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學設計和網頁式學件說明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是一篇閱讀訓練的好材料,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景區風貌,再現我和老爺爺對話,相互鼓勵的過程,為學生搭建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平臺。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
知識與能力: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白發蒼蒼、咱們、奮力、終于、辮子、勇氣、決心、居然、力量”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理解老爺爺和爸爸說的話。
態度情感價值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學法上,我采用的是激趣導入、直奔主題、讀中感悟、讀后擴展的方法。
首先使用多媒體學件創設情景,激趣導入,在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面對天都峰天險──樹立信心、鼓起勇氣──勇于攀登,戰勝天險。……最后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向課外擴展。
結合教學設計,我的網頁式課堂學件也緊扣整個教學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大板塊:資源寶庫、閱讀欣賞、難點解析、網絡練兵和課外交流。這幾大板塊既是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的濃縮,同時也是我的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種理念體現。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和諧、愉快、發展。
現在我就本課第二課時說說我的教學設想: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天都峰位于我國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內,是最為雄偉壯麗的一座山峰,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對五彩池有直觀的印象,真實的感受就是我碰到的第一個難題。針對課文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資源寶庫”。在這里,學生可以自由點擊瀏覽黃山風景區和天都峰。儲蓄欣賞這里的景色奇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發起極大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語言文字學習做好鋪墊。
激趣導入之后,應該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從總體上作以把握。初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讀后讓學生自己交流初讀情況,說說課文寫了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之后,老師梳理這些問題,確定這節課的學習重點。既讀懂爸爸最后說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整體感知,導讀體會
在這一部分教學里,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老師講得再好,沒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去邊體會邊讀好。以多種形式讀,個人讀、小組讀、小伙伴合作讀、齊讀等。先讀感受黃山的雄偉,天都峰的險峻。通過讀書,學生就能夠體會到:擺在小作者面前的難題就是他即將要爬的天都峰原來是這么的高,這么陡,這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和信息才能爬上去的。
所以說,語文課就是學習閱讀、享受閱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