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精選15篇)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小紅 發表
陳老師運用多媒體,圖文結合,在學生對課文初步感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書來理解寫作順序,讀書活動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把文中優美的詞語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來領悟理解意思。
陳老師運用春、夏、秋不同的季節,讓學生分層感受不同季節石榴的變化,當夏天石榴開花時,以“小喇叭”為要點,引導學生把畫面讀好、讀美、讀活,以小喇叭你們在吹什么?讓學生發揮想象,活躍思維,引導學生探尋讀書方法,有滋味地讀,有情趣地讀,享受著讀書的樂趣,熱鬧了一陣的小喇叭到秋天結出小石榴,讓學生讀出樣子,激發學生讀好書的熱情,當石榴成熟時,陳老師利用實物讓學生品嘗石榴的味道怎樣?讓學生仿照這一段的寫法來描寫一種你喜歡的水果。鍛煉了學生的動筆能力。師生互動得非常好。
整節課老師通過激發想象、設計動作、品嘗石榴等手段助讀、促讀;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咀嚼,對寫作方法的了解,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4個詞語,正確書寫6個漢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依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寫幾句話。
4、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積累6個詞語,理解4個詞語,正確書寫6個漢字。
2、理解“熱鬧、成熟、急切、甜津津”4個詞語,并能選用其中一個詞語造句。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老師板書課題:石榴,領讀:榴(liú)。(指出該字在“石榴”中應讀輕聲。)
2、老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石榴?吃過石榴嗎?誰來說說石榴是什么樣兒的?(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簡介石榴)
3、指導讀好課題。
4、老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棗莊,去看看那里
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大家高興嗎?
媒體出示第一小節,指導讀好第一小節。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指導:
(1)“喇叭”的“叭”讀輕聲。
(2)“紅白相間”的“間”讀jiàn。
(3)“越開越盛”的“盛”是多音字。
(4) 說幾個和“甜津津 郁郁蔥蔥”一樣形式的詞語。
(5)“摘 掛 扒 ”是三個表示動作的詞語。
字形上的相同點:都是“提手旁”。做動作理解意思。
(6)“頓時”:表示時間很短。
3、檢查自讀情況。
(1)讀讀詞語。
(2)說說:讀了課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第一小節:我的家鄉棗莊有聞名中外的石榴園。
第二小節:介紹了石榴樹葉和石榴花。
第三小節:介紹了石榴果成熟的過程。
第四小節:介紹了石榴味道。
(3)指導讀長句
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開出了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可愛的小喇叭。
說話訓練:
一朵朵( )的石榴花開在( )的綠葉中,仿佛是( )。
三、復習鞏固
1、復習字詞:抽讀詞語。
2、寫字指導:頓、熟
(1)重點指導“頓”: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邊的“豎提”不要寫成“豎彎勾”。
重點指導“熟”: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上邊右半部分的“點”不要漏掉。
(2)學生觀察其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進行描摹、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
作者之所以那么喜愛石榴是有原因的。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3
第一部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爭妍斗艷( ) 奇崛( ) 枯瘠( ) 犀利( ) 豐腴( )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陸離:
⑵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者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為中國的金罍。
妙幻:
⑶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
忍俊不禁:
⑷昆明的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
豐腴:
3.本文作者 ,現代著名的 、 、 。四川樂山人。
4.“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這句話中最能表現作者對它的感情的詞語是 。
5.體會下列句子的含義:
⑴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⑵……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6.“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 。
7.在我國眾多的姓氏中,有些姓氏因所姓的人數少,又由于漢字的一字多音,所以經常讀錯,請寫出下列姓氏的讀音:
單( ) 解( ) 查( )
仇( ) 華( ) 樸( )
8.語序不同會導致語意變化。請寫出下面幾句短語的意思。
⑴死讀書:
⑵讀死書:
⑶讀書死:
第二部分:
(一)
草莓
時值九月,但夏意正濃。天氣反常地暖和,樹上也見不到一片黃葉。蔥籠茂密的枝柯之間,也許個別地方略見疏落,也許這兒或那兒有一片葉子顏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細尋找便難以發現。天空像藍寶石一樣晶瑩璀璨,挺拔的槲樹生意 ,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念。農村到處是歡歌笑語。秋收已順利結束,挖土豆的季節正碰上艷陽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紅土塊,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艷。我們許多人一起去散步,興味 。自從我們五月來到鄉下以來,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 是那樣碧綠的樹,湛藍的天,歡快的心田。
我們漫步田野。在林間草地上我意外地發現了一顆晚熟的碩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樣的香,那樣的甜,真是一種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氣味,在我的嘴角唇邊久久地不曾消逝。這香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
此刻我才察覺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我以為一切都沒有變,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幻覺!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時,樹木是另一種模樣,我們的歡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陽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連空氣也不一樣,因為那時送來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這一點無論如何也不能隱瞞。樹木是綠的,但只須吹第一陣寒風,頃刻之間就會枯黃;天空是蔚藍的,但不久就會變得灰慘慘;鳥兒尚沒有飛走,只不過是由于天氣異常的溫暖。空氣中已彌漫著一股秋的氣息,這是翻耕了的土地、馬鈴薯和向日葵散發出的芳香。還有一會兒,還有一天,也許兩天……
我們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還像那時一樣戴著桃色眼鏡觀察世界,還有著同那時一樣的愛好,一樣的思想,一樣的情感。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突變。簡而言之,一切如花似錦,韶華燦爛。大凡已成為我們的稟賦的東西都經得起各種變化和時間的考驗。
但是,只須去重讀一下青年時代的書信,我們就會相信,這種想法是何其荒誕。從信的字里行間飄散出的青春時代呼吸的空氣,與今天我們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時我們才察覺我們度過的每一天時光,都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色彩和形態。每日朝霞變幻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似水流年徹底再造了我們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當然,今天我們還很年輕——但只不過是“還很年輕”!還有許多的事情在前面等著我們去辦。激動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歲月之后,到來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慮,是從容不迫的有節奏的生活,是日益豐富的經驗,是一座內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廈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氣息已經一去不返了。它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浸透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
9.根據語境,將“依然”“酣然”“盎然”分別填入第⑴段的空格中。
10.文章第1段描寫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筆下的秋天有什么特點?
