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數》教案(精選14篇)
《近似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96-97頁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近似數的含義,并會根據“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個數的尾數求近似數,會用“萬”或“億”作單位求一個大數的近似數。2、在認識和理解近似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3、通過選擇社會、自然和科學知識中的相關數據信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教學難點:根據“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個數的尾數求近似數,會用“萬”或“億”作單位求一個大數的近似數。教學過程:一、認識近似數1、談話:知道我們班共有多少人?你估計一我們教室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板書。2、指出: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不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和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叫近似數。(板書:精確數 近似數)3、讀一讀:你能找出下面兩句話中的近似數嗎?4、想一想:在這些為什么要用近似數來表示?(不能用精確數表示或沒有必要用精確數來表示)二、探索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1、教學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1)談話: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近似數,那如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呢?(2)出示:2004年某市年末全市人口情況統計表,說說從表中你知道些什么?(3)估計:男性和女性人數各接近多少萬?嘗試把它寫出來。(4)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男性接近48萬,因為千位上是4,不滿一半。女性接近49萬,因為千位上超過一半)(5)閱讀:組織學生閱讀“四舍五入”法的相關資料。(6)交流:什么是尾數?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如果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是對哪一位進行四舍五入呢?省略億后面的尾數呢?十萬位呢? 2、教學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1)談話:其實近似數了寫成“1”單位的數,也可以寫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2)嘗試:請能用“萬”作單位寫出男女性人數的近似數嗎?你更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表示近似數。(3)完成試一試:只出示兩個數和要求。(4)比較:我們用兩種不同方式來表示一個數的近似數,它們有什么相同地方與不同地方?(相同: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近似數。不同:前者省略的尾數用0來占位,而后者省略的尾數用“萬”或“億”來作單位)三、鞏固練習1、先讀出下面橫線上的數,再說出哪些是近似數實驗小學共有學生1439人。到2004年末,全國共有醫院、衛生院約62000個。滬寧高速公路全長約274千米,投資近62億元。學生在說哪個是近似數的時候,要讓學生說清楚自己為什么會那樣判斷。2、省略下面各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再寫出近似數。705 385 1994 3208 97753、用“萬”作單位寫出下面各數的近似數73986 539180 6995400 100020004、用“億”作單位寫出下面各數的近似數8340000000 20680000000 9800000005、□中可以填哪些數字?9□875≈10萬 39□0000000≈39億注意后面一個問題,可能會有學生說“0~4”要引導學生發現:0是不合適的。四、全課總結今天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反思】:這節課是是學生在認識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及含有億級和萬級數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例1認識生活中近似數,通過例2和試一試讓學生探索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想想做做為學生提供了社會、自然等數據信息,通過練習鞏固求近似的方法。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1、聯系生活,理解近似數的含義首先我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一些數,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精確數和近似數。然后讓學生讀一讀例題中的一些數據,體會到社會生活、自然和科學知識中有時也用近似數來表示。最后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這些數要用近似數來表示,感受到學習近似數的必要性,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2、把握資源,探索求近似數的方法當出示2000年末全市人口統計圖,讓學生寫一寫男性和女性人數各接近多少萬?學生出現了三種情況:一是寫成480000和490000;二是寫成48萬和49萬;三是都寫成5000000。(對于前面的兩種情況我有是估計到的,后面一種情況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我覺得是學生探索近似數的一個很好的素材,由是我改變了我原先的教學預設,進行如下環節的教學:師:如果把男女性的人數的近似數寫成48萬和49萬,你們同意嗎?(同意)請同學們在自備本上寫一寫。(板書484204≈48萬 486685≈49萬)師:與前面的寫法相比較,這樣寫你有什么體會?(簡單)兩種寫法有什么不同?生:計算單位不同,一個是以“1”作單位,一個是以“萬”作單位。師:你也能用“萬”或“億”作單位寫出下面兩個數的近似數嗎?(學生練習)師:那如果求男女性人數的近似數寫成這樣的形式(指著第三種寫法)你們同意嗎?(不同意)這樣吧,我們聽聽作者的想法。生:我是把萬位進行四舍五入后就是500000。師:剛才我們發現,無論是以“1”作單位,還是以“萬”或“億”作單位。無論是省略萬后面的尾數,還是省略十萬位后面的尾數,都是對后面一位進行四舍五入。這樣的素材來自于學生,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是感興趣的。通過這三種寫法的交流,逐步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并讓學生體會由于精確程度不同,同一個數的近似數可以是不同的數。但是今天這堂課我還是沒有來的及,想想做做只完成了第1和第2題。其它的只能留到課后。
《近似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根據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3+0.74、1.25×8、0.25×0.4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投影出示)
