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教學案例(通用3篇)
女媧補天教學案例 篇1
《女媧補天》是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故事,講的是天突然塌了下來,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煉就五彩石,將天上的窟窿補好的故事。贊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一、揭示課題,介紹女媧。
1、板書課題,齊讀。
2、這是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
3、誰知道女媧是什么人?她創造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女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女媧能夠不顧生命危險補天也就順理成章。】
二、初讀課文,強化感知。
1、《女媧補天》這篇課文,到底是怎樣講述女媧補天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試著用幾句話來簡單說說。
【設計意圖:課文內容是讀出來的。讓學生自讀課文,既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能力,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又讓學生掌握了理解課文的方法,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
2、通過閱讀這個故事,女媧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
【設計意圖:通過讀課文,女媧的形象一定會留在學生的腦海里。雖然那是膚淺的,可那是學生自己讀出來的。讓他們說出來,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悅吧。】
三、細讀課文,把握形象。
1、女媧為什么補天呢?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2、是啊,真是太可怕了。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當時可怕的情景吧!天上有一個黑洞洞的噴火的大窟窿,地上到處都是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深溝里去,摔得粉身碎骨。人們拼命往山上跑,山上正燃燒著熊熊大火。人們又紛紛往山下跑,可是山腳又被洪水包圍了。山頂、山腰、山腳,到處是被洪水圍困的人們。他們無路可逃,凄慘地喊叫著。但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看,人們在掙扎,在慘叫。大火燒到身上火辣辣地疼,洪水淹到了脖子,透不過氣來。
【設計意圖:教師的描述,補充了教材的內容,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到人們在水深火熱中受煎熬的情景。學生的情緒也會受到感染,慢慢地進入到課文當中。】
3、這是非常可怕的災難,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
【設計意圖:面對這樣的災難,學生的心情非常的難過,感情也非常的豐富,這時候的讀是非常重要的。無須過多的指導,學生也會讀出感情來的。因為這是內心感情的發泄。】
4、如果你當時在場,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設計意圖:我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挖掘出學生對災難中的人們的同情和愛心。更重要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女媧為什么會冒著生命危險補天。】
5、當女媧看到這樣可怕的情景的時候,她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呢?她為什么會難過呢?
【設計意圖:學生知道女媧創造了人,人類都是女媧的孩子。讓學生理解女媧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6、 是啊,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當女媧看到自己的兒女在水火中受煎熬的時候,她的心里是多么的難受。那熊熊的大火好像在燒著她自己,那洶涌的大水讓她快要窒息。她非常的焦急,下定決心要救出自己的孩子。于是……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理解知道女媧為救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三件事:求雨滅火、造船救人、煉石補天。體會母愛的偉大。】
7、雨求到了,大火熄滅了;船造好了,人被救出了。可是天上還有一個黑黑的大窟窿,那個大窟窿還在噴出熊熊大火,還在繼續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她是怎樣補天的呢?讀一讀相關的內容,認真的體會一下女媧補天的艱辛。
學生談體會。
四、聚焦重點,深入理解。
1、在這部分內容中,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出女媧補天的艱辛呢?認真地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女媧補天辛苦的詞語。
學生板書自己畫出的詞語。齊讀。
【設計意圖:理解重點詞語,對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課文是非常重要的。】
2、這些詞語,都說明了女媧補天真不容易。為了拯救地上的人們,女媧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甚至不惜犧牲生命。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女媧為了尋找五彩石,都走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難,想出什么辦法解決的呢?
【設計意圖:這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化。教育學生讀書,不光要讀出課文中的內容,還要讀出課文中蘊含的內容。我設計這個問題,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開動腦筋去思考,去進行合理的想象,深入挖掘課文內容。學生對課文理解深了,女媧在學生心中的形象也就更偉大了,學生也就更能體會到女媧那種博大的母愛。】
3、費盡磨難,女媧總算找齊了五彩石。在煉石的過程中,女媧又面臨著什么危險呢?她又是怎么解決的呢?
【設計意圖:再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4、歷盡千辛萬苦,女媧終于補天成功。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大火沒有了,人們又可以安居樂業了。
五、拓展
1、學到這里,我們不能不為女媧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所感到。此時此刻,你想對女媧說點什么呢?