11.從行文思路看,第⑴段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 。
12.文章第⑵段中有一個由寫草莓到寫季節更替的過渡句,這個句子是“ ”。
13.文中有四個含“草莓”的句子,請選出“草莓”的含義有別于其他三項的一項( )
a.在林間草地上我意外地發現了一顆晚熟的碩大的草莓。
b.這香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浸透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
14.請根據上下文,具體說明第⑸段中“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的內容。
“有所剝奪”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15.文末說“六月的氣息已經一去不返了”,這里的“六月的氣息”是指 。
(二)
樂山大佛
①在四川樂山的三江合口處,坐著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彌勒,彌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彌勒佛,那位成天笑瞇瞇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彌勒佛。
③他是一位嚴肅的沉思者,面色溫和,神情嚴肅。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沒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惡都容。
④他的嚴肅的思考,首先來自締造他的海空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為了減緩三江合口后的兇猛水勢,避免沉舟淹死眾生,倡導在峭崖臨江邊造就一座佛。他光頭頂烈日,下雪披袈裟,四處化緣,錢化得不少了,但當地官吏要凍結:“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來見我。”
⑤大佛興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沒有了。海空的眼珠是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還有比眼珠更珍貴的東西嗎?
⑥由于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因此,樂山樂水佛不樂。他堅守崗位,從不擅離職守,從不懈怠松馳,從不向驚濤惡浪屈服。他成了實現海空和尚遺愿,拯救三江蕓蕓眾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們。是的,他是偉大的:頭與山齊,腳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還高18米,可稱世界第一偉佛了。如果不是設計、雕塑他的工匠們經過九十年的千刀萬鑿,他仍然是半片石頭山,普普通通通到處可見誰也不會瞄一眼的石頭山。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進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遠不忘這最根本的一點,因此他從不居功,從不索取,從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紅燭,一從跪拜,看到的只是他偉岸的身軀,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為了根絕香火,他一開始就釜底抽薪鏟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立腳點在臨江的懸崖上,沒有地方讓人設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圍全是香火插不進的巖體,連他的腳趾甲也是向下傾斜的,人站上去就會跌倒,所以連下跪朝拜也沒有地方。
⑨人們只能簇擁在輪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頂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遙致祈禱。
⑩有人感嘆,有人驚奇,有人禮贊:“呀,連小小的土地廟都有幾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連一柱香火也沒有。
16.第④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意思比較復雜,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應是 。
17.第⑧自然段中的加點字“這最根本的一點”指的是 。
18.第⑥自然段中的三個“從不……”主要是從履行工作職責的角度贊揚樂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個“從不……”則是從 的角度來歌頌樂山大佛的。
19.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詞的本意是抽掉鍋底下燃燒的柴,該詞在文中的意思是 ;“土壤”一詞在文中指的是 。
20.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樂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彌勒”,是因為他是一個身負重任的思考者。
b.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幾代的工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極其沉重的代價。
c.人們感嘆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驚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禮贊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d.樂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們的禮贊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21.這篇文章表現主題的手法和《石榴》一文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 。
22.本文向我們敘述了樂山大佛的建造經過、作用及其獨特之處。請根據以下這些已知的信息簡要回答:
①從修建大佛的艱辛和建成的不易,我們聯想到了什么?
②大佛為了根絕香火,“一開始就釜底抽薪鏟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他的這一舉動,給我們什么啟示?
《石榴》答案
1.略 2.⑴形容色彩繁雜。⑵巧妙奇異的變化。⑶忍不住笑。⑷豐滿。 3.郭沫若;作家、詩人、學者 4.最可愛。 5.⑴根據花瓣的色彩和外形作比喻,將花瓣比喻為夏季的心臟,形容生動。⑵用對比的手法,點出石榴不同尋常的品格。 6.總領全文 7.依次是:sh„n、xiˆ、zh、qi’、hu„、pi‚o 8.略 9.依次是“盎然”“酣然”“依然” 10.夏意正濃或生意盎然(意思對即可) 11.鋪墊 12.這香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 13.d 14.“有所剝奪”的是:青春的心性和容顏(意思對即可);“有所增添”的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慮……的大廈的落成”(意思對即可) 15.青春年華或:“妙齡十八的馨香”(意思對即可) 16.海空倡導造佛。 17.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18.思想品德 19.從根本上解決(根絕);環境和條件 20.c 21.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2、①任何成果(功)的取得都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的事例或道理。②做事必須抓住根本(關鍵),不僅治標,更重要的是治本。(根除錯誤的東西,我們必須態度堅決,不能猶豫不決)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4
【課前互動】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樣小禮物呢!是什么呢?今天這個禮物呀,老師想請同學們上臺來摸一摸,猜一猜。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第一份禮物是什么呢?老師想請咱們班讀書最多的同學來摸一摸。
師:摸了以后向同學們描述一下,但是千萬不能告訴他們是什么,讓他們猜一猜,好不好。
生摸第一份禮物。
師:描述一下。
生:這個東西圓圓的,它是上頭大底下小,而且中間有兩個坑。
師:摸的挺仔細的。倪老師摸的都沒這么仔細。表皮的感覺怎么樣?
生:很光滑。
師:能猜出來嗎?倪老師給你一點提示啊,它是一種水果。
生:石榴
師:跟他想的一樣舉手我看看。都認為是啊,我來揭曉答案了。
生看到禮物后叫:蘋果!
師:知道張老師為什么要送蘋果給你們嗎?蘋果呀,代表著平安,老師希望小朋友能夠一生平安。
師:咱們再來看看第二樣禮物吧!這次機會讓給寫字最認真的同學。
生摸,描述:這個大大的,而且圓圓的。
師驚訝道:也是圓圓的?
生繼續描述:而且有一個頭是尖尖的,有一個頭是平平的。
師:有一個頭尖尖的?表皮呢?
生:有一些滑滑的。
師:還是比較光滑的是嗎?我要提示你們,這還是一種水果。
生(齊說):石榴
師:又猜石榴,為什么呀?
生:因為他下面尖,跟石榴是一模一樣的。
師:見過石榴是嗎?好,這次猜的跟他一樣的舉手我看看。
師看過舉手情況后說:還這么執著呀!你為什么認為是石榴?
生:我認為石榴的表面很光滑。
生:我認為石榴上面有一個高高的頭,所以我認為是石榴。
師:看來同學們在課前都對石榴進行了細致的觀察,那這次你們究竟有沒有猜對呢?拭目以待,師出示。
生叫喊:石榴!
師:祝賀你們,同學們,你們猜對了。知道張老師為什么要送石榴給你們嗎?
