子,用“——”畫出來。
2、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巡視指導。
3、組織交流
誰能第一個把你找到的句子與大家分享呢?光讀也行,讀后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更好。交流出示句子:
▲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指名讀句,談談讀懂些什么?
(2)老師考考大家,王維的家鄉在哪?(板書:家鄉)
(課件出示方位圖)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
(3)試想王維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京城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多么寂寞,多么傷感,多么孤獨,這真是(出示詩句1齊讀詩句1)。詩人以一個“獨”字寫出了當時客居他鄉孤獨冷寂的心情,下綴兩個“異”更加深了那種孤獨感。誰再來讀一讀詩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異鄉做客。
課件出示句子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1)家家戶戶在歡度什么節日呢?除了重陽節,你知道我們國家還有哪些佳節嗎?
(2)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是多么熱鬧呀,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熱烈場面呢?(指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