2、前幾天,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我們都紛紛獻出愛心,向地震災區捐款。現在,你還想為災區做點什么呢?
【設計意圖:聯系當前實際,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正體現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科教學之中的教育思想。】
反思:通過觀看全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王淞舟的課堂教學錄像,使我深刻體會到:語文要美讀吟誦;語文要回歸文化;語文要咬文嚼字;語文要回歸語言文字訓練;語文要回歸生活。在我的這堂課中,明確體現了語文教學要正本清源,要返璞歸真。摒棄一切浮華做秀,簡簡單單地教語文,只有對文本獨具匠心的解讀,對學生真切、真誠的愛,對教學生活的發現和感悟,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具活力和創造力,這是因為智慧得到了解放,只有師生的解放才能釋放美麗的精彩。所以,我始終圍繞著愛心這一主線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女媧身上看到愛的力量。愛使她不顧一切,愛讓她歷盡千辛萬苦也在所不辭。正是因為有了愛心,女媧才能補天成功。
女媧補天教學案例 篇2
【案例背景】
《女媧造人》是根據《風俗通》中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
通過本案例試圖探索以下幾個問題:
1、探索“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培養能力”課堂教學;
2、如何應用比較閱讀理解課文內容的教學方法;
3.探討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想象,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
【課堂實錄】
片段一: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女媧造人》
通常說天地開辟以后,還沒有人類女媧揉團黃土造成人這項工作太費力,女媧忙不過來,就把一根繩子放到泥漿中,拉出來,濺出的泥點子就成了人
女媧在神祠里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媧就安排男女婚配
1、請大家看材料,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內容然后默讀課文《女媧造人》,將
課文與短文材料比較閱讀、
(學生讀完材料與課文后)
師:你更喜歡哪一篇文章?
生:喜歡課文(學生情緒比較高)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寫的比材料要好些
師:好在哪?
生1:課文比材料寫的詳細,具體
師:還有補充嗎?
生2:還有課文比材料寫的內容要豐富的多了
……
師:看來,大多數同學更喜歡課文袁珂的《女媧造人》是根據《風俗通》中的兩則短文改編的主要是《風俗通》中的短文情節較簡單,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媧造人》在此基礎上,想象更豐富,情節更具體,使得故事血肉豐滿
2 、共同探究比較課文《女媧造人》與這兩則短文譯文相比豐富了那些內容?
生1:女媧為什么造人
生2:女媧是怎么造人的、
生3:人類誕生后的喜悅感、
生4:女媧的喜怒哀樂
生5:女媧是用什么造人的
小結;通過比較性閱讀,在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的同時,讓學生充分發揮了自主性學習,更好的理解課文,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而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
片段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女媧造人固然不可信,它是作者通過大腦想出來的,課文所豐富的內容,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是想像本文通過大膽奇特的想像,對人類的起源進行了解釋
讀材料展開想象;
《女媧補天》
傳說盤古開辟了天地后,女媧用泥造了人類后女媧繼了皇位,鎮守冀方的水神共工不滿,就興風作浪,女媧即令火神祝融迎戰經過殊死搏斗,共工大敗,惱羞成怒,一頭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把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時天塌了個大窟窿天地相通,脈氣失常,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涌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見她的兒女們即將失去生存條件,著急萬分,就決心煉石補天
女媧在天臺山上煉了五色巨石,又用整整4年的時間,煉了36501塊五色石,眾神仙和眾將官幫女媧補天,用了36500塊
且說天補好后,女媧擔心天塌下來女媧用龜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兩面的短些,故有“天傾西北”的說法
1、共工與火神祝融是怎樣打斗?
2、女媧是怎么樣煉石?
3、女媧是怎么樣補天的?
4、如果你就是女媧,你又會用什么方法補天?
