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精選13篇)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將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故事的題目是……(師出示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木匣是什么東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師: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能通過查字典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檢查預習,認讀字詞
師:要讀懂這個故事,必須先闖字詞關,準備好了嗎?先開哪列火車?
。ㄉ娂娵x躍舉手)
(師出示生字卡,生開火車讀生字,讀對的全班跟讀,讀錯的指名幫助正音)
師:火車順利地到達終點,有的火車還開得挺快的呢!現在我們把字娃娃帶到詞語 里來讀讀吧!
。◣煶鍪課件,生齊讀生字詞)
師:“免得”“懂得”的“的”應該讀輕聲,請同學們再把這兩個詞語齊讀一遍。
。ㄉx“免得”“懂得”兩個詞語)
(課件出示多音字)
師:誰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或短語。
。ㄖ该x)
師:你們真棒!都讀對了!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個大拇指。
。◣熕徒o學生“大拇指”,全班齊讀那三個詞語或短語)
三、初讀感知,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就請你們趕快打開書本,用自己 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請你們在文中的空白處畫上問題泡泡吧!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課文講科利亞埋木匣的事。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2:還寫科利亞找到了木匣。
師:科利亞什么時候埋下木匣?什么時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亞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師: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時候?
生4:戰爭開始的時候。
師小結、板書:戰爭開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師:同學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老師,什么叫手鋸?
師:老師這兒剛好有圖片,一起來看看。
。ㄕn件出示“手鋸”圖片)
師:這又是什么?
。ㄕn件出示“斧頭”“冰鞋”圖片讓學生認識。)
生齊答:斧頭、冰鞋。
生2:科利亞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來?
生3:因為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里來了,東西不能都帶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個人。
師: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國侵略者的代號。
生7:這場戰爭是怎樣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不錯。老師送你個“大拇指”。
。ㄋ徒o生7一個“大拇指”)
師:是這樣的。這場戰爭指蘇聯的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蘇 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4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戰爭的勝利,F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生8:老師,我想提個問題。為什么科利亞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媽媽走三十步卻能找 到木匣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思考價值,老師送你一個“大拇指”。誰能解答?
(送給生8一個“大拇指”)
生9:因為媽媽過了發育期,個子不會長高,步子也不會再變了。
師: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師同樣送給你一個“大拇指”。
(送給生9 一 個“大拇指”)
生10:課文的題目為什么不改為“科利亞挖木匣”?
師:哎呀!連老師都不會想到提這樣的問題。你可真會思考!
生9:老師。我知道。因為課文除了寫科利亞挖木匣,還寫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 利亞挖木匣”為題,那就不完整了!
師:真是了不起。老師由衷地稱贊你們,問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個“大拇 指”。
。ㄋ徒o生9、生10每人一個“大拇指”)
。ㄉ榫w高漲,踴躍舉手要求發言)
師:還有一些同學要發問,你們暫時把問題存起來,先幫老師解決個問題,行嗎?
(課件出示: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師:自己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組內和其它同學交流交流。
。ㄉ杂勺x課文,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三、突破重點,感悟交流
師:誰先來說說。
生1:科利亞是通過認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亞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師:你們回答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利亞是怎么思考的?
。ㄕn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內容,齊讀)
師: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和我做個跨步比賽。誰愿意?
。ㄉx躍舉手,點一名學生上臺)
師: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請你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師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學一起數。
。ㄉ蛶熞黄鹣蚯白10步)
師:從剛才的演示,你們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師十步走得比較遠。
生2:老師的個子高,步子大,潔兵的個子矮,步子小。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科利亞就是這么想的。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從家門口 向前走幾步埋下木匣?
生齊答:十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當時他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小。(師板書:步子。
師:四年后,科利亞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大一倍,(師板書:步子大一倍)
師:所以現在只要走幾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齊讀:五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最后科利亞有沒有找到木匣呢?
生齊答:有。
師:文中哪個詞語說明結果和他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很好。請同學們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課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齊讀)
師:是啊,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煱鍟褐車囊磺卸荚谄鹱兓
師:這個故事使我們很受啟發。同學們愿意再來讀一遍課文嗎?
生齊讀:愿意。
。ㄉR讀課文)
四、聯系生活,觀察發現
師:我們的周圍哪些在起變化呢?請同學留心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發現。下節 課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這節課我上得輕松灑脫,學生學得開心自在。
我想問題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我設計了讓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共同解疑,把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致高漲,踴躍發問。分別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令我驚喜。這不由使我想起傳統教學,以前老師一問一答,學生圍著老師的問題轉,老師的答案是唯一的標準,學生的思維常常被束縛?蓱z的孩子只能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爭議,沒有創新,不懂的問題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句話,讓我回味無窮。
【同行評析】
這是《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的教學實錄,是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教師和學生都體驗到了課堂生活的快樂。剖析這堂課,我們發現,這節課,有幾個亮點值得一說:
首先,在識字教學上,能遵循三年級學生識字的水平、特點,讓學生預習,通過查字典等多種渠道,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生字的方法,自主識字,培養自學能力。課堂上,教師采用“開火車認字學詞”“多音字重點提示”的方法,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這樣,真正做到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ǖ臅r間少,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讀感知”這個環節,安排“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問題 ”,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由于問題的存在,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答,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們驚喜地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師的意料。在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心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課文內容這個環節,以“重點問題”為線索,抓住重點段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犊评麃喌哪鞠弧菲^長,段落較多,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段講解,所費時間多,效果也不好。這節課,林老師拋出問題:“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通過討論交流、引出重點段落(9~11),在反復誦讀中,采用“比跨步”“擺腳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總之,這節課,林老師始終用贊賞、尊重、呵護的語言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始終以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與教師平等相處,與文本進行自由的對話,在語文學習中感知自己、發現自己、提升自己!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2
教學內容:《科利亞的木匣》(語文人教實驗版)第五冊
課例實錄: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將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故事的題目是……(師出示課題)
。ㄉR讀課題)
師:木匣是什么東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師: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能通過查字典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檢查預習,認讀字詞。
師:要讀懂這個故事,必須先闖字詞關,準備好了嗎?先開哪列火車?
。ㄉ娂娵x躍舉手)
(師出示生字卡,生開火車讀生字,讀對的全班跟讀,讀錯的指名幫助正音)
師:火車順利地到達終點,有的火車還開得挺快的呢!現在我們把字娃娃帶到詞語 里來讀讀吧!
。◣煶鍪菊n件,生齊讀生字詞)
師:“免得”“懂得”的“的”應該讀輕聲,請同學們再把這兩個詞語齊讀一遍。
(生讀“免得”“懂得”兩個詞語)
。ㄕn件出示多音字)
師:誰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或短語。
。ㄖ该x)
師:你們真棒!都讀對了!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個大拇指。
。◣熕徒o學生“大拇指”,全班齊讀那三個詞語或短語)
三、初讀感知,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就請你們趕快打開書本,用自己 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請你們在文中的空白處畫上問題泡泡吧!
。ㄉ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課文講科利亞埋木匣的事。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2:還寫科利亞找到了木匣。
師:科利亞什么時候埋下木匣?什么時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亞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師: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時候?
生4:戰爭開始的時候。
師小結、板書: 戰爭開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師:同學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老師,什么叫手鋸?
師:老師這兒剛好有圖片,一起來看看。
。ㄕn件出示“手鋸”圖片)
師:這又是什么?
。ㄕn件出示“斧頭”“冰鞋”圖片讓學生認識。)
生齊答:斧頭、冰鞋。
生2:科利亞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來?
生3:因為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里來了,東西不能都帶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個人。
師: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國侵略者的代號。
生7:這場戰爭是怎樣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不錯。老師送你個“大拇指”。
。ㄋ徒o生7一個“大拇指”)
師:是這樣的。這場戰爭指蘇聯的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蘇 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4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戰爭的勝利。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生8:老師,我想提個問題。為什么科利亞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媽媽走三十步卻能找 到木匣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思考價值,老師送你一個“大拇指”。誰能解答?
(送給生8一個“大拇指”)
生9:因為媽媽過了發育期,個子不會長高,步子也不會再變了。
師: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師同樣送給你一個“大拇指”。
(送給生9 一 個“大拇指”)
生10:課文的題目為什么不改為“科利亞挖木匣”?
師:哎呀!連老師都不會想到提這樣的問題。你可真會思考!
