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畫龍點睛
三、指名朗讀自己最喜歡那件事,說說喜歡的原因。
學生述說要點,教師相機板書:
寺廟墻上畫鷹——嚇飛小鳥(逼真)
朋友新房影壁上畫龍——鐵鏈鎖住(龍才安分)
寺廟墻上畫龍——果然像真龍(點睛龍飛)
四、重點學習畫龍點睛這件事,領會寓意。
1.張僧繇是怎樣畫龍的?在書上標記出表示動作的詞語。(研墨揮毫、畫、笑笑、拿起筆、點上)(投影片演示。)
2.沒點上眼睛的龍是怎樣的?點上眼睛的龍又是怎樣的?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3、4、5自然段。體會人們在畫家“畫龍點睛”前后感情的變化。相機體會:半信半疑、四面八方、張牙舞爪、騰空而起。
4.引導學生體會故事寓意。
①設疑:為什么沒有點上眼睛的龍沒有飛走,點上眼睛的龍就飛上了天空?
②學生各自發表看法。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得出:我們平時說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的地方或主要處用上一兩句重要的、精辟的話語,點明中心,內容就會更加生動有力了。
③小結: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一個故事,還懂得了怎樣使說話或寫文章內容生動有力的道理。還有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成語,如狐假虎威、葉公好龍、拔苗助長等。同學們可以恰當地使用它們。相信學了這個故事后,同學們說話或寫文章一定會妙語連珠,一語驚人,中心突出,錦上添花。
五、引導學生自主質疑。
讀了這個故事后,你心中還有什么不理解的,還有什么疑問嗎?說出來,大家一起來商量商量。
1.學生自由質疑。例如:①既然第三件事情講的是畫龍點睛的故事,前面兩件事情可以省略嗎?(相機告訴學生本課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②張僧繇畫的龍真的能飛上天嗎?這個故事是真的嗎?等等。
2.表揚勤于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生。鼓勵學生間相互求教,相互討論交流。
3.教師相機點撥,小結。
六、指名上臺利用掛圖用自己的話講講《畫龍點睛》這個故事。
七、拓展延伸,自選作業。
1.課外找寓言故事書讀一讀,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選》。
2.積累成語。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