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精選4篇)
第八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篇1
教學內容:p63~64例題和試一試、p65“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學習有畫圖和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畫圖和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提高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教具學具準備: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天,小明媽媽下班回家,正要開門時卻發現鑰匙掉了,你幫助小明媽媽想想辦法,如何把打開?
(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哪些方法可取,比較好?
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就要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今天這節課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出示場景
(1)說一說圖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據提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出示問題:
(1)小華買5本需要多少元?
(2)小軍用42元可以買多少本?
3、解決第一個問題,需要場景中的哪些信息?將這些有用的信息如何有條理地整理?
學生嘗試整理
學生小組交流
學生再次整理
匯報(出示學生整理的材料)
a 小明 □□□
18元
小華 □□□□□
?元
b 小明 18元
小華 ?元
c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互相說一說,再解答。
18÷3×5
= 6×5
= 30(元)
答:……
(6)小明與小華買的是同一種筆記本,把結果放入圖(表)中,看一看算出的單價是否相同?是多少元?
(讓學生體會到檢驗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培養檢驗習慣)
4、小結:在解答有些問題時,如果提供的信息比較多,我們可以篩選出有用的信息,用圖或表來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這樣能幫助我們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有效地解答問題。
5、解答問題二
你準備畫圖法還是列表法分析數量關系?
學生整理需要的條件
學生獨立解答,再匯報,討論分析解答過程。
6、綜合以上兩個要解答的問題,還可以這樣整理:
3 本 18 本
5 本 ( )本
( )本 42 本
把計算結果填入括號內。
你有什么發現?(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
師:要求買5本筆記本的錢或42元買多少本都要用到第一組數量關系,算出一本筆記本 需要多少元。
三、試一試p64
1、把提供的信息整理成表
表1:還需整理的是哪種樹?為什么?
表2:需要整理的是哪兩種樹?為什么?
2、根據整理的表格,說出解題的思路。
3、學生獨立解答問題。
4、初步談談體會
你會獨立解答問題嗎?
列表整理有什么優點?
(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價值)
四、解決問題(p65(1)(2)(3))
1、提示學生看清168毫米的這一摞有幾本,哪一摞是420毫米?哪一摞是18本?然后獨立整理,再交流,最后分別求出題中的兩個問題。
2、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我帶的錢正好可以買6個足球和8個排球”的含義。
3、指導學生看懂圖中哪個是光盤、軟盤、鼠標,再根據問題整理出相應的表,說出解題思路,再解答。
第八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篇2
【教學目標】⒈ 使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感受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會用畫示意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會通過畫示意圖或列表的過程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⒉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好數學自信心.。 【教學內容】教材第65~69頁:學習用畫圖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畫圖和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課時劃分】共計4課時 學習用畫圖和列表方法整理信息 1課時學習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直接尋找問題答案 1課時單元測試練習 2課時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策略(1)【教學內容】教材第65~67頁。【教學要求】⒈ 讓學生體會畫圖和列表的價值,并初步學會運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重點難點】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復習⒈ 解決下列應用題(1) 一本書6元,買3本用了多少元?(2) 一本書元,18元可以買幾本?⒉學生列式解答,老師板書.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要求買3本書用多少錢,要知道有什么條件?數量關系是怎樣的?第(2)題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二、教學新課⒈教學例題第1個問:(1) 出示例圖. 指名學生說圖意 提問:圖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小華用去多少元”圖中的哪些信息是有用的?(2) 小組討論:如何將有用的信息進行整理?(3) 全班交流,老師板書并進一步講解.a) 小明: b) 小華: 講解:每一小格表示的是什么?說明什么?請同學看圖口述題意.提出:這樣的圖,也可以用線段的形式表示:小明:小華列表整理.小明3本18元 小華5本?元 (4) 請同學們列式解答,并說說解題思路提:要求小華用去多少本,是先求什么?這也就說明小華和小明買同一種筆記本.提問:那么我拉求出小華用去多少錢后,如何檢查我們算的是否正確.我們可以根椐結果看看它們的單價是不是相同的.學生檢驗.說明:此問題才算解決完。2. 教學例題第2個問:(1)出示第2個問題“小軍買了多少本?”提: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進行整理?(2)同學們整理所需的條件,并說說你打算怎樣解答。(3)學生解答(4)將兩次求出的結果填寫在書第65頁上,引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指出:用列表的形式整理條件從中可以發現買的本數越多,用的錢也越多,買的本數越少,用的錢越少,但每本書的單價不變。解題中,抓住這個不變的量,我們可以求出小軍、小華各用多少錢。3、小結這節課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先整理出相應的條件,尤其是列表法,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 三、組織練習完成想想做做四、布置作業
第八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篇3
【教學目標】
⒈ 使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感受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會用畫示意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會通過畫示意圖或列表的過程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⒉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好數學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材第65~69頁:
學習用畫圖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畫圖和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課時劃分】
共計3課時
學習用畫圖和列表方法整理信息 1課時
學習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直接尋找問題答案 1課時
機動 1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策略(1)
【教學內容】教材第65~67頁。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感受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會用畫示意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會通過畫示意圖或列表的過程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學重點】
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策略
誰來說說策略是什么意思?(好的辦法,技巧……)
今天我們來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創設情境,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一)解決問題1
1、出示生活場景圖,小明、小華、小軍星期天去超市買筆記本,看圖后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可以提些什么數學問題?