(學生很活躍的討論著自己的觀點)
結論:
首先,本案例力圖體現“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培養能力”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學習活動貫穿課堂始終,無論是對文章信息的篩選,還是對語言的品味,都不是由教師直接“灌輸”,而是由學習主體的自主體驗而發現的教師的作用變為真正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學習活動的促成者,既不將知識和盤托出,也不是簡單地設置學習目標或用命令性的任務去驅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而是用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教師以教材調動學生,使學生樂學,并將一定的學習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創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處于興奮狀態
其次,本案例中通過兩篇文章的比較閱讀,讓學生掌握課文的內容理解了想象的創造意義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目的,重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把課堂還給學生,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對故事的內容的把握由學生用形象、創意的手法加以生動的展示,激發他們學習和探討的熱情在教師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引導、點撥、調控,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圍繞即定的目標展開,激發學習興趣,產生自行學習的內在動機借這篇課文以比較性閱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體會文學藝術的魅力。
女媧補天教學案例 篇3
《女媧補天》是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故事,講的是天突然塌了下來,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煉就五彩石,將天上的窟窿補好的故事。贊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一、旁征博引,激發興趣
師:(出示神話人物“盤古”圖)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他嗎?
生:(異口同聲)記得,是盤古
師:你能用一個詞來說說他嗎?
生1:頂天立地
生2:力大無窮
生3:勇猛
……
師:是呀,他是一個神話人物,有著非常神奇的本領,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來的。(板書:神奇 想象)今天我們要再次走進神話故事。(宣布上課)
(設計意圖:編者將這篇課文放在以 “神話、傳說故事” 為主題的單元中,由此可見,讓學生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是本文教學的目標之一。于是,在課前談話時,我出示了上學期學過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中的人物盤古,讓學生回憶人物的特點,簡短的談話,喚起了學生對神話特點的認識,很順利地進入了下一環節。)
師:(播放女媧造人的動畫片)看了動畫片,你想說什么?
生:這個人輕輕一捏,就捏出了一個泥人,一下子又變活了。
師:是啊,多么神奇呀
生:我知道這個造人的人叫女媧
師:(出示“女媧”) 誰來叫叫她
指名
師:女媧多神奇呀,輕輕一捏就造出了一個人,這是神話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有神奇的本領。女媧造人之后又發生了什么離奇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來學另一個神話故事
出示課題 齊讀
(設計意圖:從生動形象的動畫片《女媧造人》入手,學生能深刻感受到女媧這個人物的神奇,同時喚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師:老師先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出示課文有關詞語
師:先自己讀一讀
師:這里有幾個難讀的詞語,誰能讀準它 (冶煉 掙扎)
指名讀
齊讀詞語
師:看來你們預習得非常認真,那課文到底是怎么寫的呢,趕快打開書本去讀讀,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再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能不能用簡單的2、3句話來說一說呢?
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師:誰準備好了,能用自己的話來簡單地說說這個故事。
生: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后……(較羅嗦)
師:你講得非常清楚,誰能概括得更簡單?發生了什么事?女媧怎么做?
生:一天夜里,遠遠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塊。女媧冒著生命危險去找五彩石,把天補上了。
師:你真能干,誰也能學著他的樣來說說?
指名一人說
師:說得真好,我們也來學著他們的樣簡單地來說說這個故事。
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作業,在初讀課文前安排了檢查生字、詞語是對學生課前預習的一個檢查,以引起學生對預習作業的重視。所謂“書不讀熟不開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感悟課文的前提和基礎,更何況是三年級的學生,應帶著一定的要求去朗讀,而抓住重點概括課文大意也是三年級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語文能力。)
三、聚焦重點,誦讀品味
出示第1自然段
師:誰來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讀通順、讀流利,(指名)其他同學仔細聽,看誰的耳朵最靈。
指名讀 (正音:山岡)
師:光把課文讀流利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出自己的感受來,我們也來讀讀這1自然段,讀完之后,你能用個詞語來說說你的感受嗎?從哪兒感受到的?可以用筆劃一劃有關的詞語、句子。
自主感悟
生1:我讀出了可怕,從“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里的“大窟窿”感受到的。
師:(板書:可怕)誰也讀出了可怕,從哪兒讀出來的?
生2:我從“轟隆隆的巨大響聲”感受到聲音非常大,很可怕。
生3:我從“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知道這個窟窿很大,很黑,很可怕。
師:那你能讀讀嗎,讓我們來感受這份可怕。
指名讀
師:你還從哪里感受到可怕?
生4:我從“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里掙扎。”感受到可怕
師:你能選擇感受最深的一句話來說說嗎?
生4:這里用了兩個“許多人”,說明在山頂上圍困的人很多,在水里掙扎的人也很多。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2個詞語,你發現了什么?(“圍困”“掙扎”變紅)
生5:這兩個詞語都是同偏旁的字組成的。
師:你能結合偏旁來想象當時人們的情景嗎?
