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課文簡析
練習提示:
第4題,讀3句話,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我”的思想感情。第1句,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和爸爸怎么幫鴿子洗澡、敷藥的,反映他們對鴿子的愛護;二是因為鴿子雪白雪白的了,所以給它起名“雪兒”,表達了對鴿子的喜愛之情。第2句,有兩個分句,是承接關系,也要注意兩個意思:一是從字面上看,“我”天天讓雪兒看藍天白云,進一步表達了自己對雪兒的愛護;二是后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呢?“我”期盼雪兒早日飛向藍天。第3句,實際上有兩句話,是因果關系。既交代了雪兒現在的情況,又表達了自己興奮的思想感情。題目的要求是“說說自己的感受”,有點兒抽象,可以改為“想一想,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5題,要求展開想象,描述“我”與雪兒告別時的情景。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緊緊圍繞最后一句話,展開想象,想象雪兒當時的心情和可能說的話,學習用擬人的方法把雪兒的話寫出來;二是所謂告別時的情景,不能是單方面的,應該有“我”和雪兒的行為和對話。
教學建議:
1、信鴿的介紹。信鴿,課文中已作了介紹。可再作一些介紹,使學生對信鴿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使學生進一步地理解雪兒怎么會在離開時那樣的依依不舍。
2、感情的體會。作者——課文中的“我”,在敘述事情的過程中,飽含深情。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并要有感情地朗讀。
《花瓣飄香》
這是一篇記敘事情的文章。課文講的是“我”兩次在清晨看到一個小女孩摘花瓣。當“我”知道她摘花瓣,是為了讓媽媽高興后,就到集市上買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小女孩,一盆送給自己的母親。告訴大家要孝敬長輩。
全文共11個自然段,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寫的,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節):“我”家門前的月季開滿了花。這一段是一個交代,說明“我”怎么會看到那位小女孩摘花瓣的——在“門前”、“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
第二段(第2節):一天清晨,“我”看到一個小女孩摘了花瓣,飛快地跑了。在這段話中,寫了小女孩一連串的動作:“俯在”、“小心地摘”、“雙手捧著”、“飛快地穿過”、“跑遠”,描寫了她非常小心、機靈的樣子。
第三段(第3—10節):幾天后的清晨,“我”又看到小女孩在摘花瓣。聽了她的話,“我”覺得她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為什么說她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從對話中,作了具體的回答。
第四段(最后1節):“我”買了兩盆月季花,分別送給了小女孩和自己的母親。
練習提示:
第1題,分角色朗讀課文。重點訓練第4—9自然段。先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我”與小女孩的對話,然后進行練習。練習時,可先由三人讀,然后只讀對話,不讀提示語。一定要讀出對話情境來。
第4題,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文中有3個地方:(1)不摘整朵花;(2)媽媽生病了,摘花讓她高興;(3)聽爸爸的話,不惹媽媽生氣。要連貫地說出三點。也可以按照時間的先后,把上面的三點倒過來說。
教學建議:
1、段落的訓練。這篇課文主要寫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發生的時間都不同。這是一篇很典型的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寫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提示有關分段的知識。
2、人物的對話。課文中人物的對話,層次很清楚,對話表述的形式也很典型。可以在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練習記錄人物的對話。
提供依戀晴
轉載自廬陽教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