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通用16篇)
嫦娥奔月 篇1
10.嫦娥奔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指導生結合具體詞句,感受嫦娥的機智善良和逢蒙的*詐貪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滲透通過人物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法指導。
2. 指導生復述課文。
3. 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詞句,想像場景,感受嫦娥、逢蒙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指導生復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教師引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 過渡: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嫦娥的機智善良和逢蒙的*詐貪婪?
二、 精讀感悟
(一)精讀課文3至5自然段
1. 師示問題: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嫦娥的機智善良和逢蒙的*詐貪婪?請默讀第3至5自然段,畫出有關詞句,并寫一寫旁批。
2. 生默讀課文,師巡視檢查。
3. 組織生交流:
(1)引導感受逢蒙的*詐貪婪
生先說說能表現逢蒙的*詐貪婪的詞語(假裝、闖進、威逼、翻箱倒柜等),然后讓生擇詞說說其表現力。師引導生正確表達。
(2)引導感受嫦娥的機智善良
·引導理解“接濟”
師提問:“接濟”是什么意思?
想像情境:張三家已揭不開鍋,幾個孩子餓得大哭,嫦娥知道了,她會怎么做?
李四家幾個孩子被凍得臉色發青,嫦娥知道了,她又怎么做?
·引導理解“周旋”
師提問:嫦娥周旋的目的是什么?她怎樣拖延時間?
情境再現:師生表演嫦娥智斗逢蒙的情景。
4. 寫法指導:課文是怎樣表現出嫦娥、逢蒙的性格特點的呢?
5. 指導生朗讀。
(二)精讀課文第6至8自然段第6至8自然段
1. 師引導:服藥后,嫦娥有什么表現?逢蒙和鄉親們又有什么表現?請自由朗讀第6至8自然段。
2. 逐節指導朗讀:
讀了課文,你有何感受?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始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三)精讀小結
師提問:鄉親們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三、 指導復述
1. 引導回顧:在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復述課文的方法?
2. 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復述課文。
3. 小組互說。
4. 指名復述,師生共同評議。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嫦娥奔月》這篇課文,感受了嫦娥動人形象。老師這里有一本書,名叫《中國神話故事》,里面有許多感人的神話故事,請同學們課后到圖書館借閱。
板書設計:
10 嫦娥奔月
后羿 英勇神武
逢蒙 *詐貪婪
嫦娥 機智善良
嫦娥奔月 篇2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神話故事,主要講了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仙藥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文字優美,可讀性強,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說話表達能力的好教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響亮地朗讀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內容,能基本說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難點:如何理順課文的主要內容。
對策:給予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什么節嗎?人們為什么把這一天定為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呢?
2、讀題。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布置課內預習。
(l)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畫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它們的意思。
(3)嫦娥是誰?她為什么要奔月?這個“奔”是什么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l)認讀生字詞。
提示:“濟”是多音字;“詐”是翹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誰敬重誰?)
*詐貪婪:*詐,虛偽詭詐;貪婪,貪得無厭,不知滿足。(文中指誰*詐貪婪?)
威逼:用威力強迫或進逼。(文中誰威逼誰干什么?)
周旋:字典中有三種解釋:①回旋,盤旋;②交際應酬,打交道;③與敵人較量,相機進退。在本課中應選哪一種解釋?(第③種)
三、理清課文脈絡
1.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討論每個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歸納為一段,試著給課文分段。
3.討論交流后總結。
第一段(第1、2):講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九個太陽。
第二段(第3—6):講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講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2.指導要點。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
五、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課文情境中體會課文關鍵字詞的作用和表達的思想情感。
2、通過課文的具體語言來體會三個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能辨別美與丑,善與惡。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通過具體的語言,來辨析各人物的特征,感受課文的意境美,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的品質。
難點: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對策:扣住文章關鍵語句,讓學生仔細品味。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二、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
同學們,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討論:“苦難”是什么意思?文中的“苦難”指的是什么?讀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實在”、“無法”等詞語,體會老百姓遭受的苦難。
后羿是怎樣為老百姓解除苦難的?請畫出有關的動詞。這些詞寫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邊讀邊想:逢蒙是個怎樣的人?嫦娥是個怎樣的人?畫出文中有關語句。
2、討論:逢蒙的*詐貪婪表現在哪些地方?
嫦娥的善良機智又表現在哪些地方呢?
3、教師引讀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藥后,怎樣了呢?請同學們先看圖,再讀讀課文第6自然段。
“飄飄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樣才能把嫦娥這飄飄悠悠的樣子讀出來呢?你覺得這段話寫得怎樣?美在哪兒?(“飄飄悠悠”、“灑滿銀輝”、“碧藍碧藍”、“一輪明月”等詞寫得很美)
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段
1、輕聲讀課文第三段。圈畫出后羿找妻的詞語。
2、讀了這些詞語你能體會出后羿當時的心情嗎?誰能把后羿找妻時的急切心情讀出來?
3、鄉親們對嫦娥的思念之情又體現在哪兒呢?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比一比,再組詞。
貪( ) 輝( ) *( ) 值( )
貧( ) 揮( ) 纖( ) 直( )
3照樣子寫詞語,
飄飄悠悠 碧藍碧藍
4、仿寫:第六小節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課文情境中體會課文關鍵字詞的作用和表達的思想情感。
2、通過課文的具體語言,總結課文,研究寫法;指導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指導復述課文
對策:讓學生事先交流復述的方法。
教學準備: 有關練習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二、總結課文,研究寫法
1、鄉親們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找出描寫嫦娥的有關語句。
三、指導復述課文
1、討論方法:
(1)要用講故事的語調讓學生讀課文。
(2)回憶段意,編寫段落提綱。
(3)依據提綱復述。
指名說說課文三個部分的段落大意,編段落提綱。
第一段:后羿為民除害,射下太陽。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藥,飛上月亮。
第三段: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4、自由練習,同桌互說。學習評價。指名學生先進行復述和評價的示范。教師必要的示范可以幫助學生用適當的語調進行。
5、小組嘗試復述。進行評價,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合理的評價。
6、指名演復述。
四、作業:
小報:關于月亮。
板書設計
嫦娥奔月
后羿:力大無比(登上 運足 拉滿)
為民造福(除害)
嫦娥:美麗善良(經常接濟、為民吞藥)
勇敢機智(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下)
逢蒙:貪婪*詐(假裝、手提、迫不及待、威逼)
資料:
逢蒙。教參里特意注明“逢”讀作páng,
《現代漢語規范字典》:“逢páng ,姓。”(見第394頁)《辭海》語詞分冊:“逢(páng ),‘逢’的本字。(見第1116頁)可見,“逢”姓即“逢”姓。“逢蒙”是人名,夏代善于射箭的人。《韓非子·問辯》:“設五寸之的,引十步之遠,非羿、逢蒙不能必中者,有常也。”《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上都收“逄”字,標音為páng。但在古書中,“逄”姓常寫作“逢”,如周代有逢同,漢代有逢安。但也有寫作“逄”的,如《孟子·離婁下》中,“逢蒙”即寫作“逄蒙”。
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自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實現載人登月以來,根據對月球的多次實地勘探和對從月球帶回的巖石。土壤進行分析研究的結果,人類對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較多的了解。科學家認為,月球和地球所具有的元素基本是相同的,月球上的巖石比地球上的還要古老。月球上空氣稀薄,大氣成分比較復雜,通常在黑夜時由40%的氫,40%的氖和20%的氦組成.到日出時還會加入少量的甲烷和氨等。
月球上共有30多萬座環形山,星羅械市,彼此環抱,其中最大的一座環形山,直徑近300千米,海拔高達6000千米,十分壯觀。遺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沒有水源,這些山是光禿禿的,寸草不生,十分荒涼。因此,解決月球上的供水問題是困擾科學家一個難題,多年來,人們提出各種設想。有一個方法是:采掘月球上儲存量極為豐富的氧化鐵,用太陽能熔化爐進行熔煉,使其放出大量的氧,與運輸飛船從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態氮相結合,來生成水。
由于月球上的空氣太稀薄,原本大量存于太陽的高能粒子流(太陽風)中的“氦一3”噴射出來,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沙粒、巖石中,大約有100萬噸左右。這是對人類最具吸引力的寶藏。因為它比地球上核電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若能大量開采,不但可供月球開發之用,還可成為地球21 世紀用之不竭的核原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間持續時間都長達半月之久,白天氣溫高達127℃,夜問溫度又低達零下183度,這是月球上沒有人煙和生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俄羅斯科學家通過對月球的一些實測數據進行分析,認為月球很可能是一個空心球體。基于這一認識,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條通道,進入月球地殼深處的“地下月宮”,在那里建造一座適于人類居住的‘地下城”。這樣,乘坐飛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這座“地下城”找到過夜的旅館。當然,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以這座地下城為基地,從事月球資源勘探、太空產品生產、天文觀測等活動。
“嫦娥奔月”的“奔”,究竟該讀第幾聲呢?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了解這個神話故事的來源。這個故事最早見于《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高誘注云:“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仔細揣摩原文,這兒的“奔”實為逃跑的意思,因為嫦娥未經丈夫允許,是“竊”,是“盜食”,怕羿責罰,所以逃跑到月宮里去。“奔”的本義是跑,急走。引申作逃跑。這在古文獻中是經常用到的,如《春秋左氏傳》:“晉滅虢,虢公醜~京師。”據此,我以為“嫦娥奔月”的“奔”讀第一聲比較恰當。有的老師說,課文中的嫦娥并不是偷吃了不死藥,也不是逃跑到月宮里去的,怎么可以將“奔”解作逃跑呢?這么問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不將“嫦娥奔月”作為一個典故來看,而是作為課文中這個民間故事的題目來看,將“奔月”解作直奔月亮,將“奔”讀作第四聲,也是說得通的。
逢蒙”的“逢”該怎么讀?為什么用“逢”而不用“逄”?