這些信息和問題,你能否用一個方法把它們又簡便又清楚地整理一下?
大家試一試。交流。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1)列表的方法:
(2)畫 的方法整理:
3本 18元
5本 ?元
(3)畫線段圖(圖略)
比較三種方法的共同點:使我們對信息能有一個更清楚地了解。
2、解決問題1:小華用去多少元?
讓學生先獨立解答,再交流。
(1)根據表格來交流:可隨學生的回答,在表格的上面分別增加列名:數量、總價、單價
看第一行,知道了總價和數量,可以先求出單價;看第2行,可利用算出的單價和數量,算出總價
(2)根據線段圖,你能否想出別的解法?
比如:18+6×2=30(元)
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檢驗,提高我們解題的水平和正確率。
(二)解決問題2
1、提問:要求小軍買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嗎?
學生在書上把表格整理好,然后根據自己列表整理的情況進行解答。
交流:
18÷3=6(元) 42÷6=7(本) 或 30÷5=6(元) 42÷6=7(本)
2、比較: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校對以后,讓學生觀察,然后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三、解決問題
1.“想想做做”第1題(字典圖)。讓學生相互說一說題目中的信息和問題,然后列表整理,再解答并交流,最后說說解題思路。
借助“15×28”讓學生說說簡便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題(購球情境)。
問:讀一讀老師說的話,如何理解它?
完成書上的表格。并逐一解決。
交流:指名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有什么好處呢?
五、布置作業:
第67頁第3、4題。
要求學生列表或畫線段圖后再解答
第八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篇4
第八 單元分析
一
單元教材分析
蘇教版數學教材從四年級(上冊)起,每冊都編寫一個“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單元。“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的課程目標之一,教材編寫“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的單元,就是為了貫徹落實課程目標。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長期數學教學中不斷地培養的,是通過各個領域內容的教學逐漸形成的,單獨編寫“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個單元,能加強策略的形成和對策略的體驗。
在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局限于獲得具體問題的結論和答案,它的意義更在于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體會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還體會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數學教學在這種鼓勵個性發展的理念下進行,學生的創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養。
本單元以有條理地整理信息,發現數量之間的聯系作為策略教學的切入口。發現和利用數量關系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通過整理信息明確和把握數量關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學會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體會它的作用與意義,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編寫思想。
二
單元目標要求
教學用列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三
單元設計意圖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是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后一部分是解決三步計算的問題。
1 讓學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學習整理信息的方法,體會對解決問題的作用。
本單元選擇表格作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兩個原因: 一是學生對表格比較熟悉,他們從一年級學習數學起就經常接觸表格,進行過許多填表活動。因此,選擇填表整理比較貼近學生實際,宜于學習。二是表格條理清楚,數學化程度比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經過篩選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數據,實際問題里的許多情節性內容都被過濾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幫助學生把握住實際問題里的數學內容。
教材充分注意到學生初步學習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編寫上盡量循序漸進,逐漸提高。
(1) 把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全部填進表里。
(2) 根據要解決的問題,選擇相關的條件填入表格。
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特點。
第一, 選擇相關的條件填入表格。
第二,利用表格、緊扣問題,設計解題步驟。
2 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養成整理信息的習慣。
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樣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種。教材選擇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適宜學生運用。學生對填表的態度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積極的態度表現為對填表有熱情,體驗到填表整理對形成解題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覺進行整理的習慣。消極的態度則把填表看做負擔,理解為教材和老師的規定,是被迫進行的。教材力求讓學生體會到整理信息的意義,并轉化成內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1) 從有形地整理到無形地整理。
(2) 解決新穎的問題。
問題的新穎性與策略的形成正相關。策略往往在解決新穎的問題時體現其價值,并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得到鍛煉和發展。如果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總是局限在已經教過的、已經認識的那些問題上,那么只是進行技能操練,沒有培養策略。為此,教材在教學歸一問題的基礎上帶出歸總問題,在教學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問題時安排少量稍難些的三步計算問題。這些歸總問題、稍難些的三步計算問題都不編排例題,在“想想做做”里讓學生應用策略獨立解答。
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新課程對數學教學提出的新課題,讓學生主動解決一些新穎的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一項突破。為此,教學中應做到兩點。
