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燈 教學設計(通用7篇)
冰 燈 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父親給兒子做冰燈的故事,體會父親對兒子的關愛。理解父母的心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情節,體會父愛的偉大。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哈爾濱的冰燈節就要開幕了,今天,我就和同學們提前去欣賞。(出示冰燈圖片)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師:的確,冰燈非常美麗。陽光下的冰燈晶瑩如玉,月光下的冰燈萬紫千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與冰燈有關的文章。
教師板書課題:冰燈(生齊讀)
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解決生字。
1、自讀課文,標注段落,圈畫生字。
2、小組合作識字。
3、整體讀文,鞏固生字,讀通句子。
4、教師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的同學聲音要高,其他同學認真聽,根據字音正誤給與評價。)
學生評價
5、結合同學們的評價通讀課文。(做到熟練朗讀)
二、 研讀課文,感悟體驗。
(一)小組合作學習1—4段,談談學習的收獲。
生班內交流收獲。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燈籠對孩子們的重要,及父親答應給我做燈籠的喜悅心情。
(二)父親答應給我做燈籠我的心情非常高興,但文章后面為什么說我后悔了呢?
1、生默讀課文5—10段,從文中劃出相關的句子。
班內交流
2、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用力”“太涼”“很暗”等詞語體會父親做冰燈不容易。
指導感情朗讀
3、通過大家的朗讀,我深深的感受到做冰燈不容易,但父親仍然給我做,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生交流:父親愛自己的孩子。
4、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找出體現父親愛孩子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趕快”“一把按下”,有感情的朗讀。
5、父親如此疼愛自己,當看到父親做冰燈這樣辛苦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又是怎樣做的?
生班內交流,借機引導學生用“一邊……一邊……”練習口語表達。
6、如果你就是作者,你會對父親說什么?
7、齊讀11段,思考我提著冰燈時的心情怎樣?
學生班內交流
8、“過了幾天,冰燈融化了,但它從此留在了我心中。”分析冰燈能留在我心中的兩層原因。(1) 冰燈很特別
(2) 冰燈凝聚著父親深深的愛
三、 拓展延伸,行為指導
每個人都有疼愛自己的父母,我想我們與父母之間也有一些感人的小事,愿不愿意與大家共同分享。
生班內交流
在學生的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要懂得疼愛父母,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冰 燈 教學設計 篇2
〖學情分析〗
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學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需要的東西幾乎所有的家長很輕易地買到,所以學生對課文描述的故事感覺會比較遙遠,對父親的愛體會也比較膚淺。因此,課堂教學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感悟、品味語言文字,將自己的感情融于課文內容,更容易體會父子之間的情意,懂得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父母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子女的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了解父親給兒子做冰燈的故事,并體會父子之間的深情,從而理解父母的心情。
3.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學會通過閱讀、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養成邊讀書、邊思考、邊動筆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錄音機播放抒情音樂)
師:我們每個人從小就得到父母的關愛。我們就來說一說父母愛我們的事兒吧。(小組中講述,傾聽,感受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師:《冰燈》一課講的是什么事兒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
(二)了解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多媒體課件分別出示詞語。第一組詞語逐一出示:走街串巷、稱贊、融化、習俗、棉被(學生搶讀,認得快的可以連讀兩遍)第二組分組出示:適應合適;廢玻璃浪費;臘月蠟燭;后悔教誨;提著問題(在認讀詞語中發現并辨別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2.接讀課文,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么?(請4名學生接讀,隨機正音)
聽完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會從課文內容、人物情感等方面來說明自己的收獲,教師激勵為主,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明白,以便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并隨機板書:爹為我做冰燈。發現學生的學習進展狀況,便于以學定教。)
(三)發現問題,自主探究,領悟品味
師:除了我們剛才知道的以外,你還想知道什么?(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猜想學生的問題:父親為什么做冰燈?父親為什么起那么早?“我”看到父親做冰燈,為什么后悔?……)
不管學生有沒有提到課文后面設計的問題,教師都要激勵引導:同學們記著我們的問題,用心讀課文后就會明白。(課文后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出示問題:看到父親做冰燈,“我”為什么“后悔”了?)