生:因為石榴代表著我們要上的課。
師: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半的原因啊,在這兒呢!瞧,這石榴啊,籽多飽滿,象征著團結繁榮,所以呀,它也是一種喜慶水果,今天老師帶來的石榴可不一般!它來自于我國山東省的——
生接:棗莊。
師:因為在那里有一個非常大的石榴園,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石榴的王國。
一、復習導課,質疑激趣
師:拿起手,跟老師一起來寫寫今天要學的課題。
師:同學們,榴這個字單獨讀的時候讀第二聲,在這個詞當中呀要讀輕聲,咱們一起來讀讀課題——石榴。
生齊讀:石榴。
師:讀的真好。看來同學們課前已經充分的預習了。通過預習,你對棗莊石榴有了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了石榴春天抽枝長葉,夏天開花,秋天結果。
師:這就是石榴的生長順序。
生:石榴花很美。
生:石榴味道鮮美。
生:棗莊的石榴馳名中外。
師:現在呀,可正是石榴成熟的季節。瞧,棗莊的人民呀都把這廣告登到了報紙上了,(出示課件,學生齊讀)棗莊石榴園有石榴樹五百三十余萬株,建于西漢年間,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是我國最大的石榴園,被譽為“冠世榴園”。
師:因此啊,它聞名海內外。讀了報紙上這段話,相信第一小節中的這個詞“馳名中外”你一定也讀懂了。“馳名中外”還可換個什么詞呢?
生:名揚四海。
生:世界聞名。
生:中外聞名。
師:誰能讀出了那石榴園名聲很大呀?(抽生讀)家鄉的石榴這么出名,讓我們一起自豪地讀一讀。生齊讀課文第一小節。
師:看來,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生:了解作者如何介紹石榴的生長過程。
生:學習作者介紹水果的方法。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師:要想對石榴了解得更多,要想解決心中的疑問,結合以前的學習經驗,我們該怎么做?
生:認真讀書。
生:邊讀邊想。
生:與同學討論。
二、讀中悟情:葉的生機,花的熱鬧,果的可愛
師:孩子們,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石榴園呢?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的句段,用心讀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用心讀書吧!(生自由讀書。)
1.研讀葉。
師:春天,我們走進石榴園,看到了什么,誰來讀?
生讀書。
師(出示課件):比較句子,有什么不同?
a 春天來了,石榴樹長出了新的枝條。
b 春天來了,石榴樹抽出了新的枝條。
生:“抽出“讓人感覺到石榴樹長得特別快。
師:是啊!新枝嫩葉在這生機盎然的春天長得多快呀!我們讀時語速要快一些。(抽生讀)
師: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一切都欣欣然睜開了眼睛,你讀出了新生的感覺,真好!
2.研讀花。
師:石榴樹的枝葉長呀長,長到郁郁蔥蔥時,夏天就到了。在這個火熱的季節里,石榴開花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課件):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石榴花?
生1:我看到了火紅的石榴花。
師:火紅的色彩,鮮艷的色彩,好像把人們的心也給點燃了。其實,許多古代詩人在欣賞石榴花時,都被這火紅的石榴花所吸引。唐代大詩人杜牧看到火紅的石榴花不禁吟誦到:“似火山榴映小山。”唐代大詩人韓愈也曾這樣吟誦:“五月榴花照眼明”。
生2:我看到了越開越密、越開越盛的石榴花,它掛滿了枝頭。
師: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石榴花很多?
一朵朵、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滿、不久。
師:誰能讀出這石榴花的多來?
抽生讀。
師:真多!你讀出了漫山遍野的火紅的石榴花,我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片燦爛的朝霞,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
生3:我看到近處的石榴花像一個個小喇叭,開得生機勃勃
師:這句話使用了(生:比喻)的寫法,形象寫出了石榴花的形狀很美。想想吹喇叭時鼓足了勁兒的樣子,誰也能鼓著勁來讀讀這句話?
抽生讀。
師:同學們,在這數以萬計的有萬畝的石榴園中,有數以萬計的石榴花,它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爭奇斗艷,競相開放,這么多的石榴花,這么多的小喇叭,開得多旺盛呀!花開得這樣美,這樣熱鬧,你覺得會把誰引來?請看大屏幕。
出示課件:勤勞的小蜜蜂來了,它們在花叢中快樂地采蜜;美麗的小蝴蝶來了,它們在花叢中( );( )來了,它們( )。
3.研讀果。
師:熱鬧了整整一個夏天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小石榴是怎樣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抽生讀。
師:老師也找出了這段話,出示課件,這段話中表示顏色的詞有哪些?
生:青綠色、青中帶綠、黃中帶紅、一半紅、一半黃。
師:想一想,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能調換順序嗎?(生搖頭)為什么?
生:因為石榴生長有一定順序,不能違反事物的生長順序。
師:再讀一讀,哪些詞告訴我們石榴外皮的顏色變化有先有后呢?用波浪線劃出表示先后順序的詞
生: 先……逐漸……最后。
師:孩子們,你們看,作者不僅仔細觀察了石榴的整個生長過程,而且用三個詞準確告訴我們石榴生長過程中顏色在發生變化。作者的觀察是多么仔細,用詞是多么準確!讓我們再讀這一段,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生齊讀。
師: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樣子呢?請大聲讀一讀有關句子,看看你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石榴娃娃?
生:我看到了活潑可愛的石榴娃娃。
師:怎么活潑可愛呢?誰來讀一讀?
生讀相關句子。
師:是啊!石榴掛滿了枝頭,成熟了。石榴不是人,它怎么會笑?
生:這是把石榴當作人來寫。
師:對,這種把事物當作人來寫的手法叫擬人。這樣寫好嗎?
生:這樣寫讓我們感覺到生動、形象。
師:這些石榴娃娃可著急了,迫不及待地要報告喜訊呢!如果你就是成熟的石榴娃娃,你會說什么呀?
生:農民伯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你們的辛苦沒有白費,我們成熟了!
生:小朋友們,我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快來品嘗我們吧!
……
師:加上你喜歡的動作,把成熟的喜悅帶給我們一同分享吧!生邊表演邊讀課文。
三、讀出味道:石榴子兒的樣子及滋味
師:這么可愛的石榴,我忍不住摘下一個,里面是什么樣子呢?請同學們默讀第四段,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
生:樣子。(組織學生觀察石榴子兒的樣子。)
生:顏色。(組織學生觀察石榴子兒的顏色。)
生:味道。(組織學生品嘗石榴子兒,并交流味道。)
師:“紙上得來終覺淺,親口品嘗最真切。”把你們親口品嘗到的滋味帶進課文里再讀一讀。齊讀。
師:孩子們,作者寫樣子和顏色是用眼睛來看的,味道是品嘗的,我們還可以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這就是我們要學的觀察水果的方法。
四、讀寫結合,形成能力
師:孩子們,我們跨越了時間的界限,不僅欣賞了石榴園迷人的風光,而且品嘗了石榴酸甜可口的味道,你們喜歡石榴嗎?你們喜歡棗莊嗎?讓我們帶著對石榴的喜愛,對家鄉棗莊的熱愛再讀課文第一段。
生讀文。
師:孩子們,老師感受到了你們濃濃的愛,希望把這份愛延續下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我們家鄉的一種水果,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愿意嗎?