2.095、4.307、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入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列式,板書:0.049×45。
4、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位數這么多。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學生獨立探究,指名說說取近似值的過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根據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強調橫式中應當用約等號,而不能用等號。
6、專項練習(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積保留一位小數是,保留兩位小數是。
7、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三、運用
一千克白菜的價錢是6.78元,媽媽買了0.8千克,應付多少題?(雖然此題沒要求保留兩位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比分更小的錢幣,所以應保留兩位小數。)
課后小結
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課后習題
1、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積保留一位小數是( )積保留兩位小數是( )
2、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數是3.58,準確值(三位數)可能是下面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3、兩個因數的積保留整數的近似數是14,精確值可能是哪些數?個位上的數是4,十分位的數是4、3、2、1、0;個位上的數是3,十分位上的數是5、6、7、8、9。
板書
積的近似數
2.45×2.5≈6.13(元)
豎式
答:
《近似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小數乘法的積的近似數的方法。
2.使學生經歷求小數乘法的積的近似數的過程。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實踐能力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掌握求小數乘法的積的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要求與實際需要取積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436保留整數、一位小數、兩位小數分別是多少?
15.7394精確到個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別是多少?
一般用什么方法取近似數?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求出這些近似數?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單位的嗅覺最靈敏嗎?
生:狗,人們用狗來做偵探,看家。
三、進入新課
師出示教材11頁情境圖
師: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描述畫面內容。
師:是呀,狗狗使用它靈敏的嗅覺發現壞人的。
投影出示例6
生:讀題,理解題意。題中得知生活中和多地方不需要準確值,要近似數。
1.嘗試題
師:怎樣計算狗的嗅覺約有多少億個嗅覺細胞呢?(求0.049的45倍是多少。)
2.自學課本
有困難的同學借助課本來學習
3.嘗試練習
生: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板演。
0.049×45≈2.2(億個)
4.學生討論
師:充分展示學生出現的情況,組織學生討論,探究。
強調:橫式后面寫的是近似數所以要用約等號而不用等號。
明確: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位,根據什么保留?(看百分位,滿5舍去后向前一位進一;小于5就直接舍去)保留兩位小數呢?
生:看千分位是幾,千分位上是5舍去后向前一位進一。
討論:怎樣求積的近似數?
5.教師講解
小結:先求積,看保留小數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橫式得數要用約等號。
四、鞏固練習
1.11頁做一做第1題.
求近似數要注意什么?(計算準確,看清題目要求幾位小數,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2.11頁做一做第2題.
明確為什么保留兩位小數?(生活中沒有比分更小的錢幣)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三1~3題。
六、小結:談談收獲。
練習題
1.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一種大米的價格是每千克3.85元,買2.5千克應付多少錢?
練習三
1.按要求保留小數數位
(1)保留一位小數
1.2×1.40.37×8.43.14×3.9
(2)保留兩位小數
0.86×1.22.34×0.151.05×0.26
2.一幢大樓有21層,每層高2.84米。這幢大樓約高多少米?(得數保留整數)
3.世界上的一臺電子計算機很大,它的質量相當于6頭5.85噸重的大象。這臺計算機有多重?(得數保留整數)
《近似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會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
能力目標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口算。 0.8×2= 6×0.9= 5×0.5 = 40×0.2= 7×0.8= 25×4 = 300×0.4= 1.5×0.8=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投影出示)
保留一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保留三位小數
4.51692
328.9604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人法”將這些小數保留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合作探究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書:0.049×45
4、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位數這么多!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2)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根據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
6、專項練習:
得數保留一位小數0.8×0.9 ≈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1.7×0.45≈
三、拓展應用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題
2、小剛的體重是21.5千克,
他爸爸的體重是他的3.3倍。
小剛的爸爸的體重大約是多少千克?