指導學習:重點學習課文第5-10自然段。自學,畫出相關的詞句,并記上自己的想法。(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逐步學會邊讀邊想,并能夠把自己的想法簡要地記下來。)
教師巡回察看,指導學困生品味重點詞句,學習簡單記錄。
(四)交流、指導,解決問題
1.你讀懂了什么?怎么讀懂的?(說明自己的想法,展示思維過程,學習讀書方法。)
結合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語句,體會父子情深:
(1)等適應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線后,我才看清楚,父親正在離炕很遠的地方打磨一塊冰。(為了給我做燈籠,父親起的很早)
(2)冰太涼,每磨一陣,父親就會停下來,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會兒。
(3)父親回過頭去,繼續用力磨了起來。(父親很不容易,太辛苦。)
(如果學生從其他方面來談,教師更應鼓勵。學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可以聯系全文,只要敢于把自己想到的說出來,說明白,教師就應給予肯定與贊賞。)
(五)朗讀訓練,積淀語感
1.小組分工合作,朗讀第5-10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自己的理解)
2.師生合作朗讀:師生分別扮父與子。
師生共同評價:從以下幾方面評價并指導讀出感情:(1)“我”問的是否急切;(2)當我發現父親又一次把手放進棉襖時,“我”急忙喊的語氣(聯系生活實際,著急時語速是急速還是緩慢;怎樣說話才是“喊”呢?); (3)“連聲說”在語速上是否緊湊。
3.生生合作:同桌分別扮父與子。(在合作中,互相評價,互相學習。)
(六)想像情境,升華感情
“這一年春節,我的燈籠是最特別的。”想像小伙伴見了“我”會怎么說呢?(“哎呀,你的燈籠真不一般,還透亮來!”“這么漂亮的燈籠,比買的還迷人呢!”“這么冷的天,誰給你做的?他怎么做出來的呀?一定不容易。”“你爹真好!我也讓爹給我做一盞。”……)
“它從此留在了我心里。”這一句中的“它”指的是什么?(聯系全文暢所欲言,進一步體會父親對我的愛:“它”表面上指冰燈,實際上指父親對我的關愛。)對呀,那是父親對我的愛呀!我們怎么會忘記?
(七)綜合實踐設計
學到這里,你還想知道什么?怎樣做呢?(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實踐性作業,如:復習字詞、讀書、上網查有關冰燈的資料,幫助父母做事等。)
〖教學反思〗
這節課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對情感的感悟,通過學生自讀、自悟,逐步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出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再閱讀,再思考,來解決問題。同時更注重問題的生成。整個學習過程,由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在不斷的探究學習中,學生養成邊讀邊想邊動筆的良好讀書習慣,受益終生。另外,這節課通過自讀、分角色朗讀、想像說話等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樸素之中真情在,很自然的滲透了熱愛父母的情感教育。
教學設計不是教師上課的范本,需要教師根據課堂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同教材的使用一樣,教師要和學生一同走進教材,但還要一同走出教材。學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因此,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哪怕是非常淺顯的、好笑的,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就等于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創造欲。對于學生已經了如指掌的內容,即使教師精心設計了,也毫不吝惜地舍棄。
冰 燈 教學設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認識生字12個。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達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掛圖。
課型:散文。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誰知道哪兒的冰燈最有名?
2、板書課題:冰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個生字,學生分組認讀。
巷 俗 菱 適 炕 棉 爹 扭 廢 襖 悔 融
(請單行的同學起立教讀)
⑶、出示生詞,同桌讀,齊讀。
走街串巷 習俗 菱形 炕上 爹爹 棉襖 合適 廢玻璃 扭頭 融化 后悔
2、熟讀課文。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小組討論,看到父親做冰燈,“我”為什么“后悔”了?
⑶、指定學生讀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5—10自然段這一部分講了什么?
*勾出課文中反映出父親做冰燈不容易的句子。
*比較句子:
a、父親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親正在離炕不遠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讀5—10自然段。
⑷、齊讀11自然段。
*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學生接讀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部分講了什么?