生9:老師。我知道。因為課文除了寫科利亞挖木匣,還寫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 利亞挖木匣”為題,那就不完整了!
師:真是了不起。老師由衷地稱贊你們,問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個“大拇 指”。
。ㄋ徒o生9、生10每人一個“大拇指”)
。ㄉ榫w高漲,踴躍舉手要求發言)
師:還有一些同學要發問,你們暫時把問題存起來,先幫老師解決個問題,行嗎?
(課件出示: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師:自己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組內和其它同學交流交流。
。ㄉ杂勺x課文,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三、突破重點,感悟交流。
師:誰先來說說。
生1:科利亞是通過認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亞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師:你們回答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利亞是怎么思考的?
。ㄕn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內容,齊讀)
師: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和我做個跨步比賽。誰愿意?
(生踴躍舉手,點一名學生上臺)
師: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請你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師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學一起數。
。ㄉ蛶熞黄鹣蚯白10步)
師:從剛才的演示,你們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師十步走得比較遠。
生2:老師的個子高,步子大,潔兵的個子矮,步子小。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科利亞就是這么想的。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從家門口 向前走幾步埋下木匣?
生齊答:十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當時他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小。(師板書:步子小)
師:四年后,科利亞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大一倍,(師板書:步子大一倍)
師:所以現在只要走幾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齊讀:五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最后科利亞有沒有找到木匣呢?
生齊答:有。
師:文中哪個詞語說明結果和他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很好。請同學們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齊讀一遍。
。ㄕn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ㄕn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齊讀)
師:是啊,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煱鍟褐車囊磺卸荚谄鹱兓
師:這個故事使我們很受啟發。同學們愿意再來讀一遍課文嗎?
生齊讀:愿意。
(生齊讀課文)
四、聯系生活,觀察發現。
師:我們的周圍哪些在起變化呢?請同學留心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發現。下節 課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這節課我上得輕松灑脫,學生學得開心自在。
我想問題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我設計了讓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共同解疑,把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致高漲,踴躍發問。分別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令我驚喜。這不由使我想起傳統教學,以前老師一問一答,學生圍著老師的問題轉,老師的答案是唯一的標準,學生的思維常常被束縛?蓱z的孩子只能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爭議,沒有創新,不懂的問題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句話,讓我回味無窮。
同行評析:
這是《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的教學實錄,是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教師和學生都體驗到了課堂生活的快樂。剖析這堂課,我們發現,這節課,有幾個亮點值得一說:
首先,在識字教學上,能遵循三年級學生識字的水平、特點,讓學生預習,通過查字典等多種渠道,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生字的方法,自主識字,培養自學能力。課堂上,教師采用“開火車認字學詞”“多音字重點提示”的方法,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這樣,真正做到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ǖ臅r間少,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讀感知”這個環節,安排“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問題 ”,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由于問題的存在,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答,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們驚喜地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師的意料。在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心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課文內容這個環節,以“重點問題”為線索,抓住重點段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科利亞的木匣》篇幅較長,段落較多,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段講解,所費時間多,效果也不好。這節課,林老師拋出問題:“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通過討論交流、引出重點段落(9—11),在反復誦讀中,采用“比跨步”“擺腳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總之,這節課,林老師始終用贊賞、尊重、呵護的語言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始終以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與教師平等相處,與文本進行自由的對話,在語文學習中感知自己、發現自己、提升自己!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3
執教者:東山縣實驗小學 林睿謙
評析者:東山縣實驗小學 江麗芳
教學內容:《科利亞的木匣》(語文人教實驗版)第五冊
課例實錄: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將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故事的題目是……(師出示課題)
。ㄉR讀課題)
師:木匣是什么東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師: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能通過查字典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檢查預習,認讀字詞。
師:要讀懂這個故事,必須先闖字詞關,準備好了嗎?先開哪列火車?
。ㄉ娂娵x躍舉手)
。◣煶鍪旧挚,生開火車讀生字,讀對的全班跟讀,讀錯的指名幫助正音)
師:火車順利地到達終點,有的火車還開得挺快的呢!現在我們把字娃娃帶到詞語 里來讀讀吧!
(師出示課件,生齊讀生字詞)
師:“免得”“懂得”的“的”應該讀輕聲,請同學們再把這兩個詞語齊讀一遍。
。ㄉx“免得”“懂得”兩個詞語)
(課件出示多音字)
師:誰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或短語。
。ㄖ该x)
師:你們真棒!都讀對了!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個大拇指。
。◣熕徒o學生“大拇指”,全班齊讀那三個詞語或短語)
三、初讀感知,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就請你們趕快打開書本,用自己 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請你們在文中的空白處畫上問題泡泡吧!
。ㄉ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課文講科利亞埋木匣的事。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2:還寫科利亞找到了木匣。
師:科利亞什么時候埋下木匣?什么時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亞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師: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時候?
生4:戰爭開始的時候。
師小結、板書: 戰爭開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師:同學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老師,什么叫手鋸?
師:老師這兒剛好有圖片,一起來看看。
。ㄕn件出示“手鋸”圖片)
師:這又是什么?
。ㄕn件出示“斧頭”“冰鞋”圖片讓學生認識。)
生齊答:斧頭、冰鞋。
生2:科利亞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來?
生3:因為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里來了,東西不能都帶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個人。
師: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國侵略者的代號。
生7:這場戰爭是怎樣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不錯。老師送你個“大拇指”。
。ㄋ徒o生7一個“大拇指”)
師:是這樣的。這場戰爭指蘇聯的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蘇 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4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戰爭的勝利。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生8:老師,我想提個問題。為什么科利亞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媽媽走三十步卻能找 到木匣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思考價值,老師送你一個“大拇指”。誰能解答?
。ㄋ徒o生8一個“大拇指”)
生9:因為媽媽過了發育期,個子不會長高,步子也不會再變了。
師: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師同樣送給你一個“大拇指”。
(送給生9 一 個“大拇指”)
生10:課文的題目為什么不改為“科利亞挖木匣”?
師:哎呀!連老師都不會想到提這樣的問題。你可真會思考!
生9:老師。我知道。因為課文除了寫科利亞挖木匣,還寫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 利亞挖木匣”為題,那就不完整了!
師:真是了不起。老師由衷地稱贊你們,問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個“大拇 指”。
。ㄋ徒o生9、生10每人一個“大拇指”)
(生情緒高漲,踴躍舉手要求發言)
師:還有一些同學要發問,你們暫時把問題存起來,先幫老師解決個問題,行嗎?
。ㄕn件出示: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師:自己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組內和其它同學交流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三、突破重點,感悟交流。
師:誰先來說說。
生1:科利亞是通過認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亞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師:你們回答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利亞是怎么思考的?
(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內容,齊讀)
師: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和我做個跨步比賽。誰愿意?
。ㄉx躍舉手,點一名學生上臺)
師: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請你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師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學一起數。
。ㄉ蛶熞黄鹣蚯白10步)
師:從剛才的演示,你們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師十步走得比較遠。
生2:老師的個子高,步子大,潔兵的個子矮,步子小。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科利亞就是這么想的。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從家門口 向前走幾步埋下木匣?
生齊答:十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當時他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小。(師板書:步子小)
師:四年后,科利亞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大一倍,(師板書:步子大一倍)
師:所以現在只要走幾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齊讀:五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最后科利亞有沒有找到木匣呢?
生齊答:有。
師:文中哪個詞語說明結果和他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很好。請同學們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齊讀一遍。
。ㄕn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ㄕn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齊讀)
師:是啊,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煱鍟褐車囊磺卸荚谄鹱兓
師:這個故事使我們很受啟發。同學們愿意再來讀一遍課文嗎?
