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周益民詩化語文《去年的樹》教學實錄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講述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是一個文淺意深的童話故事,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真摯的友情。語言樸實無華,用白描手法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在平淡的語言中有一種深摯透明的美。讀罷此文,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便躍入腦間,揮之不去。
如何引導四年級學生體悟這種執(zhí)著與信念,感受其間的動人情愫呢——
著力于走進文本的“讀”的不斷推進。醇厚的文本意義內(nèi)涵怎樣成為學生內(nèi)心的呼之欲出,惟有多角度、多層次的“言”“人”互動,貫穿設計始終的讀書活動即始于此衷。
著重于開掘內(nèi)心的想象體驗。童話的行文留下大量空白,這固然成就了本文淡然、內(nèi)蘊的風格,也為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切入角度。設計抓住“眼睛”這一心靈之窗,前后貫通,脈氣相連,引導學生走近角色,體驗情思,獲得感動。
著眼于啟迪冥思的原型啟發(fā)。“詩”的生命在于智慧,感受的深刻、拓展需要“思”的投入。課末介紹的相關小材料,意在引發(fā)學生由文本描寫的情景進一步回味思索,以企圖內(nèi)心的恒久蕩漾。
一、初讀展示
師:今天一起學習一位日本著名作家寫的童話。(生齊讀題目)課文說的是一對好朋友之間的故事,這對好朋友是——(生齊:一只鳥和一棵樹)同學們都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了,下面老師想請大家來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是否需要再練習練習?(學生又自行練習朗讀約3、4分鐘)
師:下面請同學朗讀自己讀得最好、最能體現(xiàn)自己水平的部分。(5名學生分別朗讀)
師:接下來展示的內(nèi)容變化一下,請朗讀自己認為文章中值得我們關注、值得我們好好體會的部分。
生:(讀)“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師:為什么這部分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生:我覺得鳥兒十分可憐,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好朋友。
(全體同學一起讀)
生:(讀)“日子一天天過去,寒冷的冬天就要來到了。鳥兒必須離開樹,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這一段很能讓我們體會鳥兒跟樹的難舍難分。
師:這是寫的樹跟鳥告別的情景,一個充滿期待,一個滿口承諾。大家一起讀讀這部分。(生讀)
生:(讀)“山谷里有個很大的工廠,鋸木頭的聲音‘沙——沙——’地響著。鳥兒落在工廠的大門上。她問大門說:‘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我覺得鳥非常著急。
師:為什么焦急?
生:因為他找不著自己的好朋友了,他很焦急地問樹到哪去了。
生:(讀)“在一盞煤油燈旁,坐著個小女孩。鳥兒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小女孩回答說:‘火柴已經(jīng)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個燈里亮著。’”雖然火柴已經(jīng)用光了,可他點燃了燈火,他的精神永遠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