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春日教學設計 篇1
設計意圖:
朱熹的《春日》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無邊無際的春天的畫卷,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坦露的是喜春的情懷。第一句寫詩人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出門,到泗水河邊尋找美麗的風光景物,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第2句寫春回大地,萬物煥然一新,既描寫踏青中獲得的初步印象,也表達詩人那種欣喜的心情。汪藻曾記:“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而詩人難得“勝日”,自然帶著一份期盼之情,誰知“等閑識得東風面”,詩人“急尋芳”。最后倒是“易識得”,因“尋”而 “識”,寫得生動流暢而美麗,淺顯明白。第四句“萬紫千紅”又承“光景一新”,正是那色彩繽紛、生意盎然的鮮花,使風景煥然一新,同時也寫出了春天的特征。
話說:想像是詩的翅膀。為此,要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整個預設,不管是課內外的整合,還是“詩”與“文”的整合,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文字的精妙,構建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預設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意思
2、會背誦古詩,根據《春日》所描繪的情景寫一段話。
3、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4、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興趣。
預設過程:
一、春風不刮,草芽不發
漢字是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的,是鮮活的。
根據先后提供的漢字“夏”、“春”發揮想象說說所想到的,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一切事物。得出:想像是無止境的!
二、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收萬石谷。
1、課件出示《春日》釋題,簡介作者。
2、自由朗讀《春日》,思考下列問題?
①詩人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詩人找到了沒有,從哪里看出?
③那里的景色怎么樣?
3、說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4、你喜歡哪一句詩?
5、體會詩人的心情?
6、想像幾幅畫面。
7、背誦。
三、紅杏枝頭春意鬧
1、改本詩為記敘文。
2、運用文中的名句。
3、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春日名句運用。
春日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勝日、尋芳、等閑、萬紫千紅”等字詞的意思
2、能理解《春日》中詩句的意思,能熟讀并背誦。
3、感受這首詩所描繪的自然美,并培養學生學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學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讀讀好詞佳句。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學生有困難,師生幫助,課件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生機勃勃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萬物復蘇
2、出示佳句名詩:分大組讀,看誰能讀出感情。(課件出示)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年之計在于春。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二、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課件)老師先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些圖片,思考:
①看了這些景色,你感覺如何?用一個恰當的字來表達。(美,妙,絕……)
②大家都知道描繪的是春季,這么美的畫面,會想到哪些詩句呢? (出示課件)
●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
●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③是啊,春天好美!“桃紅柳綠江山如畫,鶯啼燕語大地皆春,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逢春感懷,飲酒作詩,揮毫賦春,給人世間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詠春佳句。
2、這里就有一位南宋的詩人,朱熹,他在山東的泗水河邊游玩時,一路上被似錦繁華的春色所感染,不由得詩興大發吟出了“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的一首詠春的古詩《春日》。(板書課題)
4、課前老師已經讓同學們查找了有關他的資料,誰來說說?
師: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的文化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三、初讀感知。
1、誦讀:
①老配樂范讀。
師看到了這樣的美景不禁也想來讀一讀,同學們認真聽聽,看看聽出了什么?(老師這樣讀是有理由的)
②自由讀。
你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
③齊讀。
④個別讀。
過度:剛才同學們都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了這首古詩,下面我們來進一步地學習它。
四、小組討論,研究詩文,體會意境。
1、想知道這首詩講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嗎?有沒有信心自己來探索每句詩的意思?(請大家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解釋每句詩意)課件出示要求:
①先讀讀古詩,釋疑,討論難點。②參看工具書。③如果語言一時組織不好,也可以記錄下來。
2、反饋①先讓學生質疑。②解釋一些詞語。③分句解釋(讓學生自由選擇,提示學生可以借助生活經驗說或者利用之前的課件結合圖說)。④讓學生把理解和在一起說一說。
3同學們已經明白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你能感覺這首詩中詩人到底是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對大自然的喜愛)從哪個字看出來了?(尋)這就是這首詩的詩眼,它是這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又是全詩主旨所在。
4、融入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學著詩人來吟詩。(自由練習吟詩)[配樂]
5、指名吟詩。(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
6、師導語:“春風暖暖,河水清清,詩人來到了泗水河邊,尋找春色,看到春暖花開,百花吐艷,多美的景色啊!”請大家做一下深呼吸,仿佛還聞到了什么?
