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線與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第二單元 線與角單元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活動,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滲透分類思想。2. 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3. 通過操作活動,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間的關系;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線段、射線與直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對于這些內容,教材在編寫上與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加強了操作活動。例如,對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教材突破原來僅依靠直接觀察得出概念的做法,將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線的認識上,通過學生在方格紙上平移鉛筆的過程,引出互相平行的概念。這樣安排不僅使運動的物體與靜止的圖形結合在一起,也為認識圖形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角的認識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接觸,本單元認識的角主要是平角與周角,為此,教材中呈現了兩根硬紙條釘在一起,固定其中的一根,旋轉另一根的活動。量角器量角與畫角的學習都是通過學生自己活動,概括出量角與畫角的方法。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進行操作活動的機會較多,在教學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認識較抽象的平面圖形線段、射線、直線與平行線、垂線都是比較抽象的平面圖形。因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積累一些經驗,也便于學生直觀地認識這些圖形。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學生的操作活動。如在平行線的認識上,教材安排了在方格紙上平移鉛筆的活動,通過對平移前后圖形的比較,引出了平行線;接著,在練習中,又安排了“折一折”等活動,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平行線的特征;“實踐活動”中說一說正方體和長方體紙盒中哪幾條棱互相平行,也需要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仔細觀察才能尋找到其中的答案。同樣,在垂線、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量角器量角與畫角中,教材也安排了很多動手操作的活動。對于這些活動,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參與的機會,為他們認識抽象圖形提供直觀支撐。2. 在實際情境中,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圖形,這些圖形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讓學生從身邊的、常見的、能感受的現象中發現熟悉的圖形,是學習理解圖形、應用圖形的有效途徑。如在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時,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動,從馬路上的斑馬線到筆直的鐵軌(教學中還可以補充類似的例子)都是學生認識圖形的載體,也是學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又如在認識平行線后,教材安排了“說一說”(教材第19頁)的活動,雖然這些圖學生已有所接觸,但在學習了平行線后,再來說一說,其感受就有所不同。再如學習了垂線的認識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測量門框的直角、瓦工用鉛垂線測量墻壁的垂直情況(教材第22頁)等內容,都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垂線的題材。這些內容既是數學知識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學生應用意識的平臺。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注意學習題材的廣泛性,注意從學生身邊的事例中發現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