⑹、齊讀全文。
⑺、填空:
這篇課文講了事,反映出對的關愛。
三、作業布置:
感情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我”
要燈籠(起因)
冰燈
父親
做燈龐(經過)
特別燈籠(結果)
(羨慕)
五、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正確書寫9個生字,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則。
教學重難點:正確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則。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田字格黑板。
課型:寫字課。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文《冰燈》。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出示12個生字,學生認讀。(開火車)
巷 俗 適 廢 棉 悔 融 扭 菱 炕 爹 襖
二、學習新課: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認讀。
街 巷 俗 適 廢 棉 悔 贊 融
2、分析字型,互相交流。
3、書寫生字。
⑴、讓學生自由寫生字。
⑵、指名上臺書寫,并指名評價。
⑶、書寫生字,每字3遍。
⑷、抄寫詞語。
⑸、合作學習
*小組中,選出寫得最快、最好的作業。
*上臺展示,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書寫的。
三、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每字3遍。
2、抄寫詞語。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冰燈
五、教學后記
冰 燈 教學設計 篇4
之一
作者:藍色雨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認識生字12個。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達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掛圖。
課型:散文。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誰知道哪兒的冰燈最有名?
2、板書課題:冰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個生字,學生分組認讀。
巷 俗 菱 適 炕 棉 爹 扭 廢 襖 悔 融
(請單行的同學起立教讀)
⑶、出示生詞,同桌讀,齊讀。
走街串巷 習俗 菱形 炕上 爹爹 棉襖 合適 廢玻璃 扭頭 融化 后悔
2、熟讀課文。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小組討論,看到父親做冰燈,“我”為什么“后悔”了?
⑶、指定學生讀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5—10自然段這一部分講了什么?
*勾出課文中反映出父親做冰燈不容易的句子。
*比較句子:
a、父親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親正在離炕不遠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讀5—10自然段。
⑷、齊讀11自然段。
*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學生接讀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部分講了什么?
⑹、齊讀全文。
⑺、填空:
這篇課文講了事,反映出對的關愛。
三、作業 布置:
感情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
12、過年
“我”
要燈籠(起因)
冰燈
父親
做燈龐(經過)
特別燈籠(結果)
(羨慕)
五、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正確書寫9個生字,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則。
教學重難點:正確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則。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田字格黑板。
課型:寫字課。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齊讀課文《冰燈》。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出示12個生字,學生認讀。(開火車)
巷 俗 適 廢 棉 悔 融 扭 菱 炕 爹 襖
二、學習新課: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認讀。
街 巷 俗 適 廢 棉 悔 贊 融
2、分析字型,互相交流。
3、書寫生字。
⑴、讓學生自由寫生字。
⑵、指名上臺書寫,并指名評價。
⑶、書寫生字,每字3遍。
⑷、抄寫詞語。
⑸、合作學習
*小組中,選出寫得最快、最好的作業 。
*上臺展示,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書寫的。
三、布置作業 :
1、書寫生字,每字3遍。
2、抄寫詞語。
四、板書設計 :
12、過年
冰燈
五、教學后記
冰 燈 教學設計 篇5
冰 燈
教學要求:
1、 了解父親為兒子做冰燈的故事,2、 體會父親對兒子的那份愛。理解父母的心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父親為兒子做冰燈的故事,體會父親對兒子的那份愛。理解父母的心情。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冰燈》
1.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啟發學生提出疑問,引起學生探究興趣。
三、自讀課文
l.分組自讀課文,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討論交流。
2.檢查學習情況
(1) 認識詞語:走街串巷 習俗 菱形 合適 細碎 炕
透亮 打磨 爹 扭過來 廢 棉襖 后悔 融化 撩起
(2)理解詞語:走街串巷 享受 菱形 細碎 透亮 打磨
撩起 發酸 稱贊 羨慕
(3)讓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和理解詞語的方法。
3.說說你讀過課文以后的感想。
四、討論:
1、 看到父親做冰燈,2、 “我”為什么“后悔”了?
