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案例
師:“誰愿意把這個長句子讀一讀,要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請了4個學生朗讀,教師相機評價)
師:“作者抓住魚兒的外形特點,進行了生動活潑的描寫。讓我們一起潛入海底,親眼去看看這些可愛的魚兒吧。”(配樂播放視頻材料)
師:“同學都說特別喜歡海里的這些魚,我也很喜歡這些魚,今天我把海里的部分魚兒請到了我們這兒來做客,也請你們抓住魚兒的外形特點進行說話練習。” (學生紛紛上臺面對課件指著自己喜歡的魚進行說話訓練)
師:“我們現在來讀讀這兩句話,一定會有更深的體驗。”(出示課件,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人們為什么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生(眾):“因為西沙群島的魚很多,數也數不清,所以人們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西沙群島,領略了它那迷人的風采。現在,請你們用一句話來描述你對西沙群島的整體感受,或用一句話來抒發你對西沙群島的感情。” (同學們紛紛抒發自己的情感)
第三:深化體驗,實際運用
在進行這一步驟時,我采用了讓學生談感受或有感情的朗讀兩種形式匯報自己的學習體驗,以了解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是否正確、是否到位,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將小集體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放到在大集體中進一步交流、討論,得以發現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將所獲感受、所學知識進一步內化。
三、借助錄音和幻燈,積累美詞佳句
師:“好的文章,我們要有感情地朗讀,深深地感悟,細細地品味;好的詞句,我們也要積極地去積累,去運用,去發展。” 請學生動手寫一寫、讀一讀、記一記自己喜歡的優美句子。
四、加強課內外結合,增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的特點,以知識增長見聞,以求得“豐富學生的見聞”。同時“得法于課內,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之法,及時應用于課外閱讀中以求化方法為能力,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擴大閱讀量,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
在教學中,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展示了自己課下收集的有關西沙群島的資料,課內外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在教學時我們應該“重文本”,讓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升華感情、陶冶情操。同時更要“超文本”,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要讓學生在不同的方面、每個方面的不同層次得到發展,有所收獲;又因語文教材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途徑,應鼓勵、引導學生投身語文大課堂,自由的發揮。所以在課后作業的處理上,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愛寫作的你,不妨寫寫你“游”西沙群島的感受。
2、愛畫畫的你,不妨畫出香港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3、愛朗誦的你,不妨有感情的讀出西沙群島景色的特點。
4、愛文學的你,不妨摘錄文中優美的語句。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在課堂上的適時點撥、引導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探求知識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正所謂“立足課堂,打好基礎;立足生活,求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