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女媧造人》是根據《風俗通》中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
通過本案例試圖探索以下幾個問題:
1、探索“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培養能力”課堂教學;
2、如何應用比較閱讀理解課文內容的教學方法;
3.探討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想象,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
【課堂實錄】
片段一: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女媧造人》
通常說天地開辟以后,還沒有人類女媧揉團黃土造成人這項工作太費力,女媧忙不過來,就把一根繩子放到泥漿中,拉出來,濺出的泥點子就成了人
女媧在神祠里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媧就安排男女婚配
1、請大家看材料,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內容然后默讀課文《女媧造人》,將
課文與短文材料比較閱讀、
(學生讀完材料與課文后)
師:你更喜歡哪一篇文章?
生:喜歡課文(學生情緒比較高)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寫的比材料要好些
師:好在哪?
生1:課文比材料寫的詳細,具體
師:還有補充嗎?
生2:還有課文比材料寫的內容要豐富的多了
……
師:看來,大多數同學更喜歡課文袁珂的《女媧造人》是根據《風俗通》中的兩則短文改編的主要是《風俗通》中的短文情節較簡單,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媧造人》在此基礎上,想象更豐富,情節更具體,使得故事血肉豐滿
2 、共同探究比較課文《女媧造人》與這兩則短文譯文相比豐富了那些內容?
生1:女媧為什么造人
生2:女媧是怎么造人的、
生3:人類誕生后的喜悅感、
生4:女媧的喜怒哀樂
生5:女媧是用什么造人的
小結;通過比較性閱讀,在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的同時,讓學生充分發揮了自主性學習,更好的理解課文,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而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
片段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女媧造人固然不可信,它是作者通過大腦想出來的,課文所豐富的內容,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是想像本文通過大膽奇特的想像,對人類的起源進行了解釋
讀材料展開想象;
《女媧補天》
傳說盤古開辟了天地后,女媧用泥造了人類后女媧繼了皇位,鎮守冀方的水神共工不滿,就興風作浪,女媧即令火神祝融迎戰經過殊死搏斗,共工大敗,惱羞成怒,一頭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把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時天塌了個大窟窿天地相通,脈氣失常,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涌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見她的兒女們即將失去生存條件,著急萬分,就決心煉石補天
女媧在天臺山上煉了五色巨石,又用整整4年的時間,煉了36501塊五色石,眾神仙和眾將官幫女媧補天,用了36500塊
且說天補好后,女媧擔心天塌下來女媧用龜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兩面的短些,故有“天傾西北”的說法
1、共工與火神祝融是怎樣打斗?
2、女媧是怎么樣煉石?
3、女媧是怎么樣補天的?
4、如果你就是女媧,你又會用什么方法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