3、 說一說“我”提著冰燈時的心情。
第二課時1、 復2、 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冰燈》這一課,你能說一說它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嗎?3、 理解課文小組學習:帶著問題分組讀課文,討論。
1、“我”為什么要父親做冰燈?
2、父親什么時候在做冰燈?我是怎么發現的?父親為什么磨一陣停一陣?這么冷,父親為什么還要繼續做呢?
4、 看到父親在做冰燈,5、 “我”的心情怎樣?“我”為什么“后悔”?后悔什么?
6、 提著冰燈“我”的心情怎樣?
7、 “它從此留在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它”指8、 的是什么?
全班交流討論結果,同時指導朗讀。4、 課外延伸:在你生活中,5、 你和父母之間發生過像《冰燈》那樣令你感動的事情嗎?
第三課時1、 寫《冰燈》中的生字2、 筆下生花: 選一項,先說一說再寫一寫。三、“金鑰匙”學會整理資料,養成有條有理的好習慣。
冰 燈 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冰燈》是一篇語言樸實自然的名篇佳作。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我從這些飽含深情的語言著手,引導學生讀、悟、品,同時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到文中的父子情深。
【教材分析】
《冰燈》一文記述了作者的父親為兒子制作冰燈的故事,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沒有描摹深情的話語,沒有大段大段的抒發感情,只用白描的手法將父子之間的深情,自然地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
【學情分析】本文作者馬德是北方人,受地域、年齡及認知水平所限,本地學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父親給兒子做冰燈的故事,理解父親的心情,體會父親對兒子的那份關愛,同時也理解兒子前后心理變化。
2、認字13個,寫字8個,學習多音字“答”“應”。
3、理解“走街串巷”、“樂趣”、“享受”、“合適”、“后悔”、“稱贊”、“融化”、“適應”在課文中的意思。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子之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1、結合上下文理解“走街串巷”、“樂趣”、“享受”等詞語。
2、通過反復朗讀,從字里行間感受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流程】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1、談過年。
2、猜謎語。
3、展示燈籠和冰燈,引出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質疑課題,帶著問題大聲朗讀課文。
2、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3、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4、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讀文本,細細品味。
1、學習⑴~⑷自然段。
思考:“我”為什么要父親做燈籠?
(結合課文和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走街串巷”、“樂趣”、“享受”。指導學生讀出第二自然段的羨慕之情)
2、父親答應了“我”的要求嗎?他為什么給我做燈籠呢?他是怎么做的呢?
要求:默讀⑸~⑽自然段,并用____劃出有體會的句子,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3、學習第⑾自然段。
思考:“我”提著冰燈時的心情。
理解“最特別”、“它”的含義。
四、拓展延伸、暢談親情。
1、同組傾情交流。
2、配樂匯報。
五、溫馨作業、感恩父母。
1、近期作業:制作圣誕節或元旦賀卡送給父母,寫上自己最想對他們說的話。
2、長期作業:在今后的生活中多關心、體貼父母,幫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板書設計】
冰燈
《冰燈》教學反思
《冰燈》一課,記述了作者的父親為他制作冰燈的故事,反映了父親對孩子的那種深沉的愛。我在教學時注重了讓學生通過感悟、朗讀、體會、想象來理解課文,感受深深的父愛和作者對父親的愛,教學后有些許反思:
1、在教學一篇課文時,可以不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進行教學,不一定要從第一段開始按照順序再講第二段、第三段……,可以打破常規進行。在教學這課時,我先進行了第一、二部分的教學,學生了解到了爸爸答應為我做冰燈,然后再直接跳到第四部分,“父親為我做的燈怎么樣?”最后再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第三部分“父親怎樣為我做冰燈?”這樣做的目的,可以突出重點,加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認識。
