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提出要求
1.設疑導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一位老人雖然沒有見過那只駱駝,卻幫助商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讀了《找駱駝》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就明白了。
我們一起來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要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來學習,并通過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完全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難讀的詞、句可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嘗試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圈畫有關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詳細地說了駱駝的哪些情況?
(3)這些詳細的情況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啟迪解決問題。
3.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4.重點段閱讀指導。認真閱讀老人最后說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老人是根據什么知道駱駝的有關情況的?
。2)填一填,說一說:(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又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還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ūM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互相說,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說。)
。3)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l學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并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5.啟發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說,可從老人樂于助人方面來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6.教師小結。
老人沒見過那只駱駝的模樣,卻憑著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思考的典范。
四、再讀課文,創新表演
1.朗讀課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的提示語。
(啟發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并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新表演匯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及不足。
五、拓展運用,練習說寫
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說一說,寫一寫。
1.商人找到駱駝后,心情怎樣,心中會怎么想,對老人會說些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歷、親身體驗?如果有,試著舉例說一說;如果沒有,請你以后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提出要求
1.設疑導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一位老人雖然沒有見過那只駱駝,卻幫助商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讀了《找駱駝》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就明白了。
我們一起來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要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來學習,并通過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完全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難讀的詞、句可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嘗試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圈畫有關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詳細地說了駱駝的哪些情況?
。3)這些詳細的情況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啟迪解決問題。
3.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4.重點段閱讀指導。認真閱讀老人最后說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老人是根據什么知道駱駝的有關情況的?
。2)填一填,說一說:(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又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還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盡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互相說,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說。)
(3)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l學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并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5.啟發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說,可從老人樂于助人方面來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6.教師小結。
老人沒見過那只駱駝的模樣,卻憑著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思考的典范。
四、再讀課文,創新表演
1.朗讀課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的提示語。
。▎l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并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新表演匯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及不足。
五、拓展運用,練習說寫
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說一說,寫一寫。
1.商人找到駱駝后,心情怎樣,心中會怎么想,對老人會說些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歷、親身體驗?如果有,試著舉例說一說;如果沒有,請你以后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的道理。
【課前準備】
師生分頭搜集一些測試觀察能力的圖片,也可制成多媒體課件。
一、觀察畫面,激趣導入
1、教師引述:老師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圖片,它能測出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強不強。同學們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圖片或顯示課件內容,開展觀察競賽活動。
3、教師導學:其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也會有許多發現的。《找駱駝》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想不想學一學?
二、朗讀課文,理出線索
1、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2、學生根據提示思考課文內容:
⑴ 老師出示問題:
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啤〗處熖岢鲆螅嚎凑l課文讀得認真,看誰問題答案找得準確、完整。
、恰W生按問題提示和要求,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讓幾位同學把尋找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取∪缓笤诮涣髦,把答案逐漸補齊。
三、根據線索,比較異同
1、啟發學生思考?戳诉@位商人走失了駱駝以后的表現,你覺得他和老人的表現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組里和同學交換一下看法。
2、組織學生進行集體交流。交流要點:
、拧∵@位商人走失了駱駝后,可能因為心急,到處亂找,結果沒找著。
⑵ 這位老人在走路時能留心觀察,所以發現了路上的駱駝腳印、腳印的深淺和方向、路邊的蜜和米,以及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的牙齒印等。
這位老人還能根據觀察到的情況認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駱駝的許多特點。
3、組織學生評價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個旁觀者,看到找駱駝這一幕,你想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么?
四、角色朗讀,表現人物
1、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對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然后開展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
2、展示角色朗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提出要求
1.設疑導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一位老人雖然沒有見過那只駱駝,卻幫助商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讀了《找駱駝》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就明白了。
我們一起來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要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來學習,并通過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完全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難讀的詞、句可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嘗試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圈畫有關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詳細地說了駱駝的哪些情況?
。3)這些詳細的情況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啟迪解決問題。
3.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4.重點段閱讀指導。認真閱讀老人最后說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老人是根據什么知道駱駝的有關情況的?