生6:“圍困”都是大口匡,當時的人們都被火圍著,逃不出去。
生7:可能兩個人抱在一起呼喊。
生8:有的人身上被燒著了,可也沒地方可以逃。
師:多么可怕呀,再說說水里的人們
生9:水里的人用手拼命地掙扎
生10:一邊掙扎一邊直喊救命。
師:你能通過朗讀來讓大家感受這場災難的可怕嗎?
指名讀——齊讀
師:再仔細讀,還從哪兒感受到災難的可怕?
生:女媧被巨大的響聲震醒了,聲音很大。
師:僅僅是聲音大嗎?再讀讀下句
生:威力也很大,把地都震裂了。
生:我從“一道道深溝”知道有很多很深的溝。
師:那你能想象當時的可怕情景嗎?
生:人們四處亂逃,一不小心就掉進了深溝。
生:人們養的動物也掉進了溝里。
師:那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人們的生活很慘
生:很悲慘
師:(板書:慘)
(音效:轟隆隆 播放受難的悲慘圖片)
師:火海里,大水中,女媧又聽到了什么?
生:女媧聽到了孩子們的哭泣聲
生:聽到人們在喊“救命”
生:這些人都是女媧造出來的,她是多么心疼啊!
師:是啊,再看看以前的生活是怎樣的,讀讀課文,來感受一下
生:我從“到處是歡歌笑語”知道人們以前的生活是很快樂、幸福的。
生:我從“不知過了多少年”知道這場災難是千百年一遇的。
師:女媧看到這一切會想些什么?
生:我一定要救人類
生:我一定要把天補上
師:(出示第2自然段)讀讀,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女媧求雨神熄滅天火,又造船救出水中的人們。
師:你知道女媧做了兩件事來救人們
生:我知道女媧做這兩件事是很艱難的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
生:我從“求雨神”知道的,她一定是跪著苦苦哀求
生:我還知道女媧想的很周全,先熄火再救人。
指名讀課文
師: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女媧?
生:我讀出了一個考慮事情很周全的女媧。
生: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女媧
師:誰來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師:是啊,心地善良的女媧一心要救人類,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又是怎樣把天補上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
(設計意圖:體會課文語言的規范感主要*讀,把握課文語言的邏輯感主要*讀,感受課文語言的得體感主要*讀,領悟課文語言的情味感主要*讀,除了讀得充分、還要引導學生讀得形象、讀得和諧、讀得感人,讀出課文的情趣,讀出課文的情感,讀出課文的神韻,還要讀出自己的感受。因此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同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讀、品、想象,把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使詞句的教學落到了實處。)
四、鞏固詞語,落實基礎
師:我們剛剛在學課文的時候,發現了2個同偏旁的詞語,(“圍困”“掙扎”)像這樣的詞語課文里還有很多,誰發現了?
生:窟窿 深溝 燃燒
師:除了課文里的,其他類似的詞語還有嗎?
生:蝴蝶
生:蜻蜓
生:打掃
……
師:打開《課堂作業》,我們一起來做做第二題,看拼音寫詞語,會寫的拼一拼寫一寫,不會寫的可以照著書本抄一抄。 (燃燒 掙扎 圍困)
(設計意圖:學文貴在運用,文中重點學到的兩個詞語“圍困”“掙扎”,是兩個同偏旁的字所組成的詞語,學生能結合偏旁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顯示了我們中國文字具有形象性的特點。由此入手,學生聯想到表示昆蟲的詞語都是蟲字旁;跟手的動作有關的詞語都是提手旁等等,對字型加深了印象,也就很快能記住作業本上要求掌握的這些詞語。檢查下來,全班50個學生都能不借助書本正確地拼寫這些詞語。)
【教后反思】
寧有真實的缺陷,不要虛假的完美是本色語文的追求。課堂上我也毫不掩飾著真實的缺陷:一、課堂上還可以繼續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時間和空間與文本對話;還應該將學生的感悟進一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對女媧形象的認識不會停留在淺表。二、在教學節奏里,如何做到張弛有度、審時度勢,做到因勢利導、實中求活、活中求實,使課堂教學更加充滿靈動與和諧,這是我應該繼續努力的方向。希望憑著自己的勤奮與努力,我的課堂教學會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