在古漢語里,作為姓,“逢”“逄”二字是相通的。那為什么我們教材中要用“逢”呢?除了別的原因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兩點:
首先,“逢”是本字。查《新編古今漢語大詞典》(胡裕樹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第612頁“逢”的第4個義項:(pánɡ旁)<名>姓。“逄”的本字。再查第607頁“逄”:(pánɡ
旁)<名>姓。本作“逢”。一般情況當然以用本字為宜。
第二,在現代漢語中,“逢”屬于“常用字”,是2500個常用字中的一個;而“逄”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里找不到,也就是說“逄”在7000個通用字以外。相比之下,顯然在這里用“逢”要更加合理,更加利于學生的學習。
課前思考:
《嫦娥奔月》這則神話故事,作者以事為題,簡練、明了,規定了整個故事寫作的重點所在。文字淺顯,情節簡單,愛憎分明。
嫦娥奔月這個情景作者描繪得很美,怎樣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我想單純靠教師的見解顯然是不行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感悟。于是我想,不妨將這一課上成體驗情感、練習說話的訓練課。在整篇課文的指導學習中,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品、去說、去發揮,如從“飄飄悠悠”一詞入手,借助課文內容、插圖,啟發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通過指導朗讀,使學生不僅弄清了意思,還感受到了課文的意境美。我一直只是從中導讀、點撥、鼓勵、稱贊。
在 課堂上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從中感悟,我想試一下。
[課前思考17]
剛才認真地學習了韋老師的教學設計和小蔡的資料,明確了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和教學方法,我想在初讀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概括課文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以及課文主要內容,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積累詞語和句子。第二課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語和句子,圍繞“后羿、嫦娥和逄蒙分別是什么樣的人?”閱讀感悟,深入體會,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課時重點在于指導學生復述課文,要授之方法,讓學生分組練習,然后在班上復述,通過評價,進一步提高復述水平。
值得探討的是,“后羿尋妻”應該是第二部分的內容吧,韋老師的設計中把這部分內容放到第三部分學習?我認為應該放在第二部分中,嫦娥奔月后羿尋妻,故事到此,結局已定了。
課前思考:
對學生古詩文的引導和閱讀。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化的瑰寶,我們有責任讓學生繼承和發展下去,這節課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拓展閱讀,還讓學生收集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讓學生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以及自己的讀書體會;然后在學生讀《嫦娥奔月》讓學生邊感悟課文內容,邊體會文中內涵,來體會文中人物的形象,在自己心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讓學生對整個故事中的人物進行評價。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現美。從月美,到人美用優美、甜美的語言去讀課文,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悟美。讓學生會在感悟中能充分感受到這些美的。
教學反思:
人們常說,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從遠古一路走來,盡管一走就是數千年,可人們還是由衷地喜歡它,一輩輩地傳誦著,就因為故事中蘊藏著動人的美!《嫦娥奔月》敘說的是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長生不老藥升天奔月的事,意境優美,情節動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現,進而走進其豐富的內心世界,獲得情感的陶冶與心靈的當地。重在讓學生讀悟的過程中感受人物的美,真正做到在讀中悟。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領略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為民的品質。
[教學反思15]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現美。從月美,到人美用優美、甜美的語言去讀課文,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悟美。讓學生會在感悟中能充分感受到這些美的。
嫦娥外表美麗,她的心靈更美!
本文的教學我把重點放在了閱讀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內容,理解嫦娥的美麗、善良、正直、自我犧牲的精神。最后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復述課文,進一步體會嫦娥心地善良、舍己為人的品質。
教學反思:
人物是故事的要素,體會人物形象是領會故事意蘊的關鍵所在,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抓手。這篇課文描寫了三個人物:后羿、逢蒙、嫦娥,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研讀文中描寫人物語言、神情、動作、心理的語句,體會三個人物的不同特點,并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對人物的認識。譬如:
后羿的“勇”。其射日時的一系列動作“登上、運足、拉滿、一口氣射下”等,有力地表現出人物的無比神勇。
逢蒙的“*”。其人心懷叵測,混在門徒之中,偷取仙藥時“假裝、手提寶劍、迫不及待、闖、威逼、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等充分暴露出陰險、貪婪的嘴臉。
嫦娥的“美”。不僅外表美麗端莊,飄飄悠悠飛行姿態美麗,更兼內里正直善良,心底無私純正。
如果說研讀人物的個性特點屬于部分條塊的深究,那么在此基礎上就應將條塊融成整體,走進文字想象故事描繪的意象了。這篇課文文字雖然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多彩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載體與空間。
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人們常說,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從遠古一路走來,盡管已走了數千年,可人們還是由衷地喜歡它,一輩輩地傳誦著它,就因為故事中蘊藏著動人的美。請你們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感覺到這個故事中都流淌著怎樣的“美”呢?
這是一個開放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會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
壯美——后羿“登上昆侖山頂,運足氣力,拉滿神弓,‘嗖——嗖——嗖——’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英雄后羿神勇無比,為民除害,給人陽剛之感。即便是對嫦娥的描寫,也能捕捉到這樣的體驗。面對逢蒙提劍威逼,她毫不畏懼,機智周旋,弱女子顯壯舉。
凄美——嫦娥吃了仙藥飛往月宮。后羿“外出回來,不見了妻子嫦娥”。嫦娥在月宮每日里只玉兔相伴,行只影單。后羿嫦娥四目相視,可無緣再聚。后羿“不顧一切地朝著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有情人從此天上人間難聚首,此情此景,怎不叫人一掬同情之淚。
甜美——后羿嫦娥從此離隔,可以想見思念總比那日頭長。月圓之際,便是那嫦娥悄然佇立桂花樹下,深情凝望丈夫后羿之時。身雖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這等情感確乎讓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美麗善良,心地純潔,是個典型的東方女性形象。
優美——“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出了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碧藍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景物純凈、明澈,畫面詩情畫意,充滿遐思。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感受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內心視象,這時教師應當適時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要注意的是,指導一定要從開掘心理體驗的角度著手,要注重個體體驗的差異與多樣,不宜過分強調技巧。
在課堂上有一道特別亮麗的風景線,就是高小宇演的逢蒙與倪蘊哲演的嫦娥的周旋,倆人能發揮自己的想象,把文本的空白填補了。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按計劃進行著,學生在閱讀、講述完這個千古傳誦的神話故事之后,對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有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嫦娥的善良勇敢,后羿的勇敢正直,逢蒙的*詐貪婪,學生通過他們的說,他們的讀將三個人物牢牢記住。課堂教學可謂順利也。但是,課堂上我讓學生討論的一個字嫦娥奔月的“奔”,到底是讀 (bèn),還是讀(bēn),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查資料,詢問等發式,告訴我說應該讀(bèn),原因是:“奔”讀bēn時含義有①奔走;急跑。②緊趕;趕忙或趕急事。③逃跑。讀bèn時含義有①指向目的地走去。②介詞,朝,向。③年紀接近。④為某事奔走。因此,他們認為文中把嫦娥奔月的“奔”解釋為“奔走;急跑”,很欠妥。是呀,將這個字的含義放到此語里,不就成了“嫦娥奔走月”或“嫦娥急跑月”了嗎?這能通嗎?此時我也認同學生的看法。事后,與同事們進行交流,再看了韋老師搜集的有關資料,心中豁然開朗了。結果似乎已經不重要了,關鍵學生已經區分了奔的兩個讀音的不同含義,知道了如何去加以辨別。只是,沒有明確的答復,若考試考到的話,學生究竟該作何答?兩個讀音都可以?看來得有個權威人士來點化點化呀。
嫦娥奔月 篇3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朗讀課文。
2. 借助課文具體語言文字,領略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為人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同學們,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討論:“苦難”是什么意思?后羿是怎樣為老百姓解除苦難的?請畫出有關動詞。
4.說說你覺得后羿是怎樣的人?
