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線與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3. 鼓勵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探索圖形的一些特征教材安排了大量操作的活動,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覺地進行思考,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操作的過程以及得到的一些結論。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圖形,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例如,教材第22頁安排的“我說你擺”的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設法驗證自己擺的小棒是否符合條件,并與同伴進行交流。課時安排建議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8課時。評價建議本單元知識技能評價的主要內容有:區別線段、射線與直線;辨析圖形中線段的平行與垂直關系,會畫平行線與垂線;知道平角與周角,會辨析銳角、直角、鈍角、平角與周角;會用量角器測量指定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對于上述知識技能的評價,主要應以具體圖形為背景,評價中不要單純地考查概念記憶的內容。當然,除了關注學生掌握這些知識的情況外,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對此,在做好平時的觀察記錄的同時,也應引導學生在平時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與同學進行交流,以便為全面評價學生創造條件。對于本單元的數學應用能力的評價,重點可以放在具體圖形的設計與發現上,如安排一幅生活的情境圖,找一找圖中互相平行與垂直的線段,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問題。線的認識教學目標1. 借助實際情境,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 2. 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3. 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線段、射線與直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線段、射線與直線,然后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接著,可以組織學生對線段、射線與直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直線無限長,沒有端點;射線無限長,有一個端點;線段有限長,有兩個端點;射線與線段都是直線的一部分。也可以把三個圖形的區別聯系用如下的表格形式直觀表示: 讀射線時要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而直線、線段都有兩種讀法。 線段、射線與直線,四年級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教材通過觀察實物、認一認、特征描述與討論、數學符號表示等一系列的活動,希望能夠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平移與平行教學目標1. 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 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教學中應安排一些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的前后鉛筆的位置關系。 相交與垂直教學目標1. 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垂直。 2. 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3. 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在理解幾何知識和發展空間觀念時,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動,借助學生熟悉的“剪刀”和“紅十字”引出兩條直線相交的兩種不同情況。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先說說他們觀察到的生活中兩條直線的相交情況,讓學生用小棒或鉛筆擺一擺,再畫出相交的圖形,進而引出相交的概念。接著,可以觀察、討論這些相交的圖形線與線之間形成什么角,從而引出其中的一個特殊角———直角,進而引出“垂直”的概念。當然,學生在確認兩條線之間的直角關系時,要讓學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