(得數精確到十分位)
3、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數是3.58,準確數可能是下面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總結
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作業布置
P.13頁2題
《近似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小數乘法計算
2根據題目要求,會應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數
3體會“四舍五入”法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知識重點
應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要根據哪個數位來進行四舍五入
教學用具
電子幻燈PPT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和手段
引入
幻燈片出示幾個語句,你知道哪些句子表述的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你是根據句子中的哪些字、詞來判斷的呢?
(1)我們班有52人
(2)仙岳小學現有學生數約600人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體重大約60千克
通過一些語句,讓學生回顧準確數和近似數以及判斷方法
概念分析
我們生活中有時候需要很精準的數字,比如:
但有些時候又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準的數字,只需要知道它們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們一般用什么方法來取近似數呢?
讓學生體會生活中有時候只需要近似數,回顧四舍五入
例題講解
一、小數四舍五入的練習
保留一位小數
0.5964≈1.025≈1.9937≈
保留兩位小數
12.038≈12.3045≈
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數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還是等于大于5。
二、P10例6
現在公安警察在捉拿壞人的時候經常要攜帶一種嗅覺非常靈敏的動物,你們知道是什么動物嗎?幻燈片出示《狗抓壞人》情境圖以及問題
(1)讓學生自讀主題、讀圖,用自己的話講述題意。
(a)題目的條件(b)條件的之間關系(c)題目求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2)獨立列橫式和豎式求解
(3)根據題目問題要求,如何用四舍五入求積的近似數。
四舍五入的練習是讓學生判斷根據哪一位來進行四舍五入。
因為題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數,這時候四舍五入要看哪一位?
(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數)
課堂練習
(1)P10做一做(2)P13第1、2題
《近似數》教案 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近似數和有效數字的意義
2.給一個近似數,能說出它精確到哪一痊,它有幾個有效數字
3.使學生了解近似數和有效數字是在實踐中產生的.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說出一個近似數的精確度和有效數字,培養學生把握關鍵字詞,準確理解概念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近似數的學習,向學生滲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由于實際生活中有時要把結果搞得準確是辦不到的或沒有必要,所以近似數應運而生,近似數和準確數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從實際問題出發,啟發引導,充分體現學生為主全,注重學生參與意識
2.學生學法,從身邊找出應用近似數,準確數的例子→近似數概念→鞏固練習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理解近似數的精確度和有效數字.
2.難點:正確把握一個近似數的精確度及它的有效數字的個數.
3.疑點: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近似數的精確度和有效數字的個數.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者提出生活中應用準確數和近似數的例子,學生討論回答,學生自己找出類似的例子,教者提出精確度和有效數字的概念,教者提出近似數的有關問題,學生討論解決.
七、教學步驟
(一)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師:有10千克蘋果,平均分給3個人,應該怎樣分?
生:平均每人千克
師:給你一架天平,你能準確地稱出每人所得蘋果的千克數嗎?
生:不能
師:哪怎么分
生:取近似值
師:板書課題
2.12 近似數與有效數字
【教法說明】通過提出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研究近似數是必須的,是自然的,從而提高學生近似數的積極性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師出示投影1
下列實際問題中出現的數,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1)初一(1)有55名同學
(2)地球的半徑約為6370千米
(3)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有31個省級行政單位
(4)小明的身高接近1.6米
學生活動:回答上述問題后,自己找出生活中應用準確數和近似數的例子.
師: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許多時候只能用近似數你知道為什么嗎?
啟發學生得出兩方面原因:1.搞得完全準確有時是辦不到的,2.往往也沒有必要搞得完全準確.