。2)填一填,說一說:(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又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還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盡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互相說,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說。)
。3)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l學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并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5.啟發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ü膭顚W生暢所欲言,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說,可從老人樂于助人方面來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6.教師小結。
老人沒見過那只駱駝的模樣,卻憑著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思考的典范。
四、再讀課文,創新表演
1.朗讀課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的提示語。
。▎l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并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新表演匯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及不足。
五、拓展運用,練習說寫
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說一說,寫一寫。
1.商人找到駱駝后,心情怎樣,心中會怎么想,對老人會說些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歷、親身體驗?如果有,試著舉例說一說;如果沒有,請你以后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5
設計思想
本文是一篇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教材,教學時可采用逆推法。從結果出發,推導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文開頭先寫一個商人因為找不著走失的駱駝而著急,就向一位老人打聽駱駝的下落。
接著寫老人一一說出了丟失駱駝的特點,商人以為是老人把駱駝藏起來了,然后老人說出自己是怎么知道這只駱駝的特點的。
最后寫商人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了駱駝。
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條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節是文章的重點。三段中老人說的話共有6句。2—5句寫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2句寫老人根據駱駝的腳印,知道駱駝左腳有點跛;3—4句寫老人根據路的左邊有蜜,右邊有米,知道駱駝馱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寫老人根據駱駝啃過的樹葉,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
老人通過仔細觀察,從一些不為人們注意的現象中,經過動腦筋思考,對這些現象作認真的分析,判斷出那只駱駝的三個特點,并根據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老人怎么會做出正確判斷的。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學生容易理解,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做適當點撥;教師也可以把側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學會認真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上。這是省編義務教育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一個商人丟失了一只駱駝,尋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向一位老人打聽它的下落。第2——9自然段寫老人一一說出那只駱駝的情況,商人以為老人把那只駱駝藏起來了。第10自然段寫老人說出自己是怎么知道那只駱駝的情況以及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尋找駱駝。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受到思維的訓練和因果關系的句式訓練。課文語言樸實,易于理解,尤其是文中的對話部分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
學情分析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有關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朗誦感悟法:古人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強調的就是讀對理解感悟的作用,《新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升華情感。
重視學生的個體參與,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運用讀,想,找,議等方法學習課文,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
教學目標
1. 認識兩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重點詞句;
3. 理解課文內容,養成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
4. 從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聯系,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5.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忿忿、詳細、究竟、不緊不慢”等詞語的意思,用“詳細”造句。
6.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過失的駱駝情況的,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見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7、學會本得的幾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9個新詞的意思,區別“過失”,“丟失”“詳細”“仔細”的不同意思,
8、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
9、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10、背誦老人說的一段話。
重點難點
弄清老人為什么能幫助商人找回駱駝;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駱駝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學策略與手段
教學時可采用逆推法。從結果出發,推導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課前準備
幻燈片、圖片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鄉鎮意見 教師體會
觀察畫面,激趣導入①教師引述:老師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圖片,它能測出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強不強。同學們想不想一比高低?②出示圖片或顯示課件內容,開展觀察競賽活動。③教師導學:其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也會有許多發現的。《找駱駝》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想不想學一學?朗讀課文,理出線索①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②學生根據提示思考課文內容。a.老師出示問題!羯倘俗呤Я艘恢获橊労,是怎么做的?◆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b.教師提出要求:看誰課文讀得認真,看誰問題答案找得準確、完整。c.學生按問題提示和要求,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讓幾位同學把尋找的答案寫在黑板上。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漸補齊。根據線索,比較異同①啟發學生思考?戳诉@位商人走失了駱駝以后的表現,你覺得他和老人的表現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組里和同學交換一下看法。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交流。交流要點:a.這位商人走失了駱駝后,可能因為心急,到處亂找,結果沒找著。b.這位老人在走路時能留心觀察,所以發現了路上的駱駝腳印、腳印的深淺和方向、路邊的蜜和米,以及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的牙齒印等。這位老人還能根據觀察到的情況認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駱駝的許多特點。③組織學生評價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個旁觀者,看到找駱駝這一幕,你想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么?角色朗讀,表現人物①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對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然后開展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②展示角色朗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
板書設計
找駱駝
腳 印 右 深 左 淺 — — 左 腳 破
左 有 蜜 右 有 米 — — 馱 著 蜜 和 米
樹 葉 上 齒 印 — — 缺 牙 齒
。 仔 細 觀 察 分 析 判 斷 )
作業設計
一、畫去括號內使用不正確的字
。ㄔ斚椋┘殹》洌勖埽∧_(印映) 究(競竟)
二、按課文內容填表
駱駝的特征 老人的根據
左腳有點跛
左邊馱蜜,右邊馱米
缺一顆牙齒
三、給下面一段對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老人說 你問的那只駱駝是不是左腳有點跛
是的
是不是左邊馱著蜜 右邊馱著米
不錯
是不是缺了一顆牙齒
對極了 您看見它往哪兒去了
老人說 那可不知道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6
【背景分析】
《找駱駝》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通過一個商人尋找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第一自然段)——找駱駝(2-10自然段)——找到駱駝(11自然段)”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因此結合課文巧設懸念、引人入勝的特點,抓住課文對話背后的“情感”主線,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通過什么方法發現這些特點,理解老人看到的現象和他所作的判斷之間的關系,再通過系列的學習活動,是潛入學生的心靈深處,實現師生情感共振的好契機。
【教學片段】
1、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一位商人經過老人的指點找到了走失的駱駝。)
2、過渡:看來同學們上節課學得不錯!那你們還記得我們上節課沒有解答完的兩個問題嗎?(1、商人走失的駱駝有什么特點?2、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好,就讓我們這節課來解決它們吧!
