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知識積累復習資料(人教版)
注釋:
蓬頭:形容小孩可愛。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一種野草。苔:苔蘚植物。映:遮映。借問:向人打聽。
魚驚:魚兒受到驚嚇。應:回應,答應,理睬。
5課
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7課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為我國的石油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
園地二
一、引號練習:
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二、積累:
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列寧)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毛澤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宋慶齡)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學無止境。(荀子)
聞雞起舞:一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用來指有志向的人努力奮發。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祖逖 劉琨 晉朝人
9課:兩首都是秋天的詩。
夜書所見 南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名句)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注釋:
蕭蕭:指風聲。 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弄。 籬落:籬笆。 九月九日:重陽節。
山東:華山以東,指王維的家鄉。 獨:單獨。 異鄉:他鄉
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 遙:遙遠。
二、《夜書所見》: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那應該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人一個人客居異鄉,每次遇到重陽佳節就加倍思念家鄉親人。這時候,詩人想遠方的弟兄們一定登上了高處,他們身上都佩帶了茱萸,只是少了詩人一個人。
10課
做風箏: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放風箏: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找風箏:我們大驚失色。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山東濰坊是著名的風箏之都,從1984年開始,那里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國際風箏節。世界最大的風箏博物館也在濰坊。
11課
課文全部背誦一遍。
好句: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園地三
一、顏色詞語:
黃 金黃 杏黃 橙黃 鵝黃 紅 火紅 粉紅 橘紅 桃紅
綠 嫩綠 翠綠 碧綠 墨綠 藍 寶藍 碧藍 蔚藍 湛藍
紫 淺紫 深紫 粉紫 葡萄紫
二、積累: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秋月白,晚霞紅,水繞對云橫。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