以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例,揭示近似數的有關概念
板書:
1.精確度
2.有效數字:一般地,一個近似數,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說這個數精確到哪一位,這時,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精確的數位止,所有的數字,都叫做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例如:3.3有二個有效數字 3.33有三個有效數字
討論:近似數0.038有幾個有效數字,0.03080呢?
【教法說明】
通過討論學生明確近似數的有效數字需注意的兩點:一是從左邊第一個不是零的數起;二是從左邊第一個不是零的數起,到精確的位數止,所有的數字,教者在有效數字概念對應的文字底下畫上波浪線,標上①、②。
《近似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12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具準備:
相關數據資料,學生課前搜集的數據。
教學重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12頁底1題。
2、教材第12頁第2題。
3、教材第12頁第3題。
五、思維訓練
括號里能填幾?
49( )835≈50萬 49( )835≈49萬
《近似數》教案 篇8
設計理念:
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歸納總結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11——12頁《近似數》
教材分析:
近似數是在學生學習了本單元億以內數的認識、讀寫和大數的比較和改寫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什么是近似數以及怎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在本節知識學習中學生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是近似數的求法(位數的確定,是舍還是入),特別是需要進位時,前面是“9“的連續進位,應重視數位的確定和數字的入舍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正確進行近似數的改寫。
教學關鍵:
找準數位,看清入舍,注意約等號。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的數據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認識近似數
(1)明確準確數和近似數。
師:同學們說一說你家里有幾口人?我們這個班一共有多少同學?你們小組又有幾個同學呢?這些數都是準確數嗎?
師:那么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哪位同學知道我國現在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國的國土面積是多少呢?(生答)
師: 13億是一個準確數嗎?960萬平方千米呢?
這樣的數又是什么數呢?
點撥: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學等這樣的數就是準確數。
像我國人口大約有13億,我國國土面積大約有960萬平方千米,這樣的數就是近似數,一般來說近似數前面都要帶上“大約”兩個字。
(2)準確數與近似數的判別。
①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收集的數據按照準確數和近似數進行分類,并討論這些數據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②小組匯報,交流。
二、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提問:我們找到了這么多近似數,在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個數的近似數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思考、發言)
同學們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個數的近似數,那么我們怎樣理解四舍五入呢?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呢?你愿意嘗試一下嗎?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1頁看“填一填 說一說”
出示:某市在校學生今年共植樹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約148260棵;
(2)四舍五入到百位:約148300棵;
觀察第一組數據小組討論:①原數的個位是幾?四舍五入后是幾?它的十位有變化嗎?說明什么?
觀察第二組數據小組討論:②原數的十位是幾?四舍五入后十位是幾?它的百位發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什么?
提問:通過以上觀察分析你們從中有什么發現?(四舍五入到十位要找準什么位?入舍什么位?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呢?)
學生嘗試完成
四舍五入到千位:約( )棵;
四舍五入到萬位:約( )棵。
知識反饋,強調重點。
小結:把一個數四舍五入到某一位,要看后一位,如果后一位夠5,就向前一位入1(五入),尾數改寫成“0”;如果后一位不夠5,舍去(四舍),尾數改寫成 “0”。在四舍五入時關鍵是要找準數位,看清入舍。
學生自學把一個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近似數。
①出示:148264≈( )萬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說明方法。
(提示:①找準數位 ②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并添寫單位 ⑶用什么符號)
“≈”是約等號,讀作“約等號”。
②學生兩人結合互相出題,并檢查。
引導學生總結把一個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強調約等號的使用。
三、作業設計
(1)判斷題
①新絳縣人口有32萬。 ( )
②100000≈10萬 ( )
(2)教材第12頁第1題。
在做之前,可以先帶領全班同學共同做“31777精確到萬位是多少”這道題。學生說方法,然后獨立完成后面的練習。做完之后,可以請學生把這些省市的森林面積按一定順序排列。
(3)教材第12頁第三題。(強調連續進位的方法)
(4)思維訓練:括號里能填幾?