7、是啊,真是讓人陶醉,再請同學們用上自己此刻的心情來吟詩(集體起立吟詩)
8、看來同學們都體會得不錯,能用上自己的感情來吟詩了,古人留下來的每首古詩都是文學中的藝術品,韻味十足,我們不但要能有聲有色地吟出來,還要熟記這些古詩。
9、要熟記這首古詩,抄寫是很有必要的,請同學們拿出紙筆把它工整地抄寫一遍。
五、選讀詩文,學著作詩。
今天學的這首詠春的古詩《春日》現在大家基本上能背下來了。古人詠春的詩詞歌賦浩如煙海,比如吟春風的,詠春雨的,贊春花的,頌春江的,賦春水的,還有唱春潮的,歌春鳥的,寫春游的,洋洋灑灑,數不勝數,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課件)
板書:
春日
初讀要求: 理解詩句的方法
1、讀準字音 1、通過字詞理解詩句;
2、讀通詩句 2、通過圖文結合理解詩句;
3、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
春日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簡析
《春日》是宋代理學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詩,贊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同時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
二、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詩句中暗含的“勸學”道理,初步感知《觀書有感》,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誦讀古詩,理解詩意
四、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cai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作者資料。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積累詞語
1、天女散花:請大家用“春”字組詞,組的詞的越多,地上開出的小花也越多。
2、課件出示相關詞語,開火車讀一讀。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開春 新春 春風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雷 春潮 報春 春節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暖花開 春色滿園 春和日麗 春花怒放
3、過渡:多美的詞語!多美的春天!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古詩《春日》,這是是南宋詩人朱熹的名作。
二、學習古詩,享受春天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解題。(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
3、作者簡介:生自由交流作者資料。
4、自由地、大聲地讀全詩。
5、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將學生的感受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將所找詞句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賞玩美好的風景。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都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
多種形式朗讀:范讀、自讀、互讀、評讀、齊讀。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8、小組(或同桌)合作說說古詩的意思: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但要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
9、背誦古詩。
三、總結升華、體會喻意
同學們,《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努力學習,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在孔子的書籍中尋求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想嗎?能有知識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認識嗎?正因為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才成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這首暗喻讀書的《春日》詩,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咱們應該像朱熹一樣在書海中求知,因為書海中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四、作業布置
1、完成課后練習。
2、熟讀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資料袋: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縣。14歲時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歲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
他一生剛正不阿,無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書立說、創辦書院、講學傳道,是我國繼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師。如果說孔子是中國早期儒學的權威代表者的話,那么朱熹則是中國后期儒學的集大成者。他著的書被元、明、清三朝代定為開科取士的必讀之收;他的哲學觀點影響我國封建社會末期長達600多年時間;迄今仍對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發展起到承先啟后和無可替代的作用。他的著作很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后人編纂的《晦庵先生朱公文集》和《朱子語類》等多種書。
春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把握“勝日”、“尋芳”、“等閑”等詞語的意思;略知古詩詞的長吟,能投入地朗讀詩句。
2.想中、說中感受“無邊光景”,感受春天的萬紫千紅,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
3.理解詩句中暗含的“勸學”道理,初步感知《觀書有感》。
4.理解感悟“萬紫千紅”的喻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2.出示圖片:這是怎樣的春天?(并揭題。)
二、誦讀:
1.自由讀。
2.范讀。
3.個別讀。
4.交流學習心得。(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讀不懂?)