5.練讀,表現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邊讀邊想:逢蒙是個怎樣的人?嫦娥是個怎樣的人?畫出文中有關的語句。
2.討論:逢蒙的*詐貪婪表現在哪些地方?嫦娥的機智善良又表現有哪些地方?
3.教師引讀第五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藥后,怎樣了呢?請同學們先看圖,再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飄飄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樣才能把嫦娥這飄飄悠悠的樣子讀出來呢?你覺得這段話寫得怎樣?美在哪兒?
5.聽錄音范讀,學生自由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段。
1.輕聲自由讀課文第三段。請同學們圈畫出后羿找妻子的詞語。
2.讀了這些詞語你能體會出后羿當時的心情嗎?誰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讀出來?
3.鄉親們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體現在哪兒呢?
(五)布置作業。
嫦娥奔月 篇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課文的意境美,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媒體設計:課文錄音、投影片
教學時間:三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什么節?人們為什么把這一天定為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學生齊讀課題)
2、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布置課內預習。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拼讀生字,記住字音、字形,畫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理解其意。
(3)、思考:嫦娥是誰?她為什么要奔月?理解“奔”
2、檢查自學情況。
三、理清課文脈絡
1、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討論每個自然段的段意。
2、試給課文分段。
3、討論、交流再總結。
四、指導寫字
五、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
六、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精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精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二、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討論:“苦難”是什么意思?
后羿是怎樣為老百姓解除苦難的?請畫出有關的動詞。(登上、運足、拉滿、射下)
3、朗讀課文第一段。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逢蒙是個怎樣的人?嫦娥是個怎樣的人?畫出文中有關語句。
2、討論:逢蒙的*詐貪婪表現在哪些地方?
3、嫦娥的善良機智又表現在哪些地方呢?
4.嫦娥吃了仙藥后,怎樣了呢?(先看圖,再讀讀課文第6自然段)
四、精讀課文第三段
1、輕聲自由讀并圈畫出后羿找妻的詞語。
2、體會后羿當時的心情,誰能把后羿找妻時的急切心情讀出來?
3、鄉親們對嫦娥的思念之情又體現在哪兒呢?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三教時
教學要求:
1、 總結課文,研究寫法。
2、 指導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指導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二、總結課文,研究寫法
這篇神話故事主要寫的是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長生不老藥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寫嫦娥的有關語句,想想鄉親們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三、指導復述課文
1.指名說課文三個部分的段落大意,編段落提綱。
第一段:后羿為民除害,射下太陽。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藥,飛上月亮。
第三段: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2.按“自由練習一同桌互述一小組嘗試復述一指名復述”的程序進行復述練習。
四、作業練習
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總板書:
10、嫦娥奔月
飛出了…… 飛過了……
朝著月亮飛去
嫦娥奔月 篇5
教學設計思路:
《嫦娥奔月》是一篇美麗的民間傳說,如何在教學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閱讀教學的關鍵。針對五年級的學生年齡特點,閱讀是個體精神對象化的過程,我們預設了教學是:引導學生用心去閱讀,在閱讀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語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現什么畫面?讓學生一邊讀第六自然段,一邊想象畫面。二是在語言文字中去生成體驗。讓學生研讀揣摩,深化體驗,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語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點,重點研讀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點,從而學習嫦娥善良美好的心靈。最后讓學生吐露心聲,水到渠成。如此一來,文本活了,活躍在學生的心中,活躍在閱讀的課堂中。
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講了善良美麗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長生不老的藥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生動有趣,易于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語。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什么節嗎?(是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人們為什么把這一天定為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學生齊讀課題。
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布置課內預習。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拼讀田字格里的9個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畫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它們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誰?她為什么要奔月?這個“奔”是什么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認讀生字詞。
*詐 貪婪 寶劍 時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灑滿銀輝
提示:“婪”是邊音;“詐”、“值”是翹舌音。
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國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誰敬重誰?)
*詐貪婪:*詐,虛偽詭詐;貪婪,貪得無厭,不知滿足。(文中指誰*詐貪婪?)
接濟:在物質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強迫或進逼。(文中誰威逼誰干什么?)
時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種解釋:①回旋,盤旋;②交際應酬,打交道;③與敵人較量,相機進退。在本課中應選哪一種解釋?(第③種)
三、理清課文脈絡
1.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討論每個自然段的段意。
2.請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歸納為一段,試著給課文分段。
3.討論交流后總結。
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九個太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講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講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 詐 貪 婪 值 劍 逼 輝 焦
2.指導要點。
“詐”、“值”、“輝”左邊的偏旁要寫得窄一些,約占字寬的三分之一。
“劍”的左邊要寫得寬一些,約占字寬的三分之二,第七畫是“提”。
“輝”的第六筆是“豎提”。
“逼”是半包圍結構,要偏右上寫,給“走之”讓出位置。
“焦”上面的筆畫較多,約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點要寬,以能托住上面的為宜。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
五、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借助語言文字訓練學生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3. 在語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點,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為民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通過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感悟人物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對人物心情的準確把握是教學的難點。
一、賞“月”吟詩,引入新課。
1、展示月之圖。
寧靜的夜晚,看著一輪圓圓的月亮緩緩升起,作為一個中國人,心中此時會不由冒出許多的詩句來,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如……(讓生去補) 今夜也將是一個月圓之夜,而且還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那就是……(中秋節)
2、同學們,中秋佳節,你們家準備怎么過這個節?
師:是啊,在月圓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們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親人相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這是一個多么溫馨而甜蜜的時刻啊。
3、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嗎?是啊,人們為什么要紀念嫦娥呢?讓我們繼續學習第十課——嫦娥奔月(板書)
二、欣賞奔月之美
1、說到“嫦娥奔月”, 我們頭腦里就會出現一幅畫。什么樣的畫?
2、(課件出示)看(生邊答邊出示):藍藍的——天,圓圓的——月,衣帶飄飄的——嫦娥。感覺怎樣?(美)
3、課文中有一段話具體描寫了嫦娥奔月的這幅畫面,能找到嗎?(第六自然段)
4、讀一讀。讀文字有什么感覺?(同樣“美”,板書)誰能通過朗讀把這種美讀出來(激發:向往美的同學一定爭著讀;心中擁有美的同學一定渴望讀)
5、老師也想讀:(老師讀,不同,我們來對照讀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別。)從那些詞語的朗讀中能讓你感受到美?
飄飄悠悠——飄悠(更輕更柔、有一種飄蕩的美感)
碧藍碧藍——碧藍(喜愛的情感在里面)
三、感受人物內心
1、讀這段文字同學們都沉浸在嫦娥奔月的這種美好的情境中,甚至有的同學十分向往,自己也能奔向這輪明月就好了。可是嫦娥的心情跟大家一樣嗎?
2、過渡:好的故事離不開個性鮮明的人物,讓我們先來認識故事中的主角嫦娥(出示:( )的嫦娥)
3、出示自讀要求:(1)、默讀課文,在括號中填上適當的詞。
(2)想想你為什么這么填,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語句用線畫下來。
(3)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說一說。
4、交流,匯報
(1)善良的嫦娥。(體會在兩點上:一是接濟貧苦的鄉親們。二是不讓壞人逢蒙害人,不顧一切吞下仙藥。)
a、什么是“接濟”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樣接濟貧苦的鄉親們的嗎?這種給以物質上的具體援助,就叫——“接濟”,像這樣事例說也說不完,所以鄉親們都——十分喜歡她。
b、逢蒙是什么人?“*詐”(虛偽騙人)體現在哪兒?“貪婪”呢?(“把仙藥交出來!”)嫦娥的善良體現在哪?