49( )835≈50萬 49( )835≈49萬
(5)課后延伸
閱讀13頁數學知識,搜集信息,了解數的發展史。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近 似 數
35人→準確數 約13億→近似數
某市在校學生今年共植樹148264棵。
四舍五入到十位:約148260棵;
四舍五入到百位:約148300棵;
四舍五入到千位:約( )棵;
四舍五入到萬位:約( )棵。
148264≈( )萬
“≈”是約等號,讀作“約等號”。
《近似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教科書P96-97頁的內容,求大數目的近似數。
教學要求:
1、讓學生知道近似數的含義,并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個數的尾數,寫出它的近似數。
2、在認識近似數、理解近似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使學生體會近似數的含義,增強對近似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課前查資料,了解一些數量信息。
教學過程:
一、認識近似數
1、讀中感悟:
學生讀一讀,師:畫線的四個數所表達的數量的準確程度是否一樣?
組織討論,引入準確數、近似數的概念。
像2709和1999表示準確的數量準確數
像43776萬和14398萬表示大約的數,與實際比較接近的數近似數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用精確的數來表示,而只是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生活中再認識
師:生活中的許多數量是用近似數表示的,你留心了嗎?你在哪見過或聽過?(或課前同學們也搜集了一些數,請拿出你搜集到的資料,和同桌說說這些數是準確數還是近似數)
回憶,交流。
說明:沒有辦法得到一個精確結果或沒有必要用一個準確數表示時,就用近似數。
3、讀數,判斷近似數
過度:老師這里也搜集了幾組數據,你能讀出這些數,說說哪些是近似數嗎?
出示信息,要求讀出,并說明哪些是近似數(或用想想做做第1題)
①《中國昆蟲名錄》收錄了當時已知的中國昆蟲20069種。
②20xx年4月英國《自然》雜志報告說,全球昆蟲可能僅有200萬到600萬種。
③江陰市實驗小學共有學生4502人。
④20xx年五一黃金周期間,蘇州東方水城7天來共接待境內外游客23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約16億元。
指名讀題組織交流
二、探索求一個近似數的方法
1、出示例題
下面是某市20xx年末全市人口情況統計。
總計(人)男性(人)女性(人)
先把男性和女性的人數分級,它們各接近四十幾萬?你能寫出它們的近似數嗎?
2、求近似數的方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
(板書:四舍五入法)
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呢?請你自學書P96頁下方的一段話。
交流,老師解釋。
例如484204通過分級,我們知道大約有四十幾萬,然后看萬位后一位,千位上是4,比5小,四舍去,所以
(板書480000
48萬)
同樣,486685怎樣取近似數?學生說,老師板書。
970889呢?自己坐在作業本上。注意格式。
3、以萬或億作單位
(1)對著前面判斷的信息,提問這些近似數是以什么為單位的?萬或億作單位寫近似數有什么好處?
以萬或億作單位的由于實際的需要、為了讀寫方便
(2)出示:它們選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
集體講評,說思考過程。
(3)比較: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討論得出:相同方法相同四舍五入,不同前者用0占位,后者省略尾數后用萬或億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97頁的想想做做,師指名回答,并糾正學生的錯誤的認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延伸
從報紙、雜志或網上收集一些近似數,在班級里交流
六、作業設計:
1、省略下面各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再寫出近似數。
2、用億、作單位寫出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七、課堂作業
完成相應的《三級訓練》。
《近似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觀察、合作學習探索出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并理解為了保證近似數的精確值,近似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2、培養學生有條理、有依據地進行思考的習慣,以及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和有條理地描述學習過程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為了保證近似書的精確值,近似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昨天學了改寫小數,板書:改寫
說說改寫的最本質的要求是什么?(大小不變)
指出在改寫中主要的2個問題:
(1)漏寫單位名稱;
(2)改寫好后,小數末尾的0要化簡。
2、改寫
分別改寫成“萬”和“億”為單位的小數。
指名說說具體的方法。說“萬”的時候注意末尾的0,說“億”的時候注意位數不夠的時候用0補。
二、學習新知:
1、理解“精確”:
通過預習,你知道今天要學什么?(板書:近似數)
你想到什么?(≈、四舍五入)
2、讀,并寫書數據: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496億千米。
問:這是一個幾位小數?
