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案例
風景( ) 物產( )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案例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寶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摘抄優美詞句,注重語言的積累。
案例敘述:
一、創情激趣,初步實現信息技術與教材內容的整合,促進學生朗讀。
朗讀要創設情景,營造氣氛,激發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形象,體味節奏韻味,心通其情,意會其理,就能產生無窮的美感。使學生的審美情感油然而生,有關的心理活動隨之活躍。
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采集相關的影片制作成生動、形象的課件創設了去西沙群島親身旅游的情境,讓學生能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這時學生的情緒是激昂的,在心中已積蓄了豐富情感沖動,我適時引導學生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對思想的挖掘用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當學生們心潮澎湃的進行朗讀實踐時,不僅讀的有滋有味而且也充分了解了作者在說些什么,因為此時的學生與作者的心靈已是相通的了。
二、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自主、合作、探究”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適合時代要求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做了以下嘗試:
第一:激發興趣,指導學法
教師把課文學習設計為“西沙群島游”的形式,并把小組學習設計成“游西沙群島--自助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按照教師的要求有目的的學習。
第二:以人為本,主動探究,合作交流
這一過程我把課堂的主動權完全教給了學生。學生們在小組內認真讀著語文書,他們互幫互助解決難字,力求把課文讀的更流暢,把課文內容了解的更全面,學生們興趣盎然的設計著自己小組的旅游路線,此時的學生們在自由的空間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學習內容。學生們在“游覽”后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將自己的游覽心情迫不及待地告訴自己的同學。
生a:“我喜歡課文的第5自然段。”(讀第5自然段)“我覺得這個自然段描寫海龜的句子很有趣。”
生b:“我也喜歡這個自然段,但是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漁業工人要把海龜翻一個身,抓回家去,而不讓海龜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師:(展示課件)“我們來看一看,漁業工人是不是把海龜抓回家了呢?”
生(眾):“不是。他們只是逗逗海龜,看看它們龐大的身軀四腳朝天、沒法逃跑的滑稽樣子。”
生d:“我喜歡第6自然段”(讀)。“因為我很喜歡鳥,喜歡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樣子。”
師:“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島上一片片茂密的樹林養育了這些鳥兒,鳥兒的糞便也成了養育這片樹林的寶貴肥料。
生e:“我喜歡第4自然段”(讀)。“我喜歡這一段的理由很多:第一,這個自然段的好詞好句很多;第二,我很喜歡魚,很想把他們抓回來養在自己家里,不過我知道他們在海里生活更幸福,因為它們在那里有許多朋友;第三,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你這個問題提得真好!我們先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魚的。”(展示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