二、講讀課文。
1、問:商人走失的駱駝到底有什么特點?我請聽課文錄音,一邊聽,一邊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2、學習第一到九自然段。
。1)學生分節讀課文。
。2)問:商人丟失的駱駝有什么特點?
板書:左腳有點跛 左馱蜜右馱米 缺了一顆牙齒
。3)問:你們是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找到的?(商人和老人的對話中看出)
(4)出示“對話部分”。
(5)問:在對話部分,哪幾句是老人問的?哪幾句是商人說的?我請同學分角色讀一讀,只讀說的話。(學生朗讀)
。6)問:如果在這部分內容中加上“商人回答”、“老人問”這樣的提示語好不好?
。7)男女同學分角色朗讀(加上提示語)。
(8)問:哪種寫法好?為什么?
。9)師:(兩人說話時,沒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語,在本課中省略提示語使文章語言簡潔,對話緊湊,更能表達商人心情)
(10)問:從對話中看看商人說話的語氣有什么變化?(著急—高興—生氣)
。11)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忿忿”什么意思?
(12)指導朗讀第一到九自然段。(自行練習、指名讀、單號雙號讀、師生配合讀)
3、學習第十自然段。
。1)問:同學們,你們剛才讀商人生氣的語氣讀得真棒。老人明明知道駱駝的特點,卻說沒看見,這是怎么回事呢?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有這些特點呢?
(2)讀讀課文第十節,數數老人說了幾句話,再用橫線劃劃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特點的,表示原因的句子,等一下我們來議一議。(板書:讀讀、數數、劃劃、議議)
(3)問:老人說的話共有幾句?為什么老人知道駱駝左腳有點跛?
(4)幻燈:出示一句
1)剛才我看見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2)問: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結論?
板書: 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3)問:為什么腳印深淺不同?與腳跛有什么關系?(可找同學做腳跛走路的動作,體會一下。)
。5)幻燈:我又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我想駱駝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
板書:又看見 左馱蜜右馱米
。6)幻燈:我還看見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顆牙齒。
分組討論:
1)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結論?
板書:還看見 樹葉的牙齒印
2)出示樹葉圖片
3)觀察:圖片上的牙齒印與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4)問:從這個現象中老人想到什么?
。7)句式訓練。
1)問:這幾句話的前后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
2)練習:加上“因為……所以……”說這句話。
3)問:如果先說結果,后說原因該怎樣說?
4)幻燈:
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 )。
老人知道駱駝的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 )。
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是因為( )。
。8)問:老人沒看見駱駝,就能知道它的特點,老人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辦法知道的?
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9)小結:從這三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老人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知道了駱駝的三個特點。
(10)問:后來,老人怎樣指點商人的?
。11)討論:老人為什么讓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如果根據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駱駝啃過的樹葉能不能找到駱駝?為什么?(雖然三個條件都可以作為找到駱駝的線索,但最可靠的條件是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
(12)指導朗讀第十自然段(理解“不緊不慢”,讀出語氣)
4、學習第十一節。
。1)問:商人最后找到駱駝了嗎?從課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
。2)問:“果然”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三、體會中心。
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老人和商人說寫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理論分析】
一、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激發情感。
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上節課提出的問題,并出示問題: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得這么詳細?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為新課做好鋪墊,使教學前后銜接,同時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再進行交流,預計學生會學的有目的,學的有興趣。
二、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在演讀中表達情感。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去讀,多媒體出示句子 ,首先讓學生自由練,然后指名讀,教師隨即問,你剛才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的?為什么要這樣的,讓學生自己說出理由。并隨即理解 “忿忿”的意思,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 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 “讀”和“說”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著,通過分角色讀,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后轉喜為怒、忿忿的。并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從朗讀中與主人公發生了情感的交流、碰撞與共鳴,從而真正實現了演讀的情感內化。
三、在反復練說中訓練思維,在思考中豐富情感。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預設通過“讀讀、數數、劃劃、議議”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學思路如下:
1、師過渡:老人知道了那么多,他是怎么知道的?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學有所了解了,現在請讀讀第10段,劃出那幾句是寫老人怎么知道駱駝特點的。
2、交流:并板書 看見…又看見…還看見
3、進行因果句說話訓練,出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是因為-----------。讓學生先自由準備說,在指名說,師生對話,齊說。并換個句式用 因為…所以…來說。(讀是內化吸收,說是外化表達,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內化吸收了的課文語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并能夠在說的過程中逐步了解了老人的思維過程,也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
4、質疑、討論:讓學生針對老人說的話提出心中的疑問,組織討論,幫助解決,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a、為什么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一下,跛腳人走路的姿勢,感受一下雙腳用力的不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問題便會迎刃而解。b、接著,教師借助簡筆畫,讓學生知道駱駝啃過的樹葉的樣子?通過讀、說、議、以及辨認,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5、在深讀課文后抒發感想。
讓學生結合板書,體會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的這么詳細。自由說——指名說。對課文進行整體回顧。
【教學反思】
這節課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再由問題的解決結束這堂課,使整堂成為一個不可分割讀整體,同時讓學生來總結,抒發感想,由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并讓認真觀察、冷靜思考的處事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二年級的學生有他們觀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他們的認識或許還很稚嫩,但他們的回答中既有老人家被誤解的委屈和對冒失商人的責怪,也有自己希望去幫助別人的真誠和善意,窺斑見豹,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獨特情感體驗。他們獨特的個性也從中得到彰顯。我想:我們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體驗情感就是體驗生命。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的道理。
【課前準備】
師生分頭搜集一些測試觀察能力的圖片,也可制成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導入
《玩出了名堂》,告訴我們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發現了微生物。
今天要學習的“找駱駝”這篇課文,又將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課文。
3、指名上臺分角色朗讀課文。
4、學生簡要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深究
1、教師引述:老人沒有看見商人丟失的駱駝,怎么會知道這頭駱駝的特點呢?下面我們細細讀讀課文,尋找一下問題的答案,好嗎?