重點把握:(1)“勝日”、“尋芳”、“等閑”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了解作者。
三、想象:
1.作者勝日尋芳泗水濱,看到了“無邊光景一時新”,他看到了什么?(自由說)
2.出示圖片: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3.小結反復朗讀“無邊光景一時新”。
四、說理:
1.面對如此美麗的春天,作者陶醉了,我們也陶醉了,一陣微風拂面而來,作者靈感一動,涌出了一句千古佳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為什么會“等閑識得東風面”?
3.反復朗讀“萬紫千紅總是春”。
4.“二月春風似剪刀”,春姑娘翩翩而來,揮舞剪刀,裁剪出了“千萬條綠絲絳”,裁剪出了“千萬朵鮮艷的紅花、紫花、白花、黃花”,裁剪出了“萬象更新”的春天,裁剪出了“生機勃勃”的春天,因此,“萬紫千紅”這個詞語就有了新的含義。
5.出示各類報刊出現的與“萬紫千紅”有關的標題。讀中感受理解“萬紫千紅總是出春”的另一意義。
6.除了這些,還有哪里也是萬紫千紅的?
7.引導幫助學生理解詩句中暗含的“孔子”儒家思想“萬紫千紅”,書本的知識“萬紫千紅”,懂得詩句中“勸學”道理。
8.初步感知《觀書有感》,懂得讀書。
五、總結:
萬紫千紅總是春,等閑識得唐宋詩!
春日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感悟詩的語句美與形象美。
3.通過品讀詩句,拓展想象詩的意境,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4.背誦本課詩句,嘗試寫一篇關于春天的小詩,反饋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品詞析句,想象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寫作方法,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詩文
教學流程:
一、 背春天(結合兒童詩的誦讀活動)。(課前)
(理念闡釋:立足詩詞,放眼于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的基礎。”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里有量的積累,“課標”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背誦240篇詩文,九年課外閱讀量達以400萬字以上。”因此在大語文觀理念的指導下,不少小學學校已經開展了詩歌閱讀的系列活動。如我們金華的金師附小、環城小學,都致力于書香校園的建設,而其中很有影響力的一項活動就是“兒童詩教學”,這項活動通過學生讀詩、背詩、寫詩的練習,培養對語言文學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學生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領悟語言文字之精妙。 “每日一詩”“講詩詞故事”,“誦詩接龍”,“出游誦詩”“詩詞爭章”“請詩人、作家來校開賞析會”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積累了眾多的佳句、絕唱,提高學生的文學品位,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不僅訓練學生記憶力,學生感受到他們心魄相系的“詩”的獨特美,營造了真正屬于兒童成長發展的唯美的精神家園。
基于這一背景,課前設計讓學生背已學的兒童詩(最好是春天詩),將本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生正在進行的課外閱讀活動建立了內容和形式的有機聯系,溝通了課內與課外,聯結了學生生活積累與課堂學習,根本目的在于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學習方式。)
二、初讀古詩,感受韻律美(4分鐘)
1.自由朗讀詩文,多讀幾遍,疏通字詞障礙,感知詩文韻律美。
2. 感知詩文語句美。你眼前是一個怎樣的春天,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自由談)
預設一:這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春天。
預設二:這是一個初春的景象,萬物復蘇。
預設三:這是一個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春天。
過渡:你從哪些詞、句中能感覺到這是風景優美的春天呢?我們隨詩人一起去瀏覽這個明媚的春日。
三、感悟語言,品味意境美(15分鐘)
1.“扶”著學習第一句詩: “勝日尋芳泗水濱”
(1)“勝日”是什么意思?“泗水”在哪里?從“尋”字,你發現了什么?