生齊讀:愿意。
(生齊讀課文)
四、聯系生活,觀察發現。
師:我們的周圍哪些在起變化呢?請同學留心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發現。下節 課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這節課我上得輕松灑脫,學生學得開心自在。
我想問題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我設計了讓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共同解疑,把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致高漲,踴躍發問。分別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令我驚喜。這不由使我想起傳統教學,以前老師一問一答,學生圍著老師的問題轉,老師的答案是唯一的標準,學生的思維常常被束縛?蓱z的孩子只能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爭議,沒有創新,不懂的問題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句話,讓我回味無窮。
同行評析:
這是《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的教學實錄,是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教師和學生都體驗到了課堂生活的快樂。剖析這堂課,我們發現,這節課,有幾個亮點值得一說:
首先,在識字教學上,能遵循三年級學生識字的水平、特點,讓學生預習,通過查字典等多種渠道,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生字的方法,自主識字,培養自學能力。課堂上,教師采用“開火車認字學詞”“多音字重點提示”的方法,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這樣,真正做到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花的時間少,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讀感知”這個環節,安排“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皢栴} ”,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由于問題的存在,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答,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們驚喜地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師的意料。在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心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課文內容這個環節,以“重點問題”為線索,抓住重點段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犊评麃喌哪鞠弧菲^長,段落較多,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段講解,所費時間多,效果也不好。這節課,林老師拋出問題:“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通過討論交流、引出重點段落(9—11),在反復誦讀中,采用“比跨步”“擺腳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總之,這節課,林老師始終用贊賞、尊重、呵護的語言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始終以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與教師平等相處,與文本進行自由的對話,在語文學習中感知自己、發現自己、提升自己!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4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了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通過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在感興趣的、主動的、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情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著力給學生創設自主、創作、探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享受閱讀的快樂。
一、檢查預習、疏理結構、整體感知
。ㄒ唬⿲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會不一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16課《科利亞的木匣》說的就是這么一個理兒。這可是一個生動而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懷著期待的心開始今天的學習,來,齊讀課題。
。▽W生精神抖擻地帶著期待的神情讀課題兩遍)
(二)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檢查生活讀音。
師:昨天,同學們都回家認真做了預習,課文里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生:(很自信地):認識。
師(懷疑):我可不信,我要來考考大家。我知道走迷宮呀,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啦。今天我送給大家一件禮物就是玩一個“認字走迷宮”的游戲。注意聽,迷宮里藏著許多生字,當它跳出來時,大家準確、整齊地認讀兩遍后,就可以繼續前進。
(學生聽了以后,臉上充滿了好奇的神情,注意力很集中)
。ㄕn件出示“認字走迷宮”,學生認讀生字)。
●當讀到“懂”、“匣”、“搶”字時,沒讀準。生字上跳出音節,請小老師來教讀兩遍,全班再齊讀。
●當讀到“難”字時,先讀課文里帶字詞語“難過”,再讀生字。老師點明這是一個多音字,再請小朋友說出另一個讀音,并組一個詞。
(三)游戲活動“魔方輕輕轉”,檢查驗讀準詞語的讀音。
師(高興,神秘):啊哈,大家齊心協力走出了迷宮,你看,迷宮城的主人還獎給我們一個神奇的魔方。(課件出示)
師(拿出教具詞語魔方):“小朋友們快看,神奇的詞語魔方來到了我們的教室里,F在,我們來玩第二個游戲——魔方轉轉轉。轉到哪個詞語大家齊讀兩遍,讀得正確、整齊。魔方轉起來——”
。▽W生興致勃勃地讀詞):冰鞋、斧頭、手鋸、免得、算術、仍然,在讀“算術”和“仍然”時有困難,老師教讀兩遍。
(四)默讀課文,疏理結構。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課文都讀得比較熟了吧!好,請大家默讀一遍,讀完后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W生打開課本后,靜靜地默讀,并思考)
生:課文講了科利亞5歲的時候,埋下了他的“小木匣”,過了四年,又挖出了木匣,還從這件事中,獲得啟發,懂得了一個道理。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引導著,讓他說清楚,說通順,并板書“埋、挖、啟示”。
這部分教學通過球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和“魔方轉轉轉”來檢查了預習中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通過默讀全文,回顧課文主要內容,來理清了文章的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二、學習“埋木匣”(課文第1、2段)。
師(津津有味地):這個故事發生在科利亞的故鄉,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
科利亞和媽媽奶奶決定離開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臨走時,媽媽把有些重要的東西放在大箱子里,埋在了地下。科利亞還小才只有五歲(同時貼出圖片“小科利亞”,只會數10。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2自然段,劃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學生讀文,邊讀邊拿起筆進行勾劃。)
生回答。(課件出示相并句段)
師(鼓勵):哪個同學敢單獨來讀讀這兩段,看看能不能讀得正確、流利
生讀。
師表揚學生讀準了幾個多音字的和難讀的詞語。如“數”“盛”“小玩意兒”“鏟子”。
全班也讀讀這幾字和詞語。
師(疑惑地):同學們自己再小聲地讀讀,邊讀邊想,科利亞一邊埋木匣一邊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讀完后,認真思考、揣摩)
生:我覺得科利亞當時的心里是十分喜愛粉的木匣的
生:他心里想,這些心愛的小玩意兒,我是多么舍不得啊!
生:他要走時后,把所有心愛的小玩意兒,先裝進木匣,還埋起來。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再體會當時科利亞心里想什么。(課文用紅線劃出“他……”)
生讀,再想。
生:他心里想,我要把小木匣埋好,不要讓別人發現了。
生:小木匣千萬別丟了,以后我回來時,還要把它們找出來玩呢?
師:那你們又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生:你看他還用腳踩實,所以我覺得他埋得很認真,是不想讓別人了現了,把他的寶貝小木匣給挖走了。
師:是呀,科利亞是多么喜愛他的小木匣,埋得多認真呀!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段話,一邊讀一邊學著像科利亞的樣子“埋小木匣”。(學生不由自主地站起來一邊讀課文一邊做動作,特別“埋、挖、撒”這幾處,演得很貼切)
師:我想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科利亞埋木匣的方法,位置。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看。
生:他從家門口……
師(反問):幾步呀
生:十步
生一邊數數,師一邊畫線段圖。
師:啊,終于把小木匣埋好了。他是多么高興,多么激動呀!怎樣讀才能表現出科利亞的心情的變化呢?大家自己讀讀看。
學生開始練讀,有的學生邊讀邊停下來想想,有的學生邊讀邊做動作,有的學生和周圍的伙伴交流朗讀。
師:現在誰來讀好這段讀,讓我們都體會科利亞心情的變化呢?其它同學都要豎直耳朵,用心聽聽,看看他哪些地方讀得好,能表現科利亞當時的心情。
請一生讀,讀得正確、流利,但沒有什么感情的變化。
生:xx同學,你讀得很流利,但是我覺得“挖呀、挖呀”應該讀慢點兒,表明科利亞挖得很認真,挖得時間比較長了。
生: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要強調,讀還是“沒有找到”臉上這時應該現出有點焦急的神情,因為他當時心里想,怎么會沒有呀,到哪兒去了呀。
生:當科利當最終找不到時,臉上應該表現出失望的神情到最后可以讀慢點。
生:我認為還應該強調讀“仍然”。
師:那再請一個同學來試試。(課件出示:標出“挖呀、挖呀”)老師有意請了一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孩子來讀,起個示范的作用。
這個小女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還配合了合適的神情,動作,讀完以后大家教自由地送給她掌聲。
師:讓我們大家一齊來讀,相信也能讀得更捧。
學生齊讀,讀得有滋有味,聲情并茂。
三、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即第一次“挖木匣”。
師: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時間過得很過一晃四年過去了。你看科利亞長大了,個子長高了,步子也變大了,成為了一個英俊的少年(貼出大科利亞)。他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他們終于回到了故鄉,媽媽迫不及待地來到原來埋箱子的地方,挖出了箱子,全都在,多讓人高興呀,而科利亞呢?那種激動,期待的學習更別說了,眼看終于要和分別四年的心愛的小木工加重逢了,可正當他興沖沖的地開始挖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
生朗讀第8段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段,想想科利亞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們小聲地反復讀了幾遍這段話,有的學生還動筆做了一些句劃圈點。
生:剛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分高興、后來當木匣分找不到時就變得很著急了。
生:想到要挖到木匣了,科利亞多高興呀,于是他動手開始挖,可是坑已經挖得很深了,咦,怎么沒有了,他那個時候心里肯定有點著急,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還是沒有,他泄氣了,不高興了。
生:不單是泄氣,因為他無論如何找,都沒有找到心愛的小木匣,該是多么失望啊。
師:同學們緊緊抓住了科利亞的動作來體會科利亞的心情,值得贊賞,使我仿佛邊浮現了科利亞的當時挖木匣的情景。那大家把這段多讀幾遍。
四、練習第10、11、12段,第二次“挖木匣”。
師:是啊,挖不到木匣,科利亞該多失望啊,正在這時候,小伙伴們圍上來了,都朝科利亞說,他們會說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讀第9、10段。
師生合作朗讀10、11段,生讀人物說的話,師讀旁白。
師:科利亞遇到問題時并沒有放棄,開始思考問題出在哪兒,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他靜靜地坐在臺階上,摸著腦門想,突然他想起來,他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了嗎?
