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通用2篇)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
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型新授教法演示、討論、講解教學目的1.用數方格和轉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重點、難點 及關鍵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備課人教具 剪刀、直尺、方格紙、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紙片 授 課 過 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水產養殖場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情境圖,說說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觀察情景圖,提出問題。 二、合作探究: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1號蝦池的面積是多少?”這個問題。 1號蝦池的形狀是什么形? 要求1號蝦池的面積,就是誰的面積?我們已經學會了怎樣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該這樣計算呢?請大家先猜測一下。 2、學生思考,交流自己的猜測方法。 3、師:大家提出了各自的猜想,那么你的猜測到底對不對呢?請大家想想辦法來驗證你們的猜想?組內先商討驗證猜想的辦法,再一起驗證。比一比,哪組的辦法最合理,最簡單。 4、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先討論方法,再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完成。) 5、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是怎樣來驗證的,你們的結論是什么?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想到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到底怎么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我們用剪拼的方法來研究一下。 師:交流一下,你們小組怎樣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師:雖然大家剪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有共同點,誰來說一說? 師:觀察思考,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聯系? 三、自主練習: 1、師:下面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來解決“1號蝦池能放養多少尾蝦苗?”的問題 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2、課后1 四: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滿意嗎? 五、 布置作業 : 自主練習2 板 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底 × 高 用字母表示:s = a h 教 學 反 思 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型練習課教法練習法教學目的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重點、難點 及關鍵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備課人教具 小黑板 授 課 過 程“自主練習”第2 題是一個帶有例題功能的習題,主要探索平行四邊形特性。練習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并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使學生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具有容易變 形的特性。 第4題是一個畫圖的題目。練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獨立畫出幾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然后算出所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引導學生明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需要找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注意數準平行四邊形的高。 第8題是一道圖形面積的計算題。練習時,可讓學生自主選擇方法獨立計算,然后引導學生交流計算的方法和結果。如果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出面積,也應該給予肯定。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是相對應的。 第10題一道圖形面積的計算題。練習時,先要引導學生觀察三個平行四邊形,找到其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明確這幾個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相等,再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出三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最后引導學生發現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一規律。 板 書設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練習 9、(1)150*80=1(平方米)=1.2公頃 (2)94.2*1.2=78.5(噸)教 學 反 思 課題三角形的面積課型新授教法演示、討論、講解教學目的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來源。 2、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會利用公式計算三角形面積 3、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勇于探索的創造精神重點、難點 及關鍵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備課人教具 每人準備底8厘米,高5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及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授 課 過 程 一、導入新課1、出示:平行四邊形 問:這是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回答后把 圖貼在黑板上,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2、學生操作引入(1)提問:你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面積分別是多少?(底是8厘米,高是5厘米,面積是40平方厘米) (2)質疑:如果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兩個鈍角頂點劃一對角線,再沿對角線剪開會怎樣?(教師示范作對角線) (3)學生實踐:作對角線然后沿對角線剪開。 (4)提問:①剪開后得到什么圖形?(兩個三角形) ②請同學們比一比兩個三角形的大小怎樣?(板書:完全一樣) ③請同學們猜一猜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20平方厘米) 剛才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三角形的面積又如何計算呢?今天這節課就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索研究: 剛才我們通過剪、猜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其實三角形面積是可以用公式進行計算的。 1、提問:(1)才剪出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銳角三角形) (2)一個銳角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什么關系?(板書: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3)三角形的底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是什么關系? (4)銳角三角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什么關系?(在剛才的扳書的前面加上“等底等高”) 結論: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半。 設疑:是不是所有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都有是平行四邊行的面積的一半呢? 2、操作驗證。學生操作(1)拿兩個直角三角形比一比大小(完全相等) (2)學生把兩個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 (3)電腦演示:兩個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分別拼成形狀不同的三個平行四邊形。 同桌討論: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是什么關系?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是什么關系?(討論后指名回答) 結論: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學生操作:把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 討論:鈍角三角形的面積、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是什么關系。 結論:鈍角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一半。 3、面積公式(1)通過實驗我們知道,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而平行四邊形面積是底乘以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積怎么計算呢?為什么? (2)教師扳書:平形四邊形的面積 = 底×高 三角形的面積 = 底×高÷2 4、面積公式的應用(1)提問: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那兩個條件? (2)出示蝦池的信息圖,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學生列式解答,并說出根據。集體訂正。 (3)課后1。 三、作業 自主練習課后2、3題。 四、課堂小結 你本節課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板 書 設 計 三角形的面積 =底 × 高 ÷ 2 用字母表示:s = a h ÷ 2 教 學 反 思 課題三角形的面積課型練習課教法練習法 教學目的2、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來源。 2、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會利用公式計算三角形面積 重點、難點 及關鍵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備課人教具 小黑板 授 課 過 程 自主練習: 一、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在測量三角形的底與對應高時,首先讓學生知道測量的對象應是一組對應的底與,而不是盲目的測量。 