現在學習精確到整數?精確到十分位?精確到百分位?分別是多少。
(1)精確到整數,你怎么理解的?結果是多少?為什么?
(2)精確到十分位,你怎么理解的?結果是多少?為什么?
(3)精確到百分位,你怎么理解的?結果是多少?為什么?
比較兩個小數:1.5,1.50這后面的小數能不能也寫成1.5?為什么?
指出:題中要求要精確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兩位小數,不能化簡。
3、補充:0.9946
分別請學生思考并回答:保留整數?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注意進位問題
4、比較兩個概念:改寫、精確
你能說說它們的區別在那里?
達成共識:改寫時大小不改變,用“=”,精確時得到的是近似數,用“≈”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指名說出近似數。指出要看清楚保留的位數。
2、練一練。
(1)求下面各小數的近似數。(略)
指名說說結果,遇到困難的加以指導。
(2)先改寫成用“萬人”作單位的數,再寫出它們的近似數。
注意解答的順序、聯系。指名交流。
3、完成p.43的練習。
(1)第4題。寫出表中各小數的近似數。
(2)第5題。身高、體重的精確。要注意精確的位數。
(3)第6題。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上下兩個數對比,說說為什么一個填“=”?一個填“≈”?
(4)第7題。注意審題:“改寫”。按要求完成并交流。
(5)第8題。審題,明確題目要求,規范地書寫解答。交流。
四、布置作業。
《近似數》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近似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中的第五課。這部分內容既豐富了對大數的認識,又是對后續學習除法“試商”的基礎。另外,近似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很難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確數,或是用大數描述事物時,人們經常會選擇近似數。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知識的銜接上近似數都顯得至關重要。
學生收到前面計算教學中估算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經驗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前已經可以憑借數感找出萬以內數的近似數,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來求大數的近似數。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四舍五入”法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對于“四舍五入”法具體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況下運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小學中年級段,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與分析,了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借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60周年閱兵視頻,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師:這么大的場面中一定蘊涵著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么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么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可能會說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說約130cm;小紅從家里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說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了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看來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一)借助數線,直觀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里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說說想法,學生可能會說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于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后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于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說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于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于1萬和約等于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么發現,能得到什么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借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舍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舍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說一說“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學習時,每人都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
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匯報。
教師巡視,了解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萬;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萬后面的尾數“33482”舍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舍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并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岳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能用所學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請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近似數》教案 篇12
設計說明
本課時主要學習將非整萬、整億數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數。學生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時,已初步了解了近似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近似數。同時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關于學生觀和學習方式的論述,在設計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注重已有的生活經驗。
對于學生來說,先前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形成了比較豐富的經驗,遇到某些問題時,他們會從有關的知識經驗出發,形成對問題的某種合乎邏輯的解釋。如近似數的概念學生雖然沒有接觸過,但近似數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通過學生對生活事例的調查和直觀的描述,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近似數。
2.注重以學生為主體。
既然知識是個體主動建構的,不可能所有的知識都要通過教師的講解傳授給學生。因此,學生必須主動地參與到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自己先前的經驗來建構新知識。本課時在設計上更多地通過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信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對近似數的認知中去,讓學生經歷探究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有關近似數的數據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獲取信息。
讓學生觀看一個短片(課件出示國慶60周年慶典片段),提問:這是什么場面?
生:國慶60周年慶典。
師:請同學們閱讀資料,說一說從資料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課件出示教材10頁主題圖的文字資料)
2.處理信息,建立數學模型。
觀察這組信息中的數據,它們有什么特點?你們能不能試著將它們分分類?