(2)機智勇敢的嫦娥。(說理解,讀句子)
a、面對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這里用了一個詞“周旋”,什么叫“周旋”呢?這樣,我們來演一演,誰來演那個*詐貪婪的逢蒙?誰來演嫦娥?與扮演嫦娥者交流:你為什么要與逢蒙周旋呢?(照應課文中的“心想”)當周旋失敗后,你又為何一口吞下仙藥?(進一步強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誰來將第5自然段來讀一遍,再現那個驚心動魄的場面。
b、(接著學生),嫦娥吃了仙藥,突然身體就變輕了,飄飄悠悠飛了起來……
現在我們感覺這段文字美,不僅是因為這情景美,是不是又多了一個理由,那是——因為嫦娥的心靈美。
(3)深情的嫦娥。(生匯報)
說到這里,就要提到她的丈夫——后翌,他是個怎樣的人?(勇敢,力大無窮,為民除害)因此,西王母送給他——長生不老藥。后翌跟嫦娥的感情如何?你從課文那些細節感受出來?(生讀)這對恩愛的夫妻就這樣分開了,你們能帶著感情讀一讀第七段嗎?(配樂,男女生分讀)
5、嫦娥在萬般無奈之下離開了人間,嫦娥此刻的內心你能體會到嗎?請你用一個詞語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讓鄉親們少受到傷害,救了鄉親
(2)遺憾——不能再為鄉親們排憂解難了
(3)留戀、不舍——留戀人間的生活,這人間有她深愛的丈夫,那位勇猛無比的后羿。
7、如果當嫦娥身體輕起來,飛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個溫馨的家,飛離了自己曾經與鄉親生活過的村莊,越飛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強烈的情感應當是什么?這幅圖有個細節是不是改一改更適當呢?(出示修改后的圖)——我們是不是也把這段文字改一改。(淚眼朦朧,不時回轉頭來遙望大地。)
四、總結拓展
1、同學們,嫦娥奔月就意味著她與丈夫——意味著她美好的家庭將——意味著鄉親們再也——,現在誰來再讀讀這段話(第六節),心情如何?讓我們帶著對嫦娥的敬意,再讀這句話吧!(配樂)
2、現在,誰能來說說鄉親們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今天這個美好的節日,那就是——(齊讀最后一節)
3、其實,神話故事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說,情節出現了很多版本,《嫦娥奔月》也是如此,例如李商隱寫過一首詩,有兩句是這樣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你喜歡哪個故事?為什么?(純潔的月亮,善良的嫦娥,對美的追求。)
五、布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在中秋之夜講給家里人聽;
2、采記“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有關中秋、月亮的傳說。
第三教時
教學要求:總結課文,研究寫法;指導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指導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二、總結課文,研究寫法
這篇神話故事主要寫的是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長生不老藥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寫嫦娥的有關語句,想想鄉親們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三、指導復述課文
1、指名說說課文三個部分的段落大意,編段落提綱。
第一段:后羿為民除害,射下太陽。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藥,飛上月亮。
第三段: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2、按“自由練習一同桌互述一小組嘗試復述一指名復述”的程序進行復述練習。
四、作業練習
嫦娥奔月 篇6
教學要求:
1、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課文的意境美,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媒體設計: 課文錄音、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教時
板書設計 :
飛出了…… 4 嫦娥奔月 飛過了…… 朝著月亮飛去
第一教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什么節嗎?(是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人們為什么把這一天定為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學生齊讀課題。
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布置課內預習。
(l)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拼讀田字格里的9個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畫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它們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誰?她為什么要奔月?這個“奔”是什么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l)認讀生字詞。
奸詐 貪婪 寶劍 時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灑滿銀輝
提示:“婪”是邊音;“詐”、“值”是翹舌音。
(2)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國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誰敬重誰?)
奸詐貪婪:奸詐,虛偽詭詐;貪婪,貪得無厭,不知滿足。(文中指誰奸詐貪婪?)
接濟:在物質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強迫或進逼。(文中誰威逼誰干什么?)
時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種解釋:①回旋,盤旋;②交際應酬,打交道;③與敵人較量,相機進退。在本課中應選哪一種解釋?(第③種)
三、理清課文脈絡
1.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討論每個自然段的段意。
2.請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歸納為一段,試著給課文分段。
3.討論交流后總結。
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九個太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講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講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奸 詐 貪 婪 值 劍 逼 輝 焦
2.指導要點。
“詐”、“值”、“輝”左邊的偏旁要寫得窄一些,約占字寬的三分之一。
“劍”的左邊要寫得寬一些,約占字寬的三分之二,第七畫是“提”。
“輝”的第六筆是“豎提”。
“逼”是半包圍結構,要偏右上寫,給“走之”讓出位置。
“焦”上面的筆畫較多,約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點要寬,以能托住上面的為宜。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
五、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
精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精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聽寫詞語
敬重 寶劍 貪婪 迫不及待
奸詐 接濟 假裝 翻箱倒柜
二、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
同學們,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討論:“苦難”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災難的意思)文中的“苦難”指的是什么?讀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實在”、“無法”等詞語,體會老百姓遭受的苦難。
后羿是怎樣為老百姓解除苦難的?請畫出有關的動詞。(登上、運足、拉滿、射下等)同學們,這些詞寫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讀書時要注意突出這些詞。
3.朗讀課文第一段。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邊讀邊想:逢蒙是個怎樣的人?嫦娥是個怎樣的人?畫出文中有關語句。
2.討論:逢蒙的奸詐貪婪表現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藥弄到手”、“假裝生病”、“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等詞語寫出了逢蒙的奸詐貪婪)
磁娥的善良機智又表現在哪些地方呢?(“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與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詞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機智。)
3.教師引讀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藥后,怎樣了呢?請同學們先看圖,再讀讀課文第6自然段。
“飄飄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輕緩地浮動)怎樣才能把嫦娥這飄飄悠悠的樣子讀出來呢?(讀的時候要放慢語速)你覺得這段話寫得怎樣?(寫得很美)美在哪兒?(“飄飄悠悠”、“灑滿銀輝”、“碧藍碧藍”、“一輪明月”等詞寫得很美)
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段
1.輕聲自由讀課文第三段。請同學們圈畫出后羿找妻的詞語。
(“焦急地沖出門外”、“連聲呼喚”、“不顧一切地追去”等詞語)
2.讀了這些詞語你能體會出后羿當時的心情嗎?(找妻時的急切心情)誰能把后羿找妻時的急切心情讀出來?
3.鄉親們對嫦娥的思念之情又體現在哪兒呢?(“擺上”、“祝福”等詞表明鄉親們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三教時
教學要求:
總結課文,研究寫法;指導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指導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
一、朗讀課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二、總結課文,研究寫法
這篇神話故事主要寫的是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長生不老藥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寫嫦娥的有關語句,想想鄉親們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三、指導復述課文
1.指名說說課文三個部分的段落大意,編段落提綱。
第一段:后羿為民除害,射下太陽。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藥,飛上月亮。
第三段: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2.按“自由練習一同桌互述一小組嘗試復述一指名復述”的程序進行復述練習。
四、作業 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婪( ) 輝( ) 箱( ) 值( )
夢( ) 揮( ) 霜( ) 直( )
2.照樣子寫詞語,
飄飄悠悠
碧藍碧藍
3.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嫦娥奔月 篇7
作者:宗陽春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181
教學要求:
1、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課文的意境美,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媒體設計:
課文錄音、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教時
第 一 教 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什么節嗎?(是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人們為什么把這一天定為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學生齊讀課題。
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布置課內預習。
(l)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拼讀田字格里的9個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畫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它們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誰?她為什么要奔月?這個“奔”是什么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l)認讀生字詞。
奸詐 貪婪 寶劍 時值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倒柜 灑滿銀輝
提示:“婪”是邊音;“詐”、“值”是翹舌音。
(2)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國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奔,
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誰敬重誰?)
奸詐貪婪:奸詐,虛偽詭詐;貪婪,貪得無厭,不知滿足。(文中指誰奸詐貪婪?)
接濟:在物質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強迫或進逼。(文中誰威逼誰干什么?)
時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種解釋:①回旋,盤旋;②交際應酬,打交道;③與敵人較量,相機進退。在本課中應選哪一種解釋?(第③種)
三、理清課文脈絡
1.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討論每個自然段的段意。
2.請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歸納為一段,試著給課文分段。
3.討論交流后總結。
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九個太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講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講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奸 詐 貪 婪 值 劍 逼 輝 焦
2.指導要點。
“詐”、“值”、“輝”左邊的偏旁要寫得窄一些,約占字寬的三分之一。
“劍”的左邊要寫得寬一些,約占字寬的三分之二,第七畫是“提”。
“輝”的第六筆是“豎提”。
“逼”是半包圍結構,“ ”要偏右上寫,給“走之”讓出位置。
“焦”上面的筆畫較多,約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點要寬,以能托住上面的“ ”為宜。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
五、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第 二 教 時
教學要求:
精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精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聽寫詞語
敬重 寶劍 貪婪 迫不及待
奸詐 接濟 假裝 翻箱倒柜
二、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
同學們,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討論:“苦難”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災難的意思)文中的“苦難”指的是什么?讀第 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實在”、“無法”等詞語,體會老百姓遭受的苦難。
后羿是怎樣為老百姓解除苦難的?請畫出有關的動詞。(登上、運足、拉滿、射下等)同學們,這些詞寫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讀書時要注意突出這些詞。
3.朗讀課文第一段。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邊讀邊想:逢蒙是個怎樣的人?嫦娥是個怎樣的人?畫出文中有關語句。
2.討論:逢蒙的奸詐貪婪表現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藥弄到手”、“假裝生病”、“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威逼嫦 娥”、“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等詞語寫出了逢蒙的奸詐貪婪)
磁娥的善良機智又表現在哪些地方呢?(“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與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詞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機智。)
3.教師引讀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藥后,怎樣了呢?請同學們先看圖,再讀讀課文第6自然段。
“飄飄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輕緩地浮動)怎樣才能把嫦娥這飄飄悠悠的樣子讀出來呢?(讀的時候要放慢語速)你覺得這段話寫得怎樣?(寫得很美)美在哪兒?(“飄飄悠悠”、“灑滿銀輝”、“碧藍碧藍”、“一輪明月”等詞寫得很美)
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段
1.輕聲自由讀課文第三段。請同學們圈畫出后羿找妻的詞語。
(“焦急地沖出門外”、“連聲呼喚”、“不顧一切地追去”等詞語)
2.讀了這些詞語你能體會出后羿當時的心情嗎?(找妻時的急切心情)誰能把后羿找妻時的急切心情讀出來?