板書設計
16 石榴
樣子
看 摸
顏色
聞 嘗
味道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1
by: 阿卓 ]
讀讀《石榴》這篇教材,再看看自己去年的教后記,驀然想起何金鐘老師的關于這一課的精彩的教學。于是再一次找到他的貼子,細細地閱讀他的《石榴》教學心得。于是決定帶一個真正的石榴走過教室和孩子一起學習《石榴》
一上課就拿出這個果實,很多孩子饞得咂了咂嘴,畢竟是農村孩子,好多人都沒有嘗過石榴。于是我先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東西。這樣說的目的是為了讓下午寫桔子時能先從外皮著手。
接著是剝開外皮,欣賞里面的果實了。當我剝開外皮后,同學們看到了那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的子兒。于是班上就熱鬧了,一部分孩子們大聲地讀起課文的相關段落,一部分孩子在說著老師手中的石榴。
當最后我請孩子們品嘗這石榴時,班上沸騰了。孩子們個個都站起來想品嘗一下。我先請幾位同學品嘗,想不到他們立即嚷起來:老師,味道有書上的不一樣。是非常甜,可是不酸。接著品嘗到的同學都支持這樣的看法。
是啊!這里的石榴并不酸。課前我怎么沒有想到呢?
幸好有一位同學幫我解了圍:“老師,因為這個石榴還沒有完全成熟。書上說熟透了的石榴咧開了嘴或者笑破了肚皮,而這個石榴是完整的。”
大家釋然了。
原本,自己想像的較好的課堂竟然是這樣,真的是值得好好思量一下。
一、 學習教學實錄,更要學習到背后的理念。
很多名師的課堂是精彩的,當我們把他們的設計移花接木后,卻失去了那種水到渠成的感覺,有的甚至舉步維艱。于是更多人把責任推給了學生,學生不配合,學生的表達能力不高成了教師的理由。可是卻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就是在于沒有理解名師們這樣設計的背后理念,沒有理念支撐的課堂設計是很難有大量的鮮活的空間的。
二、 實物,用在推波助瀾處
原本預設打破教材的順序,一開始就從果實入手,突出重點,便于課后練習的落實。殊不知因為一開始就用石榴調動了學生的感官。當教者轉入到下一環節時,孩子們還停留在回味石榴的味道,對于吃石榴還有著很強的表達欲望。完完全全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特點。
如果按部就班地組織教學,快速地完成開花和結果這兩部分,最后再學習果實,把孩子的交流回味的興致留到課后,也許會好點。
如果先不出示石榴,而是讓孩子們讀文,品詞,想象石榴的樣子,用心去感覺石榴的味道,當孩子們有了一定的心理認識后再出示石榴,并讓孩子們品嘗,這時就能加深孩子們對石榴的認識。而外形,則完全可以在最后說一說,也許效果會更好。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0
武進南宅小學 朱小燕
《石榴》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范例。今天聽了蔣春梅老師執教的《石榴》一課,我有幾點想法,很不成熟,而且,也是個人的淺見,供大家探討。
1、蔣老師能運用媒體,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畫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但如果在課前能將網上的這些優美的圖片重新進行組合,設計課件,那么在課堂上會充分發揮媒體的輔助作用,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句子。
2、準確把握練習說話的契機。其實在無錫聽課時,我也聽了一堂《石榴》的第二課時的教學。那位上課的老師很會抓住學生練習說話的契機,通過學生圖文結合,發揮想象,拓展說話,真正做到了語言的積累。如石榴花還是花骨朵時,老師讓學生觀察圖,完成這樣的句式填空:( )的花骨朵,像( )的小葫蘆。然后學生練習說話。石榴花慢慢地開放,老師再問:“在小朋友的眼中,這剛開的小花,還像什么?”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各種各樣的想象展現在課堂上:“像點燃的火把”“像小姑娘的裙子”“像小鈴鐺”“像羽毛球”等等。石榴花完全開放了,老師又問:“這時的石榴花又像什么?”學生的答案精彩紛呈。由這里我覺得這位教師很會找學生練習說話的契機,而且訓練層層深入,學生好象有說不完的話。
蔣老師課堂上也進行了說話的練習,但由于預設與生成相差太遠,因此,使得這一環節最后以失敗而告終。蔣老師要求同學們用“先……逐漸……最后”說句話,一看到這組詞,我的心里就泛起了嘀咕:這怎么說呢?這時蔣老師有啟發學生說:“比如早晨起來……”學生沒經過多少思考就起來回答:“早晨起來,我先穿衣服,逐漸……?”學生啞然,怎么表達呢?這時才發現練說話的句式有那么點的錯誤。
所以在課堂上設計練說話時要準確地把握好時機,確實有練說的價值,我們再去讓學生說話,而且要指導得法,才能使我們的課堂語言的積累真正落實到實處。其實說來容易,但自己操作起來也很困惑啊,希望在語文教學中能共同學習,相互探討,一起成長。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7
下面是三年級說課稿《石榴》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教材分析
《石榴》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范例。
二、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
4.感知課文內容,了解石榴生長過程。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四、設計思路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五、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了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二)、 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1、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課件,要求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郁郁蔥蔥)
(2)、要求學生說說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
2、學習第三小節。
(1)、隨著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后……。這里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說說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樣子,讓他們試著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說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3、學習第四小節。
(1)、通過聽讀想象,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說說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強朗讀的指導。
六、 總結全文,延伸教學
1、我們欣賞了石榴的生機勃勃的綠葉,競相開放的花朵,俏皮可愛的果實,并且親口品嘗了它的滋味。你喜歡這石榴嗎?作者也與你們一樣,非常喜愛這石榴,更愛自己的家鄉!
此時我們再來看課題,你會在“石榴”的前面加上什么詞語,來贊美石榴呢?( )的石榴?
