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周益民詩化語文《去年的樹》教學實錄
(感情朗讀最后3節)
師:歌曲還是去年的歌曲,旋律還是去年的旋律,但是什么已經不一樣了?
生:去年唱歌是快樂的,今年是悲傷的。
生:去年他們在一起唱歌玩耍,今年只有鳥兒一個了。
師:但是,不管怎么樣,有一樣東西沒變,而且永遠也不會變!
生:友誼。
生:感情。
師:對,有人說這就叫“永恒”,這就叫“天長地久”。我們再來朗讀文中的對話。(學生、教師分角色讀)
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其實還閃爍著一雙眼睛,還有一道目光,你們發現了嗎?默讀,體會。
生:我發現了,那是樹的眼睛。目光是快樂的,因為鳥兒來看他了。
生:那是幸福的目光,因為他又聽到鳥兒唱歌了,而且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死而無憾。
生:他心中十分溫馨。雖然不能讓鳥看到自己的真面目,但相信自己活在好朋友心中。
生:他的目光既溫暖又幸福。鳥為找他歷盡千辛萬苦,友的感情打動了。
師:這雙眼睛鳥兒一定感受到了,這雙眼睛永遠印在她的心里。這時候,他們用眼神在訴說什么呢?請同桌兩人一起為鳥兒和樹設計兩句簡短的心靈對話。(同桌討論設計)
對話例舉:
樹:我真驚訝,你還能找到我,為我唱歌。
鳥:當然,你是我的朋友,不管怎樣我都會找到你的。
樹:鳥兒,我真幸福,你歷盡艱辛找到我,我死而無憾。
鳥:我們的友誼是天長地久的,誰也不能割舍我們之間的感情。我會一直唱這首歌給你聽的。
樹:小鳥,你真是有情有意啊。我為有你這樣的朋友而自豪。
鳥:每年春天我都會用歌聲陪伴你,我們的友誼不會因為你的離開而消失。
師:也許,他們就在這么深情地交談,也有可能,他們什么也沒說,只是這么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這就足夠了。
三、引發思索
師:(指名學生朗讀全文,同時出示:去年的樹—— 的樹)誰能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去年的樹——快樂的樹。他享受到了朋友帶給自己的快樂。
生:去年的樹——幸福的樹。朋友對他的友誼讓他感到無比幸福。
生:去年的樹——驕傲的樹。他為自己有這樣的一個朋友而驕傲自豪。
師:這個小小的故事打動了很多人,你們相信世界上真有這樣的“鳥”和“樹”嗎?我給大家讀幾段文字,大家邊聽邊想這其中的鳥兒和樹又指的什么。(師朗讀)
(1)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寫給他的孩子:我告訴孩子,更重要的是“天長地久”。這個世界雖然總在變動,一棵大樹可能馬上變成火柴,但是有許多東西卻不會因為形體的變化而改變,因為形體的失去而消失!
(2)一位母親寫給女兒的:我在想,也許我們母女就是新美南吉故事里的那只小鳥和那棵樹,也許你是那只小鳥,我是那棵將生命放在最后一根火柴里的樹,即使只有最后的一點火光,也會等到你飛來的歌聲......
(3)新美南吉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童話大師,只活了短短30年,卻留下了110多篇童話,60篇小說,約600多首詩,60年后還在感動著我們,猶如化成灰燼的火柴,留下的火還在燈中跳躍,點著光明。
師:聽上去似懂非懂?沒關系,有些東西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體會的,這篇文章就是這樣!以后的日子里,大家也試著想想,我的身邊有鳥兒和樹嗎?