3.鄉親們對嫦娥的思念之情又體現在哪兒呢?(“擺上”、“祝 福”等詞表明鄉親們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 三 教 時
教學要求:
總結課文,研究寫法;指導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指導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
一、朗讀課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二、總結課文,研究寫法
這篇神話故事主要寫的是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長生不老藥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寫嫦娥的有關語句,想想鄉親們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三、指導復述課文
1.指名說說課文三個部分的段落大意,編段落提綱。
第一段:后羿為民除害,射下太陽。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藥,飛上月亮。
第三段: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2.按“自由練習一同桌互述一小組嘗試復述一指名復述”的程序進行復述練習。
四、作業 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婪( ) 輝( ) 箱( ) 值( )
夢( ) 揮( ) 霜( ) 直( )
2.照樣子寫詞語,
飄飄悠悠
碧藍碧藍
3.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嫦娥奔月 篇8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神話故事。主要是講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讓奸詐之人成仙稱霸,吞下了長生不老藥升天成仙,從此夫妻分離,甘愿忍受月宮清冷寂寞的感人故事。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壯觀場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的驚險情節;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麗,又表現了義無反顧吞下仙藥的機智勇敢。文中對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寫后羿回來后與妻子天人永隔的場景描寫,清冷凄美,有一種震攝人心的悲劇色彩。
二、設計意圖:
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文本特點,在設計過程中,我把一個“情”字貫穿全文教學,文中所蘊含的愛民之情、夫妻之情,人們對嫦娥的思念之情,對后羿的愛戴之情、對逢蒙的鄙夷之情,都蘊藏在這篇美麗的神話里,感受語言文字,學習語字的同時,感悟文本情懷。同時,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點,拓展升華,讓學生進行詞句積累,課文復述,同時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
三、教學過程:
㈠吟誦詩中月,品味月中情
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吟詩,吟一吟描寫月亮的詩
《靜夜思》、《峨眉山月歌》、《古朗月行》、《泊船瓜洲》、《小調歌頭》……
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以月寄情,表達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這都因為有一個企盼團圓的節日——中秋節。那么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呢?請同學們翻到《嫦娥奔月》這一課找到直接寫中秋節來歷的那一段讀一讀。
生自讀,齊讀
為什么人們要想念嫦娥,為她祝福呢?
自己默讀課文,用幾句話簡單的說一說。
(嫦娥為了仙藥不落入惡人手中,使百姓不受害,甘愿吞仙藥,離人間,忍受孤獨寂寞。)
過渡:嫦娥吞下的仙藥是怎么來的?后羿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㈡觀后羿射日,品英雄豪情
1、生自讀1~2自然段,想象當時的烈日曝曬似的情景以及后羿射日的神力。
交流:指名讀十個太陽炙烤大地的句子,你能想到哪些詞句或句子?
教師出示:烈日炙烤,大地龜裂,烈日炎炎、……花草——牲畜——人們——。面對這樣的情形,后羿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指名讀,讀出后羿的決心:登上、運足、拉滿,一口氣等詞,讀了這一段,他會用怎樣的語氣對最后一個太陽說?(命令的、指責的、正義的),讀了后羿射日這個小故事,你仿佛看到了一個——的后羿?(力大無窮、為民除害、正義凜然、義正辭嚴、英勇豪邁、豪氣干云、義薄云天……),出示一組詞語,朗讀,再讀課文。
㈢知嫦娥為人,感俠骨柔情
過渡:這樣一位大英雄豪杰,他的妻子嫦娥又是什么樣的人呢?自讀課文4、5自然段,說一說,嫦娥的性格特點。
交流:
1、美麗善良:經常接濟……相機理解接濟。
2、忠貞可信:后羿不愿意離開嫦娥,讓她藏好仙藥。
3、機智勇敢:逢蒙手提寶劍,威逼,周旋理解→引導學生想嫦娥是怎樣周旋的她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4、勇于犧牲:
“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下去”,在交流中指導朗讀體會人物品格。
㈣賞夜空美景,泣夫妻深情
師范讀,邊聽邊思考,嫦娥和后羿的心情。
交流:“飄飄悠悠”讓你想到什么?這是什么樣的詞,你來說幾個這樣的詞。碧藍碧藍的夜空好美啊?
美麗的嫦娥
師:嫦娥飛出了窗子,飛過了……,她一邊飛一邊想:再見了——,再見了——,再見了—。
后羿外出回來,不見了妻子嫦娥,看見妻子在月亮上,后羿連聲呼喚,指生讀,用什么樣的感情讀,無限深情、悲傷絕望),指導從哪些語句中感悟:“不顧一切“、”焦急“、連聲呼喚”
學生深情朗讀。
㈤讀佳節來歷,寄百姓深情
1、齊讀最后一段
小結后羿的英雄氣概,嫦娥的俠骨柔情,百姓是不會忘記的,再感念后羿和嫦娥的同時,人們也會永遠唾棄那個奸詐貪婪的逢蒙,通過對課文的朗讀,你理解什么是奸詐貪婪了嗎?
找一找,讀一讀,說一說。
妄圖得到仙藥,此為貪婪;投入英雄門下,不求正道,設計奪藥,期凌弱女子此為奸詐。
㈥理清層次,指導復述。
后羿射日,逢蒙拜師、嫦娥吞藥,夫妻永別、佳節寄情。
㈦閱讀拓展
一個美好的節日,一段凄美的故事,一份真心的祝福。
古往今來,有多少美麗的神話故事,展示了人們對真善美的熱愛,對假惡丑的唾棄,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和無限向往。
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
課后推薦閱讀《女媧補天》《夸女逐日》《牛郎織女》。
嫦娥奔月 篇9
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月亮上的故事最神秘、最美了。根據月亮上的陰影,人們象月中有蛤蟆、有桂樹、有仙人。最動人的當然是月里嫦娥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東漢之前的記載不完整,東漢張衡的《靈憲》才說到嫦娥是界羿的妻子。羿是傳說中著名的射箭英雄。她實際上是受了占卜師有黃的騙,吃了羿從西王母那里得來的不死藥,到了月球里,不但沒有大利大昌,據說,還變成了一只蛤蟆。她為什么要離開羿,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各有毀譽。有的同情羿,有的又說羿另有外遇,誰也說不清。這場筆墨官司打了XX年以上,越沸沸揚揚,嫦娥的名聲越大,婦孺皆知。舉頭望明月,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所想象的嫦娥。誰也不愿將她與癲蛤蟆相連,而是最理想的絕世佳人,并進入了各種文藝形式中。如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畫過一幅傳世的《嫦娥奔月》。那盛裝艷服的嫦娥,端莊秀美,懷抱玉兔,冉冉飄飛。畫的背景是明月高掛,樹影婆婆。其他文藝作品中的嫦娥,無不是美的化身。證明中國各族人民不但追求美,也善于創造美。唐代際詩人李商隱寫詩說:"草下陰蟲葉上霜,朱欄迢遞壓湖光,兔寒瞻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嫦娥〉應斷腸。”(《月夕》)詩人對這位孤寂的美人充滿了同情。民間神話傳說嫦娥奔月的另一個版本并不是這樣,而是嫦娥吃了仙藥升上月宮,自由自在又快樂,夏夜,老人常指給孩子看:月宮的天井里是一棵拖蘿樹,樹下一只玉兔,旁邊是個蒜臼,樹干背后嫦娥轉身進屋的裙裾依稀可欠——這是人間農家向往的生活,涼快的傍晚,輕松愉快的嫦娥正搗好了蒜泥,轉身看屋里鍋灶炒的新麥子面油餅熟了沒有呢!“嫦娥應偷悔靈藥,碧悔青天夜夜心”的詩句,只不過是自我對嫦娥多情的詩人,希望嫦娥般的仙女多多回歸人們凡世的酸酸猜測罷了!月亮還有許多美好的別名,如玉輪、玉盤、玉鉤、玉弓、玉羊、廣寒、嬋娟、金波、金盤、姮娥、素娥……在人們心目中形象優雅。
嫦娥奔月 篇10
教學目標: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領略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為民的品質
教學重點:感情朗讀,充分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語:
人們常說,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從遠古一路走來,盡管一走就是數千年,可人們還是由衷地喜歡它,一輩輩地傳誦著,就因為故事中蘊藏著動人的美!請你們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感覺到這個故事中都流淌著怎樣的“美”呢?