(1)小組討論。
(2)全班匯報,說明理由。
(學生分類的角度不同,但大部分學生會按是不是準確的數這一標準將這些數據分為兩類:準確的數和大概的數)
設計意圖:通過國慶慶典資料中的數據,讓學生初步體會什么是近似數,什么是精確數。同時對學生了解近似數的特點也有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精確數、近似數的含義。
(1)介紹精確數和近似數。
說明:在人類實踐活動中,經常遇到各種數據。有些數據與實際完全相符,這樣的數叫精確數。例如:四(1)班有40名同學,40就是精確數;而有些數據與實際大體符合,或者說比較接近實際數據,這樣的數叫近似數。例如:課桌寬約50厘米,50就是近似數。
(2)分辨精確數和近似數。
師:說一說國慶慶典數據中,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為什么?
“60周年”中的“60”是精確數,“60響禮炮聲”中的“60”是精確數,“行進了169步”中的“169”是精確數,“169年”中的“169”是精確數,“近66分”中的“66”是近似數,“有56個方隊和梯隊”中的“56”是精確數,“約20萬人”中的“20”是近似數,“近2萬平方米”中的“2”是近似數)
2.了解近似數的作用。
(1)教師質疑,激發思考。
為什么這些情況要用近似數來描述呢?(課件出示近似數)像接受檢閱的人數和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畫布總面積,它們為什么不用精確數來表示呢?
(2)學生探討。
(3)指名交流想法。
教師小結:有些情況很難、也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它,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近似數。這說明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3.發現生活中的近似數。
(1)請同桌說說自己收集的數據中的近似數。
(2)請同學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近似數。
(學生紛紛發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近似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近似數的意義及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并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應用的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抽象思維。
3、進一步感受數學在社會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構建新知
(一)認識近似數
1、交流學生自主搜集的信息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數據,搜集好了嗎?請你們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將搜集的數據信息寫在卡片上)
(1)小組交流
(2)全班匯報
數據信息的內容:
我們全家一年的總收入是6萬多元。
我媽媽新買的毛衣是235元。
我們家一個月的用水量是8噸左右。
一盒蒙牛高鈣奶是250ml。
我國的領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
沈陽的人口數約為720萬。
我們班的總人數是51人。
中央電視臺每天播報天氣預報的時間大約是5分鐘。
2007年一共有365天。
大連實德隊獲得8次足球聯賽冠軍。
… …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相機提問,如:通過什么方式獲取的信息,以及 6萬多、8噸左右、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這些數據的具體含義。并根據數據情況,教師指定學生將一部分卡片貼在黑板上,為認識近似數做好鋪墊。)
2、處理信息,建立數學模型
師:咱們班同學真是搜集信息的小能手,特別善于調查和發現生活中的數。請同學們觀察你們自己搜集到的這些數據,他們有什么特點?你們能不能試著將它們分分類?
(1)小組討論。
(2)全班匯報,說明理由。
學生分類的角度不同,但大部分學生會按是不是準確的數這一標準將這些數據分為兩類:準確的數和大概的數。(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挪動卡片位置)
準確的數 大概的數
我媽媽新買的毛衣是235元。 我們全家一年的總收入是6萬多元。
一盒蒙牛高鈣奶是250ml。我們家一個月的用水量是8噸左右。
我們班的總人數是51人。 我國的領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
2007年一共有365天。 沈陽的人口數約為720萬。
師:他這樣分類對嗎?(指大概的數)你們為什么說他們是些大概的數?
生:他們與實際的數很接近,但又不是準確的數,只表示一定的范圍。
師小結:說得很好,這些數與實際的數值很接近、很類似,但又有一定的差異,像這樣的數有一個特定的名字,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生:近似數。
師:(板書:近似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近似數。
(二)了解近似數的作用
1、教師質疑,激發思考
師:(指黑板上的近似數)為什么這些情況要用近似數來描述呢?像沈陽的人口數、我國的領土面積為什么就不能用準確數來表示呢?
