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課堂實錄 )
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
1、感知課文大概脈絡,了解敘述順序。
2、品讀2、3自然段,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句式練習。
過程和方法
通過聯系上下文、句子比較、換詞,大膽想象品味語言的精彩及作者情感的細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珍珠泉的美麗可愛,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和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大自然和家鄉的熱愛之情。
查閱資料: 潭水深度
教、學具準 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數2
板書設計泉水:綠深清
珍珠泉 (美)
水泡: 有 趣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地方,那是我們村子前面的小山包,上面樹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條石板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的穿過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盡頭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問:聽出了什么?課件出示珍珠泉圖片:看著這清澈見底,翠色欲滴的泉水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珍珠泉的美到底體現在哪里呢?打開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
二、品味詞句,理解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學習課文。)師:我們平時說話做事都有一定的順序,文章也有一定的順序,誰來按著課文順序說一說?
2、集體交流
(1)學習2自然段生:“周圍鑲嵌著……樸素的花環。”讀。“樸素”還可以換成什么詞?為什么課文單單用了“樸素”呢?
師:樸素的花環讓我們感受到珍珠泉的美,你還從哪里感受到它的美?
生: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的。水是那樣深,又是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
問:珍珠泉水有什么特點?(板書:泉水:綠 深 清)
師:誰來說說,這是怎樣的一種綠?
生:像被綠樹、綠草染過的。我見過媽媽洗衣服時白色的衣服被染成紅色,染上就洗不掉了。這里說水被綠樹綠草染過,讓我覺得他們是一個色,那么綠。指導體會“染”字。
師:能夠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真會思考。是呀,山坡是綠的、樹是綠的,草是綠的,連泉邊巖石上的青苔也是綠的……這滿眼的充滿生機的綠色與同樣深得發綠的泉水,融為一體,相互映襯,什么樣呀,讀出來。(生練讀)
生: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的。(指名讀)
師:珍珠泉水又是怎樣深?怎樣清的呢?(指名讀)
師:我們平時站在這么深的水邊,看水底的東西會怎樣?(不清楚),可是站在這么深的泉水邊,卻能夠清楚的看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沙粒和樹葉,說明(水太清了)。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生:自由讀
師:泉水這么清澈,可惜沒有魚!(出示緣故課件) “緣故”是什么意思?如果這樣說行嗎?:因為泉水太清太涼,所以沒有魚。為什么?(原句是猜測推想的意思)讀出來。
師:那樣綠、那樣深、那樣清,那靜謐的連魚兒都不愿打擾的泉水到底什么樣?咱們去看一看(欣賞),把你的的想象讀出來。(出示課件)
師:在寫泉水清、深、綠的特點時,作者用了相同的句式,看誰能發現!
生:找到“什么是那樣怎么樣,怎么樣的像什么”的句式。
師: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出示練習:云是那樣白,(白)得。 是那樣 ,( )得 。是那樣 ,又是那樣,(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