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們自己》教學設計(精選2篇)
《了解我們自己》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84-85頁。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實踐活動,內容是讓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對自己班級同學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
教材先讓學生討論想要了解自己班上的哪些情況,幫助學生設計調查統計的項目。接著討論具體的調查方法,選擇學過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相關的統計。
教學時,要先讓學生主動確定統計項目,產生統計愿望,并選擇收集數據的方法。然后通過小組內、外分工與合作開展統計,并進行統計,提高運用統計結果的交流分析。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本班同學的身高、體重、年齡等情況進行統計,提高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3、讓學生進一步養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態度。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數學課程標準》所特別強調的理念: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改變課程過于強調科學化傾向和過于單純注重知識與技能傳授,改變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脫節現象,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體驗和理解數學,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信息卡(如下)貼于桌腳,練習紙、實物投影、小黑板等。
我的信息卡
編號:
身高:( )厘米
體重:( )千克
年齡:( )歲
生日:( )月份
參加( )興趣小組
最喜歡吃( )
家里共( )人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產生統計需要
談話:說說你的好朋友是誰?你為什么和他(她)做好朋友?
看來你對自己的好朋友了解得還是比較多,我們每個同學肯定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你想和更多的同學做好朋友嗎?今天我們就有一個相互了解的機會,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能夠讓我們班每一位同學都成為你的知心朋友。(板書課題)
說說你最想了解我們班同學的哪些情況?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意圖:在與學生真誠的交流中,了解學生的情感,走近學生的內心世界。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搜集、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使數學學習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分組討論方法
1.談話:下面就請你選擇一個最想了解的項目,然后同項目的同學自由組成小組。先來分一下組,想了解大家身高的同學為一組,帶好練習紙和筆坐在一起;了解體重的同學分為一組……(板書:各統計小組名稱和人數)
2.分好的小組推薦出組長,組長組織組員先討論準備用什么方法來收集數據進行統計。
各小組匯報收集數據和統計的方法。
意圖:如此安排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方法的多樣化,從而激起對統計的興趣。
三、分工收集數據
1.教師舉例:如身高統計一組(如果有11人):哪兩人收集第1號~11號同學的身高數據,哪兩人收集12號~22號同學的身高數據……另外兩個人匯總,一個人檢查核對。當然如果有更簡單的方法收集數據的,也可以用其他方法。
2.每組自己分工,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法收集數據,比比哪一組收集數據又快又準確。
3.小組進行統計活動,匯總情況。
4.提問:收集好數據后我們接下來怎么做呢?
四、分類、分段整理
1.談話:對身高或體重進行統計的,先要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合理分段。
(1)找出范圍:例如我們班同學的身高范圍是128~159厘米。
(2)分段整理:可以分成121~130厘米、131~140厘米、141~150厘米、151~160厘米四段,如果高矮懸殊不大,也可以5厘米分為一段。
統計生日的可以按出生的季度分類,統計年齡的可以按歲數分類。
2.各小組分段或分類整理數據。
意圖: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積極參與各項統計活動,經歷統計過程,學會根據統計信息的不同,合理選擇靈活多樣的統計方法。
五、填寫圖表并核對
各小組自己完成統計圖表,集體交流。各小組設計問題準備向全班同學提出。
六、分析、交流、提問
1.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統計的過程。其余各組評析。
2.提問:看了統計圖表,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對大家說什么?)你還想提什么問題?
意圖:引導學生在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基礎上大膽質疑,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對自己所統計的信息進行分析交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班同學的情況。
七、總結
1.提問:你們是怎么進行統計的?通過今天的統計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還了解哪些?
2.談話:下課以后,我們還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收集更多自己喜歡的信息進行統計并交流。
意圖:在總結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鞏固了學習的方法,體驗了成功的愉悅。同時通過再次為學生提供統計的信息,讓學生體會身邊豐富的信息資源,進一步感受到統計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了解我們自己》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84-8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本班同學的身高、體重、年齡等情況進行統計,提高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3、讓學生進一步養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態度。
教學重點:分組收集數據并且合理分段,制作統計表或統計圖。
教學難點:數據的合理分段整理
教學準備: 信息卡,練習紙、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互相了解
師:仇老師給你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仇老師。
姓名仇學春單位南化三小身高185厘米體重96千克年齡30周歲生日2月份興趣愛好打籃球
二、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了解了老師,下面也該了解你們自己了。
(1)師:你們想了解自己班里同學的哪些情況?