(2)教師指引,疏導詩句意思。
(3)品味從哪些詞能品味到春光的美麗?(勝日——尋芳——泗水濱)
(這里,老師就要指導學生用優美的現代語言來替代和詮釋古詩。如“勝日”是一個怎樣的日子?你能描述嗎?教師及時表揚學生用得好的詞語,如“陽光明媚”“春光燦爛”“暖暖的陽光”……)
(4)指導朗讀
(5)總結學法:[分句成詞——解釋詞語——聯詞成句(加詞、換序)——抓詞品句]
2.“半扶半放”,學習第二句詩:“無邊光景一時新”
(1)你怎么理解這句詩的呢?教師幫助指導。
(2)你從哪個詞語中品味到春光的美麗?(“無邊”——“一時”——“新”)
(3)指導朗讀。
3.“放”手學習三、四兩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同桌間相互讀一讀,討論對這句詩的理解
(2)你從哪個詞語中品味到春光的美麗?
(3)指導朗讀。
(理念闡釋:1、著眼學生長期主動發展:教給方法、由扶到放; “魚”——“漁”;2、古詩有情意交融的意境。體會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教師以導學生細細品味詩中每一個詞,以體會春天的“美”,并力圖用其學習和積累的最優秀的現代語言來轉述,對學生既是一種想像力的訓練,也是訓練學生更準確和更詩意地使用語言的有效手段。學生通過這種“翻譯”,不僅更深刻地內化了古詩的語言,更產生了使自己的語言變得美麗起來的意識。這種意識將帶給學生持續學習語文的激qing和動力。)
四、想象描繪,體會創造美(12分鐘)
過渡:詩的每一個詞語都經過精心的推敲,讓我讀過后感受到春天的美麗意境,你能把凝練的古詩展開,用優美的現代語言來描述詩里的意思嗎?
(1)同桌討論。
(2)全班討論。教師一邊引導學生討論,一邊把學生說得優美的句子用電腦展示出來;
預設如:
“在一個明媚的早晨,我來到了泗水邊,尋找著春天美麗的景色。
放眼望去,遠處的山、近處的水、路邊的草地都換了美麗的新妝!
輕輕微風拂面。
呵,別以我不知道,
是那徐徐的東風,
像一個神奇的畫家,
將春天繪得萬紫千紅……”
(3)古詩與現代詩的對比誦讀。(男女同學或師生分讀古詩和學生說的現代詩)
(設計意圖:這是對上一環節,讓學生學會用優美詞語來解釋古詩中的每一個詞語的提升。學生將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產生更強烈的成就感,從而強化學詩的興趣。)
五、歸納提升,突出個性美(8分鐘)
(1)與《詠柳》進行對比,想想兩首詩的異同。
(2)作者介紹,學生討論查閱資料。(設計目標:不僅喜愛春天,也是為了尋訪孔子教學的遺跡,尋芳之途也表現出詩人對先賢的崇尚和對知識的追求)(3)
(3)帶著這份作者的喜悅的心情,配樂朗讀詩句。背詩。(3)
理念闡釋:
(1)人教版課本的選文是經過精心的挑選和排序的,這兩首詩入選在同一篇課文里,源于它們有相同的主旨。而這兩首詩卻有著迥異的審美情趣,一首是從一棵柳推及整個春天,由小見大,從具體感知宏觀;一首卻著眼于全景式的、散點式的鋪排與渲染,氣魄宏闊,意境恢宏。讓學生對比兩首詩,可以使學生全體兩首詩不同的審美意趣,更能給以其朦朧的寫作角度的差異意識,為其將來文學欣賞和創作,做一次輕輕的鋪墊。
(2)而對作者創作意圖的更深層次的探究,可以使學生理會到這首詩感性層面之后的理性追求,體會詩人對知識、對歷史、對先賢的追慕,從而激發其共鳴。
(3)背詩,是學生學習一首古詩的最基本要求。但這種基本的積累工作既有著重要的意義,卻在教學中屢屢被忽視。本課抽出時間來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記和背,減輕學生課后的學業負擔,鞏固了當堂學習的效果,突出語言積累對于語言學習的重要意義。)
六、布置作業:(1分鐘)
選做:
(1)用優美、簡練、有個性的語言將古詩改寫為現代詩。
(2)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每個季節都是非常神奇而又美麗的。現在,就請你拿出自己的筆,任意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季節,寫一首小詩吧!