生(高興地):找到了
師:抽一生讀科利亞說的話(課件出示)
師:大家起來讀災個好,看能不能讀正確、讀順,(課件在“---------”下面劃橫線)
生讀。
師:你讀了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沒有?敢于提問的小朋友是善于思考的小孩子,你有問題了讓我們大家都來研究研究、討論討論。
生:“量”是什么意思?
生:用一種工具比如尺子來測量長度。
生:課文說是步子來量埋匣子的位置
生:為什么……大了一倍,應該……
生:我想知道“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師,提得好,只有弄明白“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我們才能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讓我們來的周圍的小伙伴討論討論,看能不能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和其它學習分法讓我們都弄明白這“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學生三三兩兩湊在一起開始討論,各說各的辦法。
生:舉個例子來說吧,我第第五歲,我比他大了一倍,那就是十歲。
生:其實就是原來兩個這么多,用手比劃如果這是一步,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
生:我上臺來畫個圖給大家看看,(上臺)如果科利亞原來一臺是這么長,“大了一倍”就應該兩個這么多,就是這么長,(生雖然畫得不標準,但是下面的學生已經弄明白了)。
師:經過大家的講解,我好像也弄明白了,我也想舉個例子來試試,仔細看,看我是不是真正弄懂了,(拿出一段繩子,對折,再放開)
如果這是科利亞的一步,那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對嗎?
學生連連點頭,回答“是”。
師:誰愿意上臺與教師合作,我們再用圖來表示科利亞第一次挖的情況呢?(老師請了一女生上臺)
師:大家一起來數,一起來畫,三個臭皮匠底一個諸葛亮。
師生共同畫圖,孩子們也在下面積極參與,動手動腳,指揮著。
師:咦,哎呀,科利亞走十步已經走過了,挖不到木匣喔。
生:應該往回走五步就可以了。
生:再畫一段用,只退五步就可了以。
師(喜悅):看著孩子們,經過一番思考,科利亞終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你們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了嗎?大家看著板書的圖示,并自己說說這是怎么一回事,為什么科利亞以前挖不到木匣呢,如果用上“因為………所以”就更好了。
學生望著板書,自己嘰嘰喳喳練習說形了。
抽生說:
生:因為科利亞那時還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應該量五步,他卻走了十步,所以他剛開始時,沒有挖到木匣子。
師:可事情的發展真的就像科利亞想的那樣嗎?走五走就能挖到木匣子,齊讀12段(課件拿出來。)
師(喜悅):找到了嗎?
生(喜悅):找到了
師:課文里用哪個詞說明了,事情發展的結果,和科利亞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高興):音樂響起來,你看九歲的科利亞真不簡單,遇到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找到了自己心愛的木匣,不但他很高興,我們也跟著高興,讓我們再讀讀第11、12段感受科利亞的快樂吧。
師生齊讀11、12段。
五、學生第13段
師:科利亞多么開心呀,高興的不單找到了匣子,還有更大的收獲,我想和大家地丐來讀這段話,我來引讀。
師生讀11段
師:我想信今天不光科利亞從埋、挖匣子這件小事中懂得了一個道,我也相信每個小朋友也從中有很多收獲,當你走出教室時,我們也來做一個生活的有心有,觀察你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呢?只要你用心,你也會發現生活中會有很多秘密,將你觀察到的記錄在小本子上,下節課讓我們一起來交流。
學生喜悅地、充滿期待走出教室。
10
5
10
板書設計:
5歲埋
科利亞的木匣
9歲挖
。╠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5
【編輯導引】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了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通過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在感興趣的、主動的、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情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著力給學生創設自主、創作、探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享受閱讀的快樂。
【課堂實錄】
一、檢查預習、疏理結構、整體感知
1、導入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會不一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26課《科利亞的木匣》說的就是這么一個理兒。這可是一個生動而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懷著期待的心開始今天的學習,來,齊讀課題。
。▽W生精神抖擻地帶著期待的神情讀課題兩遍)
2、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檢查生活讀音。
師:昨天,同學們都回家認真做了預習,課文里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生:(很自信地):認識。
師(懷疑):我可不信,我要來考考大家。我知道走迷宮呀,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啦。今天我送給大家一件禮物就是玩一個“認字走迷宮”的游戲。注意聽,迷宮里藏著許多生字,當它跳出來時,大家準確、整齊地認讀兩遍后,就可以繼續前進。
。▽W生聽了以后,臉上充滿了好奇的神情,注意力很集中)
(課件出示“認字走迷宮”,學生認讀生字)。
當讀到“懂”、“匣”、“搶”字時,沒讀準。生字上跳出音節,請小老師來教讀兩遍,全班再齊讀。
當讀到“難”字時,先讀課文里帶字詞語“難過”,再讀生字。老師點明這是一個多音字,再請小朋友說出另一個讀音,并組一個詞。
3、游戲活動“魔方輕輕轉”,檢查驗讀準詞語的讀音。
師(高興,神秘):啊哈,大家齊心協力走出了迷宮,你看,迷宮城的主人還獎給我們一個神奇的魔方。(課件出示)
師(拿出教具詞語魔方):“小朋友們快看,神奇的詞語魔方來到了我們的教室里,F在,我們來玩第二個游戲——魔方轉轉轉。轉到哪個詞語大家齊讀兩遍,讀得正確、整齊。魔方轉起來——”
。▽W生興致勃勃地讀詞):冰鞋、斧頭、手鋸、免得、算術、仍然,在讀“算術”和“仍然”時有困難,老師教讀兩遍。
4、默讀課文,疏理結構。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課文都讀得比較熟了吧!好,請大家默讀一遍,讀完后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W生打開課本后,靜靜地默讀,并思考)
生:課文講了科利亞5歲的時候,埋下了他的“小木匣”,過了四年,又挖出了木匣,還從這件事中,獲得啟發,懂得了一個道理。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引導著,讓他說清楚,說通順,并板書“埋、挖、啟示”。
這部分教學通過球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和“魔方轉轉轉”來檢查了預習中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通過默讀全文,回顧課文主要內容,來理清了文章的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二、學習“埋木匣”(課文第1、2段)
師(津津有味地):這個故事發生在科利亞的故鄉,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
科利亞和媽媽奶奶決定離開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臨走時,媽媽把有些重要的東西放在大箱子里,埋在了地下。科利亞還小才只有五歲(同時貼出圖片“小科利亞”,只會數10。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2自然段,劃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學生讀文,邊讀邊拿起筆進行勾劃。)
生回答。(課件出示相并句段)
師(鼓勵):哪個同學敢單獨來讀讀這兩段,看看能不能讀得正確、流利
生讀。
師表揚學生讀準了幾個多音字的和難讀的詞語。如“數”“盛”“小玩意兒”“鏟子”。
全班也讀讀這幾字和詞語。
師(疑惑地):同學們自己再小聲地讀讀,邊讀邊想,科利亞一邊埋木匣一邊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讀完后,認真思考、揣摩)
生:我覺得科利亞當時的心里是十分喜愛粉的木匣的
生:他心里想,這些心愛的小玩意兒,我是多么舍不得。
生:他要走時后,把所有心愛的小玩意兒,先裝進木匣,還埋起來。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再體會當時科利亞心里想什么。(課文用紅線劃出“他……”)
生讀,再想。
生:他心里想,我要把小木匣埋好,不要讓別人發現了。
生:小木匣千萬別丟了,以后我回來時,還要把它們找出來玩呢?