2、品嘗一種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寫一段話。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8
目標設定: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用“先……逐漸……最后……”說一段話。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以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導朗讀。
2、幫助學生了解石榴成熟的過程和石榴的特點。
教學難點:對第三自然段最后兩個擬人句的理解。
課前準備:石榴實物,石榴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認真地讀了課文,做到了正確、流利,但是這樣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出感情,細細品味課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園看到了石榴樹一樣。
二、理清層次
1、這篇課文介紹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帶著問題自己讀課文。
2、板書:花、果
三、學習第二段
1、課文第二節主要寫了石榴的花,寫得很美。請你自讀第二節,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兒?用“——”畫下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或詞。
2、指名回答,相機指導:板書:火紅(石榴花的顏色很美,像火那樣紅,請同學們看,這就是石榴花(實物)顏色多么鮮艷!)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緊挨著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開越密,越開越盛。)
吹(出示實物):小喇叭一吹就響,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響,為什么課文中說“石榴花正鼓著勁兒在吹呢”?(1、樣子有些像;2、石榴花開得很大,花瓣盛開著,就像能吹響一樣)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顏色鮮艷,形狀可愛,開得又密又盛,我們要通過朗讀,讀出它的美。黑板上的這些詞語,要讀出重音,請同學們先自己練習。
4、點名讀:相機指導,小老師范讀、練讀,指名讀。
老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看到了美麗的石榴花。
三、學習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齊讀)
2、默讀第3節,哪一句話寫出了石榴成熟的過程?請你用鉛筆劃下來。
3、板書:先……逐漸……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這些詞寫出了石榴成熟過程中的顏色變化,這樣寫很有條理。
②同學們,你們能不能用這個關聯詞也來說一句話,比如:日出時顏色的變化;春天樹木葉子顏色的變化;果實從小到大的變化等等,同位互相說一說。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樣的呢?誰來讀一讀。
①這兩句話寫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當作什么來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個可愛的娃娃。石榴它不僅會笑、會動、還會說,這樣寫能使文章更生動。
②誰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③指名讀,看他讀得能讓大家都喜愛上這些石榴娃娃嗎?
④誰來評價一下,他讀得怎么樣?要說出好,好在哪兒?(笑得多開心!)不太好,應該怎么讀?
⑤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那活潑可愛的石榴娃娃,請看你的兩張照片,哪一張石榴笑得咧開的嘴,哪一張笑破了肚皮?(看圖)
⑥你們成熟了,你們是怎樣扒開葉子張望,怎樣向人們報告喜訊的呢?你們做做動作,說一說,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現在老師讀句子,誰愿意到講臺前表演呢?(提示:“張望”是朝一個方向看嗎?是只朝近處看嗎?)(告訴大家什么喜訊?……)你的喜訊我聽到了。
下面請一位同學把第3小節連起來讀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樣有條理地寫出石榴成熟的過程的。
五、學習第四段
1、下面我們去摘一個石榴看一看,嘗一嘗吧!
2、自讀第四節,你認為哪些詞寫得好,請你用筆劃下來。
3、討論交流:什么是紅白相間、晶瑩透亮呢?老師剝開一個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兒有紅的,有白的,還亮晶晶的,這就是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4、你嘗嘗什么味吧!(請兩位同學來嘗、說)你說得我們都流口水了。
5、請大家有感情地練讀第4節,看誰能讀得有滋有味。
6、讀得真好,老師都流口水了。
六、遷移練習:(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請你選擇你最喜愛的一種,欣賞它們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嘗它們獨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這一課的寫作方法把它寫下來。
板書: 16、石榴
花:火紅、茂密、吹
果:先 逐漸 最后
教學后記:
這篇課文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石榴的生長過程(即:抽枝、長葉、開花、結果。)來描寫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同時我認為也表達出作者對家鄉的懷念和熱愛之情。此文結構明朗,詳寫了石榴的花和果(就這兩者而言,果更為突出。)故在教學中重點應把握這兩點展開。
第二自然段寫了枝條、嫩葉和石榴花,重點寫出了花。分別寫了花的色:“火紅”;花的多:“越開越密”、“越開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寫出了石榴的活潑、美麗,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實——石榴。主要寫了它的兩個方面:
一、課文的第三節,寫石榴的成熟過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長過程是:結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隨著生長過程而變化):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一半兒紅,一半兒黃。對熟透了的石榴描寫特生動: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此段寫出了石榴成熟的歡喜,同時也是作者及農民伯伯內心的喜悅!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課文第四節,寫石榴子粒的形態和它滋味。此段學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詞“瑪瑙”學生沒有感性認識,我們可以找相關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段另有一重要訓練項目——讓學生仿寫。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0
里莊 毛紅霞
《石榴》一課,作者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后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時,吳老師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在教學第三段中的石榴顏色變化時,
教學時,吳老師出示實物輿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皮兒,觀后交流感受。在教學第四段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吳老師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后交流感受,這些詞單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接著,吳老師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后,問他們味道怎么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通過觀察和品嘗,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的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為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吳老師出示了很多水果圖片,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紹一下自己所喜歡水果的顏色、樣子和味道,并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10
一、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能體會文中優美的語句,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感。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
3、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4、激發學生對石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喜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會文中優美語句,知道作者介紹石榴的順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時間:第2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理清文章脈絡。
1、瞧,這是什么?引出《石榴》今天這節課咱們繼續走近、熟悉《石榴》。先來復習一下課文中的生字詞好嗎?
2、出示:
這些生字詞,還記得嗎?
抽出、仿佛、甚至、扒開、喜訊
強調“甚至”這個詞。
3、瞧!這些詞語寫得多好呀,會讀嗎?
酸溜溜、甜津津、
馳名中外、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4、讀得真好,再看,難度加大了,字多了,能讀好嗎?注意輕聲
郁郁蔥蔥的樹葉火紅的石榴花
瑪瑙般的子兒笑得咧開了嘴
5、這個會填空嗎?先默讀課文,再填寫。
出示:這篇課文寫了石榴樹春天枝條葉子;夏天;秋天。
指名填寫,最后齊讀。
6、師小結并板書:
是呀,這篇課文作者按照春天、夏天、秋天的順序寫了石榴樹呀長葉、開花、結果,多有意思啊
春天長葉
夏天開花
秋天結果
7、師:這節課咱們就來仔細地讀讀課文,去看看春天、夏天、秋天石榴樹都是什么樣子的,好嗎?
(二)、研讀課文,品讀詞句,體會寫作手法。
春天抽枝長葉
1、師:打開書,輕聲讀第二自然段,想想春天、夏天石榴樹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一邊讀一邊想,還要把你最喜歡的地方圈出來。
2、交流春天石榴樹是什么樣子的?
體會春天石榴樹抽枝長葉的生機勃勃的樣子。
重點理解:抽出。(表示一下子很快;也看出生命力的旺盛。)
(1)、通過做個動作理解。
(2)、通過換詞語理解。
3、師:是啊,新枝嫩葉在這生機盎然的春天里長得多快呀!多好呀!
