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乘法》教材分析
(2) 創設情境,促進認知擴展。“試一試”850×20兩個乘數的末尾都有0,這種題的簡便豎式以前沒有教過,是這段內容的重點。由于首次教學,教材里寫出了豎式,讓學生思考“170的后面應該添上幾個0”。教學這道題要注意三點: 一是引導學生研究教材里已經寫出的豎式,兩個乘數的位置是怎樣安排的?“170”是哪里來的,為什么寫在這個位置?從中體會用簡便方法筆算的寫法和算法。二是讓學生在豎式上添0以后討論為什么添兩個0。在這里不是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演繹推理,學生還不具備這些數學知識。只是通過合情推理: 850的末尾有1個0,20的末尾有1個0,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2個0,“170”的后面也添2個0。三是組織學生完整地說一說用簡便方法筆算850×20的寫法、計算步驟和注意點。
教材考慮到學生初學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會有些困難,在“想想做做”里作了適當的安排。第1題在列出的豎式上計算,著重解決先算什么和得數末尾添幾個0的問題。第2題才讓學生寫豎式,著重解決寫法問題。這樣安排的意圖是合理配置教學資源,既突出重點,又分散難點。
(3) 不斷地體會,深入地理解。“想想做做”第3題通過同組三道題的計算和比較,體會在乘數末尾有0的時候都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在得數末尾添上適當個數的0,從而形成具有概括性的認識。第5題通過后四欄與第一欄的比較,體會積隨著乘數的變化而變化,滲透了函數思想以及對積的變化規律的直覺感受,進一步鞏固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第8題比較乘數中間的0與末尾的0,進一步明確計算時“0”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第10題從已經確定的積寫出合適的乘數,換一個角度體會積末尾的0。同一個積可以寫出不同的算式,如20×80=1600、200×8=1600、2×800=1600,這三道算式的兩個乘數末尾都一共有2個0,積的末尾也是2個0。還可以寫出320×5=1600、64×25=1600、32×50=1600,這些算式又告訴我們,積末尾0的個數不都是由乘數末尾有幾個0決定的。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對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有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
3 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選擇素材。
教材充分注意了四年級學生的“現實”與第一學段時有所不同,他們的興趣不再是游戲、童話和小動物,已經開始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數學教學應該適應學生的變化,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反映社會進步的信息,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1) 聯系現代化建設選取素材。第2頁第7題是計算京滬鐵路和京滬高速公路長度的問題,第7頁第4題是有關京拉公路干線和京塘公路干線長度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在地圖上簡要介紹這些交通干線的地理情況和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2) 聯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選取素材。第3頁第8題讓學生計算1999年我國14個城市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教學時要幫助學生理解家庭人均月(年)收入的意思,知道這些數據是什么時候用什么方法得到的。還可以補充一些我國家庭收入變化的資料,讓學生從中得到教育。第5頁第4題以保潔費為題材,反映了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教學素材的變化,開始時學生可能不太適應。要稍用一些時間幫助學生理解素材的背景與內容,引導他們逐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