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放飛蜻蜓 目標導學案
學生認真看陶行知的小資料
學生再讀課文,畫出描寫陶先生語言和動作的詞語,體會一下他是一個怎樣的教育家。
學生交流
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課題——放飛蜻蜓!
讀一讀生字,組個詞語
生書空 觀看演示
生描紅
1. 抄寫課后生字生詞 2. 思考:如果你看到傷害動物的行為,你會怎么辦?會采取哪些方法勸阻或者進行社會宣傳和呼吁?
1. 出示謎語:
細細身體長又長,身后背著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飛來飛去捉蚊蠅。
2.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蜻蜓有關的課文,題目是《放飛蜻蜓》。
板書課題
1. 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都預習好了嗎?老師檢查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 第一組(生詞) 陶行知 慈愛 七嘴八舌 據說 蒼蠅 蚊子 掌握 搶著說 構成 復雜 成千上萬 第二組(難讀的詞)有信心讀好嗎? 撫摸 保持 入神 翠貞 田埂 孑孓 平衡 商量 口吻
“田埂”是田間稍微高起的小路
“孑孓”是蚊子的幼蟲
2. 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老師巡視 老師小結: 陶行知看見翠貞和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就和孩子們交談最后孩子們放飛了蜻蜓。抓住開始、經過和結果就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掌握這種閱讀方法。
1. 師:(出示課文插圖)
一天午后,陶行知從村里走出來,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這時陶行知和孩子們有一段對話。
師:翠貞想了一下,回答道——引讀:吃蟲子
師:一個男孩說——引讀:吃露水
師: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引讀:吃草。吃樹葉。吃泥土。
師:對,就像同學們這樣人多嘴雜,議論紛紛就是七嘴八舌。
老師小結:
就是這場對話,孩子們明白了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所以他們最后會——放飛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