2、自由組合或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合作填寫下表。
老人看見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3、每組推薦一人上臺邊展示邊介紹。
4、師生評議。
四、交流體會
1、請同學們對故事中的商人和老人分別發表個人的見解。
2、談談讀了這個故事后受到的啟發。
3、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觀察或不注意觀察的事例。
五、情境表演
1、自由組合,設想故事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特點,創作表演課本劇。
2、指名上臺表演并評選最佳小演員。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8個生字,會讀文中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學習默讀課文,養成邊讀課文邊畫出重點詞語的習慣。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對任何事物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準備
胡子、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是否丟失過自己心愛的東西呢?心情怎樣?你會怎么做?
2.師:有一個商人,走失了一峰駱駝,他也很著急。
(出示課件:商人焦急的圖片)怎么辦呢?他最終找到了嗎?
3.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情境激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提朗讀要求:做到正確、流利、不多、丟字;不認識的字詞學生可用查字典的方法來解決。
2.小組內讀課文,教師指名分段讀課文。
3.教師以游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4.學生簡述故事大意,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處理問題的。
學生通過自己查字典,不僅可以提高識字詞的能力,而且培養自主意識。
采用靈活多樣的游戲形式檢驗學生認字情況,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興趣。
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深入品味,讀中感悟
1.學生再次自由讀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駱駝的那些情況?又是如何知道駱駝的情況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讀一讀,說一說。
2.小組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并重點抓住“不緊不慢、憤憤不平”等詞語,隨機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4.師:你從老人身上學到了什么智慧?
提出中心問題來感悟課文,既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于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留給了學生讀書、感悟的余地。
交流和討論,會讓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課文,并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小組交流和班內匯報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表演,加深學生對文章人物內心的體驗、感悟。
四、拓展延伸、寫尋物啟示
1.師:同學們,你能幫商人寫一個尋物啟示嗎?
2.交流想法,教師總結
3.寫入采蜜集、小筆頭
拓展延伸、寫尋物啟示,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把課堂升華到另一個高度。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小組討論如何能很快記住這些字
2.書寫指導。指導學生字的占格和間架結構,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并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師教授新字、詞,讓學生了解新字、詞的用法,并能造句。
2、讓學生學會分析線索,提高學生善于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通過課文的對話,培養學生“人與人”溝通的能力。
4、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寫作啟事,從而培養學生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境活動:提問、講故事(老師今天要講的課文與“失物”有關。)
提問:
1、大家有丟失物品的經歷嗎?
2、你遺失過物品嗎?
3、你嘗試過尋找遺失的物品嗎?
4、結果如何?
故事:
在中國,有一位出色的警察局長,他非常了不起。他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觀察事物,并有一個很機靈的頭腦去分析線索,再難再復雜的案件,都能被他偵破。有一天,一個向他報案,說他們村里的一臺電機被人偷走了。局長接到這個信息后,馬上帶著他的助手趕赴現場。到達現場后,指著辦公室的角落說:“電機原來就放在這,現在被人偷去了!本珠L問“你們的電機有多大?多重?”回答說:“有一公尺高的行李箱大,大約六、七十公斤重。”局長又問:“你們這兒有后門嗎?”說有,但是門已經很久沒有人使用了。局長問完話后,沉思了一會兒,便打開了后門,局長走出后門,發現了雪地上有一道長長的腳印,那腳印一深一淺?赐昴切┠_印后,他對說:“你們村有多少個年輕小伙子?”說:“我們村這么偏僻,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有九個留在村里。”局長請把這九個小伙子都叫來。聽了局長的話,不一會兒就把小伙子都叫來了。其中有一個走得較慢,他一拐一拐地走到局長的跟前。局長看了看這些年輕小伙子,指著那個腳有點跛的小伙子,說“其他人都可以走了,把他一人留下就行了。”那個小伙子一聽說要把自己留下,就大聲對說:“那電機可不是我偷的,你們千萬不要冤枉好人……”
(老師提問:“大家想一想,電機是不是他偷的呢?有線索證明電機是這個跛腳的小伙子偷的嗎?”)
