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 指名朗讀詩文。提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 引導以情促讀。提問:你能用讀來表達這種思想感情嗎?3.
3. 引導以讀啟發想象。提問:同學們在朗讀時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能交流一下嗎?
4. 學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練習 有感情朗讀。
5. 熟讀成誦,品賞文字
五、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六、品賞文字,述說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在用得特別好?
七、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1. 出示生字:促、憶、異、逢、佳、倍、遙、遍、插,讀記、組詞。
2. 說說要求會寫的字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3. 練寫生字,同桌互相評點或當堂展評。
八、拓展活動
1. 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 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見:梧葉 挑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孤獨 寂寞
感:動客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每逢佳節倍思親
(思念家鄉、親人)
10. 風 箏
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于白描而極少雕飾,筆調親切、溫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細致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的。另外,文章的結尾是開放型的,意味深長,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