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線與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旋轉與角教學目標1. 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周角。 2. 能辨認平角與周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學生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與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此基礎上,教材從旋轉入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從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開展活動時,可以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簡單的學具,并讓他們擺出經過旋轉后的各種角,說說他們已經認識的角的名稱,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角的度量教學目標1. 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認識量角器。 2. 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節課沒有直接引入量角器,而是設計了一個活動,使學生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為了分別度量出∠ a,∠b的大小,可以用∠1去量,但結果都是∠1的3倍多一點。因此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引入更小的度量單位。為了大家交流,規定了1°角,并使用量角器來量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a,∠b的大小更接近一些。 你知道嗎 在生活中,除了鐘表外,還有很多不同用途的計量表,它們的指針的旋轉也會構成不同的角度。在組織學生觀察時,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旋轉的中心,并說說指針在不同位置與在零點時所形成的不同角的名稱。如“車速表”指針指向60時,這時指針與零點位置時的指針構成了什么角?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利用水、沙子或其他材料做一個“土鐘”。教師在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組織一個“土鐘”展覽,可能會很精彩。 畫角教學目標1. 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 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有了量角的基礎,學生在畫角時的困難相對來說減少了。因此,教學時,可以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總結畫角的基本方法。 當然,有些學生在使用量角器時,會出現內外圈不分的現象,對此,教師在指導時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確定度數。也可以在畫完以后,讓學生估一估自己所畫的角是否正確。如果內外圈不分,很可能將鈍(或銳)角畫成了銳(或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