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課時教學)
③誰能帶上思考問題的感覺讀這句話?
(范讀、指名讀、齊讀)
(4)第二自然段段落學法小結
這一自然段分成兩部分寫,前一部分寫——遇到問題;后一部分寫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3.學習第三自然段
不管是“難以招架”還是“戳不到我啦”,發明家都是處于進攻一方還是自衛一方來想問題的?(自衛)
(1)是啊,只想到自衛。他還想到要怎么樣?請快速默讀讀第三自然段。(進攻)
(2)發明家怎么想到進攻的?
能給“固然”換個詞嗎?(雖然,盡管)練習朗讀。
發明家對自己剛才的想法又有了新的思考,誰能帶著思考問題的感覺再來讀讀?
(提醒學生注意“自衛”后面的逗號,以加強語氣)
(3)交流:自衛,進攻,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想法,課文中用哪個詞來連接啊?(可是)是啊,我們寫文章時,當下面的想法、做法與上面不一樣時,也能用上“可是”。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鐵屋子雖然能保護自己,但卻無法進攻,沒有獲勝的機會,怎么能和別人去比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發明家,發明家想啊想啊,突然,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2)交流:發明家想到了什么?請大家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伺機板書: 槍口炮口、裝輪子、安履帶 )
(3)練習朗讀這段話
①抓住“對了”、“當然”等幾個詞指導學生朗讀。
② 特殊標點:
課文中說用來進攻的矛是什么?(槍口或炮口)
是啊,一個破折號就是說明了這里的矛是指槍口或炮口。不是真正的矛,怪不得,前面的“矛”字加了個——雙引號。
6.鋪設階梯,說話練筆
①同學們,發明家就是這樣,遇到“左抵右擋卻難以招架”的問題,能認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里面,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解決了問題,又遇到新問題:可是,這樣就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的蝸牛或烏龜,不能進攻啦!再想辦法,就這樣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終發明了坦克!
幻燈出示: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里面,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可是,這樣我就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的蝸牛或烏龜,不能進攻啦!
( 板書:坦克 )
②但是,在我們的文章中沒有寫清楚遇到了什么新問題,才想到要“裝輪子”。我們能不能像發明家一樣,試著來說一說?(多練幾個,明白關系)
幻燈出示:如果我給鐵屋子開好小洞,裝上“槍口、炮口”,鐵屋子就
。可是, 。
③文中也沒有寫到裝了輪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問題,才想到了要“按履帶”解決問題。我們試著去寫一寫。
幻燈出示:如果,就
。可是, 。
(評價語中要有意識地肯定學生清晰的思路,會動腦筋會思考。)
(四)小結本課,啟發下課時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會有什么用呢?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集合了其它東西的長處,又是怎樣集合在一起的呢?下節課,我們重點討論研究這些問題。
(五)整理思路,板書預設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問題 難以招架 蝸牛 烏龜 ? ?
解決問題鐵屋子槍口 炮口 裝輪子 安履帶 …… 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