二、課文理解活動
1、教師指示學生閱讀課文《找駱駝》并通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課文全文和播出課文內容。
2、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并口頭造句。(教師用電腦的動畫來解釋生字、新詞的意思和用法。)
3、課文分析:
⑴商人到外地采購貨物,為什么會帶駱駝呢?
⑵駱駝是在什么情況下不見的呢?
⑶商人的駱駝有什么特征呢?
⑷商人認為不見了的駱駝還有什么用處?
、衫先搜赝究吹搅耸裁?
⑹為什么不等老人說完,商人就立即去尋找駱駝呢?
、松倘四苷业今橊剢幔磕愕母鶕鞘裁矗
、倘缟倘俗詈笕哉也坏剿鸟橊,你們有什么辦法幫他尋找駱駝?(寫啟事,登廣告……)
三、教師教授啟事的寫法
1、啟事的文體:
啟事是應用文的一種。
例:尋人啟事、招聘啟事、尋物啟事……
特點是:格式嚴謹,句子一般較簡潔;只要寫出重點便可;表達的自由空間不大,敘述發揮的余地較小。
2、啟事的格式:
題目居中,正文換行,先空兩格再寫。署名和日期寫在右下方,先寫署名,再寫日期。
3、尋物啟事的內容:
丟失物品的名稱;特征;丟失的時間、地點;聯絡的方法和報酬。
4、尋物啟事的例子。
四、課堂活動
讓學生分組,每四人一組,為商人寫一則《尋駱駝啟事》,然后每組選一名學生到教師桌前大聲朗讀自己組寫的尋駱駝啟事。教師可以從中糾正學生的錯誤,如格式、內容……)
讓學生自己選出優秀的啟事。
五、教師出示自己寫的啟事
六、教學用具
1、電腦和大屏幕
2、教學軟件
3、圖片(遺失的駱駝和小狗的圖片)
【簡評】
崔巒:這是香港老師在內地上的一節語文課!墩荫橊劇肥且黄獋鹘y課文,內地老師教了許多年,但我還沒有見過有一位老師像香港的曹老師這樣教的。曹老師的教學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怎樣改進閱讀教學上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曹老師的教學大體分為故事導入、理解課文、學寫啟事等幾個步驟。他一改閱讀課重在理解內容的傳統教法,淡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強化以課文敘述的事實為依托,學寫啟事的習作練習。曹老師的教學啟示我們,閱讀教學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教法,既要從學生、教師的實際出發,也要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如,感情強烈的散文、詩歌,就可以用指導朗讀的方法來教;寫法特點突出、便于摹仿的課文,就可以重在指導學生由讀學寫。我們要大刀闊斧地進行閱讀教學的改革,徹底改變千篇一律的、重在內容分析的教法,把閱讀課上得各具特色,個性突出,講求實效,精彩紛呈。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10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誰找駱駝?(商人、老人)
商人的駱駝怎么啦?(走失) “走失”與“丟失”有什么區別?(走失:走著,走著,沒了!)
駱駝走失了,商人很著急,這時候看見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樣?(趕上去問)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們表演。(評議、朗讀)
二、定向。
老人看見過駱駝嗎?老人知道駱駝的樣子嗎?我們自己來學懂這篇課文。
三、自學。
第一臺階:
1.自學課文,劃下描寫駱駝“樣子”的詞句。
2.交流:說說駱駝的樣子。
3.說樣子。
(1)左腳跛。(什么叫跛?)
(2)左馱蜜,右馱米。(什么叫馱?)
(3)缺了一顆牙齒。
剛才說得對不對?商人聽了高興嗎?
我當老人,你們當商人,我們表演一次。
評價:“對!不錯!對極了!”的程度念出來沒有?
當老人說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說?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詳細”的意思)
第二臺階:
說說,練練
1.用“因為……所以……”句式講話。(例:因為老人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為他觀察得仔細,判斷得正確。
第三臺階:
分析,朗讀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語句劃出來嗎?
(學生答:“課文里沒有。”老師要求學生思考)
2.破——淺?跛——晃——左蜜 右米
3.樹葉被缺了一顆牙的駱駝咬過該是什么樣子?(研究、畫、分析。)
4.讀,我們學著老人的口氣說話——什么口氣?
(1)“不緊不慢”地讀
(2)“至于”干什么用?(連續上下文,順著……)
(3)找到沒有?哪個詞說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換詞嗎?(可以,換“按”)
“指點”是指什么?
“一路”與哪個詞有關系。(走失)
四、指點。
為什么順著腳印去找?
另外兩條線索為什么不可靠?(學生討論)
五、我們又不去找駱駝,干嗎學?
