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教學案例(通用2篇)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1
教材分析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情節(jié)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jié)日禮物——一袋麥子后,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后,土地爺爺故地重訪,并對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面對憨厚可愛的小豬,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勞節(jié)儉的小牛,土地爺爺點頭夸贊;尤其是小猴,土地爺爺顯得異常興奮。那么,對土地爺爺?shù)脑u價應該如何來解讀?在教學中,如何既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又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獲得科學的認識?這些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本文教學中可以出彩的亮點。
片斷賞析
師:每到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收到許多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后,小朋友們是怎樣處理的呢?
生:拿到壓歲錢后,都交給了我媽媽,讓她替我保管。
生:我用來買玩具。
生:我會去新華書店買書。多余的錢也請我媽媽保管。
生:我的壓歲錢都自己存著。
生:我的壓歲錢隨我怎么用,我爸爸媽媽從不過問。買學習用品,買吃的,還用來打游戲機。
……
師:小朋友們處理壓歲錢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誰的辦法更好一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三袋麥子》,讀完課文后,你們一定會有許多新的想法!現(xiàn)在你們自己讀課文,說說自己能讀出什么?小豬、小牛和小猴各是怎么處理各自的麥子的? 生自讀,師巡視引導。
師:土地爺爺對小豬哈哈大笑,假如你是土地爺爺,你會說些什么呢?
生:小豬呀,你真是個貪吃鬼!
生:小豬呀,你那么喜歡吃啊,怪不得你那么肥。
生:小豬真能干,會做各種各樣的食品呢!怎么不給點我吃呢?
……
師:面對小牛的做法,土地爺爺點點頭。它會對小牛說些什么呢?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會過日子!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節(jié)儉呀!
生:小牛呀,你可是一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呀!
……
師:你們誰愿意說說小猴是怎么做的呢?
生讀出有關小猴的語句
師:你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這三個小動物,你們最喜歡誰?為什么?
生:小猴。小猴很聰明,我也要變得像小猴一樣聰明。
生:我喜歡小豬。小豬活得很快樂、很自由。
生:我喜歡小牛。小牛的勤勞節(jié)儉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
課文學完了,相信這三個人物在你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這三袋麥子也會帶給你更多的啟示。假如,你就是一個動物,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么做呢?
生:我也會像小猴一樣把麥子種下地,第二年我還要送給土地爺爺許多麥子呢!
生:我不會像小猴那樣,它那樣過年沒好的吃,太苦了!我留下一半過年吃,一半種下地!
生:我會送一些麥子給沒收到禮物的動物。
生:我會像小豬一樣,做成各式各樣的食品,請爸爸媽媽一起來品嘗!
……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2
師:小豬、小牛、小猴三人分別得到了土地爺爺?shù)亩Y物——每人一口袋麥子,他們?nèi)硕际窃趺聪朐趺醋龅哪兀肯旅嬲埿∨笥炎约鹤x讀課文的2、3、4三個小節(jié),找出他們的想法和做法。
生自讀課文2、3、4小節(jié),稍候交流。
生1:小豬得到了一口袋麥子,他想:我要做好吃的來慰勞我的肚子,于是他就把一口袋麥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師:是啊,說得對!你們覺得小豬是個怎樣的人?
生2:我覺得小豬很貪吃的!
生3:不對!小豬很可愛!他也會動腦子啊,因為他把面粉做成了許多美味的食品,要是我可什么都不會做。我覺得小豬也聰明的。
師:是啊,小豬也是可愛聰明的。
生4:小牛想慢慢吃這些麥子,他就把這些麥子保存起來,經(jīng)常把麥子拿出去曬曬透透風。真是個懂得節(jié)約的人!
生5:小猴想收獲更多的麥子,于是他就把這些麥子全部種下了地。
師:小朋友們,小豬、小牛、小猴三人得到了土地爺爺?shù)亩Y物,有了不同的結(jié)果。也看出了他們?nèi)说暮┖窨蓯邸⑶趦節(jié)約、聰明能干。那么,如果你們得到土地爺爺同樣的禮物后,你們又該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思考1、2分鐘。
生6:假如我得到了土地爺爺?shù)囊豢诖溩樱視殖蓛砂耄话肽コ擅娣圩龊贸缘模硪话敕N下地,收獲更多的麥子。
師:是個愛動腦子的孩子!既飽了口福,又得到了糧食。
生7:我會這么做:把這一口袋麥子分成三份,一份給土地爺爺,一份自己留著吃,一份種下地。
師:哦,看來,你的小腦子也很聰明,不忘還給土地爺爺一些呢,是個禮貌的孩子。
生8:我也會分成兩半,一半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我要招呼我的好朋友們都來品嘗我的手藝,另一半就種下地。
師:呵呵,有好吃的大家分享,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的!
生9:我把這些麥子全部種下地,第二年豐收了,把豐收的麥子都賣掉,得到的錢捐給希望工程,好讓那些貧困的孩子和我們一樣都讀到書。
師:啊,真是個有遠見的孩子!我和土地爺爺都感謝你了!
……學生的思維還在一個勁開拓,舉手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我想本堂課的目的達到了!
思考:
《三袋麥子》是個有趣易懂的童話故事,學生對于這樣的文章總是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怎樣學好看似淺顯實則蘊涵較大哲理的課文,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如何在課堂上最大程度的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探究文本的熱情,導語的過渡,問題的設計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把一個簡單的問題給了學生“假如土地爺爺也給你一口袋麥子,你會怎么做?”看似簡單實質(zhì)不簡單:既有了對課文的總結(jié),又有學生自己的思維。從課的效果來看,確實達到了這樣的目的。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對麥子不同的處理中有了精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