(點評:這段娓娓動聽的導語聲情并茂,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啟發引導作用。)
二、讓學生讀文,自己感悟
讓學生潛心會文,細細讀課文,體會文中的美,并在文章的后面寫批注,最后再讀課文讀出感受。
(點評:讀有要求,讓學生在讀中想想、畫畫、寫寫,再讀讀,這種有指向性的讀書活動,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三、組織交流
壯美:后羿射日的有關課文英雄神勇無比,為民除害,給人陽剛之感。嫦娥勇斗逢蒙他毫不畏懼、機智周旋,弱女子顯壯舉。
凄美:嫦娥吃了仙藥飛往月宮,后羿不顧一切……怎么也追不上。這是一種離別,四目相視,卻無緣再聚,有情從此天上人間難相聚。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掬淚同情。
甜美:月圓之際,皓月當空,嫦娥悄然佇立桂花樹下,深情凝望著丈夫,身雖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這等感情確實讓人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的外表美,典型的東方美女
優美:嫦娥吃了仙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
體會:月美,景美人物更美,畫面詩情畫意,充滿遐想
注意:學生在體驗這些感受時,都要加強朗讀訓練。
(點評:這種讀悟交流過程,實質上就是文本、教師之間的對話活動過程。)
四、全面感悟,讀寫聯系
(每一個優秀的文本都會留下一定閱讀空間,使得讀者能夠借助自己的閱讀積累與生活積累積極參與文本的再創作)
此時此刻,遙遙相望的嫦娥與后羿以及鄉親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請同學根據課文圍繞中心“好心的嫦娥”寫一段話。
學生寫話
五、拓展閱讀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幾種版本,課文所言,只是一家之言,介紹學生閱讀。
(這兩個細節既體現了讀寫結合的訓練,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知識的積累。)
嫦娥奔月 篇11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疊詞的特點,積累這兩類詞語。
3、學會5個生字,綠線中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掌握多音字“濟”,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資料,感受課文的意境美,體會嫦娥的品質。
情感目標: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媒體設計: 課文錄音、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教時
第一教時
知識目標:
學習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能力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一、賞“月”吟詩,引入新課。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圖》。
在中秋的夜晚,看著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水面升起,作為一個受過中華保守文化熏陶的中國人,心中此時會不由冒出許多的詩句來,比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方……(讓生去補)
在四年級,我們還學過一首蘇軾在中秋之夜寫的詞……
引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嬋娟。
師:是啊,在月圓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們多么盼望能和自身的親人相聚在一起。這是一個多么溫馨而甜蜜的時刻啊。記得小時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經常倚在奶奶的懷里看月亮,看吳剛伐桂,看玉兔搗藥,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學生齊讀課題,解題:奔,奔向。
“奔”是個多音字。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任務:
(1)讀要過關(正確地讀,流利地讀)
(2)自學好生字新詞(會讀、會寫、理解),常規:比較組詞、課后描紅。
2、自學情況交流。
(1)認讀生字詞。
遠古昆侖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詐貪婪接濟寶劍時值中秋迫不和待
威逼翻箱倒柜灑滿銀輝焦急樹影婆娑企盼
(2)指名開火車朗讀課文,缺乏處和時指導練習。
(3)討論課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歸為一段。
討論交流后總結。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九個太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講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講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再讓學生試著用簡練的語言給三段分別列一個小標題,交流后板書: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詞語串講課文。
師:列小標題,我們是把課文讀短了,這是身手;讀完課文,頭腦中留下了印象,這時能用自身的語言將頭腦的印象生動地講出來,這也是身手。這節課先來個簡單的,請你用上黑板上的詞語將這個故事講出來。試試吧。
同桌共練→指名講述
三、安排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自身的弟弟妹妹聽;
2、采記“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有關中秋、月亮的傳說。
3、謄寫生字詞語。
第二教時
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能力目標:
精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情感目標:
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從圖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讀美麗的民間故事——(讀題)《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們頭腦里就會出現一幅畫。什么樣的畫?
2、(課件出示)看,引說:藍藍的——天,圓圓的——月,衣帶飄飄的——嫦娥。感覺怎樣?(美)
3、課文中有一段話具體描寫了嫦娥奔月的這幅畫面,能找到嗎?
4、讀一讀。讀文字有什么感覺?(同樣“美”,板書)(激發)向往美的同學一定爭著讀;心中擁有美的同學一定渴望讀)
5、老師也想讀:(老師讀,不同,我們來對照讀一下,到底有什么差異。)
飄飄悠悠——飄悠(更輕更柔、有一種飄蕩的美感)
碧藍碧藍——碧藍(喜愛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測人心
1、這段文字抽出來讀我們感覺很美,現在請同學們將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課文整體讀一讀,留意一下,當你再一次讀到這段文字時,你還認為嫦娥奔月僅是畫面的美嗎?
2、學生輕聲讀課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體說說嗎?先默讀,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語句用線畫下來。
學生讀畫后:同學們一定把自身的認識化為了智慧的波浪線了,我們來交流。
先從總體上掌握。體會在兩點上:一是接濟貧苦的鄉親們。二是不讓壞人逢蒙害人,不顧一切吞下仙藥。
(1)什么是“接濟”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樣接濟貧苦的鄉親們的嗎?
例:村東的王二家沒米下炊了,小朋友們圍鍋臺餓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小朋友是生了,卻一塊布來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這種給以物質上的具體援助,就叫——“接濟”,像這樣事例說也說不完,所以鄉親們都——十分喜歡她。
(2)第二件事情是關鍵,這件事是因一個人而生,那個人就是——逢蒙。那是一個奸詐貪婪的小人。“奸詐”(虛偽騙人)體現在哪兒?“貪婪”呢?(“把仙藥交出來!”)面對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讀。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這樣,我們來演一演,我來演那個奸詐貪婪的逢蒙,誰來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藥交出來?
嫦娥:仙藥?什么仙藥?
逢蒙:別裝蒜了,你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藥交給了你,是你藏起來了,說,藏在那兒了?
嫦娥:你一定聽錯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藥賣了錢當我藏起來的。逢蒙兄弟,你缺錢嗎?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來給你拿。
逢蒙:哼,別跟來這一套,我不會聽錯的。(接著翻箱倒柜搜起來)
嫦娥奔月 篇12
師:上節課,我們對文章的內容作了一個了解,并訓練了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同時,我們對力大無比為民造福的后弈、*詐無恥的小人逢蒙,也有所了解。這節課,我們繼續讀4-8節,看看嫦娥,又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讀書。勾畫圈點。
生:嫦娥是一個美麗善良的人。我來讀一讀這一段……“接濟”一段
生:我也覺得是這樣的。我也想讀一讀。
師:看來,你們很善于從文中找到直接評價嫦娥的語言。
生:老師,我覺得他的還沒有說完整。我想補充他的發言。
師:非常好。老師要表揚你。我們今后就要這樣聽清要求。你說一說你的理解吧。
(學生一一解釋詞語。)
師:你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生:她是經常“接濟”。
師:你特別注意書中的詞。
生: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
師:面對這樣的小人,嫦娥怎么想的?
生讀文字:嫦娥心里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出示另一文字。“疾步”什么意思?
