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案例
教學反思
我對“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作了一些嘗試。如何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學習的基本工具與語文教學有機融合起來,以提高學習效率,一直是我們第一線教師所探討和研究的一個重大問題。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嘗試,我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有效地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課文與信息技術的四結合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情境中,教學過程則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現(xiàn)多向互動的過程。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課文內容形象化,使靜態(tài)的課文內容動態(tài)化,把平面的課文內容立體化;與此同時,學生與課件互動,與老師及其他同學互動。這樣學生的思維激活了,學生的情感調動了。通過對朗讀而逐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產生了熱愛寶島的深情。在“整合”過程中,學生學的方式和教師教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勁頭很足,他們對課文有了深刻的感悟,贊寶島、愛寶島的感情溢于言表,并積極參與口頭表達練習,努力將課文中的生動語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這一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成功地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學生、教師等要素的有機整合。
二、符合語文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
培養(yǎng)語感,必須讓學生反復接觸語言、感受語言,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方式。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借助多媒體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指導,十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的朗讀方式是多樣的,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朗讀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內容,文本中的情感和價值觀內化成自我的東西,產生了獨特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還應該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能力。在魚這一段,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各種魚呈現(xiàn)出來,鼓勵學生抓住魚的外形練習說話。最后,這都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比較符合語文教學新發(fā)展趨勢,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熏陶和提高。
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了德育
蘇霍姆林斯基經常從美學的角度來談人的道德、人的全面發(fā)展。他認為和諧的、全面發(fā)展不僅是指人的知識結構和各種能力的發(fā)展,而且還是指人的完善個性的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的是:學生獲得的正像情感體驗必然包含著道德的成分一樣。從這點來說,學科教學與德育是分不開的。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多渠道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壯麗山川,奇異風光,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思想教育,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了生的合作精神、集體榮譽感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得到了誠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