師:那你們又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生:你看他還用腳踩實,所以我覺得他埋得很認真,是不想讓別人了現了,把他的寶貝小木匣給挖走了。
師:是呀,科利亞是多么喜愛他的小木匣,埋得多認真呀!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段話,一邊讀一邊學著像科利亞的樣子“埋小木匣”。(學生不由自主地站起來一邊讀課文一邊做動作,特別“埋、挖、撒”這幾處,演得很貼切)
師:我想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科利亞埋木匣的方法,位置。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看。
生:他從家門口……
師(反問):幾步呀
生:十步
生一邊數數,師一邊畫線段圖。
師:啊,終于把小木匣埋好了。他是多么高興,多么激動呀!怎樣讀才能表現出科利亞的心情的變化呢?大家自己讀讀看。
學生開始練讀,有的學生邊讀邊停下來想想,有的學生邊讀邊做動作,有的學生和周圍的伙伴交流朗讀。
師:現在誰來讀好這段讀,讓我們都體會科利亞心情的變化呢?其它同學都要豎直耳朵,用心聽聽,看看他哪些地方讀得好,能表現科利亞當時的心情。
請一生讀,讀得正確、流利,但沒有什么感情的變化。
生:xx同學,你讀得很流利,但是我覺得“挖呀、挖呀”應該讀慢點兒,表明科利亞挖得很認真,挖得時間比較長了。
生: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要強調,讀還是“沒有找到”臉上這時應該現出有點焦急的神情,因為他當時心里想,怎么會沒有呀,到哪兒去了呀。
生:當科利當最終找不到時,臉上應該表現出失望的神情到最后可以讀慢點。
生:我認為還應該強調讀“仍然”。
師:那再請一個同學來試試。(課件出示:標出“挖呀、挖呀”)老師有意請了一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孩子來讀,起個示范的作用。
這個小女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還配合了合適的神情,動作,讀完以后大家教自由地送給她掌聲。
師:讓我們大家一齊來讀,相信也能讀得更捧。
學生齊讀,讀得有滋有味,聲情并茂。
三、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即第一次“挖木匣”
師: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時間過得很過一晃四年過去了。你看科利亞長大了,個子長高了,步子也變大了,成為了一個英俊的少年(貼出大科利亞)。他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他們終于回到了故鄉,媽媽迫不及待地來到原來埋箱子的地方,挖出了箱子,全都在,多讓人高興呀,而科利亞呢?那種激動,期待的學習更別說了,眼看終于要和分別四年的心愛的小木工加重逢了,可正當他興沖沖的地開始挖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
生朗讀第8段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段,想想科利亞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們小聲地反復讀了幾遍這段話,有的學生還動筆做了一些句劃圈點。
生:剛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分高興、后來當木匣分找不到時就變得很著急了。
生:想到要挖到木匣了,科利亞多高興呀,于是他動手開始挖,可是坑已經挖得很深了,咦,怎么沒有了,他那個時候心里肯定有點著急,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還是沒有,他泄氣了,不高興了。
生:不單是泄氣,因為他無論如何找,都沒有找到心愛的小木匣,該是多么失望啊。
師:同學們緊緊抓住了科利亞的動作來體會科利亞的心情,值得贊賞,使我仿佛邊浮現了科利亞的當時挖木匣的情景。那大家把這段多讀幾遍。
四、練習第10、11、12段,第二次“挖木匣”
師:是啊,挖不到木匣,科利亞該多失望啊,正在這時候,小伙伴們圍上來了,都朝科利亞說,他們會說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讀第9、10段。
師生合作朗讀10、11段,生讀人物說的話,師讀旁白。
師:科利亞遇到問題時并沒有放棄,開始思考問題出在哪兒,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他靜靜地坐在臺階上,摸著腦門想,突然他想起來,他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了嗎?
生(高興地):找到了
師:抽一生讀科利亞說的話(課件出示)
師:大家起來讀災個好,看能不能讀正確、讀順,(課件在“---------”下面劃橫線)
生讀。
師:你讀了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沒有?敢于提問的小朋友是善于思考的小孩子,你有問題了讓我們大家都來研究研究、討論討論。
生:“量”是什么意思?
生:用一種工具比如尺子來測量長度。
生:課文說是步子來量埋匣子的位置
生:為什么……大了一倍,應該……
生:我想知道“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師,提得好,只有弄明白“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我們才能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讓我們來的周圍的小伙伴討論討論,看能不能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和其它學習分法讓我們都弄明白這“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學生三三兩兩湊在一起開始討論,各說各的辦法。
生:舉個例子來說吧,我第第五歲,我比他大了一倍,那就是十歲。
生:其實就是原來兩個這么多,用手比劃如果這是一步,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
生:我上臺來畫個圖給大家看看,(上臺)如果科利亞原來一臺是這么長,“大了一倍”就應該兩個這么多,就是這么長,(生雖然畫得不標準,但是下面的學生已經弄明白了)。
師:經過大家的講解,我好像也弄明白了,我也想舉個例子來試試,仔細看,看我是不是真正弄懂了,(拿出一段繩子,對折,再放開)
如果這是科利亞的一步,那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對嗎?
學生連連點頭,回答“是”。
師:誰愿意上臺與教師合作,我們再用圖來表示科利亞第一次挖的情況呢?(老師請了一女生上臺)
師:大家一起來數,一起來畫,三個臭皮匠底一個諸葛亮。
師生共同畫圖,孩子們也在下面積極參與,動手動腳,指揮著。
師:咦,哎呀,科利亞走十步已經走過了,挖不到木匣喔。
生:應該往回走五步就可以了。
生:再畫一段用,只退五步就可了以。
師(喜悅):看著孩子們,經過一番思考,科利亞終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你們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了嗎?大家看著板書的圖示,并自己說說這是怎么一回事,為什么科利亞以前挖不到木匣呢,如果用上“因為………所以”就更好了。
學生望著板書,自己嘰嘰喳喳練習說形了。
抽生說:
生:因為科利亞那時還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應該量五步,他卻走了十步,所以他剛開始時,沒有挖到木匣子。
師:可事情的發展真的就像科利亞想的那樣嗎?走五走就能挖到木匣子,齊讀12段(課件拿出來。)
師(喜悅):找到了嗎?
生(喜悅):找到了
師:課文里用哪個詞說明了,事情發展的結果,和科利亞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高興):音樂響起來,你看九歲的科利亞真不簡單,遇到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找到了自己心愛的木匣,不但他很高興,我們也跟著高興,讓我們再讀讀第11、12段感受科利亞的快樂吧。
師生齊讀11、12段。
五、學生第13段
師:科利亞多么開心呀,高興的不單找到了匣子,還有更大的收獲,我想和大家地丐來讀這段話,我來引讀。
師生讀11段
師:我想信今天不光科利亞從埋、挖匣子這件小事中懂得了一個道,我也相信每個小朋友也從中有很多收獲,當你走出教室時,我們也來做一個生活的有心有,觀察你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呢?只要你用心,你也會發現生活中會有很多秘密,將你觀察到的記錄在小本子上,下節課讓我們一起來交流。
學生喜悅地、充滿期待走出教室。
10
5
10
〖板書設計〗
5歲埋
科利亞的木匣
9歲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6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后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 ,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
2.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后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 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么?(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ǘ⿲W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ㄈz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么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數(sh( 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國戰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蘇聯人民為了保衛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爭。蘇聯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斗,至1945年9月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ㄋ模┰僮x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ㄎ恼聡@“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ㄟ@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笔窍挛,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里。)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為什么要把東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么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ǹ评麃啅奈蓍T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油诤昧,他把一個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ㄒ皇钦f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現,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后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ㄒ龑W生聯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到十所以他數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贾米鳂I
1.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ㄒ唬⿵土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么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么時間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ǘ┲v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么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后,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
媽媽是怎么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于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里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
。ā皡s”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斑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里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么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ㄟ@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倏评麃喠渴铰裣履鞠。
②來量十挖不到木匣。
、劾麃喠课宀酵诘侥鞠弧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ㄎ鍤q時量十步埋木匣,后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亞為什么那么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边@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么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ㄒ驗榭评麃啅淖约和谀鞠坏倪^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后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保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ㄎ覀冏鍪虑椋S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ㄈ┎贾米鳂I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 )步,很快( )。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這是因為( )。
2.準備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第三課時
。ㄒ唬⿵土
1.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2.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ǘ┥罹空n文,理解課文前后內客的內在聯系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里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聯系起來讀,并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ㄈ╈柟叹毩,總結全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并練習給各段列小標題。
。ㄈ纾郝衲鞠,挖木匣,受啟發)
2.領會課文寫法。
(1)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亞埋匣子是模仿媽媽的樣子干的,寫媽媽挖到箱子與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進行對比,從側面說明匣子埋在地下,沒有被人拿走?评麃喭诓坏降脑蚴且粫r沒有認識到自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了。)