生:快步走上去。
師: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能讓逢蒙得到仙藥。
師:從這可以看出,嫦娥她是一個。她可不是我們平時心目中的弱女子啊。
師: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嫦娥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于是,她便機智地與逢蒙周旋。逢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藥,就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
師:嫦娥一口吞下了仙藥,為的是阻止逢蒙害更多的人。
師出示嫦娥飛天一段文字,教師范讀。
師:嫦娥越飛越高,她將要離開……(說話訓練)
生:離開她的父母。離開她的親人。離開她的鄰居。離開她的家鄉……
師:從這,你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嫦娥是知道吃了藥要離開的,她不顧一切的吃下了藥,是為了老百姓。
師:為了老百姓,嫦娥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
生:是。
師:她這不是簡單的一飛。她吞下了仙藥就永遠與自己的親人,與鄉親們別離了。飛了就再也回不了頭了啊!(音樂起,師范讀“嫦娥吃了仙藥……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
(生自由讀,師相機指導。)
師:誰想讀一讀呢?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
(指名讀)
師: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生:嫦娥飄飄悠悠地飛起來了,她飛出了窗子,漸漸越飛越高。離地面越來越遠,離月亮越來越近。
生:我覺得這是一個有點悲傷的場面。嫦娥不由自主地飛起來了,大家可以看看書上的圖,她還不時地回頭望望自己生活的村子,舍不得離開自己的親人和鄉親們。
師:很不錯,你不光發揮了自己的想象,還聯系了書上的插圖。這一飛就是永遠的離別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齊讀)
生:老師,我從后面一段也可以體會到那個離別的悲傷。我想來讀一讀“后羿外出回來了,……怎么也追不上。”
師:我聽他把“不顧一切”這個詞強調了。
生:老師,我也想學著他讀一讀。
師:還有這么多同學想讀啊。那全班一起來讀吧!
(生齊讀)
師:嫦娥已經飛到月亮上去了,鄉親們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鄉親們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他們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時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
生:大家擺了許多嫦娥喜歡吃的食品,從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課后反思:
在執教過程中,能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能根據五年級學生特點注意訓練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啟發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深入體會。注意學生讀書的過程,對他們的朗讀進行指導。給他們個性化朗讀的空間。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潛心讀書,安靜的勾畫,做批注。對“周旋”等進行的補白,發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使他們的閱讀更具有個性化。精心設計課堂的過渡語,用詩化的語言渲染、烘托。錘煉評價語。師生,生生互動,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課中,對于學生出現的各種情況,能比較有機的予以引導。例如,在要求同學們講出中秋佳節的來歷的時候,一位同學幾乎是把整個文章用講故事的形式講下來的,非常庸長。這個時候,原來設計要談一談我們中秋佳節,將要對嫦娥說一點什么,但是,這位同學的發言,反映了同學對于概括課文內容還不善于抓住重點,如果不理睬她,將會給其他同學一個錯覺,以為,也可以這樣來散漫的概括。于是,我臨時改變計劃,就此繼續訓練概括能力。通過三位同學的連續發言,終于得出了既準確,又簡潔的結論。于是,全體學生經歷了由不懂到懂,又不會到會的訓練過程,真正使課堂扣住了年段的訓練重點,扣住了語言訓練這樣一個重點。
但是,還有許多的遺憾。首先,在與同學交流對嫦娥的人物評價的時候,還沒有更加深入了挖掘她的“美麗”與“善良”之間的內在關系,及至她的勇敢,及至她的為民獻身,及至她永遠寂寞的居住于廣寒宮,這一切,都不僅是善良,還是美麗,人性的美麗。同時,在課堂中間,有些環節抓的松散了些,所以,最后未能完成與嫦娥對話的設計。
總而言之,每一節課,都不僅僅要注意對課本的挖掘,對教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對“人”——學生的了解和幫助。只有棵千堆雪情有了充分的了解和預設,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相得益彰。
嫦娥奔月 篇13
佚名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但是,有一個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后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里的嫦娥遙祭。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被叫作月精)后,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
嫦娥奔月 篇14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疊詞的特點,積累這兩類詞語。
3、學會5個生字,綠線中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掌握多音字“濟”,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課文的意境美,體會嫦娥的品質。
情感目標: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媒體設計: 課文錄音、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教時
第一教時
知識目標:
學習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能力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一、賞“月”吟詩,引入新課。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圖》。
在中秋的夜晚,看著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水面升起,作為一個受過中華傳統文化熏陶的中國人,心中此時會不由冒出許多的詩句來,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如……(讓生去補)
在四年級,我們還學過一首蘇軾在中秋之夜寫的詞……
引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是啊,在月圓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們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親人相聚在一起。這是一個多么溫馨而甜蜜的時刻啊。記得小時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懷里看月亮,看吳剛伐桂,看玉兔搗藥,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學生齊讀課題,解題:奔,奔向。
“奔”是個多音字。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任務:
(1)讀要過關(正確地讀,流利地讀)
(2)自學好生字新詞(會讀、會寫、理解),常規:比較組詞、課后描紅。
2、自學情況交流。
(1)認讀生字詞。
遠古昆侖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詐貪婪接濟寶劍時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灑滿銀輝焦急樹影婆娑企盼
(2)指名開火車朗讀課文,不足處及時指導練習。
(3)討論課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歸為一段。
討論交流后總結。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九個太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講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講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再讓學生試著用簡練的語言給三段分別列一個小標題,交流后板書: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詞語串講課文。
師:列小標題,我們是把課文讀短了,這是本領;讀完課文,頭腦中留下了印象,這時能用自己的語言將頭腦的印象生動地講出來,這也是本領。這節課先來個簡單的,請你用上黑板上的詞語將這個故事講出來。試試吧。
同桌共練→指名講述
三、布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弟弟妹妹聽;
2、采記“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有關中秋、月亮的傳說。
3、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教時
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能力目標:
精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情感目標:
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從圖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讀美麗的民間故事——(讀題)《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們頭腦里就會出現一幅畫。什么樣的畫?
2、(課件出示)看,引說:藍藍的——天,圓圓的——月,衣帶飄飄的——嫦娥。感覺怎樣?(美)
3、課文中有一段話具體描寫了嫦娥奔月的這幅畫面,能找到嗎?
4、讀一讀。讀文字有什么感覺?(同樣“美”,板書)(激發)向往美的同學一定爭著讀;心中擁有美的同學一定渴望讀)
5、老師也想讀:(老師讀,不同,我們來對照讀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別。)
飄飄悠悠——飄悠(更輕更柔、有一種飄蕩的美感)
碧藍碧藍——碧藍(喜愛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這段文字抽出來讀我們感覺很美,現在請同學們將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課文整體讀一讀,留意一下,當你再一次讀到這段文字時,你還認為嫦娥奔月僅是畫面的美嗎?
2、學生輕聲讀課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體說說嗎?先默讀,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語句用線畫下來。
學生讀畫后:同學們一定把自己的認識化為了智慧的波浪線了,我們來交流。
先從總體上把握。體會在兩點上:一是接濟貧苦的鄉親們。二是不讓壞人逢蒙害人,不顧一切吞下仙藥。
(1)什么是“接濟”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樣接濟貧苦的鄉親們的嗎?
例:村東的王二家沒米下炊了,孩子們圍鍋臺餓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卻一塊布來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這種給以物質上的具體援助,就叫——“接濟”,像這樣事例說也說不完,所以鄉親們都——十分喜歡她。
(2)第二件事情是關鍵,這件事是因一個人而生,那個人就是——逢蒙。那是一個*詐貪婪的小人。“*詐”(虛偽騙人)體現在哪兒?“貪婪”呢?(“把仙藥交出來!”)面對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讀。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這樣,我們來演一演,我來演那個*詐貪婪的逢蒙,誰來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藥交出來?
嫦娥:仙藥?什么仙藥?
逢蒙:別裝蒜了,你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藥交給了你,是你藏起來了,說,藏在那兒了?
