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與角》單元主題教學設計
第二部分,角的認識,共安排4個課時,教學設計思路如下:
(一)因疑施教,認識平角與周角。
旋轉是學生已經學習的動態圖形,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已有知識經驗,進行知識遷移。借助因特網上下載的flash課件設計 “森林公園”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智慧宮殿”的提示下轉動“活動角”:固定角的一邊,旋轉角的另一邊,觀察旋轉過程中形成中的各種角。玩中,學生便會產生疑問: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是什么角呢(大多數認為還是鈍角)?兩條邊重合了,又是什么角呢?為了加深學生對平角和周角的印象,再設計 “猜一猜”“比一比”的活動,讓學生在猜的過程中,展開辯論,理解平角和周角的特征;在比的過程中, “數學王國”幫助學生理解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聯系。之后,播放課件“擂臺城堡”,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角,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注重操作,學會量角與畫角。
在教學量角時,采用 “比一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比較角的大小需要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借助課件演示和小組合作量一量的方法讓學生認識量角器及量角的步驟,指導學生“先估后量”,幫助學生檢查判斷所量角的度數是否正確。為了體現數學的工具性,可安排學生量“一副三角尺”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僅熟練了量角的方法,還知道了一副三角尺每個角的度數,為學習“用三角尺畫角”作鋪墊。
在教學畫角時,可采用嘗試教學法,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嘗試用“一副三角尺”畫60。30。45。等特殊度數的角,再“摸著石頭過河”,探究如何用量角器畫一個80。的角。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困難多多,收獲也多多。教師再稍加點撥、提煉,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第三部分:整理與復習,共安排1課時。
通過這一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學來的知識是零散的,本課時旨在幫助學生強化重點,鞏固難點知識,對所學知識梳理、歸類,對線與角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框架。
教學評價
在教學評價上主要結合現實生活情境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數學思維水平,結合學生的具體操作活動過程考查學生對數學技能的掌握。從評價形式上,以課堂教學評價為主、作業評價和單元練習評價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