(2)課文寫小伙伴的話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話襯托科利亞的毅力和決心,另一方面說明伙伴們也并沒認識到事物已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了變化。)
3.請學生畫出科利亞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時怎樣量步子,怎樣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圖。
(四)指導朗的讀課文
。ㄎ澹┞撓瞪钪械氖吕f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笇г炀
1.分析句子(幻燈出示句子)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仍然”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如:你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補一補,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跟預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這樣”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亞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不光……還……”是表示更進一層。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僅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受到了啟發,明白了道理。
。4)媽媽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設一種情況,后半句表示這種假設實現后出現的結果。
2.學生口頭造句,師生共同評議。
。ㄆ撸┎贾米鳂I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書設計
15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 步子小 十步
。ㄋ哪旰螅┩诰艢q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設計意圖】
通過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齡變化,步子和步數變化的對比,明白“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有助于突破難點。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7
【教學目的】
1. 會認 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 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一. 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學習生字:
1. 讀音:匣,讀xiá,不讀ji;避,讀bì,不讀pī;仍,讀二聲,不讀一聲。
2. 注意以下字形區別:斧和爺、鋸和據、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
學習課文:
1. 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科利亞干么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
2. 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
3. 重點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四年前,科利亞是5歲(從語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據),走了10步埋下木匣;現在的科利亞是9歲,啟發學生自己上黑板畫線段圖表示科利亞現在每一步的大小,應該畫幾步。
4. 聯系上文,讓學生說說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結: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
練習:
簡單談談你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模擬試題】
1. 我會選:
功 攻 集 級 戰 站 架 駕
( )課 ( )體 ( )場 ( )車
。 )克 班( ) ( )立 ( )橋
2. 我會填:
填動詞:放、踩、撒、蓋
科利亞( )好了木匣,( )上土,用腳( )實,還在上面( )了些細沙,免得被人發現。
3. 閱讀練習:
蝴蝶的身體是黃色的,頭上兩只大眼睛像是透明的,里面有蜂窩般的復眼。兩只眼中間伸出兩根細絲,這是它的觸角。蝴蝶的嘴是一條長長的吸管,平時總是藏在脖子底下。它的一對前翅呈三角形,后翅是長圓形,美麗的翅膀薄得像輕紗一樣。蝴蝶采花粉時,先扇動著翅膀,輕輕地落在花朵上,然后用兩只腳扒開花心,再低下頭,伸出吸管插進花蕊,就津津有味地采起花粉來。
回答問題:
1. 這段話從 、 、 、 和 這五部分寫了蝴蝶的外形。
2. 蝴喋采花粉時,先 ,然后 , 再 。
3. 從這段話中找出五個表示蝴蝶采花粉動作的詞抄在下面。
【試題答案】
1. 我會選:
功 攻 集 級 戰 站 架 駕
。üΓ┱n (集)體 (戰)場 (駕)車
。üィ┛ 班(級) (站)立 (架)橋
2. 我會填:
填動詞:放、踩、撒、蓋
科利亞( 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些細沙,免得被人發現。
3 閱讀練習:
蝴蝶的身體是黃色的,頭上兩只大眼睛像是透明的,里面有蜂窩般的復眼。兩只眼中間伸出兩根細絲,這是它的觸角。蝴蝶的嘴是一條長長的吸管,平時總是藏在脖子底下。它的一對前翅呈三角形,后翅是長圓形,美麗的翅膀薄得像輕紗一樣。蝴蝶采花粉時,先扇動著翅膀,輕輕地落在花朵上,然后用兩只腳扒開花心,再低下頭,伸出吸管插進花蕊,就津津有味地采起花粉來。
回答問題:
1. 這段話從 身體 、眼睛 、觸角 、嘴 和翅膀 這五部分寫了蝴蝶的外形。
2. 蝴喋采花粉時,先 扇動著翅膀,輕輕地落在花朵上 ,然后 用兩只腳扒開花心 ,再低下頭,伸出吸管插進花蕊,就津津有味地采起花粉來。
3. 從這段話中找出五個表示蝴蝶采花粉動作的詞抄在下面。
扇動 、 落 、 扒 、 低、 插、 采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8
一、說教材
《科里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五冊第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講述的是科里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告訴了我們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么事,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這篇課文敘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著“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啟發”來講的?评飦喌谝淮瓮诓坏侥鞠皇窃鯓铀伎嫉,科里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是教材的重點?评飦嗂に伎嘞牒髮π』锇檎f的那段話是教學的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二、說課時安排
本課課文篇幅較長,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及針對本課敘述順序清楚的特點將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字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埋木匣”的內容。第二課時理解 “挖木匣”及從中“得到啟發”的課文內容。
三、說目標
下面僅就理解理解 “挖木匣”及從中“得到啟示”這一課時進行說課。根據本課的重點、難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學生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習慣。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倡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點撥,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五、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說、讀、畫、議”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口、動手,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胄抡n
出示幻燈片,使學生能很快進入學習的氛圍,很愿意和老師一起學習。讓學生明白今天學得文章與變化有關系, 自然引入新課的學習。且復習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
。ㄒ鈭D:通過復習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引入新課學習,體現課文整體思路。)
二、學習第二段
1、在挖木匣時,媽媽和科利亞各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意圖:采用對比的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
2、重點分析、理解、朗讀科利亞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此環節教學通過重點理解詞句、指導朗讀。
。ㄒ鈭D: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同時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指導與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3、采用分角色的方法學習9、10自然段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第11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是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分析出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邊讀邊找出科里亞想出的挖不到木匣原因的句子,讀后指名說出句子,然后通過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ㄒ鈭D:在學生讀的基礎上,通過課件演示的方法使學生明白科里亞第一次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這樣比較直觀,學生容易理解。)
5、學習12自然段,讓學生理解“果然”的意思。
6、體會科利亞是什么樣的孩子?
三、通過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科利亞從這件事中明白的一個道理。
四、拓展延伸: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意圖:將語文學習還原于生活,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體會、去思考,體現“生活第一”的思想理念。)
五、作業
學習的時候,我們在長大,玩耍的時候,我們在長大,甚至睡覺的時候,我們在長大。生活中,往往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突然發現自己長大了,現在請你以《變》為題目把這件事寫寫吧。
(意圖: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同時使學生明白自己起變化了。)
六、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 步子小
挖 步子大
受到啟發 一切都在變化
(意圖:這樣設計板書簡明扼要,條理分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擺在學生眼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抄寫課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一、分步揭題
1、板書“木匣”,“匣”字注音,學習“匣”的音、形、義。
2、完整板書課題。
科利亞是個蘇聯的。這篇課文講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1、學生自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事。
2、指名學生朗讀,糾正讀錯的地方。請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三、默讀課文,了解敘述順序
1、布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埋木匣,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挖木匣的。
2、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與同座討論。
3、全班交流:
⑴哪幾個自然段講埋木匣,哪幾個自然段講挖木匣?
、屏硗獾膸讉自然段講的是什么?(有的是講情況的變化,有的是講從這件事受到的啟發。)
四、學習字詞
1、出示要求會寫的13個生字,讀一讀,再組詞。
2、觀察字形,互相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學生寫生字(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抄寫一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1、用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2、聽寫本課應掌握的詞語。聽寫后對照詞語表自我批改訂正。
二、突出重點,加深理解
1、提出重點問題:科利亞是怎么找到木匣的?從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認真讀書、思考。
3、全班交流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4、教師出示課文最后科利亞說的話。引導學生用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自己經歷過的事例,說說對“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的體會。
5、鼓勵學生把最后一段抄下來。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一、二年級的小朋友聽。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準備一下,到“口語交際”時和大家交流。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0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7課的1~3自然段。了解到,四年前,科利亞一家要到喀山城去躲避戰爭。臨走前,媽媽埋下了箱子。媽媽是怎樣埋箱子的?科利亞也埋下了木匣,他是怎樣埋木匣的?(板書:四年前埋十步)
四年后,他們是怎樣找到箱子和木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品讀感悟
〈一〉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94頁,自由讀課文4~12自然段。用“——”畫出寫媽媽挖箱子的句子,“~~~~~~”畫出寫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
〈二〉學習媽媽挖箱子
師:四年后,戰爭結束了。科利亞長大了,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他們回到故鄉,房子還在,屋里的東西卻被法西斯搶走了。媽媽決定挖出四年前埋的箱子。
1、誰來讀寫媽媽挖箱子的句子?媽媽是怎樣挖的?
2.媽媽挖到了箱子,非常高興。自由讀媽媽說的話,媽媽為什么說算術真有用?