春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重點: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 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以詩引詩、營造氣氛。
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最燦爛精美的詩的國度,多少詩人光照千秋,多少名句千古流傳,他們是歷史天空最美的星辰,永遠讓我們驚嘆贊美!像春天,一直是詩人永遠贊美的主題!誰能背誦一些描寫春天的詩句?
生:背歌詠春天的詩。
師:知道的真不少!我建議為自己的勤奮鼓掌!這節課,我們一起又來研究一首詠春的古詩:《春日》(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體會詩的音韻美
師:這可是一首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詠詩的古詩。 那是一天,大詩人朱熹到山東的泗水河邊去,一路被繁花似錦的春色所感染,不由得大發出了: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課件《春日》并播放錄音)
師:喜歡嗎?喜歡就大聲地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了。
師:能流利的讀出來了嗎?誰愿意來讀讀這首古詩?
師:讀的是字正腔圓,但讀詩,還要讀出它的節奏和韻律美。這樣吧,和老師配合讀這首古詩:你們先讀每句的前4個字,我讀后三個字。你們可要好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
師:好,我們交換。我來讀前4個字,你們可要學著老師剛才的讀法來讀。
師:瞧,你們已經找到點讀詩的感覺了。就像這樣讀給同桌聽聽看。
師:現在誰愿意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師:讀的真不錯,真是有板有眼。
三.細心品味,體會詩的畫面美
師: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 師: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
師:請同學們默讀古詩,結合老師這里給你提供的注釋,來體會詩人的心情。可把你的所得與同桌或前后座的同學交流。
(1)勝日——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
(2)尋芳——春游,踏春,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
(3)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
(4)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5)東風面——春風的面容。
師:誰先來說說你從哪個詞感覺到詩人的什么心情?
生:我從“萬紫千紅”感受到詩人愉快的心情。詩人看到百花盛開的美麗景象,聞到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能不高興嗎?
師:有理有據的!真愛思考,開了個好頭。
生:我從“無邊光景”感受到了詩人高興的心情。詩人看到了一望無際的風光景物,而且這些景物都是煥然一新的,肯定心情舒暢。
師:大家認同嗎?那么,詩人站在泗水河邊,會看到哪些景物是煥然一新的?你們能想得出嗎?能美美地說說嗎?
生:詩人看見大地是新的,小草鉆出了地面,綠綠的。
河水是新的,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
天空是新的,燕子自由的飛翔。
太陽是新的,暖暖的照著。
花兒是新的,競相開放。
。。。。。。
師:是啊,(齊讀)“無邊光景一時新”,這煥然一新的景象,讓人眼前一亮,詩人心中能不豁然開朗嗎?
師:還有想說的嗎?其余兩句中有不有什么詞也能讓你感受到詩人興奮的心情?
生:“東風面”。詩人站在泗水河邊,暖暖的春風輕輕地吹到他的臉上,他一定很愜意的。
師: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吧?是的,這春風是詩人感覺到的東風面。其實,能讓詩人高興的東風面還不只春風呢,比如剛你們說:百花盛開是看到的東風面;醉人的花香是聞到的東風面;嘰嘰喳喳的鳥叫是聽到的東風面。難怪詩人感慨:(齊讀:)“等閑識得東風面!”
生:詩人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去春游,自然是好心情。
四.欣賞春色,誦讀深化。
師:沒錯,好天氣給人帶來好心情!現在,我們也帶上好心情,跟隨詩人欣賞春天的美景去!
師;播放課件(春景)
師: 怎么樣?(美,妙)誰能用詩中的句子來抒發一下自己此時的心情:
師:同學們,詩人此時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樣的,讓我們帶著快樂和陶醉 再一次和詩人一同回到那個美麗的春日.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
五.珍惜春天,努力學習
同學們,春天真美呀!你們現在就處在人生的春天,你們打算怎樣度過你生命中的春天呢?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通過努力學習,也能讓老師從你們身上看到煥然一新的”無邊光景”,讓老師欣賞到”萬紫千紅”美麗景象!