生:想了解身高、體重、年齡……[教師隨機板書]
(2)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我們自己”。[板書課題]
師:課前同學們填寫了自己的信息卡,誰來說一說自己的信息。
四 班個人信息卡
姓名:( )
身高:( )厘米
體重:( )千克
年齡:( )歲
生日:( )月份
參加( )興趣小組
三、確定主題、收集數據
1、滲透方法:
師:要了解這些內容,應該怎樣收集這幾方面的數據?
學生交流,教師出示以下方法:
a、自己對班上同學逐個詢問,了解需要的數據并作記錄。
b、幾個同學合作,每人調查一大組或一個小組的同學,然后匯總,獲得全班同學的數據。
c、每位同學把自己的相關統計數據貼在桌角,供其余同學自由查閱記錄整理。
d、由老師逐項統計,同學們直接獲取現成的數據。
師:選擇什么方法收集數據比較合適。今天我們運用b和c兩種方法收集數據。請同學們把自己的信息卡貼在桌子的右上角或左上角。
2、選擇主題:
出示5個主題牌: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你們小組最想了解什么?請組長上來選擇。
師:請選擇統計興趣組的同學站起來。
3、小組分工:
師:確定了統計主題,下面請同學們說一說小組怎樣分工收集數據又快又準確。[板書:收集數據。組長分配,2人一組,每組的第一排收集第一組數據,第二排收集第二組數據……
現場采訪:你們兩人統計那一組的什么信息?
提問:在收集數據時要注意什么?[不重復不遺漏,注意安全,前面人多就從后面開始,不要擁擠。]
4、收集數據
師:每組開始收集數據,比比哪一組又快又準確。
提問:收集好數據后我們接下來怎么做呢?
三、合理分段、整理數據
1、分段:
師:收集好數據后我們接下來對數據分段整理。[板書:分段整理]
出示:
項目身高體重年齡生日興趣組分段
師:每個小組說一說應該怎樣分段?
生1:找出全班身高的范圍,分成幾段。
師:體重的分段方法與身高相同。
生2:生日按出生的季度分段。
生3:年齡按歲數分段。
生4:興趣組按組來段。
2、整理:
師:分好段可以整理各段的數據。
提問:用什么辦法整理出各段人數的?[用畫“正”方法統計]
要求:請收集數據的同學讀出數據,由組長畫“正”統計,統計在統計圖表的對應各段的下面。其他同學幫助檢查核對,比一比哪組最快?
3、制作統計表:
請各小組完成統計圖表,先在組內交流。
四、匯報交流、分析數據
師:剛才我們分組進行了統計,下面讓我們一起分享統計的果實。
1、提問:看到我們班身高統計表,你能了解到什么?
(1)兒童9歲至11歲標準身高對照表
9歲10歲11歲男[厘米]137141147女[厘米]136142149
(2)請出比較符合該平均身高的同學,體會他的身高水平處于平均狀態。
(3)兒童乘車購票須知:1.1米以下的兒童不用買票,1.1米到1.4米需買半票,而身高在1.4米以上的兒童應買全票。
2、(1)看到我們班的體重統計表,你知道些什么?
(2)體重大概測量方法:
男:身高—105厘米=體重[千克] 女:身高—100厘米=體重[千克]
師:每個同學算一算自己的體重。
(3)提問:你的體重與平均體重比較怎樣?你要注意什么問題?
3、師:如果我們班要舉行一個班級生日會,你認為放在哪個季度最合適?
4、師:我們班同學年齡一般是9周歲和10周歲兩種。
師:我們的年齡與坐飛機買票還有點關系呢?
2周歲以下2周歲-12周歲12周歲以上 飛機票價票價的半 票全 票 比較:這兩種都是條形統計圖,一個是橫條,一個是豎條。
5、師:哪種興趣組最受歡迎?
五、總結反思
1、提問:通過剛才的統計活動,大家已經了解我們自己,說說你了解了些什么?
2、師:如果我們班要要對數學家庭作業進行改革,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作業形式 不布置作業維持現狀分層次選做作業人 數
師:采用d種收集數據的方法。每人只能舉一次。
3、統計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和巨大的作用
老師向你推薦兩個網站:國家統計局的網站:
江蘇統計局的網站:
板書設計:
了解我們自己
收集數據 身高 體重 年齡 生日 興趣組
分段整理
制作統計圖表
分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