3.指導朗讀媽媽說的話。
師:媽媽數數挖坑,步數不變,挖到了箱子,所以她非常高興,誰來高興地讀媽媽說的話。齊讀。
〈三〉學習科利亞挖木匣
師:媽媽順利地挖到了箱子?评麃喣,為了挖到木匣,他挖了幾次?
1.學習第8自然段。
(1)誰來讀寫科利亞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的?相機理解“仍然”。
(2)科利亞挖不到木匣,他是什么心情?來,齊讀這段話,讀出他這種心情來。
(3)科利亞沒有挖到木匣,他心里會怎么想?
師:是呀,媽媽步數不變能挖到箱子,科利亞為什么不到木匣呢,他的頭腦中浮現出了一個問號(板書:?)。
2.學習第9~10自然段。
師:這時,科利亞還遭到了小伙伴們的嘲笑。
。1)自由讀第9~10自然段。小伙伴們為什么說科利亞的算術不管事?
。2)指導朗讀第9自然段。
師:面對小伙伴們的嘲笑,科利亞怎么回答的。
。3)出示句子: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
默讀這句話,這是一個什么句式?誰能把它換成帶句號的句子,不改變句子的意思(出示填空練習: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
。4)齊讀陳述句(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不可能找到我的小木匣),科利亞為什么這樣說?
。5)分角色讀9.10自然段
3.思維辨析
師:問題到底出在哪呢?我們來幫幫科利亞分析一下。
(1)出示4種原因:a.步數記憶錯誤b.數數挖坑方法不對c.坑挖得不夠深,不夠大d.挖坑的步數不對
。2)這里有四種可能性,你默讀思考一下,科利亞挖不到木匣問題出在哪兒,哪一個是對的?其余的為什么不對?
4.學習11自然段。
師:科利亞經過一番冷靜的思考,他也找到了原因。
(1)默讀11自然段,畫出點明原因的句子。
(2)誰來讀你畫的句子?把你畫的句子多讀幾次,想想是什么原因。
出示句子:木匣是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3)結合示意圖理解句子。
①誰來讀第1句,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師:人的步子大小和身高有著密切的關系,個子高的人,因為腿長,步子就大;個子矮的人,因為腿短,步子也小。四年前,科利亞幾歲?你怎么知道的?五歲的科利亞個子矮,(出示示意圖)步子也小,(板書:步子。┳呤剑裣铝四鞠。
、谀x第2句話,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板書:步子大了一倍)
師:(出示示意圖)現在,科利亞長高了,步子大了一倍。如果走十步的話,所走的路程就是原來的一倍。所以,他應該走五步。來齊讀這段話。
。4)你明白了嗎,科利亞為什么步數不變挖不到木匣?媽媽為什么能挖到呢?
。5)科利亞找到了原因(擦去問號),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出示句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指導朗讀。
。6)老師聽出了你們的興奮。來,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齊讀這段話。
5.學習第12自然段。
師:于是,科利亞第二次動手挖起來。
。1)誰來讀寫科利亞第二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亞怎樣挖的?(板書:五步)
。2)科利亞走了五步,結果呢,和他說的一樣,這里用了一個詞“果然”,表示結果和預料的一樣,誰能用“果然"說一句話。
(3)從科利亞第一次沒挖到木匣,經過思考,挖到了木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三.讀中悟理
師:科利亞真是一個善于動腦筋的孩子。他還從挖木匣這件事里明白了一個道理呢!
1.齊讀13自然段。
2.科利亞通過挖木匣,感悟到了自已的變化,還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1〉出示句子: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變化么?
你能把這個句子換成帶句號的句子嗎?(板書:一切都在變化)
〈2〉科利亞發現了自已的變化。你們呢,你們和以前比有什么變化?讓我們放眼看周圍的世界,你發現周圍的事物有什么變化嗎?
四.揭示主旨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2.激情總結:是啊,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周圍的事物在一天天變化,你們也在一天天長高長大。在成長的道路上,你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號。只要你們像科利亞那樣勤于動腦,善于發現,面對變化著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策略,還有什么困難能難倒我們呢?
五.布置作業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板書: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 埋 步子小 十步
。ㄋ哪旰螅⊥凇 〔阶哟罅艘槐丁 ∥宀
一切都在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1
教學目的:
1、了解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獲得啟示。教育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辦法。
2、學習生字新詞。能用“仍然”、“果然”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根據“思考·練習”的提示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了解科利亞挖著木匣的原因;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學文明理,懂得事物總在不斷發展變化。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了變的眼光對待它,而是要根據事物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
教具準備:課文內容錄像帶,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生活中的事往往能給人以啟發。圍繞著科利亞的木匣發生的事就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二、觀看錄像,了解課文大意
邊看邊想:這篇課文圍繞科利亞的木匣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導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1、自由輕聲讀課文.
邊讀邊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如何分段?
2、重點討論:第四自然段的歸并。
交流:這一段主要講四年以后的事情,應歸并到下一段。
3、歸納段意。
指點:可根據小標題,歸納各段段意。
要求:作為段意的句子要簡練、完整。
四、學習第一段“埋木匣”
1、指名讀第一段課文。
邊讀邊想:把第一段分為兩層,并概括層意。
2、重點討論:
。1)兩層之間有什么關系?
。ǖ谝粚訉懣评麃喪窃鯓勇衲鞠坏。第二層交代他埋木匣的原因。)
。2)如果調換敘述順序,先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然后寫他是怎樣埋的,與原文相對比哪一種寫法好?好在哪里?
(先寫科利亞埋木匣,后寫埋的原因,設置了懸念,可激起讀者繼續閱讀的興趣。)
3、質疑。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段內容
提問:媽媽和科利亞是在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根據回答,相機板書)
二、學習第二段“挖木匣”
1、默讀課文,圈畫有關詞句,討論填寫表格。(投影出示表格)
2、指點:
。╨)媽媽為什么能很快挖出箱子?
。2)科利亞為什么開始沒有挖到木匣,后來又為什么挖著了?(根據回答,相機板書)
3、重點理解文中兩次描寫科利亞挖匣子的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用“果然”、“仍然”說話。
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帶橫線的部分,理解句意。(投影出示句子)
。1)科利亞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ǹ评麃啽M力去挖,挖得深、挖的范圍大,結果都沒有找到匣子!叭匀弧闭f明科利亞無論是朝左邊挖還是朝右邊挖,都和把坑挖深沒找到匣子的情況一樣。)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匣子。
。ǹ评麃喯氤隽苏也坏侥鞠坏脑,還想出了找到木匣的辦法,然后按所想的方法去挖,結果找到了!肮弧闭f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三、學習第三段“受到啟發”
1、指名用高興的語氣讀第三段。
思考:科利亞通過動腦筋挖到了匣子,從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
2、理解句子: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投影出示句子)
。1)用陳述的語氣說出“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一句的意思。
。2)想一想、說一說:“周圍的一切”在文中指什么?你還想到了什么?說說身邊類似的事和處理的方法。
四、說話練習
用“不光……還……”這個關聯詞說說學了這篇課文的收獲。
五、總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世界上的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多動腦筋,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方法。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等詞語,理解“仍然、果然”
2、學習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得啟示的過程,初步懂得周圍的一切都是在起變化,學習科利亞愛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知道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得啟示的過程,明白科利亞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教學難點】懂得周圍的一切都是變化的道理,學習科利亞愛動腦筋、勤于思考。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匣”字導入
1、板寫“匣”,仔細看老師寫“匣”字,最后一筆是豎折。
2、猜一猜什么是匣。放東西的方形小盒子,所以一邊是不能封口的。木頭做的小盒子就可以叫木匣
3、小朋友,你們有木匣嗎?你們的小木匣里會放些什么呢?(都是自己最心愛的東西,都是你們的小秘密)
4、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它叫科利亞,(相機知道“亞”的讀音)。
5、板書課題,質疑,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科利亞的木匣有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1)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
。2)把課文讀通順,標上自然段序號
。3)解決課前的疑問并思考課文圍繞木匣寫了科利亞的哪些事
2、生字詞 字音:多音字“量” 字形:挖、搶、懂
三、細讀文本
1、科利亞的木匣里裝著什么?出示第二自然段,生字教學“鞋、斧、鋸”
朗讀指導:讀出喜愛的心情
2、木匣里都是科利亞最喜愛的小東西,為什么要把這些放進木匣?在什么情況下埋木匣的?
3、學生交流法西斯戰爭、戰爭帶來的破壞。
4、所以科利亞把自己的小木匣——( ),簡單地概括,埋木匣。他是怎么埋的,
5、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到科利亞埋木匣的動作詞語。從這些動作里,你感受到什么?
