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優質課教案
(三部分:第一~第三自然段;第四~六自然段;第七自然段)
學生十分鐘
1、快速默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課文題為“金子”,你能圍繞課文,按照情節的發展,圍繞“金子”說幾句話嗎?
2、根據課文內容來把大家剛才說的整理一下。
板書: 絕大多數人 一無所獲、掃興離去
彼得•弗雷特 埋頭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發現、若有所悟、全力培育、找到真金
3、大家看看課文的內容,前后比較一下,有沒有什么值得我們探究的地方?
(1)為什么絕大多數淘金者一無所獲,而彼得卻找到真金?
(2)為什么彼得剛開始時埋頭苦干,結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卻實現夢想,找到真金?
4、問題是針對課文提出的,答案還得從課文中去找,讓我們再來細細地讀好課文。
5、我們要逐步學會通過認真地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發現問題,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1、 課后思考:彼得找到的“真金”是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的?
第二課時
課時學習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文中的金子并非一種金屬。
3、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獲得財富。
一、復習檢查
1、比較下面各組字,再組成詞語。
杭( ) 錢(。∨瑁ā。≤洠ā。
坑(。\(。”P( ) 吹(。
2、說說全文可以分幾部分,具體是怎么劃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一~第三自然段)彼得在薩文河畔挖金子,苦干了幾個月,一無所獲,準備離開。
第二部分(第四~六自然段)一次大雨過后,地上長出上草,彼得若有所悟,留下培育花苗。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五年后,彼得實現了理想,找到了“真金”。
二、精讀課文
1、 默讀第一部分,回答問題。
(1)寫了幾方面的內容,有哪些人。
2)找出相關介紹他們的詞語。用筆畫出來。
(3)用課文中的詞語解釋“落空”。(一無所獲,沒有出現一丁點兒)
(4)彼得弗雷特是怎么做得?結果如何?
2、輕聲讀第二部分,想一想:彼得弗雷特原來打算離開的,后來為什么又留下來了?
(1)出示、理解“彼得走出小木屋”,發現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樣了: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沖刷平整,松軟的土地上長出了一層綠茸茸的小草”一句話中的冒號的作用是引起下文。冒號前說“不一樣”,冒號后具體講“不一樣”。
(2)指導讀,抓住“不一樣”了。誰來讀一讀,注意讀出不一樣。
(3)評讀。
(4)你是怎么理解“若有所悟”的?他悟出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想到了要靠種花,也就是自己的勞動來獲得財富。)
(師板書:土地肥沃 若有所悟 留下)
(5)指導讀。
(6)評讀。
(7)彼得成功了,他的成功表現在什么地方?
齊讀第六自然段。
(8)請人答。
(師板書:長滿鮮花)
3、過渡:最后彼得的夢想實現了嗎?我們繼續往下讀。
(1)請人讀第三部分,想一想“不無”怎么解釋。
(2)“不無驕傲”是驕傲還是不驕傲?能不能換個詞?(不無:不是沒有。而是有!安粺o驕傲”是驕傲的意思。可以換成“自豪”。)
(3)誰來自豪地讀一讀?
(4)評讀。
4、彼得弗雷特找到的金子是什么?(在土地上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財富)
學生十分鐘
1、彼得從他的經歷中明白了,生活有沒有欺騙他?他腳下的這片土地有沒有虧待他?(我們不要作那種滿世界去找那些所謂貴重金屬意義上的真金,真金就在你的腳下,“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要想獲得財富,只有依靠誠實的勞動,只要踏踏實實地勞動,你一定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