編者意圖是給我們一些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差異作業 。
1.課后填空,抄詞。
2.表情朗讀。
選做題:表演“找到駱駝后——”。
七、表演。
板書: 判斷 分析 觀察
左腳破 腳印右深左淺
左馱蜜右馱米 路左邊有蜜,右邊有米
缺了一顆牙齒 齒印
順著腳印去找◆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11
設計理念: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探究,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
教學目標 :
1、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練習用因果句式說話。
3、初步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以及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教學難點 :
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駱駝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人深思的課文。(點擊課件課題)一起讀。
二、檢查預習
1、前兩天,我們預習了這篇課文,你們回家讀了好多遍是嗎?那么,你都讀懂了些什么呢?(學生交流)
隨機出示(課件):駱駝
商人 老人
2、原來,讀能讓我們讀懂這么多的問題。那么,你們還有沒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學生質疑)
3、小結:剛才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只要我們讀讀課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也能迎刃而解;還有的與課文關系不是很密切的我們在下節課再討論。你們想想,這篇課文有沒有值得我們共同研究的問題呢?
4、我們來看剛才這張關系圖,你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了嗎?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點商人的?
5、課文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辦法,請大家快速朗讀課文,把這句話用“____”劃出來。
出示:至于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你應該順著它的腳印去找。
6、齊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這里有沒有值得研究的問題?
三、直奔重點段,引導學生探究。
1、出示本節課研究的問題: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2、是啊,這兩天老師也一直在想這兩個問題,既然老人沒有親眼看見過駱駝,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他為什么要指點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呢?要研究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ㄗx:看來,你已經嘗到了讀的甜頭;劃:不動筆墨不讀書;討論:人多智慧多。)下面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10自然段,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組進行討論。
3、學生自學討論。
4、交流,反饋。
、倮先擞^察到了什么?書上是怎么說的?
隨機出示: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又看見 路左有蜜右有米
還看見 樹葉留有齒印
、诩w朗讀老人看見的情況。
、圻@里為什么用上“看見”、“又看見”、“還看見”呢?
出示:仔細觀察
、芾先烁鶕^察到的情況,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
出示:得出結論
、莞鶕卮鹨来纬鍪荆鹤竽_跛
左馱蜜右馱米
缺一顆牙
、抻谩耙驗椤浴薄啊鞘且驗椤钡木涫秸f說老人根據觀察到的這些情況得出怎樣的結論。
、呃先藦摹白屑氂^察”到“得出結論”,中間還需要有一個思考、分析的過程。(出示:思考分析)現在請大家學著老人的樣也來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想過來的?
、嘟涣,結合表演左腳跛怎么走路;觀察圖片掉落的蜜和米;辨別樹葉哪一片是駱駝啃過的。
、釒熒鷮ψx老人分析判斷的話。
小結:老人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確的結論。那么,老人看到的情況有三個,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呢?
⑩朗讀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
四、想象說話
老人指點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現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如果你就是這位商人,在回來的路上又碰到了這位老人,你會說些什么呢?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12
佚名
一、 教學目標 :
1、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補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 教學重點:
能用因果倒裝句式正確地把老人的推理過程說清楚。
三、 教學過程 :
1、 復習檢查,聽寫生字。
2、 學習課文1—9自然段。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駱駝,那是因為——學生接說(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
(2) 一個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心里非常著急。這時候他看見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連忙打招呼,請大家學著老人的樣子招呼招呼看。
(3) 商人和老人開始一問一答,談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說起話來?
(4) 老人詳細地說出了駱駝的哪些情況?用自己的話說說。
。5) 老人不僅知道駱駝左腳有點跛,還知道駱駝的右邊馱著米,左邊馱著蜜,而且連駱駝的嘴里缺了一顆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況可真夠“詳細”的。當老人說出駱駝的這些情況時,商人怎么說?
(6) 正當商人充滿希望的時候,老人卻說不知道駱駝往哪兒去了,難怪商人要“忿忿”地說起話來。誰會用“忿忿”的語氣讀讀商人說的話。
3、 學習課文第10自然段。
(1)(過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駱駝藏起來了嗎?別說藏,其實老人連駱駝的影子都沒見過。為了向商人說明這是怎么回事,老人講了一段話,F在我們就來學習這一段話。
。2)“不緊不慢”的“緊”是什么意思?誰能用不緊不慢的速度讀讀老人的話?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給句子編號,看看這段話一共有幾句?
。3)默讀老人說的6句話,思考哪幾句話是說明老人知道駱駝詳細情況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說明原因的,可以分為一層。
第一層就是第一句,請大家讀一讀,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5) 第二層是重點。默讀,邊讀邊思考:老人為什么會知道駱駝的詳細情況?