朗讀指導:埋好木匣,免得被人發現,小心翼翼的。邊做動作邊讀。
6、故事還在繼續,科利亞和木匣之間還有哪些故事?
7、理清思路,課文圍繞木匣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懂道理(得啟示)
8、挖木匣又是一個怎么樣的故事,又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詞
2、復習課文圍繞木匣寫了哪些事
二、以挖木匣切入
1、找到文中具體描寫科利亞挖木匣的自然段,默讀兩處
2、解讀第八自然段
1)“也”:為什么要用“也”,說明誰也挖木匣?
媽媽是怎么挖木匣的?結果怎么樣?媽媽為什么高興?高興地讀一讀媽媽的話。從中你感受到媽媽是怎樣的人?
2)“十步”:科利亞看到媽媽成功挖出木匣,他想到自己曾經埋下的木匣。他是怎么挖木匣的。第一步怎么做?
為什么走十步?說明那時還小。畫一畫科利亞四年前怎么埋木匣的
3)“挖”:接著怎么挖?理解“仍然”的意思。
挖呀挖呀,找到了嗎?坑已經挖得很深了,找到了嗎?朝左挖呢?朝右挖呢?可能還怎么挖?挖得怎么樣?(滿頭大汗,汗流浹背)
你感受到科利亞挖得怎么樣?(辛苦)辛苦地讀一讀。
他想挖的是什么?是一個怎樣的木匣?仍然沒挖到,心情怎么樣?(著急、焦急)讀一讀。
他最后挖到了嗎?心情怎么樣?(失落、失望)帶著這種情緒讀一讀。
3、媽媽用三十步的方法找到了木匣,為什么科利亞沒有找到?是不是被法西斯挖走了?找出理由。到底是什么原因
4、解讀第二次挖,第十二自然段
1)、 理解“果然”,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對“果然”的理解
2)、找到這次成功的關鍵因素。步子大了一倍,簡筆畫展示
3)、一起畫一畫,驗證是不是真的能找到木匣
4)、如果你就是科利亞,此時的心情怎么樣?讀一讀
5、通過這件事,科利亞有什么收獲?從十步沒有挖到后來五步挖出心愛的木匣,科利亞知道了什么?
6、在變化的僅僅是步子嗎?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你能說說自己的理解嗎?結合例子
7、科利亞這個巨大的收獲,靠得是什么?你認為科利亞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三、拓展觀察
尋找周圍的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3
一、學習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匣、鋸、階”,會寫文后十三個字,能正確讀教材后詞語表中本文15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悉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3、能從事例中感悟科利亞所表現出的精神品質,明白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
4、能從身邊所見、所聽、所經歷的事情中收集到關于“一切都在變化”事例,從而樹立以變化的眼光看世界。
。ㄔO計理念:這四項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方面概括了教學這一課所要完成的任務,第一項強調了字詞等基礎知識教學的具體任務;第二項重在落實讀課文的要求及要達到的目標,不僅要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而且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三項是讀的延伸與深化,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去感悟人物的形象及課文所蘊含的道理;第四項,重在拓展,讓學生舉一反三,初步樹立唯物主義思想。這四項目標從淺入深,從基礎到能力,指導著教師的教,引導著學生的學。)
二、學習重點:埋木匣和挖木匣。
三、學習難點:挖木匣的失與得。
四、學習方法:比較法與仿真操作游戲法。
五、學習準備:預習課文,給課文標序號,在文中圈畫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字詞意思。備好筆盒當木匣,鏟子4把、沙子等。
六、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扣題探究
板書題目“科利亞的木匣”,讀題目兩遍。
問:1、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2、請你猜一猜作者會圍繞題目寫些什么內容?
。ㄔO計意圖: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想象能力和依據題目思考與構思方法。)
二、初讀了解大意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明細節
再默讀課文找到埋木匣、挖木匣的描寫部分,并在動作詞上畫上橫線。
四、范讀:學生聽老師范讀,并圈畫不懂問題,并準備馬上質疑問難。
五、自讀課文完成
1、結合上下文,結合預習中所查工具書理解生字、生詞意思;
2、在小組交流中進一步尋找正確答案。
六、朗讀練習:盡量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七、練習:抄寫生字
。ㄔO計意圖:第一課時的各步安排重在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我認為讀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大致情節,然后再去細究字、句的意思。也就是說初讀重在篇的整體理解。對于一篇講讀課文,值得學習的方面很多,值得吸收的知識很多、值得揣摩玩味的文句很多,必須要引導學生好好閱讀,盡量多的吸其精華。這一節我設計了五次讀課文,每次都有明確任務,采取多種讀書形式,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認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讀中明白大意,在讀中動手批畫,在聽讀中學習生疑,在自讀中合作探究學習,解答疑問,在練讀中提高朗讀能力。這些教學環節的相連與完成,不僅促進了學習主式的變化,而且落實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體現了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抽讀課文生字16個、詞語15個(見本文詞語表中)
2、說出你難讀的字、詞大家讀讀。
二、指名分節讀課文,思考:
科利亞是怎樣挖到木匣的?他從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探究品味閱讀
1、自由讀8、9、10節,說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2、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3、現場表演埋、挖木匣經過。
。A先在教室前鋪上3.5米長,0.2米寬的長方形沙道,用木板攔住,用文具盒當木匣,備一把鏟子)
a、請一幼兒(或班上最矮一名)當小時候的科利亞,表演埋木匣過程。
完后老師采訪:科利亞小朋友,你埋的什么東西?為什么要埋?你走幾步埋下木匣的?
b、請一高個學生來表演挖木匣,找5位學生當小伙伴,表演好9、10節對話。
老師采訪這位高個學生:你的寶貝會被挖走嗎?為什么?你會采取什么辦法挖到它呢?(也可由其他學生來多方面回答。)
c、啟發:媽媽埋的箱子挖到了,科利亞的木匣應該還在,那么科利亞為什么挖不到呢?他的挖法錯在哪里呢?(引導學生展開議論)
d、指名讀11、12節,思考:科利亞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又如何呢?
比較腳步,埋、挖者上臺各走十步,比所走距離。
請現在的科利亞再次挖木匣。
問:你這次一下子就挖到了,你埋的時候走了十步,現在為什么只走五步就挖到呢?
說說“果然”的意思
e、有感情讀8~11節。
。ā耙ё∏嗌讲环潘,任爾東西南北風”,對于課文的重點難點,教師要不惜時間、精力重錘敲打,讓學生充分感知,真正理解。埋木匣時的小,挖木匣的大,埋木匣的實,挖木匣的失與得,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光讀一讀效果不會太好,我抓住他們好動、直觀性的特點,設計了課文內容現場表演演示方法,加上記者現場采訪法,活躍了氣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學生重難點的理解與消化,也必將為學生領會課文中心鋪好道路。)
四、讀最后一節,思考:
科利亞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哪些事物在起變化?
。抑袞|西、家、木匣子……)
2、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
a、啟發:自己身體、學習、家庭……
b、奧運會:上一屆、這一屆金牌變化
c、天氣
d、其它方面
(有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中心句,創設情景,讓學生暢談真實感悟,只要是學生的真切體驗,只要是學生思想和內心的獨特表露,只要能自圓其說,都將予以肯定和接納。設計這一環節就是要把學生所吸收的東西化為自己的見解,充分地釋放出來。這一環節要保證時間,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示,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得到張揚。)
五、齊聲朗讀課文,說說學了這一課的收獲(包括問題的質疑與解答)
(齊讀,富有感情地讀,進一步整體感知深入內化所學談收獲,包括基礎知識、寫法特點、明白道理等,同時,也讓學生有疑質疑,解決還未弄明白的問題。)
六、作業:
1、抄寫本文詞語表中15個詞語和最后一段課文。
2、回家給父母講講《科利亞的木匣》這個故事。
附板書設計
。ㄖ車囊磺 都在起變化)
(該板書緊扣題目與課文重點,以埋木匣、挖木匣作對比,用線段代表尺寸的長度,形象地揭示出挖木匣的失敗、成功與當時埋木匣的關系,以及蘊含在其中的身體變化,直觀地顯示事例與中心句的內在聯系。一個問號,引發思考,一方面表現了科利亞愛動腦筋,另一個方面也在說明做事情要注意周圍事物的變化特點,才能把事情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