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感悟詩的語句美與形象美。
3.通過品讀詩句,拓展想象詩的意境,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4.背誦本課詩句,嘗試寫一篇關于春天的小詩,反饋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品詞析句,想象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寫作方法,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詩文
教學流程:
一、 背春天(結合兒童詩的誦讀活動)。(課前)
(理念闡釋:立足詩詞,放眼于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的基礎。”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里有量的積累,“課標”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背誦240篇詩文,九年課外閱讀量達以400萬字以上。”因此在大語文觀理念的指導下,不少小學學校已經開展了詩歌閱讀的系列活動。如我們金華的金師附小、環城小學,都致力于書香校園的建設,而其中很有影響力的一項活動就是“兒童詩教學”,這項活動通過學生讀詩、背詩、寫詩的練習,培養對語言文學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學生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領悟語言文字之精妙。 “每日一詩”“講詩詞故事”,“誦詩接龍”,“出游誦詩”“詩詞爭章”“請詩人、作家來校開賞析會”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積累了眾多的佳句、絕唱,提高學生的文學品位,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不僅訓練學生記憶力,學生感受到他們心魄相系的“詩”的獨特美,營造了真正屬于兒童成長發展的唯美的精神家園。
基于這一背景,課前設計讓學生背已學的兒童詩(最好是春天詩),將本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生正在進行的課外閱讀活動建立了內容和形式的有機聯系,溝通了課內與課外,聯結了學生生活積累與課堂學習,根本目的在于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學習方式。)
二、初讀古詩,感受韻律美(4分鐘)
1.自由朗讀詩文,多讀幾遍,疏通字詞障礙,感知詩文韻律美。
2. 感知詩文語句美。你眼前是一個怎樣的春天,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自由談)
預設一:這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春天。
預設二:這是一個初春的景象,萬物復蘇。
預設三:這是一個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春天。
過渡:你從哪些詞、句中能感覺到這是風景優美的春天呢?我們隨詩人一起去瀏覽這個明媚的春日。
三、感悟語言,品味意境美(15分鐘)
1.“扶”著學習第一句詩: “勝日尋芳泗水濱”
(1)“勝日”是什么意思?“泗水”在哪里?從“尋”字,你發現了什么?
(2)教師指引,疏導詩句意思。
(3)品味從哪些詞能品味到春光的美麗?(勝日——尋芳——泗水濱)
(這里,老師就要指導學生用優美的現代語言來替代和詮釋古詩。如“勝日”是一個怎樣的日子?你能描述嗎?教師及時表揚學生用得好的詞語,如“陽光明媚”“春光燦爛”“暖暖的陽光”……)
(4)指導朗讀
(5)總結學法:[分句成詞——解釋詞語——聯詞成句(加詞、換序)——抓詞品句]
2.“半扶半放”,學習第二句詩:“無邊光景一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