從哪里看出老人的觀察很仔細?他到底“看見”了些什么?請用——劃下來。
讀劃下來的內容,體會“還“、”又“的用法。
小結:這有深有淺的腳印,星星點點的米、蜜和樹葉上留著的牙印(出示圖),一般人是不會注意到的。你看,連正在尋找駱駝的商人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墒抢先硕伎匆娏。可見,老人的觀察是很仔細的。
。ㄟ^渡)但是光靠仔細觀察就能知道駱駝的情況了嗎?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課文中沒有具體寫,這就是我們要特別注意學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淺的腳印,怎么想?
看見路的右邊有米,左邊有蜜,又怎么想?
這兩片樹葉(出示圖),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駱駝啃過的?為什么?
用“因為看見……所以知道……”的句式說說老人為什么能知道駱駝詳細情況的原因。
。6) 第二層講的是原因,第三層將駱駝該怎樣去找,說的不是同一內容,而是另外起了個頭,中間用什么詞把這兩個內容連起來?
。7) 朗讀這段話。
4、作業 。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理解詞語:商人、至于、究竟。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反復讀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對話,從后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為什么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么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說了什么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里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說得這樣具體,又說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3)老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說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為什么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為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點撥。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的。
3.培養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通過學習,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么發現這些特點的。
2.理解老人為什么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教學準備
師生分頭搜集一些測試觀察能力的圖片,也可制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觀察畫面,激趣導入
1.激趣:老師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圖片,它能測出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強不強。同學們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圖片或顯示課件內容,開展觀察競賽活動。
3.導學:其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也會有許多發現的!墩荫橊劇愤@個故事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想不想學一學?
二、朗讀課文,理出線索
1.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2.學生根據提示思考課文內容。
。1)出示問題。
a、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誰課文讀得認真,看誰問題答案找得準確、完整。
(3)學生按問題提示和要求,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漸補齊。
三、通過朗讀,理解詞語
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1.如“忿忿”“不緊不慢”“至于”“果然”,在課文當中都有特定的意義。
2.如“不緊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點,更體現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詞,就強調了與發現駱駝沿途出現的一些現象相比,駱駝往哪去了的問題,就顯得不重要了。
四、根據線索,比較異同
1.啟發學生思考?戳诉@位商人走失了駱駝以后的表現,你覺得他和老人的表現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組里和同學交換一下看法。
2.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要點:
(1)這位商人走失了駱駝后,可能因為心急,到處亂找,結果沒找著。
。2)這位老人在走路時能留心觀察,所以發現了……
。3)這位老人還能根據觀察到的情況認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駱駝的許多特點。
3.組織學生評價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 假如你是一個旁觀者,看到找駱駝這一幕,你想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么?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還要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語言,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這一環節讓學生比較、評價、進行說話訓練,就體現了閱讀教學的層次性,使教學循序漸進,拾級而上!
五、角色朗讀,表現人物
1.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對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然后開展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
2.展示角色朗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
六、延伸作業
由老人的仔細觀察和善于思考引導學生討論拓展,說說自己用心觀察,認真思索獲得的發現。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提出要求
1.設疑導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一位老人雖然沒有見過那只駱駝,卻幫助商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讀了《找駱駝》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就明白了。
我們一起來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要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來學習,并通過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完全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難讀的詞、句可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嘗試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圈畫有關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詳細地說了駱駝的哪些情況?
。3)這些詳細的情況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啟迪解決問題。
3.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4.重點段閱讀指導。認真閱讀老人最后說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老人是根據什么知道駱駝的有關情況的?
(2)填一填,說一說:(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又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還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ūM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互相說,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說。)
。3)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啟發學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并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5.啟發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ü膭顚W生暢所欲言,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說,可從老人樂于助人方面來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6.教師小結。
老人沒見過那只駱駝的模樣,卻憑著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思考的典范。
四、再讀課文,創新表演
1.朗讀課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的提示語。
(啟發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并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新表演匯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及不足。
五、拓展運用,練習說寫
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說一說,寫一寫。
1.商人找到駱駝后,心情怎樣,心中會怎么想,對老人會說些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歷、親身體驗?如果有,試著舉例說一說;如果沒有,請你以后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16