第一,改變例題的教學觀念。
第二,教學新穎的問題,既要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又要給予必要的指導。第一次出現歸總問題和稍難些的三步計算問題,教材都為學生設計了可以填寫的表格。一方面引導學生應用已經學到的思想方法,繼續培養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適當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難度,學生有現成的表格可填。教學要注意適度地“放”和適當地“扶”。 新課標第一網
最后還要指出一點,列表整理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策略,解決每一個問題都從整理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入手。本單元教學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說所有的問題學生都能解答了。應以解答歸一問題、歸總問題、較容易的三步計算問題為主,一些稍難的實際問題以后會安排教學。
四
單元目標達成分析
課題:教科書p65-67 解決問題的策略 第 1課時
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目標: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數據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情分析: 重點與難點:重點:體會策略的價值,主動運用策略解決問題難點: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準備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揭示課題 二、教學例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問:什么叫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見到用過?能舉例說明嗎? 出示情境圖圖中直接告訴我們哪些數學信息?在已知條件比較多、關系比較復雜的情況下,為了能夠清楚的看出已知條件和已知條件之間以及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采用列表整理條件和問題的策略。(板書:列表整理條件和問題)能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這些條件和問題嗎?在列表時,為什么先要把小明的情況填進去?每人購買的本數和所用的錢數填在同一行,有什么好處?填表和摘錄條件比較,哪個方便些?列表之后,干什么呢?就是分析數量關系(板書:分析數量關系)要求小華用去多少元,可以怎樣想?會列式嗎? 根據已有經驗交流,互相補充互相說日常所見 集體交流 圖中有三個小朋友,小華,小明和小軍。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用去18元,小華買了相同的筆記本5本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結合學生列表整理的情況,展示列表過程獨立活動 小組交流 三、組織練習四、課堂作業總結策略 1、 從買3本用18元想到先求一本用多少元,是從條件還是問題想起的?(板書:從條件想起 2、要求買5本用多少元想到先要求一本的價錢,這是從哪里想起的?(板書:從問題想起)提問算式每一步的意義小軍用42元買筆記本,他買了多少本?請每個人獨立列表整理怎樣分析數量關系?指名板演算式 共同檢查在分析數量關系時,你運用了什么策略?列表整理數據你能將這兩個表格合并起來嗎?出示表格(略)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 )元
小軍
( )本
42元
出示 3本 18元 5本 ( )元 ( )本 42元 能夠將表格中的內容填在括號里嗎?表中的箭頭什么意思?觀察這個圖,你發現了什么?獨立填寫括號互相交流箭頭表示本數和用的錢數是對應的(本數越多,用的錢越多,但不管怎么變,每本的價錢不變……) “想想做做”第1、2題 “想想做做”第3、4題 五、全課總結 (先要根據小明的算出一本的錢)方便分析 比較 填表更清晰看條件 問題…… 自主探索 獨立列式解答交流討論 1、 根據買3本用18元,想一本用多少元(從條件想起) 2、 要求買5本用多少元,先要求一本的價錢(從問題想起)互相交流選擇信息 獨立填表匯報交流 同桌互相交流 列式解答各自檢查訂正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課題:教科書p68-69 第 2課時
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目標:1、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復雜的信息,并運用從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2、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情分析: 重點與難點:用從問題想起策略分析數量關系課前準備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揭示課題二、教學例題一臺織布機3小時織布84米,如果織8小時可以織布多少米? 要求:先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再解答。 指名說解題思路,并說說用列表的好處獨立列表解答,交流思路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列表和畫圖的方法整理信息,運用這種策略,我們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出示例題中的已知條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樹、8行蘋果樹和4行梨樹。桃樹每行7棵,蘋果樹每行6棵,梨樹每行5棵看了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問題: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決這個問題,有必要把所有的信息都整理進去嗎?一臺3小時84米一臺8小時?米認真讀題 仔細分析信息比較多展示學生所列表格不需要都整理,只要用到“與桃樹、梨樹有關的信息”獨立列表整理信息
桃 樹
3 行
每行7棵
梨 樹4 行
每行5棵三、組織練習 四、課堂總結五、布置作業你能根據問題列表整理信息?(巡視 個別輔導)分析數量關系,你打算從哪里想起?怎樣想?小組討論 交流 可能有兩種思路(分別從問題、條件想起)請列式解答巡視 適當進行指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獨立列式解答 交流 說意思3×7=21(棵) 4×5=20(棵)21+20=41(棵) 試一試出示問題:蘋果樹比桃樹多多少棵?要求:列表整理,分析數量關系,解答展示學生表格和答案
桃 樹
3 行每行7棵
蘋 果 樹
8 行每行6棵你能根據題目呈現的信息,自己提問題,再設計表格填表并解答嗎?選擇典型題展示共同交流(讓其他學生猜一猜被展示者的分析思路) 比較小結1、用列表的方法,來算算,用這些柵欄還可以圍成長是幾米的長方形? 長(米)8765寬(米)1234面積(平方米)8141820想一想,如何圍面積最大?獨立列表整理,互相交流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獨立列式解答檢查訂正3×7=21(棵) 8×6=48(棵)48-21=27(棵)獨立提問題,設計表格,填表列式解答 互相交流引導觀察:剛才我們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可以圍出很多種情況。指出:在確定長方形周長后,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2、“想想做做”第1、3題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