指導朗讀。
夏天開花
1、那夏天呢?把你最喜歡的地方給大家讀一讀,說一說。
(1)對“郁郁蔥蔥”和“火紅的”石榴花一句進行理解,同時借助圖片圖文并茂去感受石榴花顏色的美麗和開得旺盛。
(2)指導朗讀。
(3)夏天的石榴花你還喜歡哪里呀?
(3)自讀第二句。從這句話里讀出了什么?(從“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就掛滿枝頭”從這句話感受到花開得特別多。)
(4)指導把那么有生命力,那么茂盛的景象讀出來。
(5)走近去看看……(生讀)
大家都喜歡這句話?為什么喜歡?(非常可愛)哪里看出的?
(6)朗讀體會把石榴花的樣子比成了活潑的小喇叭的這樣的打比方多形象啊!“活潑”“鼓著勁”這兩個詞的擬人手法寫出了石榴花像小朋友一樣的可愛。
(7)(做鼓著勁的動作)指導把石榴花可愛的樣子讀出來。
2、師小結:像這樣花開得那么多,顏色那么火紅,你爭我搶地開著,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課文中有一個詞就寫出了這樣的畫面,找找看!(熱鬧)
播放圖片,看圖師領著背誦。
3、師小結:孩子們,春天石榴樹抽出了新枝,長出了嫩葉;夏天樹上開滿火紅的石榴花,作者把石榴花比成了小喇叭,還把它們寫得像小朋友一樣活潑可愛,正鼓著勁在吹,這樣的句子就是擬人句。擬人句給你什么樣的感受?(感受到活潑、生機勃勃、可愛)
秋天結果
1、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小石榴是怎樣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大家輕聲地讀讀第三段,邊讀邊想,并在書上劃一劃表示顏色變化的詞。還有幾個表示先后順序的詞?
(“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2、再找找看哪些詞寫出了這些顏色的先后變化?
(“先”、“逐漸”、“最后”)
3、同學看圖用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說說石榴外皮顏色的變化。
4、孩子們,作者在描寫中用上了“先”……“逐漸”……“最后”把石榴生長過程寫得更加清楚了,這多值得我們學習呀!
5、小石榴就是這樣一天天長大的!一天天成熟的!那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樣的?自己快到文章里去讀一讀,找一找。
(1)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樣的?
(2)看圖讀詞句:咧開嘴的石榴。
笑破肚皮的石榴,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3)指導把它們可愛的樣子讀出來。
(4)從這些石榴娃娃……這句話里你讀出了什么?(擬人、可愛、喜愛)這些石榴娃娃在干什么?(急切、扒開、張望、報告)做動作。
(5)噓!你們聽——石榴娃娃開口講話了:農民伯伯快來呀!我們成熟了!……石榴娃娃們你們還想急切地報告什么?
你們看這是什么樣的石榴呀!(豐收的、可愛的……)
(6)把成熟的石榴當成人來寫,寫得多生動,多有意思呀!讓我們讀著讀著不由得笑了起來,我們一起來讀好嗎?(還可以加上動作演演石榴娃娃)
品嘗石榴
1、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2、看圖理解體會:瑪瑙和石榴子的相似之處。
它們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給你什么感覺?(團結、可愛……)
3、指導讀這句話。
4、這句話是寫石榴的——(剝開皮的樣子)
5、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給學生吃
什么味道哦?
指導讀好這一段。
6、師小結:今天咱們學習了棗莊的石榴,作者通過細心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了擬人手法,讓我們仿佛看到來了春天里生命力極強的石榴樹,夏天像小喇叭一樣火紅的石榴花,秋天滿樹可愛的石榴娃娃。生動的描寫不僅把石榴寫得更加可愛,還把自己對石榴的愛對家鄉的愛全部都表達了出來
配樂自選課文朗讀。
(三)、回顧課文,總結寫法,動手寫寫水果。
同學們,作者先是仔細觀察石榴子的樣子,再寫石榴的味道,寫的時候還恰當地運用擬人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最后還親口去嘗嘗,這樣寫出來的石榴啊,就非常討人喜愛。今天咱們每人都帶來了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水果對嗎?
(1)水果大拼盤:
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觀察自己帶來的水果,先觀察剝開皮時水果的樣子。(看到了什么?可運用擬人手法,展開豐富的想像。)再放到嘴里嘗嘗味道。
(2)生交流。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
3、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以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以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三、課前準備
自制的石榴花、課件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瞧,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什么來了?(生:石榴)誰能介紹一下石榴的樣子或者是味道呢?(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石榴?這節課我們就去棗莊的石榴園看一看那里的石榴。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朗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或者同學,還可以查字典。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 檢查生字詞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讀書特別認真,生詞會讀了嗎?(生:會讀了)[出示課件]
石榴、剝開、活潑、急切、咧開嘴
喜訊、甚至、扒開、張望、甜津津
師:先自已讀一讀試試。
學生開火車讀生詞,讀對了學生跟讀一遍。(出現錯誤及時糾正)
三、精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生詞同學們都會讀了,我們再來讀一遍課文,看看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老師相信這一遍你一定會有收獲,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生:學生分段讀課文
(其他同學把書捧好,認真聽,聽完別忘了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么?)
師:誰來告訴老師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匯報讀書結果
師:這些同學真了不起,自已讀書就知道了這么多。同學們你們聽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子向我們走來了,小鳥在枝頭歌唱,石榴樹也被春姑娘喚醒了,春天的石榴樹會有怎樣的變化呢?同桌先交流一下。(播放音樂)
生匯報交流結果
(長葉、抽枝、發芽)
師:棗莊的石榴也這樣嗎?我們下節課學習。
四、學習生字
1、學習生字:佛、訊、甚、甜
2、師范寫、生書空
3、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小作者的家鄉在——(生接讀),那里有——(生接讀)的石榴園。什么叫“馳名中外”?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塊去這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看一看!
二、精讀第二自然段
1、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師出示開滿了花的石榴樹.請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相機讀好“火紅的石榴花”)
讓我們再走得近一點去看!(師出示一朵石榴花。)你瞧它長得特別象什么?你把它說得真是太可愛了,誰能讀好這句話?師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2、這么可愛的花兒可不是一天兩天就長成的,它們可是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才從石榴樹上長出來的,請你趕緊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告訴老師,春天的時候石榴樹發生了什么變化,到了夏天的時候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3、同學們,你們瞧春天來了,石榴樹抽出了——(生接讀),長出了——(生接讀)。這葉兒長得怎么樣?老師送給小朋友一個詞語“郁郁蔥蔥”。(讀好詞語)。
4、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了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師多媒體演示)同學們,開了這么多夠了嗎?再開一些,夠了嗎?還不夠?為什么?你從哪句話看出來的?“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師:剛才有同學發現葉子有變化,還有同學發現了石榴花,誰來讀一讀描寫花的部分?