《找駱駝》教學反思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教學時,我本著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學生語言,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努力把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思維和語言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在《找駱駝》這篇課文中,老人說出了商人走失的駱駝的三個特點。但是,在課文中并沒有展開描寫老人的思維過程,課文留白處為學生思維發展預留了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特點的,再用自己的話說出老人思維的過程,用課前游戲和課中畫圖為學生的思考作鋪墊,引導學生可以從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這一過程,既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找駱駝》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重點是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詞的訓練退居其次。盡管如此,我仍然對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字詞和句式進行了訓練,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找駱駝的現場,充分融入文本,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并通過恰當的“導”、“引”較好地啟發學生,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與內化要求,引導學生品味語言,不斷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培養語言感知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同樣閱讀一個句子、一段課文,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別。教師一眼帶過的詞語,在學生眼里或許很難記;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這一課就是要讓學生讀,分角色讀、小組讀、全班讀。在讀中就會體會課文中所用的語氣詞,體會老人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
《找駱駝》教學反思
《找駱駝》這篇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楚。課文在敘述中巧設懸念,引人入勝。開頭并不急于講明老人是根據什么知道駱駝特點的,而是講老人詳盡地描述駱駝的特征,激起讀者往下讀的欲望。教學重點是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么發現這些特點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情節簡單,對話較多,學生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能夠運用方法讀通順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同時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這篇課文,我首先以“破案子”導入,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做一回警察,當一回偵查官,在破案子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對“認真觀察,仔細分析”這一點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后,引出今天的課題——-“找駱駝”,和一個老人去幫一個商人尋找一只駱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是學生自我學習。首先是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認識和熟悉。在初讀課文之后,我讓學生簡單地講述課文主要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引出課文的主角“商人、老人、駱駝”。此后,我將這課的幾個重點的字詞以小黑板的形式展出,三年級的學生字詞教學仍是重點,注意其中幾個字的讀音和寫法如“忿忿、跛、馱”等。
簡單的字詞教學后,進入文章的品讀過程。和學生的一段對話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駱駝丟了很著急。這段對話重點在于朗讀指導。商人的著急,老人的穩重,不緊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現。隨后,我以一個問題引出老人的發現————“老人沒有見過駱駝這么會知道駱駝的去向呢?”學生思考交流。黑板出示相關句子“老人看見什么了”“老人知道什么了”。在熟悉老人的觀察和發現后,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兩種句式進行轉換,如:因為老人看見了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是因為老人看見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再進行句式的轉化過程中,學生已經充分熟悉了駱駝的特點,也感受到了,老人“觀察——思考——發現”的過程。經過老人的分析,商人果然找到了丟失的駱駝,這里穿插一個小練筆“商人找到駱駝在回來的路上又遇見了老人,他會對老人說些什么?”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總結出老人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分析的人。結合板書和導課時的案子,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要做細心的人。此后進行角色的扮演,朗讀課文,將課文的重點進一步的鞏固。
在此次教學中,我也發現了幾點不足,如:導課的過程,語言過于繁瑣,沒能抓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指導“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轉換過程中,學生在一開始沒能很好的進入這個狀態,難度太大,可以以簡單的生活中的句子進行鋪墊,從而使學生對這種句式有更清楚的認識。
每一次教學的深思,都是一次改進的起點。不斷地發現和完善自己!
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設計 篇17
設計理念: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探究,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
教學目標 :
1、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練習用因果句式說話。
3、初步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以及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教學難點 :
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駱駝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人深思的課文。(點擊課件課題)一起讀。
二、檢查預習
1、前兩天,我們預習了這篇課文,你們回家讀了好多遍是嗎?那么,你都讀懂了些什么呢?(學生交流)
隨機出示(課件):駱駝
商人 老人
2、原來,讀能讓我們讀懂這么多的問題。那么,你們還有沒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學生質疑)
3、小結:剛才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只要我們讀讀課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也能迎刃而解;還有的與課文關系不是很密切的我們在下節課再討論。你們想想,這篇課文有沒有值得我們共同研究的問題呢?
4、我們來看剛才這張關系圖,你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了嗎?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點商人的?
5、課文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辦法,請大家快速朗讀課文,把這句話用“____”劃出來。
出示:至于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你應該順著它的腳印去找。
6、齊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這里有沒有值得研究的問題?
三、直奔重點段,引導學生探究。
1、出示本節課研究的問題: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2、是啊,這兩天老師也一直在想這兩個問題,既然老人沒有親眼看見過駱駝,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他為什么要指點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呢?要研究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讀:看來,你已經嘗到了讀的甜頭;劃:不動筆墨不讀書;討論:人多智慧多。)下面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10自然段,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組進行討論。
3、學生自學討論。
4、交流,反饋。
、倮先擞^察到了什么?書上是怎么說的?
隨機出示: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又看見 路左有蜜右有米
還看見 樹葉留有齒印
②集體朗讀老人看見的情況。
、圻@里為什么用上“看見”、“又看見”、“還看見”呢?
出示:仔細觀察
、芾先烁鶕^察到的情況,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
出示:得出結論
⑤根據回答依次出示:左腳跛
左馱蜜右馱米
缺一顆牙
、抻谩耙驗椤浴薄啊鞘且驗椤钡木涫秸f說老人根據觀察到的這些情況得出怎樣的結論。
⑦老人從“仔細觀察”到“得出結論”,中間還需要有一個思考、分析的過程。(出示:思考分析)現在請大家學著老人的樣也來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想過來的?
、嘟涣,結合表演左腳跛怎么走路;觀察圖片掉落的蜜和米;辨別樹葉哪一片是駱駝啃過的。
⑨師生對讀老人分析判斷的話。
小結:老人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確的結論。那么,老人看到的情況有三個,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呢?
⑩朗讀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
四、想象說話
老人指點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現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如果你就是這位商人,在回來的路上又碰到了這位老人,你會說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