板書設計:
春日
勝日尋芳 無邊光景
東風面 萬紫千紅
春日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會背誦,默寫《春日》。
2.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1. 老師: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請大家跟老師一起認真書寫課題。(板書作者)
2. 出示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會背誦,默寫《春日》。
(2)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
出示自學指導: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 初讀古詩。
2. 檢測:誰有信心讀好?指名讀——再指名讀,強調“濱”(bin)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
出示自學指導:請同學們看課下注釋或查工具書,說說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測:
1. 教師:剛才大家自學得很認真,相信難不住大家(出示詩句)誰愿意解釋前兩句。
(重點理解:“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于泗水縣,流入淮河中。)
指名學生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同學補充。
詩句意思: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2. 出示后兩句。(指名解釋)
(重點理解:“等閑”,平常、隨便。“東風面”,春風的面貌。“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總是”,都是。)
詩句的意思: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
3.教師:“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想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4. 總結:
《春日》前兩句是從感性上得到認識,后兩句從理性上收到啟發。“無邊光景一時新”是虛寫,”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實寫,虛實結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僅把春天描繪得生氣勃勃,而且蘊含了深刻的道理,給人以理性的思考,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
5.展示讀:
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指名讀——齊讀
五、第三次“先學后教”(背誦)
老師:大家讀得很好,這么好的詩句,我們趕快把它積累到腦子里去吧。
指名背——帶感情——指名背
六、當堂練習: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比一比誰默寫得正確,字體端正,卷面干凈,坐姿端正。
七、板書設計: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風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春日》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尋春的所見所感:在一個溫暖的春日里,詩人來到泗水河邊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處處煥然一新。為什么?因為和煦的東風催的百花齊放,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春天的源頭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重點: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搜集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古詩。
課前準備
1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學生板書。2 ppt課件準備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句。
2課前分好學習小組
教學步驟: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學生有困難,師生幫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與淺紅。
一年之計在于春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學生板書題目
3、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讀的時候結合注釋。
4、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5、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6、春天真美呀!詩人看到這萬紫千紅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總之,太好了!讓我們自由的大聲地讀一讀,你想用什么樣的心情去讀你就怎么去讀。
7、明詩意,配樂讀。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和溫暖,享受著萬紫千紅的艷麗和芬芳,不禁詩興大發…….(師生共誦《春日》)
聽,遠處傳來了春的聲音,讓我們和著春的旋律,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師先讀,生再讀)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遠在我們身邊該多好呀!可是春天你的腳步總是那樣的匆匆,你能否為我多停留一會兒?
同學們,你們現在就處在人生的春天,看你們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們的臉頰如花朵般艷麗,你們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親愛的同學們,你打算怎樣度過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生交流,教師補充朱熹求學的故事)
四、作業:繪春
1 真好!讀著朱熹的詩,我們仿佛來到了美麗的泗水河邊,春天似乎已來到我們的眼前,融入我們的心田。同學們,春天是否到過你的家鄉,到過你每天經過的小路旁,小河邊,田野上……是否也來到我們的中心小學?同學們,拿起筆,畫畫你心中的春天?
