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乘法》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以豎式計算為主,先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情況,然后是乘數末尾有0的特殊情況。在“想想做做”里還安排了口算,包括幾百乘幾十(如700×80)、比較容易的幾十乘幾百幾十或兩位數乘幾百(如30×310、23×300)等。
結合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編排的一道思考題讓學生結合計算過程進行逆向思考。在練習中編排的一道思考題讓學生在計算中作出判斷與調整,對學生有挑戰性。編寫的一篇“你知道嗎”介紹我國古代是怎樣計算乘法的。
1 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主動學習新的計算內容。
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復雜螺旋上升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這樣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一方面表現在掌握了算法,能正確地計算,另一方面還表現為能運用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數目更大、過程更復雜的計算問題。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數學認識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也是本單元計算教學的基本思路。
(1) 例題鼓勵學生自己算。學生已經能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三位數乘一位數相比,三位數乘兩位數需要多乘一步,并把兩次的部分積相加。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相比,三位數乘兩位數只是其中的一個乘數從兩位數變成三位數,豎式計算的方法完全可以從兩位數乘兩位數遷移過來。第1頁例題和“想想做做”的編寫有四個特點: 一是在寫出豎式以后,讓學生獨立計算,不作任何提示或指點;二是計算以后要組織交流。交流的內容是計算時的思考,通過交流總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三是在練習中帶出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讓舊知識在新的計算情境中得到應用;四是“想想做做”第6題里有四道題是三位數乘兩位數,還有兩道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把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練習,體會計算時的相同點,促進認知同化,完善認知結構。
(2) 整理學過的乘法口算,更好地把握計算要領!跋胂胱鲎觥钡5題是口算題,有幾十乘幾十和幾百乘幾、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與相應的兩位數乘幾十或幾百幾十乘一位數,這些口算是三年級陸續教學的。教材把這些口算匯集起來,并以題組的形式呈現,讓學生體會同組口算題在思考時的相同處、算法上的聯系點,從而在整體上掌握乘法口算。如,通過21×4、21×40、210×4這組題的計算和比較,體會后兩題都要先想21×4。又如,60×9、600×8、60×50這組題都先用6的乘法口訣算,再在得數后面添0。學生具有了這些體會,就為后面教學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作了準備。
2 逐步加深對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體驗,培養計算技能。
乘數末尾有0是乘法的特殊情況,既可以按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步驟計算,還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在得數的末尾添上適當個數的0。讓學生掌握后一種算法,有助于算得對、算得快,教材第4~6頁教學這個內容。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有三種情況: 第一個乘數(即乘號前的乘數)末尾有0、第二個乘數末尾有0、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其中前兩種情況已經在三年級教學過,第三種情況在本單元教學。
(1) 溫習舊知,初步體驗。第4頁例題在列出算式850×15以后問學生“用豎式怎樣算”,并要求學生先試一試,再和同學交流。學生間的算法是多樣的,通過交流,感受用后一種豎式計算比較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