學生讀描寫花的部分(教師貼兩三朵石榴花)
師:行了嗎?(不行)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一朵朵、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了
師:你真細心,我們再來看看課文是怎么描寫的?自已讀一讀
指名讀(其它同學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師:這位同學讀得真不錯,同學們想象到石榴樹開滿石榴花的情景了嗎?感覺怎樣?
生:很美
師:假如你就是一朵火紅的石榴花,你會怎樣把自已的美麗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呢?同桌再讀一讀試試,看誰讀得更好.
同桌互讀
師:誰愿意把自已的美麗展現出來呢?
指名讀(放音樂)
[這位同學讀得可真好,從你有聲有色的朗讀中,老師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現在我們來分角色讀,男生讀春天的石榴樹,女生讀夏天的石榴樹。]
師:夏天的石榴樹很美,可是轉眼間收獲的季節到了,石榴樹又有了新的變化,都有哪些呢?自已讀書找一找
生: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石榴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師:是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嗎?老師呀真是粗心,打這段文字時出現了一個錯誤,你們能幫老師找出來嗎?(出示課件)[開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石榴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
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生:應該是熱鬧而不是開
師:這個詞不改行嗎?為什么?
生:熱鬧說明花開的很多、很旺盛、把它當來寫的。
師:把改后的這段話讀一讀好嗎?(學生讀)
師:老師發現你讀一天天,突然慢了下來,能告訴老師原因嗎?
生:因為石榴不是一天長大的,而是慢慢兒長大,所以應該慢一點兒讀。
師:你理解的真好。同學們,石榴在成長過程中除了會逐漸長大,
還有其它的變化嗎?你們看老師的這兩只石榴哪只是正在成長的,哪只是熟透了的?(出示石榴)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
師:你怎么知道?石榴園里熟透了的石榴又是怎樣的呢?讀讀下面的句子(出示課件)[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師:誰來讀讀聽聽?老師覺得綠黃色中的綠黃都是表示顏色,把黃字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為已經到了秋天,葉子應該發黃了。
師:你們覺得這些石榴娃娃怎么樣?可愛嗎?那就趕緊讀一讀,讀出它的可愛來。
學生自由讀
師: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再讀一讀試試,最后一句還可以加上動作。
學生自由讀
師:咱們男女同學比比賽讀好嗎?
男女生分組讀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在讀書時,臉上笑瞇瞇地,看來都很喜歡石榴娃娃,再來讀讀課文第三段好不好?
學生再讀課文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多可愛的石榴娃娃啊,假如你來到石榴樹下,看到一只只高興的咧開嘴的石榴,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吃.....
師:那就趕緊摘一個嘗一嘗,(教師可以分石榴給學生嘗一嘗。)
說說嘗后的感覺
師:看看課文中是怎么描寫的?自已讀一讀,指名讀
教師小結:真好吃,有機會老師一定請你們品嘗一下棗莊的石榴好嗎?
五、布置作業
1、向父母介紹棗莊的石榴。
2、比比誰的本事大,為石榴設計一句廣告語,讓所有的人聽了都流口水。
3、仿照第四段寫一種植物的成熟過程。
板書設計:
顏色
石榴 形狀 特點(可愛)
味道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1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實成熟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石榴的熱愛。
3、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了解石榴果實成熟的特點;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仔細觀察一種水果,品嘗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舌頭體操,讀準兒化音
鼓著勁兒 一半兒 子兒
2、出示詞語
嫩綠 郁郁蔥蔥 黃綠色
火紅 越開越密 越開越盛 活潑 小喇叭 熱鬧
咧開了嘴 笑破了肚皮 急切 扒開 張望 報告 喜訊
瑪瑙 緊偎 紅白相間 晶瑩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清爽無比
指名讀,說說有什么發現。
二、過渡
(指板書)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春天,石榴樹———到了夏天,樹上便開出了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這些石榴花開得怎么樣?(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這些石榴花開得可真——熱鬧。可是我們不得不告別這些活潑、可愛的石榴花了。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引讀第一、二句子。
2、石榴的外表皮是怎樣變化的?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指名回答。
3、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樣的?看插圖,說一說。
4、看看課文是怎么寫這些熟透了的石榴的,出示:
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黃綠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1)指名讀
(2)你覺得這兩個句子好不好?為什么?(這里運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
(3)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是把石榴當作人來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生動形象、有趣活潑地描寫出了石榴成熟的樣子,讓人不由得產生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
(5)這些討人喜愛的石榴娃娃會怎樣向人們報告成熟的喜訊呢?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過渡:聽了石榴娃娃這么一說,真想摘一個來嘗嘗是什么味道!
2、出示:一個石榴
(1)按步驟觀察:外皮、剝開皮里面的子兒
板書:樣子 顏色
(2)請幾位學生嘗嘗,說說是什么味道。
板書:味道
3、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么寫的,出示指名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4、通過我們剛才的觀察,你覺得哪些詞用得特別好?為什么?
5、齊讀
五、仿寫
1、過渡:我們也來學著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來寫一種水果吧!
2、指導
剝開橘子外皮觀察、品嘗,仿照課文完成填空。
出示:……,剝開( ),只見( ),取下其中一個橘瓣( ),( )的。頓時感到( )。
3、提出要求
可以仿寫橘子,也可以寫自己嘗過的其他水果。
4、學生練習寫,教師巡視。
5、反饋
(1)指名讀一讀
(2)師生共同根據實際情況對所讀片段的用詞、用句進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六、總結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6
無語浪漫 發表
學習了《石榴》一課,讓學生寫一種植物,這是學習寫作的一個好機會。
《石榴》一課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后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我簡單地指導學生說,要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來寫,仿照《石榴》一課的寫法。
習作交上來后,內容比較豐富,有寫梨子,寫桃子,寫葡萄等等。其中出現了幾個現象。
現象一:有的學生語言簡短,言而無物;這一類的學生不善于學習,不善于讀書。
現象二:有一部分學生完全按照課文的寫法來寫一種水果的生長過程,只是將其中的一些詞語進行修改。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還是不錯的,說明這一部分學生挺聰明的,三年級學習寫作是起步階段,學會模仿是基本要求。
現象三:有一部分學生幾乎是模仿課文語言,可是卻像只饞貓只會偷吃,不會擦嘴,露出了馬腳。如有一個寫到:“我的家鄉在棗莊,那里有馳名中外的梨子園。”《石榴》一課說“我的家鄉在棗莊,那里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我們這個小山村根本不是“棗莊”,就算有梨子園也不會“馳名中外”,我建議將這個詞改為“遠近聞名”。再如,課文有一句“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有的學生寫到:“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桃花。”這種學生可能是缺乏生活經驗,或者是根本沒有動腦思考,桃花是春天開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的。
我將這些現象向學生說明后,他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又將一位同學寫得比較獨特有自己想法的習作念給他們聽。附上她的習作:
迎春花
春天,迎春花開了,一朵朵金燦燦的.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涂了金片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美麗的花朵在綠葉的襯托下,像姑娘配綠裙一樣漂亮.