2、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從表面認識到深入理解。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學“父親做的燈怎樣?”這一部分時,學生說到了“父親的燈雖然融化了,但它留在了我的心里”。這時我問:“它”為什么留在了我的心里。學生此時說可能是膚淺的表面的,即便是說出了是因為父親的愛,那也是一個淺層次的理解。此時我再引導學生學習第三部分“父親為我做冰燈,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此時學生再理解,就是對課文深入的理解。這樣做,能夠體現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
3、要引導學生學會享受別人從課文中的體會與感悟。比如在教學第二部分“父親為我做冰燈,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時?”當一位學生談及自己的感受時,可以引導學生品位他的感受,把感受讀到課文當中去,從而引起教學中的共鳴。
冰 燈 教學設計 篇7
一、親身體驗,奠基情感基礎。
師:新年就要到了,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找一個同學到臺上來摸一摸,然后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覺。
1、拿出冰塊,一學生到臺上來摸一摸,說自己的感覺。(寒冷、刺骨)
2、這么寒冷刺骨的冰塊我們摸起來感覺很不舒服,但是卻有一位父親用寒冷的冰塊為自己的孩子做了一盞冰燈。我們一起來學習《冰燈》這一課。(板書課題:冰燈)
二、檢查預習,了解文章。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簡練的語言表達)
2、出示生詞:菱形 扭過來 棉襖 炕 爹
走街串巷 習俗 適應 廢玻璃 后悔 稱贊 融化,學生自由讀,檢查讀。
3、通過預習課文,可以將文章分為幾個組?(分段)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分為三大段1、父親要為我做冰燈的原因2、做冰燈的過程3、冰燈留在我的心里)
三、分塊學習課文,自我領悟情感。
1、自由讀第一大段,說說父親為什么要為我做冰燈?在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2、學生自由匯報,發表自己的意見。(當學生回答“孩子們過年有提著燈籠走街串巷的習俗,那是過年最大的樂趣和享受”時,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 “走街串巷”和“習俗”等詞語,并聯系自己實際生活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當地過年的習俗;當學生回答是因為羨慕大軍的燈籠時,指導學生帶著羨慕的語氣讀好第二自然段;學生匯報父親沒有錢買高級的玻璃燈時,借助課本上的插圖體會家里的貧窮。)
3、出示平時所用的學習方法(1、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說說表現了什么;2、找出最使自己感動的語句,談談自己的感悟)自由學習第二大段,然后全班匯報交流。(學生自由發言)
(1)詞語:“早上、吵醒、很暗的光線、才”這些詞表現了父親為了給我做冰燈起得很早,很辛苦;“用力”一詞可以表現出父親做冰燈很不容易;“急忙”表現了我心疼父親;“一把、按下”表現了父親怕我被凍著了;心疼我。
(2)出示句子:
“冰太涼,每磨一陣,父親就會停下來,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會兒”
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加點的動詞,感悟父親為了能讓我有一盞透亮的冰燈,忍受著刺骨的寒冷,一點一點堅持下去,很艱難做冰燈。可以體會到父親的愛子心切,父愛的偉大無私;
“父親的手碰著了我的手,他的手真涼啊!我的鼻子發酸,心里直后悔,真不該找父親搖一盞能透亮的燈籠。”
我為什么后悔了?因為我看到了父親的辛苦,后悔自己的任性給父親帶來了這么大的麻煩。
(3)出示父子對話:
急忙喊他:“爹,你到我這里來暖暖吧!”
連聲說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凍著,要過年了。”
指導分角色朗讀我與父親的話,體會父愛子、子愛父,骨肉相連,父子情深的感人場面,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要求回報得的那種情感。
4、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出示文字:
這一年春節,我的燈籠是最特別的。小伙伴們都稱贊我的冰燈,連大軍也有點羨慕我。過了幾天,燈融化了,變成了一片水。但是,從此留在了我的心里。
“我”提著冰燈時的心情怎么樣?
體會我的燈籠的最特別之處,我提著冰燈時的心情?(驕傲、溫暖、自責、后悔)以及留在我心里的是什么?(是一份濃濃的親情)
四、聯系生活實際,體驗父愛,表達親情。
1、說一件發生在你和父親之間讓你感動的事情?
2、教師出示詩歌。大家一起朗讀欣賞。
3、出示本班學生發表在《語文報》上的《我要感謝媽媽》感恩詩歌。全班同學一起朗讀。
五、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結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