2、生生探討
3、指名交流想法
生:人口數量大,人口普查肯定會產生誤差,人口數沒辦法用準確數來表示。
生:人口數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可能今天統計的數據,明天就變了,所以根本不用特別準確。
生:我國領土幅員遼闊,有山川、有河流,測量起來很困難,有時要靠估測,國土面積肯定是個大概的數。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有些情況很難、也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它,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近似數。這也說明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三)學習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方法
1、使學生了解,要根據實際需要在不同的數位上取近似數。
(1)教師質疑,引導觀察與思考。
師:老師也搜集到一些數據,一起看大屏幕。(圖文并茂)
胡夫金字塔高約 147米 。
南京長江大橋長約 6800米 。
國家體育場能容納約11萬名觀眾。
師問:這些是什么樣的數?
生:都是近似數。
師:胡夫金字塔高約 147米 ,這個147為什么是近似數?
生:測量會產生誤差,再說也沒有必要精確到分米、厘米,甚至毫米。
師:那你們知道它是在哪一位上取的近似數嗎?
生:個位。
師:那6800和11萬這兩個數呢?
生:6800是在百位上取近似數,11萬是在萬位上取近似數。
師:同樣是近似數,為什么是在不同的數位上取近似數?你能不能結合所描述的情況和數的大小來分析一下?
師生共同總結:較大的數一般會在較高的數位上取近似值,較小的數一般會在較低的數位上取近似值;有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在某一數位上取近似值。
b. 使學生認識并掌握約等號的讀寫方法。
師:準確數和近似數之間可以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們知道是什么符號嗎?
教師指導約等號的讀寫法。然后指名讀式子:145264 ≈ 145260
c. 探究“五入法”
師:如果我們想把這個準確的數四舍五入到百位求近似數,結果是多少呢?
師生共同探討。(探究過程同上)
教師強調: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百位后面的十位,把十位上的數同5作比較,比5大,要向百位進1,再把百位后面的數舍掉,不要忘記寫兩個0占位。
(也要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求近似數的過程,熟練方法。)
師:145300就是145264四舍五入到百位所得到的近似數。
d. 學生自己試做后兩題。
指名匯報講過程。最后一題強調:150000可以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所以,還可寫成145264 ≈ 15萬。
e. 引導觀察比較
師:(指四個式子)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約等號前面的數,和約等號后面的數,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生:約等號前面的數都是145264,約等號后面的近似數各不同。
師:同樣是145264求近似數,為什么結果卻不同呢?
生:因為根據要求,是在不同數位上取的近似數,所以結果不同。
師:所以我們在求近似數時一定要看準要求,要求在哪一位上取近似數,就舍掉哪一位后面的數。
f.總結方法
師:你能結合我們剛才完成這道題的收獲,總結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近似數的方法嗎?
學生小組交流,后指名匯報。
二、實踐應用,強化鞏固
(一)基本練習
第1題:判斷在情境中的數據是準確數還是近似數。
第2題:求下列數的近似數。
(這組練習題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近似數的意義、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二)變式練習
括號里填幾?
9846≈10萬64825≈64萬3499000≈4億
(這組練習題的設計是讓學生靈活地應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拓展練習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述近似數。
出示兩組情景:
①哥哥今年27歲;
②媽媽在蘇寧電器買數碼相機花了3020元。
提問:這里的數據還可以怎樣來表述呢?引導學生用“大約”、“左右”、“接近”、“多一些”等不同的方式來表述。
(在這里突出打破了常規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近似數》教案 篇14
課題四:
商的近似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頁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題目。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根據實際需要用“四舍五入”來求小數的近似數.
2、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一位小數.
3.724.185.25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兩位小數.
1.4835.3478.7852.864
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1、2題后,要讓學生說明其中小數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課
1.教學例6.
教師出示例6,要求根據書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計算.當學生除到商為兩位小數時,還除不盡.教師問:“實際計算錢數時,通常只算到‘分’,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么辦?(生:應該保留兩位小數,只要算出三位小數,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
教師問:保留一位小數,應該等于多少?表示計算到“角”。
教師要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題目的要求,應該保留幾位小數;其次,求商時,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做第23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教師讓學生按要求進行計算,巡視時,注意學生計算時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對不對.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樣求出來的?(計算出商的小數的位數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
教師問:你解題時用了什么技巧?
三、鞏固練習
1、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3.81÷732÷42246.4÷13
2、書上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