夏天,花兒謝了,不過綠葉還是不甘示弱,變成更加蔥綠.遠遠望去,就像一張綠色大床墊.近看,像是一個花蝴蝶的舞臺,是專門設計的.
夏妹妹剛走,秋姐姐就揮起那魔杖,把迎春花的葉子給換成枯色短裙,有一些還沒來得及換上新裝.可是最奇怪的是:居然,讓我發現了一朵驕艷的迎春花,不應該改口為迎秋花了.風伴著秋來到了人間,風一吹,便于工作把枯黃的迎春花葉子吹了下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這句詩寫得真好.沒錯,落紅的確不是一個無情的東西,它化了變成泥土會保護花兒的.
迎春花最怕過冬天了,風殘酷地吹著,不像春,夏,秋那么輕柔地像母親般的撫摸著它們.冬,不給它那碧綠得如玉,蔥綠得如小島,黃得如黃金的衣服穿了.不過,它深信離春天不遠了,再大的困難都要敖過去,摔了就要爬起來.以前,它們也敖過了,現在也一定要敖過去,更何況以前弱小現在長大了.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1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實成熟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石榴的熱愛。
3、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了解石榴果實成熟的特點;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仔細觀察一種水果,品嘗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山東的棗莊,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
二.精讀課文
第2小節
1.春天來了,想不想到這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去看一看呢?請小朋友們讀課文的第2小節,邊讀邊用橫線畫出描寫石榴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石榴花的句子。
2.交流
石榴葉(指名回答,誰能讀好,齊讀)
石榴花(指名回答)
3.同學們,你們喜歡石榴花嗎?說說石榴花什么地方吸引著你的。
火紅,密,茂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形狀
同學們,你們見過石榴花了嗎?石榴花像小喇叭,你瞧,他正吹著樂曲呢!
4.這么美麗的石榴花,這么活潑的小喇叭,讓我們停下腳步來細細欣賞吧,讓我們一起美美的讀一讀。(齊讀)
過渡:石榴花真美啊!美得讓人不忍邁開腳步!不要著急,石榴園里的美景多著呢!讓我們趕快去看看石榴的形態吧。
第3小節
1. 引讀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終于......
2.我能不能顛倒?
3.是啊石榴就是這樣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一天天變換著外衣,先.......逐漸......最后......
4.熟透的石榴高興地笑了......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呢。(引讀)
5.看課件,理解“咧開嘴,笑破肚皮”
6.理解“扒開”“張望”學生做動作。
7.他們為什么高興啊?他們向人們報告著什么喜訊呢?如果你是這個石榴,你會說些什么?
8.多可愛的石榴娃娃啊,讓我們再來感受這些可愛的石榴。(讀)
第4小節
1.漫步在這美麗的石榴園里真是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特別是這可愛誘人的石榴,我們真是情不自禁想摘一個嘗一嘗。
2.(老師剝開石榴)請同學們看課文的第4小節,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
3.你看到了什么?聞味道,品嘗
4.書上是怎么寫的呢,出示:
讓我們捧起書一起在朗讀中品嘗吧。
三.仿寫
課前,老師發給大家的橘子,請大家現在把它拿出來,剛才我們品嘗到了酸甜可口的橘子,現在想不想來嘗嘗橘子的味道。
1.看橘子的外皮,顏色,手感,聞聞
2.剝開后像什么?形態 味道,品嘗
3.指導
剝開橘子外皮觀察、品嘗,仿照課文完成填空。
出示:……,剝開( ),只見( ),取下其中一個橘瓣( ),( )的。頓時感到( )。
4.提出要求
可以仿寫橘子,也可以寫自己嘗過的其他水果。
5.學生練習寫,教師巡視。
6..反饋
(1)指名讀一讀
(2)師生共同根據實際情況對所讀片段的用詞、用句進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四.總結
評陳曉燕老師的《石榴》 篇1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33
讀《石榴》這篇課文,被作者細膩的、生動的文筆所吸引。課文按春夏秋冬季節順序來描寫,每一段都美得有特色。
薛老師抓住文章重點和難點,濃墨重彩,引領學生走進石榴園,盡情領略無限風光!
1、詞句賞析美
薛老師通過美麗的圖片,讓學生自主品詞析句。如“春天的石榴樹”,先出示畫面,說的石榴樹。在多讀句子,哪些詞語寫出了石榴樹充滿生機?細細品詞,感悟用詞的準確美和生動美。(光讀詞,感覺缺少整體的美。是否可以在學生朗讀中相機滲透,有的放矢,不要割裂開來。與薛老師商討。)
又如“夏天的石榴花”,通過媒體播放,一下子讓學生喜歡上了。薛老師就根據學生的朗讀,相機指導朗讀,做到了水到渠成。不露痕跡地賞析詞語。“火紅的石榴花”等等。
2教學結構美
薛老師鉆研教材深刻,教學手段多樣,顯現了結構美。她巧妙的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春天的石榴樹,采用的是圖文結合,朗讀品詞,感受充滿生機的一幅畫面。夏天的石榴花,播放動態畫面,讀出喜愛。想像說話。秋天的石榴果,體會顏色美,感受石榴成熟過程。熟透的石榴果,在讀中想像畫面。(配的音樂太抒情了喔!是否來點熱烈奔放的?大豐收么!喜慶!)
我感受到這份教案是十分完美的,肯定經過反復磨課。
但總有些遺憾,總感覺還應上得更完美些!
1老師的教學語言已經預設好了,能否說得更好些,以收到預期效果?
2總的教學思路、流程有條有理的基礎上,如何在教學細節上出彩,彰現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
這兩點,正是我所缺憾的,希望大家共同商酌!盡獻智慧!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