并求出三角形的面積。 一、 第4、5題 學生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出表中的三角形的面積。 二、 第8題 1、 學生計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積。 2、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些三角形的面積都相等。為什么?學生討論。 3、 歸納:三角形的面積與它的底和高有關系,與它的形狀沒有關系。 三、 第9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四、 第7題,判斷。小組討論完成,并說出判斷的理由。 五、 作業: 第10、11、12題。 板 書 設 計 三角形的面積 = 底 × 高 ÷ 2 用字母表示:s = a h ÷ 2 教 學 反 思 課題梯形的面積 課型新授 教法演示、討論、講解教學目的1、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明確把梯形可以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 2、 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重點、難點 及關鍵明確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備課人教具 剪刀、直尺、方格紙、一個梯形的紙片 授 課 過 程 一、設置情境,提出問題: 1、展示問題:1號甲魚 池平面圖(梯形),它的面積是多少? 上底:80米, 下底:100米, 高:60米 2、拿出準備的梯形,想法設法求出它的面積。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總結交流。 3、總結歸納: 大致有三種方法: a兩人合作拼成平行四邊形 b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 c把梯形上下對折,分成兩個梯形后,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二、感悟體驗,研究問題 1、自己來拼,邊拼邊敘述拼的過程。 2、想一想,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有何聯系,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3、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上底+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 求得是什么? 為什么要÷2 1、 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積公式,說明每個字母所表示的意思。 三 解決問題: 1 現在你能求出1號甲魚池的面積嗎? 2 2號能放養多少只甲魚 苗? 需要先求出什么? 四 、鞏固練習 37頁1、2、3題 第1題:找梯形 第2題:區分圖形 第3題:根據梯形面積公式求面積。 布置作業 :自主練習 4 板 書 設 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 用字母表示:s = a h 教 學 反 思 課題梯形的面積課型練習課教法練習法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熟練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會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重點、難點 及關鍵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備課人教具 小黑板 授 課 過 程一、第四題,你能求出下面圖形的面積嗎? 問:要想求出兩個體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那些條件?怎樣給提醒做高呢?學生在測量梯形的底與對應高時,首先讓學生知道測量的對象應是一組對應的底與,而不是盲目的測量。 學生獨立完成,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方法。 二、第五題,求水渠橫截面積。 先引導學生弄懂什么是水渠的橫截面,想象出渠池底寬、口寬、渠深分別于體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關系。然后利用梯形面積公式計算。 三、第六題 a) 學生計算不同梯形的面積。 b)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些梯形的面積都相等。為什么?學生討論。 c) 歸納:梯形的面積與它的底和高有關系,與它的形狀沒有關系。 四、第七題,讓學生根據題中的計算公式計算木料根數,然后引導學生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釋算法。 第八題,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讓學生正確分析圖中數據的基礎上獨立解決,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計算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一題,運用梯形面積公式靈活解決實際問題。板 書 設 計 ( 頂層根數 + 底層根數 ) x 層數 ÷ 2教 學 反 思 課題水產養殖場——回顧整理課型新授 教法演示、討論、講解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理解各種平面圖形計算公式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能應用面積計算公式,熟練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并能根據條件選擇方法合理地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重點、難點 及關鍵能應用面積計算公式,熟練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備課人教具 多媒體、教具 授 課 過 程 梳理:1. 問: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出示課題 齊讀)我們已經學習了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請同座位進行討論,并運用幾何畫板試著對這部分內容各自進行整理。(學生操作) 師巡視指導,切換展示部分作品。 分析各作品的優缺點,問:好在哪里? 師:同學們整理得都不錯,老師這兒也有一幅整理好的網絡圖,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那么這些面積計算公式我們分別是怎樣進行推導的呢?請你在屏幕上任意點擊圖形,看一看他們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綜合練習 1、基本練習 圖形 底(厘米) 高(厘米) 面積(平方厘米) 平行四邊形 10.5 2 三角形 2.4 0.2 平行四邊形 93 6 梯形 (1.4 2.8 ) 1.2 三角形 4 10 2、熟練計算 選擇適當的條件計算下列各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 讓生展示不同計算過程并說明理由。 3、實踐明理。 你能在下面的平行線中畫出幾個三角形,使畫出的三角形和給出的三角形面積相同嗎? 展示部分作品。(要求生利用幾何畫板進行計算證明。) 問: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面積相同?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師拉動頂點演示說明: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運用 師:在日常生活中,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有著廣泛的應用,如: 用籬笆圍成一塊菜園,(如圖,單位:米)籬笆全長36米,這塊菜園的面積是多少? (在題目里,上底與下底的和可以用籬笆的全長減去高得到。) 學生先在屏幕上做,再指名切換并講解。 小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綜合練習 2 板 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 用字母表示:s = a h 教 學 反 思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要求:1、用數方格和轉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平行四邊形面積能靈活運用,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三角板
電學具準備:學具袋、實物展臺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與對話
說 明
評價重點
活動一
出示水產養殖場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情景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活動二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一號蝦池的面積是多少”這個問題。我們已知道一號蝦池的形狀師平行四邊形的,那么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師:同學們提出了各自的猜想,到底誰是對的呢?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一下你的猜想?請小組線驗證商討的方法在一起驗證。比一比,那組的方法最合理,最簡單?
活動三:
師:那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的想法,結論是什么?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想到將平行四邊形裝化成一個長方形。到怎么計算面積呢?用件品的方法來研究。
師:交流一下你們小組怎樣將平行四邊形裝化成一個長方形?
師:雖然大家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卻有共同點,誰來說一說?
師:觀察思考,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活動四
師:下面用平行四邊面積的計算方法來解決
“一號蝦池能放養多少尾蝦苗”的問題。
活動五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滿意嗎?
學生觀察情景圖,提出問題。
學生思考,交流方法。
學生分組活動。每組中有下列學局(剪刀、直尺、方格紙、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紙片)
學生先討論方法,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完成。
小組匯報。
小組合作。
組內研討交流。
全班交流轉化方法。
學生觀察不同的剪法(如何轉化),后推導計算公式。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學生自我總結、自我評價。
學生能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關注學生能否進行個性化的思考。
學生能否說出猜測的依據。
關注學生能否積極參與操作活動。
關注學生能否說明驗證的方法與理由。
關注學生能否與同伴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觀察學生能否用轉化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學生能否理解運用公式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生自我總結、自我評價的水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