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豐收的快樂。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心中的秋天。本組由四篇課文組成。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從多角度描寫秋天,有的表達了在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有的記敘了孩子們在秋天里活動的快樂;有的描寫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秋意。
一本組教材的的特點
1、強化導語的導學功能。
本組單元前設計了專門的版面安排導語,導語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筆,描繪我們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單元學習的 內容,點明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語文園地中的習作提出了學習的準備。
2、聯系單元專題,加強了精度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系與整合。
本組單元圍繞“心中的秋天”這一專題,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將精讀與略讀、閱讀與口語交際、習作緊密結合。
3、 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本組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于朗讀的訓練,讀出秋天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二是,在課后練習中加強了詞、句、段的積累。引導學生把自己覺得好的詞、句、段多讀讀,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詞語表,體現對積累詞語的重視。
4、 緊密聯系學生的閱讀或生活實際,適時安排“小練筆”。
二、 教學目標:
⒈ 認識12個生字,掌握34個生字和29個詞語;
⒉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和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
⒊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⒋ 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句子,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⒌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⒍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積累好詞佳句。
⒎ 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⒏ 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四、教學重點:
⒈ 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 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
五、教學難點:
⒈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⒉ 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課時的劃分:
《古詩兩首》 2課時、 《風箏》 2課時、
《秋天的雨》 2課時、 《聽聽,秋的聲音》 1課時、
《語文園地》 3 -5課時
9.古詩兩首
教材分析
本課兩首古詩抒發了詩人在秋天里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南宋詩人葉紹的《夜書所見》先是寫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只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于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