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第七冊“認識垂直”
活動6、用角尺和鉛垂線檢查互相垂直的兩條線。讓學生感受互相垂直在實踐生活中的應用,在生活中應用數學和發現數學。
(二)討論中明理:
(1)教師進一步指出: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那么什么是互相垂直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兩條直線垂直是互相的,直線a是直線b的垂線,反過來直線b也是直線a的垂線。不能說直線a是垂線或直線b是垂線。
(2)反饋:判斷哪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課件)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判斷兩條直線是不是互相垂直,關鍵是看兩條直線是否相交成直角。
(3)指導看書: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垂線和垂足?
三、實踐操作:作垂線
學生通過對垂線的感知,建立了初步的抽象概念,還要學會作圖的操作技能。(先自學課本了解方法,再獨立嘗試,最后匯報總結)
1、學習畫垂線。
談話:我們認識了垂線,垂線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工人師傅用角尺在工件上畫垂線,誰說一說工人師傅是怎樣畫垂線的?
老師指出:畫垂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另一種是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下面我們學習用三角板畫垂線。
(1)過直線上一點畫這直線的垂線。
引導學生自學第43頁下面的圖示。自學后小組內交流。
(2)一名學生說畫法,另一名用三角板演示。
①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②移動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重合。③沿三角板另一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學生在書上過已知直線上的一點畫它的垂線。
(3)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①引導學生自學第43頁上面的圖示。自學后小組內交流。
小組學生代表在班內流。
②學生在書上過直線上的點畫直線的垂線。
③投影出示學生畫出的直線外一點的已知直線的垂線。
(4)共同歸納畫法。
2、理解“距離”概念。
(1)投影出示: a
從直線外a點向這條直線畫了幾條線段?在所畫的線段中哪條最短?
(2)請同學們量出第44頁中間圖形的每條線段的長度,并說出哪條線段最短?這條是什么線?
老師指出: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垂直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四、 解決問題
讓學生應用所學的內容,解決課前引入時的問題,用正確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邊的最短路線。
教學反思: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感悟學習知識。使學生在自己的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通過教學來看,效果比較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1、教學采用通過實踐“感悟”的教學,讓學生從實踐的過程中自覺領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采用學生生活中的事例,在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圖形。
從上面的圖形中可以看出互相垂直的直觀圖形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有了很清晰的印象,這是一種為學生提供的憑直覺感悟的過程。從實踐看來學生接受的效果很好。
2、學生實踐,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得出用一張紙先折一次,然后沿折痕對折,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復雜,找出了很多組互相垂直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