2 默寫《春日》
讓孩子們自己走進春天,走進文本—— 古詩《春日》教學反思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春天,我帶著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動、一份……的心情,走進了美麗的石巖中心小學,和這里三(4)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朱熹寫的古詩《春日》。更讓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兩位領導和教學處陳主任,還有莊老師等一起和孩子們走進《春日》。不管教的成功與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教學這首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考慮到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反復品嘗,我就想:何不在學生已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滋有味的前提下,開啟他們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先對詩人寫詩時的心情作一番大膽的猜測,然后再細讀推敲古詩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證據,小組交流后,再全班反饋,并在反饋的過程中,結合感情朗讀呢?我還從有關資料中發現《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于是,我就想,我要讓學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知道不僅僅是詩人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春光無限好!享受讀書的樂趣,書中滋味長!我和孩子們也應該是在享受春日,從詩句中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學了這首詩,我們肯定也會有所啟發。
基于自己這樣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制定了以下的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我還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1、讀春:從我們以前學過的詞語、詩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積累。
2、詠春:從朱熹的《春日》中享受萬紫千紅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悅。
3、惜春:從春的喜悅中感悟春光雖美,韶逝,激勵孩子們求知。
4、繪春:將春情化為詩情,將詩情化為畫意,描繪春天,贊美春天。
教學設計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剛接手三(4)班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學情,對于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我也沒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夠駕馭課堂。
帶著這份自信,更帶著一份期望,我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這一課。考慮孩子們,可能平時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因此,課前,我準備了些有關春天的好詞佳句,讓他們課前讀讀,即增加積累又營造了一種“春的氣息”。
但教學過程并不如我所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我的最后一部分惜春竟然沒有時間來演繹!一種失敗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居然不投入,不熱情!而且還有那么多老師聽課?是我的詩情不夠?是我的教學設計有問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老師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首先,是板書雜亂無章。當學生把詩人的心情猜測出來后,可引導學生給這些詞語歸歸類,這樣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清晰。不至于黑板上那么多同類的詞語,雜亂無章,而且浪費時間。陳主任指出這個板書簡直就是空洞無物。是呀,我為什么不讓學生把找到的 “證據”寫在黑板上,而不是寫寫什么心情的詞語?
其次,讀的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教師亦沒有和學生一起親近文本,導致后面的討論成了空中樓閣,學生亦是霧里看花,沒了興致。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一開始教師就對學生不信任,覺得他們想不出什么有關春的詞語,詩句,于是自作主張,提供一些美詞佳句讓學生讀,結果學生讀得不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分析學生學情,正如陳主任所說“好像是上給聽課老師看的”。結果連“底”都沒保住。
本來應是領著學生走進春天,結果卻是領著聽課老師到泗水河畔,走馬觀花了一下,學生卻還在春外!
《春日》的思索,還要繼續--------
春日教學設計 篇9
第二課時 《春日》
一、導入
1、背誦《詠柳》。
2、聽寫詞語。
二、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畫出生字。
2、檢查讀詩的正確、流利與否。
三、學習詩歌
1、要求學生做到: (1)為詩歌畫出節奏。 (2)根據注解了解詩句的意思。
2、自學后匯報:
(1)春日 (2)不理解的詞句。
勝日/尋芳/泗水濱, 尋芳:郊游、踏青。
無邊/光景/一時新。 泗水濱:泗水江邊。
等閑/識得/東風面, 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
萬紫/千紅/總是春。 東風面:春天的面目。
3、串講詩意。
(1)師:誰能上能把第一句詩講給大家聽。(要求學生認真聽,并能提出疑難處,依此類推二、三、四句)
(2)師:誰能上臺把整首詩講給大家聽。(在美好的日子里,我到泗水濱郊游踏青,無邊無際的風光因春的到來一時間煥然一新。隨意間認識了春風的面目,原來只有春天是萬紫千紅的。)
4、朗讀詩歌。
(1)師:剛才大家都了解了春日的美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讀出春的美。誰來讀一讀。
(2)評價(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師生給以評價。)
(3)配樂齊讀。
5、背誦詩歌。
四、拓展延伸:1、畫一畫春日的畫。 2、背一背學過的寫春天的詩。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背誦詩歌。
[板書設計]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春天的古詩。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詠柳》)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贊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通)/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喜一起走進迷人曲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贊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技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
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學習《春日》)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四、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指名讀詩旬,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旬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四、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復習舊知;指導書寫生字;交流占詩)
一、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濱、紫
2、出主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提醒: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書寫練習。
四、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作業:
背誦古詩給家人聽,默寫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