嫦娥:你一定聽錯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藥賣了錢當我藏起來的。逢蒙兄弟,你缺錢嗎?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來給你拿。
逢蒙:哼,別跟來這一套,我不會聽錯的。(接著翻箱倒柜搜起來)
與扮演嫦娥者交流:你為什么要與逢蒙周旋呢?(照應課文中的“心想”)當周旋失敗后,你又為何一口吞下仙藥?(進一步強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誰來將第5自然段來讀一篇,再現那個驚心動魄的場面。
4、(接著學生),嫦娥吃了仙藥,突然身體就變輕了,飄飄悠悠飛了起來……(讀那段文字)
5、現在我們感覺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個理由,那是——因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內心你能體會到嗎?你愿意成為的嫦娥的知音嗎?請你用一個詞語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讓鄉親們少受到傷害,救了鄉親
(2)遺憾——不能再為鄉親們排憂解難了
(3)留戀、不舍——留戀人間的生活,這人間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無比的后羿。
7、如果當嫦娥身體輕起來,飛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個溫馨的家,飛離了自己曾經與鄉親生活過的村莊,越飛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強烈的情感應當是什么?這幅圖有個細節是不是改一改更適當呢?(出示修改后的圖)——我們是不是也把這段文字改一改。(淚眼朦朧,不時回轉頭來遙望大地。)
三、升華情感
1、嫦娥深愛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從課文里哪些細節得知的?讀7小節,我不想聽你說,我想聽你讀。(放音樂)
2、后羿對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鑒。“嫦娥!嫦娥!”這是課文中后羿唯一對嫦娥說的話,其實,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話要對嫦娥說啊。但萬語千言,一切均濃縮在這連聲的呼喚聲中,全體男生讀。
3、同學們,嫦娥奔月就意味她與丈夫……意味她美滿的家庭將……意味鄉親們再不能……現在再讀這段話(第六小節),你的心情怎樣?(交流后)讓我們帶著對嫦娥的敬意,帶著美好事物破裂帶給我們的無奈、傷痛再來讀這段話吧。
4、因為這樣的美好情感,也就產生一個美好的節日,那就是——讀最后一小節。
四、引疑探究
其實,《嫦娥奔月》有許多版本,李商隱曾經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學生講偷藥的故事。
討論:你喜歡哪個故事?為什么?(純潔的月亮,純潔的嫦娥——美)
師:我也喜歡,但課文的故事里,我也發現了問題(指導自相矛盾處),我曾經跟大家講過,編故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圓其說,怎樣才能把這個故事編得更完美呢,這個任務交給同學們課后完成。
嫦娥奔月 篇15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疊詞的特點,積累這兩類詞語。
3、學會5個生字,綠線中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掌握多音字“濟”,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課文的意境美,體會嫦娥的品質。
情感目標: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媒體設計: 課文錄音、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教時
第一教時
知識目標:
學習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能力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一、賞“月”吟詩,引入新課。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圖》。
在中秋的夜晚,看著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水面升起,作為一個受過中華傳統文化熏陶的中國人,心中此時會不由冒出許多的詩句來,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如……(讓生去補)
在四年級,我們還學過一首蘇軾在中秋之夜寫的詞……
引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是啊,在月圓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們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親人相聚在一起。這是一個多么溫馨而甜蜜的時刻啊。記得小時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懷里看月亮,看吳剛伐桂,看玉兔搗藥,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學生齊讀課題,解題:奔,奔向。
“奔”是個多音字。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任務:
(1)讀要過關(正確地讀,流利地讀)
(2)自學好生字新詞(會讀、會寫、理解),常規:比較組詞、課后描紅。
2、自學情況交流。
(1)認讀生字詞。
遠古昆侖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詐貪婪接濟寶劍時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灑滿銀輝焦急樹影婆娑企盼
(2)指名開火車朗讀課文,不足處及時指導練習。
(3)討論課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歸為一段。
討論交流后總結。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九個太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講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講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再讓學生試著用簡練的語言給三段分別列一個小標題,交流后板書: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詞語串講課文。
師:列小標題,我們是把課文讀短了,這是本領;讀完課文,頭腦中留下了印象,這時能用自己的語言將頭腦的印象生動地講出來,這也是本領。這節課先來個簡單的,請你用上黑板上的詞語將這個故事講出來。試試吧。
同桌共練→指名講述
三、布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弟弟妹妹聽;
2、采記“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有關中秋、月亮的傳說。
3、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教時
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能力目標:
精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情感目標:
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從圖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讀美麗的民間故事——(讀題)《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們頭腦里就會出現一幅畫。什么樣的畫?
2、(課件出示)看,引說:藍藍的——天,圓圓的——月,衣帶飄飄的——嫦娥。感覺怎樣?(美)
3、課文中有一段話具體描寫了嫦娥奔月的這幅畫面,能找到嗎?
4、讀一讀。讀文字有什么感覺?(同樣“美”,板書)(激發)向往美的同學一定爭著讀;心中擁有美的同學一定渴望讀)
5、老師也想讀:(老師讀,不同,我們來對照讀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別。)
飄飄悠悠——飄悠(更輕更柔、有一種飄蕩的美感)
碧藍碧藍——碧藍(喜愛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這段文字抽出來讀我們感覺很美,現在請同學們將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課文整體讀一讀,留意一下,當你再一次讀到這段文字時,你還認為嫦娥奔月僅是畫面的美嗎?
2、學生輕聲讀課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體說說嗎?先默讀,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語句用線畫下來。
學生讀畫后:同學們一定把自己的認識化為了智慧的波浪線了,我們來交流。
先從總體上把握。體會在兩點上:一是接濟貧苦的鄉親們。二是不讓壞人逢蒙害人,不顧一切吞下仙藥。
(1)什么是“接濟”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樣接濟貧苦的鄉親們的嗎?
例:村東的王二家沒米下炊了,孩子們圍鍋臺餓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卻一塊布來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這種給以物質上的具體援助,就叫——“接濟”,像這樣事例說也說不完,所以鄉親們都——十分喜歡她。
(2)第二件事情是關鍵,這件事是因一個人而生,那個人就是——逢蒙。那是一個奸詐貪婪的小人。“奸詐”(虛偽騙人)體現在哪兒?“貪婪”呢?(“把仙藥交出來!”)面對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讀。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這樣,我們來演一演,我來演那個奸詐貪婪的逢蒙,誰來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藥交出來?
嫦娥:仙藥?什么仙藥?
逢蒙:別裝蒜了,你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藥交給了你,是你藏起來了,說,藏在那兒了?
嫦娥:你一定聽錯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藥賣了錢當我藏起來的。逢蒙兄弟,你缺錢嗎?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來給你拿。
逢蒙:哼,別跟來這一套,我不會聽錯的。(接著翻箱倒柜搜起來)
與扮演嫦娥者交流:你為什么要與逢蒙周旋呢?(照應課文中的“心想”)當周旋失敗后,你又為何一口吞下仙藥?(進一步強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誰來將第5自然段來讀一篇,再現那個驚心動魄的場面。
4、(接著學生),嫦娥吃了仙藥,突然身體就變輕了,飄飄悠悠飛了起來……(讀那段文字)
5、現在我們感覺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個理由,那是——因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內心你能體會到嗎?你愿意成為的嫦娥的知音嗎?請你用一個詞語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讓鄉親們少受到傷害,救了鄉親
(2)遺憾——不能再為鄉親們排憂解難了
(3)留戀、不舍——留戀人間的生活,這人間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無比的后羿。
7、如果當嫦娥身體輕起來,飛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個溫馨的家,飛離了自己曾經與鄉親生活過的村莊,越飛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強烈的情感應當是什么?這幅圖有個細節是不是改一改更適當呢?(出示修改后的圖)——我們是不是也把這段文字改一改。(淚眼朦朧,不時回轉頭來遙望大地。)
三、升華情感
1、嫦娥深愛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從課文里哪些細節得知的?讀7小節,我不想聽你說,我想聽你讀。(放音樂)
2、后羿對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鑒。“嫦娥!嫦娥!”這是課文中后羿唯一對嫦娥說的話,其實,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話要對嫦娥說啊。但萬語千言,一切均濃縮在這連聲的呼喚聲中,全體男生讀。
3、同學們,嫦娥奔月就意味她與丈夫……意味她美滿的家庭將……意味鄉親們再不能……現在再讀這段話(第六小節),你的心情怎樣?(交流后)讓我們帶著對嫦娥的敬意,帶著美好事物破裂帶給我們的無奈、傷痛再來讀這段話吧。
4、因為這樣的美好情感,也就產生一個美好的節日,那就是——讀最后一小節。
四、引疑探究
其實,《嫦娥奔月》有許多版本,李商隱曾經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學生講偷藥的故事。
討論:你喜歡哪個故事?為什么?(純潔的月亮,純潔的嫦娥——美)
師:我也喜歡,但課文的故事里,我也發現了問題(指導自相矛盾處),我曾經跟大家講過,編故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圓其說,怎樣才能把這個故事編得更完美呢,這個任務交給同學們課后完成。
嫦娥奔月 篇16
[蘇教版國標本]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直曬得大地冒煙,老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個力大無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決心為老百姓解除這個苦難。后羿登上昆侖山頂,運足氣力,拉滿神弓,“嗖——嗖——嗖——”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他對天上最后一個太陽說:“從今以后,你每天必須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民造福!”
后羿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兒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為師,跟他學習武藝。有個叫逢蒙的,為人奸詐貪婪,也隨著眾人拜在后羿的門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據說,人吃了這種藥,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離開嫦娥,就讓她將仙藥藏在百寶匣里。
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藥弄到手。八月十五這天清晨,后羿要帶弟子出門去,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地闖進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嫦娥心里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于是,她便機智地與逢蒙周旋。逢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藥,就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過了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碧藍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
后羿外出回來,不見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沖出門外,只見皓月當空,圓圓的月亮上樹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樹下跳來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植樹旁深情地凝望著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連聲呼喚,不顧一切地朝著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鄉親們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