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編選本課的意圖是,增加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學習這兩首古詩,可以通過反復吟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調動學生對秋天的印象,從而理解詩人情感的生發和變化。可以讓同學收集一些與秋天有關的古詩句,在課上進行交流。
一、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這兩首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要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二、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其中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要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四、教學方法:欣賞教學法
五、教學準備
1. 課文插圖。
2. 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六、教學時間: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夜書所見》
二、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 學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 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他寫了什么嗎?
3. 看圖說話:(出示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讀正確。
2. 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 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 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四、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 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怎樣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